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国运 第69节
“李通政使前来,真是折煞本王了。”
“王爷莫要这么说,我是老了,但心不老,有这热闹必须凑凑,另外总是听陛下说他那小猴崽子如何如何,还说等我那孙女长大了让两人定亲,我怎么也得看看我这个孙女婿不是?”
朱棣听后哈哈一笑,随即对着朱高煦说道:“煦儿过来,让李大人看看你。”
朱高煦点了点头,又小跑到李大人另一侧将其扶住。
李大人见朱高煦如此机敏,当即非常满意,哈哈笑道:“不错不错,陛下果然待老臣不薄,给老臣找了个好孙女婿啊!”
朱高煦在一旁听的是一脸尴尬,不过也不敢说什么。
小心翼翼的和自己老爹一同将这位李大人扶进了府中。
随后这才心中松了一大口气的和朱棣再次回到了王府门口。
接下来,各种文臣武将,纷纷前来。
而能让朱高煦和朱棣一同上前迎接的却是没几个人。
第一百零七章 美酒高潮
一上午,来的人属实不少,其中就连朱高煦的老师宋濂都来了。
这是朱高煦没想到的。
不过看他老爹并不意外的表情,他知道肯定是老爹替自己请过来的。
不得不说他也有失误的时候,不过好在自己老爹对这种事情显然非常有应对经验。
该请谁,不该请谁他心里面门清。
不会拉下一人,更不会多请一人。
来的都是和朱棣相熟的人员,其中武将偏多,淮西一党的更是占大多数。
没办法,朱棣结交的人里面也确实如此。
毕竟他之前也是从淮西那边和老朱出来的。
而朱高煦目前唯一的下属,严震直当然也来了。
严震直此时见到朱高煦,心态上也有些转换,头一次的自称下官。
“听闻殿下设宴,下官特来贺喜。”
严震直身为身为朝廷上的老油条,虽然品级降了。
而且降的还不少,直接从正二品到从四品,但他却丝毫没有一点生气的意思。
什么叫明降暗升?
他这妥妥的就是明降暗升。
现在各部尚书每一部都有几个尚书,兵部的尚书甚至有十几人。
而且他还是其中最不起眼的工部尚书。
现在跟了朱高煦,虽说只有从四品,但直接听命于朱元璋。
而且除了朱高煦就数他最大,同时他 还属于兵部和工部两部。
怎么算,虽说职位低了点,但权利以及话事权都分明高了不少。
再加上,现在明眼人都知道朱高煦不可能仅仅只停留在一个小小四品官员上。
跟着眼前这个大红人他还怕升不上去?
这么想着,严震直内心其实是非常满意的。
而朱棣和朱高煦同样很给严震直面子。
一来严震直属于朱高煦的直接手下,必须维好了。
二来严震直之前怎么说也是工部尚书,名头不小。
二人都对严震直非常客气,虽说严震直现在只是个从四品的小官,但享受的待遇和一模一样。
接下来,朱高煦和朱棣又接待了几名大员,直到一人的到来,让朱棣异常重视。
显然,朱棣等了半天的人终于到了。
汤和来了!
随着一顶轿子落下,朱棣小跑着来到轿前。
“信国公驾到,小侄有失远迎!”
只见一名大汉慢悠悠从轿内走出。
随即哈哈笑道:“小四儿,你别给咱整这没用的,今天咱来可不是看你的,把陛下那小猴崽子带来给咱看看。”
朱高煦此时也有了经验,不用朱棣开口,便自觉上前一步说道:“孙儿见过信国公。”
“哈哈哈哈,不错不错,小四你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汤和伸出大手捏了捏朱高煦的小脸,随后一把将朱高煦抱了起来。
从这儿可有看出,汤和和老朱等人的关系确实不一般,不愧是拜把子兄弟。
而朱高煦自称孙子却是丝毫没有越礼的意思。
“前阵子忙,偶尔去宫里找陛下聊天,总是说起他那个小猴崽子,虽说没见过,但你却早就被我们几个老家伙认识了。”
说着,汤和又用大手揉了揉朱高煦的脸蛋,这才将朱高煦又放了下来。
而这时朱棣也借机会说道:“魏国公已经到了,就等您了,请。”
“老三到了?好,咱们进去吧。”
这一次,朱棣带着朱高煦直接将汤和请进了王府,随后便再也没有回到门口。
显然,朱棣站了这么久,为的只是等待汤和一人。
随着汤和的到场,朱棣宣布正式开席。
各种菜肴纷纷上桌,朱高煦同朱棣一起,坐上了最上首的那一桌。
能坐上这一桌的人,可以说没有一个普通人。
信国公汤和,魏国公徐达,号称开国第一文臣的宋濂,还有之前的通政使李大人,再加上朱高煦父子二人,刚好六人。
眼见菜肴已经上桌,朱棣和朱高煦对视一眼后,当即起身拍了拍手。
随后一群丫鬟便拿着朱高煦酿造的美酒摆上了桌子。
而朱棣也趁此机会说道:“各位有所不知,本王前些日子得了一批美酒,不是本王夸大其词,饶是本王活了这么些年,也没尝过如此佳酿。”
“今日,本王将这美酒与君一同共饮,也算是一段佳话。”
说着,朱棣将酒杯斟满,随即遥相抬杯,一口饮尽。
其他的臣心中也好奇到底是什么美酒,竟然让朱棣如此吹捧。
见此一众大臣对视一眼后,都纷纷举杯喝了起来。
美酒刚一入口,一众大臣便是眼睛一瞪。
随即沉默了一会后,突然有一名大臣高喊一声:“好酒!”
随着这一声打破平静,众人也纷纷唤道:“好酒!”
宴席刚刚开始,就因为朱高煦的美酒彻底上了高潮。
第一百零八章 当众作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众大臣因为朱高煦的美酒原因都喝了不少,纷纷有些上头。
朱高煦所在的这一桌更是如此。
徐达、汤和本就是爱酒之人不用说了,自然是喝了不少。
那李大人和宋濂也没喝过如此美酒,也一样喝的有些大了。
而就在这时,其他桌上的一位大臣突然起身说道:“今有如此美酒佳肴,在座的也无白丁,要是有一手诗词做出,当更上一层雅意!”
一众大臣听此,纷纷鼓掌叫好。
更有甚者将目光看向了宋濂。
确实,宋濂号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做出了不少佳作,要说在场的众人有谁的诗词做的最好,怕也只能是宋濂了。
可宋濂明显此时不想做诗,饶是众多人将目光看向他,他也只是当做不知,拿起酒杯浅饮了一口。
朱棣见此,急忙圆场道:“诸位说的没错,咱们何不就这机会比上一场,如今在座的众人只有宋老有资格评判,不如众人一人一首,让宋老评分如何。”
众人一听此话,纷纷点头,觉得朱棣说的不错。
一些武将不会舞文弄墨,便当即自罚三杯算是逃过一劫。
而一众文臣都有些文化底子,一时间倒也热闹,好词佳句频出。
而这时,一名大臣明显已经喝多了。
晃晃悠悠站起身来,对着朱高煦的方向说道:“今日宴席主要是庆祝小王爷荣升,如今小王爷深得圣恩,这小王爷身为今日之宴席主角,又是宋濂宋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今日当作诗一首,方为万古之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