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71节

  哪怕是半信半疑,也能多争取一些时间。

  李郁,在骨干分子会议上,

  强调了三遍,时间!时间!还是时间!

  多一个月,就多一份胜算。

  李家军,

  缺乏坚城堡垒,待开春,他就要迫不及待的开始筑城。

  ……

  至于说,

  如何在官府的眼皮子地下,大摇大摆的筑城。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那是后话。

  福康安,朱珪,黄文运三人联名写折子,禀告乾隆腊月里的这桩民乱。

  这一次,

  倒是分歧不大,都觉得大事化小比较好。

  这种时候,给皇上心里添堵,不是好臣子。

  春秋笔法,丧事喜办。

  把弹压民乱,写成了满城搬迁过程中,一些刁民趁乱闹事,导致了短暂的混乱。

  自愿搬走的百姓们,都自发的指责这些刁民没有大局观。不理解朝廷。

  后来官兵介入,肯定了百姓们的做法,

  总之,搬迁进程很顺利。

  百姓们都度过了一个安宁祥和的除夕,

  手里捧着朝廷的银子,嘴里吃着官府发的猪肉,感慨遇上了好皇上。

  朱珪微微脸红,可还是问道:

  “抚台大人,就这么定了吧?大过年的,以和为贵。”

  福康安还未来得及点头,

  只听得外面一阵喧闹。

  一个戈什哈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

  “大人,城东北着火了。”

  ……

  府城东北区域,

  一户人家突然冒出滚滚黑烟,火势来的很快。

  救火队的铜锣,响成一片。

  起火的这户人家,是做灯油生意的。

  距离截止日期,没几天了。

  绝望之下,他采取了最极端的做法,把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站在房顶,

  他望着跑来救火的人群,癫狂的大喊道:

  “一把火烧了,我也不留给那些该死的旗人。”

  “去踏马的满汉一家。”

  说罢,

  他把辫子给割了,用力甩到人群中。

  然后,自己纵身一跳,凤凰涅槃。

  屋子里,

  灯油桶开始爆燃,火势陡然更大了。

  救火队的人也瞧出来了,

  这没法救,只能是四周清理出隔火带。

  ……

  推倒了周围的好几幢墙、屋子,

  上千人就这么看着火场,直到大批兵丁赶到现场。

  福康安骑在马上,眼神里满是厌恶,

  他已经从差役的口中,得知了这是一次人为的火灾。

  “刁民。”

  突然,他的视线被正在救火的队伍吸引了,

  马鞭一指,问道:

  “他们是哪个衙门的?”

  黄文运立即答道:

  “他们不属于任何衙门,是府城的义务救火队。”

  “谁出钱,谁组织的?”

  “官府监督,维格堂出钱。”

  福康安突然冷笑了一声,

  他看到了1里外那突兀的救火哨塔。

  问道:

  “那也是救火队的?”

  “正是。”

  “即日起,解散救火队。”

  黄文运愕然,震惊的问道:

  “那以后万一着火了?”

  福康安回避了这个问题,而是俯身低声说道:

  “黄知府,你是文官,不懂兵事。本官不怪你。”

  “这救火队,过线了。”

  黄文运忍不住说道:

  “可是在京城,亦有类似的救火组织。”

  “京城的救火组织,全部是步军统领衙门派出的兵丁。这种事情,你居然敢交给外人负责?出了事,脑袋还要不要了?”

  黄文运道歉,

  你官大,说什么都对。

  看谁都不保险,只有你八旗最保险。

  ……

  福康安骑马,又巡查了一阵,

  直接下令:

  “所有人家,日落之前全部离开,只许携带随身包袱。否则,以纵火嫌疑罪论处。”

  戈什哈队长抱拳领命,

  吆喝着抚标营,准备执行军令。

  抚标左营参将虽然震惊,但还是忠实执行了命令。

  黄文运虽有心劝阻,可还是忍住了。

  随后赶到的朱珪,

  也没有做出任何举动,只是叮嘱黄文运,小心应变。

  大批抚标营兵丁,从营区赶到。

  开始执行这个残酷的军令。

  用刀枪,逼迫着所有人搬迁。

  哭声,骂声,各种混乱。

首节 上一节 371/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