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第239节

阿标紧皱着眉头,加了一句。

“久旱必蝗。”

提起蝗灾,更是让人头皮发麻。

蝗虫所过之地,就算麦秸秆都能给啃个干净。

“仙师,学生有一事不解,小冰河期导致全世界变冷,那为何又会大旱?”

宣德帝突然想到这一点,皱着眉开口问道。

其他人听完愣了愣,把这个问题一想,的确如此,他们其实不理解世界变冷和干旱有什么必然联系,在他们看来,这应该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才对。

季伯鹰扫了眼众人,其中具体的气候变化,说了这帮人也听不懂,不如简单一些。

随即拿起斗笔,在这面板宣纸上写下了一行简单的字。

「变冷→水汽减少→降雨减少→草木减少→降雨再减→大旱→蝗灾→流民→起义→亡国」

收笔,喝茶。

至于这帮人究竟能不能看懂,季伯鹰就懒得管了。

“接下来,我们先入一段幻境,然后再去一个地方。”

话音落。

当众人目光还落在宣纸上的这一行字,思考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时,周遭景致变幻。

如鹅毛般的大雪,纷扬而落。

“这是十月的广东。”

接着,场景又是一换,众人出现在一条冰河之上,极目望去,万丈冰封,还有被冻固在河面上的运船。

“这是冰封后的南北运河。”

再刹那,众人脚底下又换成了一片皲裂的贫瘠土地,映入眼中的都是稻子,可却无一株谷穗。

“这是曾经丰沃的荆襄之地。”

幻境之变,如片花快剪一般,映入每一个人的眼中。

“这些,都是明末之景。”

从开始到结束,前后也就盏茶时间。

当周遭如碎花幻灭,一切重新回到主堂之后,这帮天子储君的脸色都是凝重到了极点。

他们想过小冰河时期带来的灾难很严重,但是没想到严重到这等地步。

“再去一个地方。”

不等众人做好心理准备,当话音落下的时候。

整个主堂之内,除却怜香和惜玉之外,所有人都是于原地消失。

……………………………

崇祯时空。

天,是灰色的,似是蒙上了一层脏兮兮的滤镜,怎么都看不真切。

京郊一座荒落的村庄,蚊虫苍蝇飞满了天,空气中弥漫着腐臭。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整个庄子只有七八个垂死,或者说已经死了的老人,因为身上的蝇虫额外多。

这些人因为年纪太大了,留恋家乡,与其做个流民死在逃荒的半路上,不如饿死在家中庄里,这辈子也算是有个归宿。

再就是三五个羸弱不堪的小孩,父母不忍心将其易子而食,只能扔在这破落村庄,与庄里的老人一同自生自灭。

轰…!

雷声余隆,金色的闪电划过天际,狂风刮过这一座村庄。

然而这些人,并不怎么在意。

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他们已经在等死了。

“兄长,这里是?”

老朱环视一圈,周遭破落之景,映入眼底,触目惊心。

“崇祯时空。”

季伯鹰没有多言解释什么,只是朝前走了几步。

这是一处墙角,有着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披散着头发,正蹲在地上,双手在干裂的土里挖着,任凭手指被干裂的土块划破,也是丝毫不在乎。

“小孩,你在做什么?”

阿标带着疑惑,半蹲下身,面带微笑,询问道。

而小孩根本没有在意阿标的问话,只是双目囧囧盯着这个坑,注意力全神集中。

最后,在这半尺深的洞中,挖出了一条小拇指大小的蚯蚓。

小女孩一把将这蚯蚓揪出,带血的手擦了擦脸上的土灰,眼里终于是露出了笑容。

“这下阿公就不用饿死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小女孩发现自个身后这突然出现的一大批人,顿时吓得脸色大变,第一时间将手里的蚯蚓捂在心口。

“这,这,这是我的。”

她的第一想法,并不是担心这些人是好是坏,也不担心自己怕不怕,她担心的是这手里的蚯蚓,这是她给自家阿公挖的。

“你,在做什么?”

老朱深吸一口气,声音略有发颤。

“阿公说,只要在土里挖到了大虫,就不用饿死了…”

小女孩怯怯着声音回答着。

众天子储君,沉默了。

一声长叹。

永乐朱高炽快步上前,蹲下身,从袖子里取出一大袋肉饼,全数塞在了小女孩怀中。

当小女孩惊喜之余,再次抬头想感谢恩公的时候,已然是再无身影。

至于永乐大胖为什么只给点吃的,而不给点金豆子,其中原因也简单。

这种灾年,就算是一点吃的都可能抢出人命,要是给金豆子,一旦被人盯上,这小女孩和她的阿公,断无活路。

…………………………

洪武时空,醉仙楼,主堂。

这一趟来回极快的崇祯之旅,让每一个大明天子的心情都变得沉重无比。

他们显然不愿意接受,自己治理下的大明,在若干年之后,最终竟然变成那般惨状,百姓已经沦落到易子而食,掘虫果腹的不堪地步。

老朱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微微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整个主堂寂静如墨,就连空气,都似是凝结了一番。

季伯鹰扫过这帮人,他之所以给这帮大明天子看这些幻境,花费这般时间去一趟崇祯时空折腾。

要的,就是现在这个结果。

人,唯有近距离的感受体验之后,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会认真的去提前做好预防,以免这样的覆辙,在各个时空再次发生。

就像关云长当年大意失荆州一样,如果关羽提前看到了的结局,自然也就不会大意。

“听好了。”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们,怎么做,才能让大明渡过小冰河期最后的疯狂。”

季伯鹰的一句话,打破了死寂的气氛,每个人都像瞬间活过来了一般,目光都是紧落在季伯鹰之身,一个个都是竖起耳朵,生怕错漏一字。

“当第四次小冰河期的巅峰期到来之时,大明将会分成两种情况。”

“一,假如大明的白银扩张计划已经完成,或者说完成了一部分,那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以万国养一国,只需要强行加大对海外粮食的引入,大明就完全可以扛过小冰河期。”

“当然,这个代价是饿死其他国家的人,毕竟小冰河期不是针对大明,而是全世界。”

“二,皇家天工院之内的机构,必须要有专事于农学研究的设置,专注于提高粮食的产量,提高粮食作物的耐旱耐涝性,这都是对帝国稳定的保障。”

“三,这也是最为直接的办法。”

季伯鹰抬手一点,刹那间,在每个人的桌上,都出现了一个冒着热气的烤熟了的甘薯。

同时,怜香惜玉上前,为每人都呈上了一捆甘薯藤。

烤熟的甘薯是成品食物,按照规则,季伯鹰可以直接具现,但是甘薯藤不是。

这些甘薯藤,都是季伯鹰昨天运动完之后,连夜扛着锄头去万历时空的某一处甘薯地里偷拔的,还差点被看田的狗给咬了。

甘薯藤这种美洲作物,是被西班牙从美洲带回后,在万历二十一年由海商陈振龙传入大明的,在场的这帮天子储君所在的时空,像嘉靖隆庆可能见过甘薯,但绝对没见过甘薯藤。

“你们回去之后,即刻以朝廷名义,向民众开始大面积推广甘薯种植。”

“凡种植甘薯者,三年免税,三年后税减五分。”

首节 上一节 239/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下一篇:特种兵:签到一百天,活捉秦三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