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94节

  结果张韩又摇了摇头。

  这下荀攸迷茫了,愣神的看着张韩,心里大呼没道理,都不是你叫我选这两个干嘛!?喝多了?

  张韩咧嘴一笑:“没有真相很重要,真相就算是给出来,无非是推脱给山贼,又或者逼迫一个小族承认而后他跑掉便是。”

  “这事儿又不是没经历过,当初堂堂一州刺史,不也用此法妄图暗害老太爷吗,最后是谁的罪责?贼将张闿,可不管真相如何,后果得要承担。”

  没有真相,就可以一直强征各族出资,真狠。

  荀攸默然不语,知道了张韩的心意,也就不再多纠结于此事了。

  他的行事风格,真像那位曹公,抓住良机,雷厉风行,绝不手软,狠辣霸气。

  不愧为深受器重的年轻人,所以才能在这般年岁,就与其他众长谋士同列。

  罢了,反正荀氏无忧,这位大公子、主簿,以及那两位沉默寡言的将军都未曾对荀氏恶意相向,足以见得,他们把颍阴荀氏当做自己人。

  于是他很自然的岔开了话题,又聊起了平日爱好,听到张韩说爱好“文史”的时候绷不住面色奇怪了一下。

  就算知道是文策、读史,也忍不住心中哭笑不得。

  “伯常最喜读什么书?”

  “喜欢夜读春秋,”张韩斩钉截铁的笑着说道。

  这一句直接引来了典韦、曹昂的满头问号。

  你什么时候晚上看过书!?

  张韩面不改色,依旧笑着吹嘘,“其中记载一个故事,我记忆犹新。”

  “伯常请说,”荀攸自信一笑,觉得若是论这个,可以谈数日不休,自原史、野史、风评到心得,无不擅长。

  他倒是也想听听张韩喜欢那些记载、典故。

  “庄公十一年,夏六月,宋地宿,某村落遭贼害,家家盗空,有当地大族严于防范,于是十里之内,百户之中,唯一幸免;故,众以其家完好为由,告发官府,指认此家为贼,家主听闻后,于一夜自盗家中钱粮于众,故平息,相安无事。”

  这个故事有什么特殊的吗?曹昂和陈群同时心想。

  而且在座三名儒生都在疯狂的回忆这特么是哪一部记载的典故?!

  一点印象都没有,其中人物、时间和地点记载都极其模糊,不可能录入书中,定是张韩这小子当场现编的。

  但仅仅半个呼吸的瞬间,三人先后灵光一现。

  荀攸率先抬起头来眼神幽怨的看着张韩,无语至极。

  啧,他居然在敲打我。

  张伯常不当人子,他连我们荀氏都不想放过!?

第100章 我儿遭伏击?我要荡寇扫贼!!

  “呵呵呵……”荀攸早该想到张韩此子欲壑难填!

  本以为凭借相谈甚欢的彼此欣赏,可当做交情一场,没想到还是一桩谋算!

  可恨!

  “就是个故事,也没别的意思。”张韩笑着说道,举觥邀酒。

  “本来家叔荀彧就曾来过书信,是以荀氏也定会顺势归于曹氏。”

  “伯常可驻军在颍阴,当地官吏定也会遵守。”

  张韩连忙展露笑脸,敬了荀攸一觥,满饮。

  然后一抹嘴道:“不是非要贪恋这点钱财,我张伯常行事磊落洒脱,视金钱如粪土,怎会贪恋荀氏的钱财,而是荀氏的态度,很重要。”

  荀攸深思了一番张韩的话,在以往叔叔送回来的家书中,曾经称赞张韩写出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佳句。

  的确是不慕荣利之人,如此说来,他不是贪图钱财,而是要以此抚恤死去的宿卫死士,又振奋张辽所领兵马。

  同时,趁此时机将整个颍川的重要县乡清扫一遍,刚好达成收服的目的。

  至少现在,陈、荀两家都已归曹,并且愿意拥戴依附,任由驱策。

  荀攸勉强露出了笑容,“伯常的意思,是要荀氏的态度,我明白。”

  “那你这就不明白了,”张韩眼皮一抬,“这怎么又会是要荀氏的态度呢?我知道那些人以文若先生所在而暗示荀氏出来阻挠。”

  “因此,我含泪取了荀氏之财,才足以让周围的世族平衡,那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彰显家主为了保持均衡的智慧,而是想说,世间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家不被盗,其余人定然心中不服,便会一直闹事。”

  张韩语重心长起来,拱手道:“公达,我是为你好啊。”

  我特么……

  荀攸一口老槽在心里堵着,看着张韩不断的吸气,却是吐不出来。

  我知道肯定难以幸免,定要出钱,而且我也做足了准备,要赠予钱粮资军。

  但是,我没料到你真这般直截了当的说出口来。

  我更没料到,伱居然还要说为了我好!

  我真是……我还得说句多谢张主簿!?

  你欺人太甚!!

  我荀攸今日便是当场死,从外门跳下去,也绝不会说一句“谢”!

  “伯常有心了,”荀攸很有涵养的拱了拱手,脸色极其难看,好似吃坏了肚子。

  喝到晚上,临行前。

  张韩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书信给荀攸,以及一件信物,笑道:“这是,文若先生托我送回来的,侄儿请收下。”

  荀攸嘴角一抽,接过书信拿在手中,看那信物乃是一枚洁白无瑕的玉佩,一眼就辨认出来是叔叔随身携带多年的物件。

  其人如此玉,洁白温润。

  谦谦君子德,却没想到竟对如此奸诈蛮横的年轻人青眼有加!

  唉。

  ……

  不出几日,荀氏也资军剿匪,迎奉曹操的顿时传开,引起了又一次的哗然。

  “荀氏也没有逃过此贼劫掠!”

  “听闻,粮三囤,钱财无数,且还有布鞋、草鞋供军,而且还有几十匹马,马!!”

  从北往南,战马的价格可是一地一个价,到南方已是天价!

  那些不易于放牧的地方,好马的价格根本是千金难求。

  “你们可知此是何意!?愈近则愈力,愈力则愈清!正因为荀文若在曹氏麾下,故而荀氏近乎举家支持!”

  “这是事未办成,接下来颍阴的家族,估计也要遭殃了。”

  “出资除贼不也是好事吗?至少也能落下一个好名声,唯有如此想了。”

  开春十一日,颍阴各大世族全部出资剿匪扫寇,以充为军资。

  张韩得粮两万余石,且得了钱财无数,人丁三千余,打得武器、战甲一千。

  得战马二百多匹,所到之处无不是得豪族迎接,表面欢庆。

  而后,就在这个时候。

  驻军于长社的曹操早已得到了儿子与女婿被伏击刺杀的消息。

  勃然大怒!

  在长社张贴布告,招兵买马,要大军入颍阴,定要清扫山匪、水贼、流寇。

  势要还百姓一个长治久安!

  “以吾二子之危,思如今颍川子民,不令苍首老者丧子、不使持操女妇丧夫,不使幼龄孩童丧父也!”曹操这般号召,便是要告诉整个颍川,我两个儿子遭了罪没关系。

  但我思己及人,明白这种担忧和恐惧,所以为了不让百姓失去他们的儿子、夫君、父亲,操势要扫清颍川诸贼,还此地安宁!

  此言传扬开来,百姓更是踊跃,当地乡勇只要不是奴籍者,都奋勇参军!

  而士族豪绅们听了这话,当场就懵逼了,还来!?

  小的来了一趟,老的还要再来一趟!?

  他们在无人的地方大骂曹操不要脸!在家里义愤填膺怒斥奸贼!

  几乎每个人都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愤怒得不要不要的。

  这也太狠了吧!?

  张韩刚扫完,你曹操又要亲自来扫一次,而且还是裹挟百姓大势压来,这都不是明言要家族出资了,这是在用百姓压他们出。

  谁人不出,自然失民心,不“体恤民情”,我们不光要送钱!还要慷慨激昂的送!还要带着和百姓一样的愤慨!

  是以,在曹操进入颍阴的时候,每每过处家族之人不光来迎接赠粮、犒军,甚至还涨红了脸,扯开嗓子的痛斥乱世贼寇!

  仿佛把心里的憋屈全发泄在这上面,定要骂得曹操面带微笑、心满意足,方才能过关。

  甚至,好多人骂贼寇骂到曹操亲自下来劝的地步,曹操劝也简单,一般都是拍着肩膀柔声说:“是我儿子差点被截杀,不是你的儿子,何须如此啊?”

  但大多人都觉得这句话里面的威胁之意实在是锋锐了,听完之后反而骂得更凶,对贼寇的恨意愈发的浓。

首节 上一节 94/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