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40节

  那份文书就在张韩手里,他到己吾这段时日守城无聊就去翻动藏录的文书,果然找到了这些记载、通缉令之类。

  典韦这件事,在当年算轰动一时,当街杀吏,逃走时不慌不忙缓慢而行,到城外被几十名门客追围,然后又杀十几人、伤二十几人钻入丛林而走。

  写进话本里不要脸的形容就是豪侠风范、仗剑天涯!

  真实一点、要脸一点的话就是法外狂徒、悍匪典韦!

  幸亏他跑了,不然那些门客可能全得死。

  张韩叹了口气,对曹操深鞠一躬,向典韦一指道:“典韦找您有事。”

  曹操眉头一皱,“何事?何不进来说?”

  “……”

  典韦盯着张韩看了好一会儿,确定他是真的不打算要脸,只能抱拳道:“曹公,俺当年在己吾犯了大案,一直隐瞒,而今有战功在身,想要来换一个坦然。”

  杀人者典韦,所杀者号称雎阳一霸,名李永,欺行霸市的事听说做过许多,恰巧杀了典韦友人的儿子,但李永本是官吏,又有人脉,官官相护并没有得到惩处,所以典韦就出手替天行道。

  事情很简单,而且很多文书都已经不可考了,李永极其家人属何族、友人是谁都不知晓,曹操听完了之后点点头,问道:“你杀人,是出于道义,不必担心。”

  他抬头看了他一眼,道:“我年轻时也杀过,但不会如你一般将事闹得这么大。”

  “俺没办法,他整日在府中,有门客上百相随,平日里,其出入的场所俺进不去,要杀唯有在其府上,而其府在闹市之旁,所以便没必要思考这么多了。他本就有欺行霸市之行,且的确杀害了我一位友人,那友人之父失去儿子,难以久活,一家的生意也因此废度,后到乱世全家饿死,典某无错,只是不合法度。”

  典韦长叹了一口气,抱了抱拳,听天由命了。

  “嘿,你倒是有意思……”

  “典韦,我问你,”曹操坐正了身子,深深地看向他,“你可有师承?”

  “有的,”典韦抱拳而言,站得笔直宛如门板一般,“典某师父姓张,名槐。”

  张韩补了一句,道:“据说绝技好像是飞戟吧?”

  典韦看了张韩一眼,眼神幽怨,忙点头道:“是飞戟与双戟……”

  曹操喜文人雅士、多谋善策之人,但他却独爱勇猛忠厚之将,喜与爱当然不同。

  张槐这个名字他没听说过,但自熹平年间起,世道逐步危乱,世乱则侠起,有不少隐于民间的豪士,都有武艺本领。

  其中有一人名王越,甚至还入仕为官,号称剑圣。典韦的本领有师承、加之他天赋异禀,所以为先登、陷阵的武将当真一把好手。

  是以乐呵呵的笑了起来,对典韦道:“你有担当,有热血,也有本事,不错,当真不错。”

  “唔……县志、郡志都会记载此事,典韦乃是豪侠义士,杀恶吏而走,不必言明是谁;通缉撤去,记平叛功绩,传于己吾乡里。”

  功绩传于乡,隐去了李永之名,那么从今往后不会再有人提及杀人者典韦,只有平叛有功的豪侠典韦。

  “多谢曹公!”

  “嗯,你继续宿卫伯常吧,”曹操看了张韩一眼,满是欣赏。

  ……

  从衙署正堂出来,典韦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但还是不解张韩方才不帮他说话,嘟囔道:“先生,明明就是您一句话的事,为何要俺自己说出来。”

  “万一曹公不肯答应呢?您会帮我说几句好话吗?”

  这事本来就可大可小,杀人者得豪士赏识,虽说会尊敬豢养,但那是养于家中的刀斧,曹操也可以把他转为刀斧。

  “你自己说,就是坦荡。”

  “我帮你说,属于包庇。”

  张韩想了想,又道:“我这么说吧,你自己说,主公会因为你的忠厚坦诚、担当勇猛而心生敬意。”

  “我帮你说,只是用你我的功绩去洗白过往的一桩人命官司,你依旧还是我身边的宿卫。”

  “那俺现在不也是——”典韦说到一半又低下头去,明白了张韩这话的道理。

  他想起像以往自己在市井的时候,各个街巷的领头如要解决一些纠纷矛盾,人家如果是领人亲自来,让他自己说出缘由,烦请主持公道。

  那么自己会听从之后,对此人加以判断,并且敬重其坦然,最重要的是不会把他当做别人的小弟看待,他会当做朋友,事毕之后还会继续相交,或许能把酒言欢。

  可若是只来了领头的请求一番,那事情原委暂且不论真实与否,典韦第一时间就会当做是来求人办事的,那就要收钱,而且事后互不相欠,日后更别说什么交情。

  所以现在虽然自己还是张韩的宿卫,但身份已经不一样了。

  “懂了,谢先生。”

  典韦咧嘴一笑,心里舒服了不少。

  张韩不当他是小弟,打算以后带他和曹氏、名士先生们一起玩。

  如此一想,先生对我确实挺好的,推心置腹,他对我知根知底,才会设身处地的如此帮我。

  倒算是,没跟错人。

  ……

  雍丘之外,大势已去的张邈与残部同行,去找袁术救援的途中,得知张韩、典韦取己吾、定陈留,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万念俱灰之下,想起家眷沦陷、声名扫地,哪怕死后在各书中所留的声名也只是一名叛逆不成,反入陷阱的不忠、不义、不智之名,崩溃难行。

  艰难时,被部下反叛而杀,抢夺财物战马入山去了。

  时值春耕末,在张韩的力荐之下,高顺归于曹操。

  至此,曹操于陈留尽收领地,得到百姓拥戴,贤才归附数不胜数,平叛之事广为流传。无数地志、民间话本,将曹操声威推向鼎盛,在兖州深得民心。

  与此同时,徐州战事几次交锋,陶谦久攻彭城而不得,但却已经明白了此时的局势,他许久不见曹操与宗亲身影,守城将军不过一个曹仁。

  虽说守城有方,岿然不易乱,几次击退了陶谦的大军攻伐,但彭城已颓败空虚。

  城墙破败、道路疮痍,他舍不得退走,恰巧派去打探消息的骑兵回来,告知了他一些情报。

  兖州内乱,曹操早已去平乱了。

  几次消息,都是如此,是以陶谦确定此乃是最佳时机,得以夺回彭城,让郯城的半边屏障再可驻兵。

  于是越发频繁的攻城,其志明显,定要拿回彭城,让曹操前后遭乱,如此就有机会将别的诸侯也拉下水。

  唯有如此,才能灭曹。

  只要曹操在,他陶谦是一天都睡不安稳,两人之间的仇怨显然是已经无法化解了,那就只能血战到底。

  故而这位老态龙钟、病痛逐生的徐州军阀明亮烛火最后的余热,在这段时日持续燃烧爆发。

  终于,曹军在久守十六日之后,撤军退走,已经守不下去了,不过当陶谦进城时发现城中空荡,百姓与财物都已被转移。

  得到这一座空城也无济于事,他只能追杀出去,败军辎重不足言勇,追杀去截回财物于百姓,才能久驻。

  这一追,就中了埋伏。

  戏志才进言以退为进,久守之后放出些许哨骑回徐州,让陶谦知道兖州内乱,又用几千将士的性命做诱饵,在死守时加深他的推断。

  使得陶谦对兖州之乱深信不疑,否则彭城不会以命阻拦。

  等到陶谦攻城愈烈时撤退,再引其追兵穷追不舍,于山道埋伏兵马,合围大败。

  一战而溃!

  斩陶谦八千兵马,六千余人,斩杀部将十余名,于大军之中擒得随军而来的行军司马孙乾。

  陶谦一蹶不振,缩于下邳不敢再战,同时大病一场,觉前路无光。

  就在这个时候,四面派去求援的骑兵终于带来了好消息,曾在青州大败黄巾余贼的一位豪士猛人,愿意领兵前来,相助徐州。

  此人是刘氏宗亲,名备,字玄德。

  平原相。

  听见这个名字,陶谦的顿感轻松,心中再起布局……

  ……

  四月中旬,鄄城。

  平定之后回到城内,曹操听闻彭城大获全胜,以少胜多,大为欣喜。

  决定休整兵马,暂歇战事,令己方养精蓄锐。

  筹措粮草后,等到临近秋日再行军向徐州,程昱和张韩两人并排而行,一路向正堂而去,同时聊起了内政之事。

  “这才四月中旬,已经颇为炎热,今年可能天公不作美。”

  程昱说起这个的时候,脸色略有古怪的看了一眼张韩,“伯常是早早知道如此,所以才大力推行溪井、水车吗?”

  “当然不是,我总不可能未卜先知吧?”张韩笑着说道。

  也是,程昱心说,那未免太过惊世骇俗了,伯常虽说足智多谋,能征善战,但好歹还是个凡人,岂能谋苍天也。

  但正因溪井所便,今年即便干旱,兖州田土还能保全不少,不至于颗粒无收,总是占优。

  “但无论如何,伯常又是一桩功绩,令人羡慕。”

  要是陈留己吾是我攻下的就更好了,张伯常暗中予我功绩,但不给全,当真不当人子。

  “说起功绩,”张韩嘴角一扬,“祭酒在彭城以计诱敌深入,一战击溃两万兵,才是畅快淋漓。”

  “那是,”程昱更酸了,啧,此计我也会用,可惜我不在彭城。

  张伯常是戏志才举荐任用,力举而起,属于一派之人,竟然都立下奇功……戏志才不当人子。

  “今日来是何事?”张韩最近都在休息,已经好几日没有到任上了,即便是起床也是在校场练武、练马。

  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主簿。

首节 上一节 40/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