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39节

  ……

  曹操兵马高调回境,将此事可以广传四方,那些曾今跟随张邈的官吏、士子顿时作鸟兽散,大部分选择了逃离兖州境内,隐居于略有人迹的山野。

  一部分投奔家族,隐藏其身于外,暗藏其志,不敢再言天下事;一部分官吏则是直接弃官而走,不敢抵挡。

  只有己吾附近的三名官吏在狱中选择了投奔了张韩,诚恳的说明了当初不得不与张邈共事的理由。

  他们家中妻小尽皆被控制,若是不与从自然没有好下场,而现在张邈还没用到他们的兵马辎重,就已经兵败而散,还不算真正的反叛。

  己吾牢狱中,张韩在门口的案几后听完了三人陈词,叹道:“你们说得也有道理,毕竟家人受到胁迫,不得不从也。”

  “而你们本身只是小小的县吏,若能从张邈举事,一旦得逞,待吕布来后还能为你们记功擢升。”

  “一边是家小安危,另一边是仕途扬名,而且要面对的本来就是理念、主张皆不合之人,故而愤然起事,情有可原。”

  对,太对了!

  伱是个善人,知一切事皆情有可原!唯有冰释前嫌,方才能扬以德报怨之名,如此曹公日后的声名才会广为流传。

  他们一听张韩的话,就明白有戏,张主簿虽然能打、凶狠、满嘴粗话,可他真的是心系百姓。

  看他的屯民政令,还有仁政攻徐等,不都彰显出他是一位心中仁慈、善解人意的好官吏吗!?

  此次归附,算是选对路了,总比那些跑掉的人好!

  “那就绞死吧,给你们个痛快。”张韩突然感慨的道。

  “???”

  绞死可一点都不痛快!

  不对,苍天……你原本是打算怎么处置?难道还有比死更重的处罚吗?

  “好,”张韩身旁铁塔般的猛人听了命令之后,也没有多等,很敏捷的转身去拿粗糙的麻绳,几大步走到他们身后,用膝盖顶在中间那官吏的后背,右手一套就开始猛拉。

  旁边两人看在眼里直接疯了,直接就动手吗?问也不问!?也没人来说个话,也不说商讨一番?

  好歹官吏断案得了定论,也要走个过场吧?你们杀得这么干脆……是,是经常干这种事吗?

  “饶,饶命啊!”

  中间那人当即发出嘶哑痛苦的声音,双眼奋力睁开盯着张韩,被在身后被捆缚的手激烈挣扎,但根本挣脱不开。

  张韩笑了笑,冲典韦挥了挥手,等后者稍稍松了些力之后认真的问道:“那么,三位给我一个不杀你们的理由。”

  “你们反叛情有可原是真的,但跟随兵马乱境也是真的,所以我有生杀权。”

  屠刀之下,不分世族、平民,合乎法理即可杀,没有人会怪张韩。

  除了他们的家人可能会气抖冷:他只是准备叛变而已,又没有成功!你凭什么杀了他!

  当然,这种话肯定不会说出来,但这样的想法则说不定会有。

  “理由?”

  几人想了很久,最终中间那人把自己扭动到一个稍微舒适点的姿势,艰难的道:“主簿,在下姓高,名淮,字子淑,是陈留高氏之人,族中除我之外,还有三人在冀北,一人在陈留境内,若是主簿放过我,可将家资资助陈留之政,尽心辅佐曹公,再由在下回陈留高氏商议,归顺曹公之政。”

  陈留,高氏。

  张韩的眼睛一亮,问道:“你说的那位亲族,叫做什么?”

  “高顺,在家中颇有威望,且去年曹公曾派人来征辟,但他拒绝了。”

  “如今局势如此,张太守若是奔逃,曹公自会领陈留全境,凭借曹公之名,以及我族亲之故,可试再征……”

  这个名叫高淮的中年男子,此时说出来的话让张韩陷入了沉思。

  之前他就有过怀疑,因为他记得原本历史上,高顺忠勇,在吕布麾下有一支“陷阵营”。悍不畏死、勇猛果敢,每逢大战舍生忘死,进退有度。

  可他本人却是极其奉行军令,严于律己,与其他西凉将军全然不同,常常因为不够残暴和豪迈,显得格格不入。

  他的战法、训兵、选兵都和西凉骑士全然不同,虽得吕布重用,但是却没能得到推心置腹的信任,有些事吕布根本不会让高顺参与,也就是与真正的“心腹”有所区别,才会有“知其忠而不能用”的评价。

  可所以之前张韩就觉得他不是并州旧将,可能是吕布拿下兖州后征辟之将。

  现在吕布没能拿下,果然陈留高氏之中就听到了这个名字。

  陈留高氏张韩是听曹操介绍过,光说这个氏族的时候张韩尚且不知,当曹操提及高干、高柔时,他还是不认识……最后被曹操急头白脸一顿骂,才理清了关系。

  高干、高柔都是袁绍的侄子,袁氏和陈氏是几代姻亲。

  这样一个身份想要招揽,那就有点难以重用,因为他们和袁绍的家族联姻,日后曹老板与袁绍又必有一战,这个家族横在其中左右为难,高顺即便归附了,日子也会比较难过。

  怪不得之前来找,都一直不肯出仕,陈留高氏不仕曹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非要任用的话,就必须脱离高氏。

  “不对,”张韩反应过来,瞪着他道:“你拿我寻开心呢?你又不是高氏掌权者,怎么能令举族归附呢?你配吗!?”

  “我……”

  我不配……那高淮苦着脸低下头去,小声道:“主簿有所不知,高干随袁绍而走,高柔举宗族至河北依附袁绍。”

  “举宗族,你怎么没去呢?”

  “在下,在下……被告知留守祖地。”

  哦,没资格被带走……你是有多被嫌弃,这么看来陈留高氏所剩的人已经不多了,那剩余的这一支脉,就有可能得征辟。

  “不错!既是如此,倒算是戴罪立功。”张韩微微点头,表情似颇为满意,也还算意外之喜。

  ……

  十日后,曹操在野击溃张邈大军,收兵上万,得兵甲、兵刃数千,弓矢无数,战马千匹,不过张邈在亲信拼死护卫之下,从小道逃脱而走。

  遂平定诸地之后,来到己吾和张韩汇合,准备收取陈留全境,迎接时候便带了三名县吏,其中一人就是高淮。

  他在车驾前拱手致歉,说明缘由,另愿领曹操去高氏祖地,以家资归附。

  再引见当地贤才,归附于曹氏。

  “在下深受张主簿感化,为自身所为羞愧,请曹公切莫怪罪,得令在下将功补过,”他含糊不清的说着,嘴里的牙好似不齐。

  曹操赞许的看向张韩,眼里满是欣赏,点头道:“没想到,伯常口才的确出众。”

  张韩儒雅的拱了拱手。

  “好,”曹操又看向高淮,“既如此,我便在己吾等待,传令陈留全境,各地官吏可自来见我,我只停留五日。”

  感激涕零!待上架后必将日日爆更以谢!

第50章 戏张二人,不当人子!(大章)

  五日。

  言下之意十分明显:五日若是不来,那我就亲自去了。

  这算是曹公铁蹄之下的仁慈了,他给的时间虽然不多,但至少没有一到陈留立即清洗。

  成王败寇。

  高淮心中顿时浮现此话,同时怜悯败走的张邈,虽然没有立即战死,但他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分别,若是不死还要承受骂名、世人嘲讽。

  唉,我们被张主簿擒下也并非是什么坏事,少走了好多弯路,省了五天。

  就是下手重了些,我们不就是掀了案几,说了几句搏杀豪言,至于牙都……高淮这一口槽在心里都吐不完,牙又痛起来了。

  ……

  曹操派出哨骑去各方收取城池,每每奔至无不归降,陈留百姓早听闻兖州之政尽归曹公所施。

  且去年平定青徐乱贼、击退来犯的金尚、袁术等祸乱之敌,保住万倾良田,令百姓得以安心置地存活。

  这些功绩令百姓铭记于心,转换成了声威功绩,让官吏也不敢再反抗。

  因为若曹操兵败,他的名声尚且还可以洗去,在今后数年之内让百姓忘却。

  但曹操得胜,声威俱在,若是再反抗不光是兵败身死那么简单,甚至是名裂蒙羞,愧于祖上之德。

  所以不到五日,已尽皆来降归附,境内豪族奉上钱粮,那些奔逃出去的,则家产尽数被兵马收下,据说连祖地、坟地都被某个神秘的组织从内部掏空。

  此时曹操仍然在陈留己吾驻留,高淮回去请高顺来见,趁着这段时日空闲,张韩带典韦来见曹操。

  一个大莽汉,站在门外扭扭捏捏踟蹰不前,张韩瞪了他一眼,道:“进去啊。”

  “俺觉得不用了吧,”典韦满脸无奈,上身向后倾,随时准备跑,“典某当初杀人乃是为友出头的意气,虽然背了官司,但这时候已经从军了,就算被人提及也无妨。”

  “你当年杀人出逃,按照法典应当是通缉抓捕,而后处斩的,趁此时说清楚较好,否则日后迟早被人挑出来,”张韩表情较为郑重。

  典韦满脸犯难,看向别处道:“一人做事一人当,既是犯下罪责,不能擢升也是应该的。”

  “它不是升不升的问题,它真的是那种……可大可小,但能成为别人把柄的口实,或许有一日,曹公也会因此为难,”张韩劝说道,“你现在身上有战功,拿下己吾当属英豪,趁此时机将以往那事揭过便是。”

  “再说了,你当初不属大义在手,也不算情义相投,顶多是被人当刀斧使了,人家让伱杀人,你倒好,当别人府邸门口杀;人家门客来追你,又杀几十才逃,此乃是以武乱禁,这没错吧!?你走后,不知又有多少人家遭烦扰、虐待、劫掠。”

  典韦似乎被说动,神情稍稍有些动容,乱世之中当年令其奔逃的杀人官司让他东躲西藏,后来虽有接济,但日子很苦。

  反正三天饿四顿是常事。

  然后他帮的那友人一家,也因乱世饥饿而死,他的亲友早已不记得典韦了。

  被张韩数落着,典韦也觉得有道理,大丈夫光明磊落,不能被人把此事当做把柄来说一辈子,此次拼杀夺回陈留己吾,正是对自己家乡有功,不如趁早说开才好。

  正有此想,两人身后传来了曹操威严、低沉的声音,“你们在做甚?”

  张韩和典韦同时肩膀一僵,转身去行礼,典韦不断的给张韩使眼色,请他开口。

  来之前两人商量好了,张韩受宠,先开口说此事,再以己吾最近叛变之故、典韦立功之便,把这桩己吾衙署记录的官司讲明。

首节 上一节 39/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