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31节

  “我率领的是骑兵,直接走不就好了吗?”

  “那,这么说来,你的目的其实一开始,就只是斩杀眭固。”

  “答对了,”张韩咧嘴笑道,河内之争是次要的,因为那是董昭等人的谋划,他只是顺势而为。

  钟繇长叹了一声,不知该是摇头还是称赞张韩。

  因为一名为了小义而舍弃大义的人,在众多儒生的眼中,将会遭到轻视,不会有人认为他日后能有大出息、大志向。

  大义在手,方才能成大事。

  但是义薄云天的人,深得人心,他身边的所有部众,都会对张韩更加尊崇敬佩。

  没有人会拒绝这样有情有义的长官。

  钟繇想看轻张韩,但他实在看轻不了半点,因为张伯常要大义在身做什么?他的定位摆的真好,光凭这一节,回到许都之后他非但不会受罚,还能得到许多暗中赞赏。

  “伯常君侯,当真是智勇过人,”钟繇最终还是给出了一句夸赞,一时间两人也都打开了话匣,聊得畅快了许多。

  ……

  车驾回到了许都,曹洪陪同张韩一齐去见了曹操。

  刚到达司空府,马上遭到了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曹洪来的时候拍着胸脯打包票,绝对不会有事,即便是被骂也会帮张韩顶住压力。

  结果一到正堂,挨骂的时候怂了,一句话说不出来,正确的找到了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感觉。

  感受到了大兄的威严和爱。

  缩着脑袋一直偷看张韩,那眼神就好像在说:“别愣着啊,帮我说几句好话啊!”

  “堂堂一军之将领!曹氏宗亲将军,应当是我最为心腹之人,你还是长辈,为何不等军令!!”

  “取得了河内,难道就想不奉军令吗!你翅膀硬了是吧?”

  “没有,兄长,我——”曹洪刚想说话,又被更大更威严的声音压了下去,“你什么!?还说不是吗!!”

  “功过不可相抵!我早已在军中说过,并且立为军令了!!你将玉泉山驻军调走,我可以直接定你谋逆大罪!你想满门皆斩吗?啊!?”

  “我……”

  曹洪战场上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此时是瑟瑟发抖,不敢回嘴。

  张韩在旁边看得暗暗摇头,这种血脉压制基本上是来源于从小养成的阴影。

  这时候张韩弱弱的道:“主公,在下觉得,不如让子廉将军领河内太守,治理、驻守河内,若是数年内有所功绩,也算不虚此行。”

  “你闭嘴!!”曹操回头来就指着张韩唾骂。

  还好堂上面并没有其他谋臣所在,曹操可以尽情怒骂。

  也不怕落了谁面子。

  “你就是害群之马!匹夫之勇!非要杀那眭固!你且假意逢迎,与其称兄道弟都行!等回到长安,天子自会以诏书下令让他到许都来。”

  “到时候再杀,难道忍不了吗?!就一定要奔袭营地,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的道理,难道你不懂吗?!”

  “你、昂儿、典韦、高顺,都是我军中栋梁,行此等危险之事,只为怒杀一人!蠢夫!愚笨!目光短浅!!”

  张韩抬头道:“但是,钟中丞说,我这一杀,他已下定决心相助主公。”

  曹操闻言一滞,而后所有表情瞬间一收,眨了眨眼道:“哦,那这样的话,那就不算坏事了。”

第127章 我居然还跟他说谢谢!!

  “怎么回事,说来我听听?”曹操好奇的追问起来。

  这件事情的背后,居然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要真是这样的话,伯常可算是一员福将了。

  张韩将钟繇的话,原原本本的告知了曹操,同时分析道:“应当是……我这样的人才,都愿意诚心归附主公,所以钟中丞深感主公的雄才伟略,为此节所感动,方才愿意归附。”

  “有道是,打不过就加入——”

  “行了行了,”曹操烦躁的挥了挥手,因为差点没绷住笑出声来。

  还打不过就加入。

  我现在在训你们两人,说这些俏皮话,搞得我多难受,我是该骂还是该笑。

  想到这,曹操又嫌弃的恨了张韩一眼,长舒一口气道:“长安旧将,于北的张杨已经解决,杨奉、韩暹奔至扬州寻求袁术庇护,而李傕郭汜则是逃至长安,与关外诸侯割据。”

  “眼下,就只剩一个张济了,”曹操背手微笑起来,颇有意气风发之感,“今年冬日之前,子孝与子和在汝南平贼扫寇,一旦平稳,来年便可遣屯民前往。”

  “汝南也可真正掌控于手中,至于张济,这些时日正在收集军情,若我所料不差,刘表不一定会容得下他。”

  “张伯常,依你之见,我该当如何行事。”

  张韩想了想,现在发兵已经来不及了,想要去征讨张济,那得是明年开春,等待境内军屯的时候,派遣精兵南下,这样征讨出去的话,即便是损坏了田土,也不会害到自己家门口。

  在此之前,若还想行事,必须从计略上下手,所谓计略,最好用的当属天子诏书。

  张韩思索至此,有了答案,抱拳道:“主公,当是以天子诏书下发,令刘表堤防张济,拒绝其入荆州之境,而理由正好是此次,河内变故。”

  “哼哼!不错!”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欣赏张韩之处就在这里,张韩不会信口开河,随意附和。

  自他归附于帐下开始,都善于思索求证,还曾说过“假想敌”的思路,让曹操都能颇为受益。

  所以他才会时常乐于考校。

  呵呵,伯常而今智谋逐渐提升,出谋划策的能力也在增长,实在是与我有莫大的关联。

  “这就对了,随我进宫,面见天子。”曹操起身而来,叫人进大堂换好了官服,与张韩进宫。

  在大殿上,钟繇与张韩汇报了此次河内叛乱之事,呈上了在眭固处搜到的书信。

  其书信内容,大可表明他们并不把汉廷放在眼里,两人交谈之语,都奉袁绍为尊,不乏以他为天下大统之言。

  刘协看后,神态古怪,但不好在大殿上发作,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董承和杨彪。

  此二人,对袁绍最是推崇备至,这些日子来一直在他面前夸赞其能,而如此卖力,也不知袁绍知不知情。

  此时,中书令荀彧、御史中丞钟繇同时站了出来,先后对刘协说了长安各地将军去向。

  荀彧掌握的情报明显更多,说完之后又补道:“陛下,张济得陛下封为骠骑将军,本该率兵回许都来护卫皇城,听候调遣。”

  “他却自弘农起,一路劫掠向南,甚至和荆州牧对峙,其心不轨,在下建议,应当飞骑下发诏书,告诫刘表紧守州郡,不可让张济占得一地,否则百姓遭战乱祸害,应会再引生灵涂炭。”

  “臣附议,”钟繇顿时拱手而下。

  “臣附议,”又有一名官吏,站出来拱手鞠躬。

  “哼,臣附议,”曹操在一旁见状同样附议躬身。

  于是朝堂之上,有大半数的官员尽皆拱手,附议荀彧之言。

  其余之人多是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但想要进言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来反驳,唯一的理由就是张济曾经立下过护汉之功绩。

  可是,张杨何尝不是如此呢?

  天子曾经下令,不对张杨、张济、杨奉、韩暹等人过多追究,依旧任命他们做大汉的将军、君侯。

  但张杨麾下部将,却私通袁绍,以他为尊,丝毫不将汉廷放在眼里。

  刘协板着脸沉思了许久,他仔仔细细的阅读了这几封往来书信的内容,眭固与袁绍,光凭这书信就能有谋逆的嫌疑。

  但是,他却不能当众说出来。

  刘协今年十四,将年满十五,他是个聪明人,知道现在身边能倚重的人只有曹爱卿,而他手底下的兵力,通过尚书台汇送来的,不过才十一万。

  抵不过袁绍号称四十余万,且还在不断增多的浩大兵马,他仍旧还需要时日来壮大。

  或许数年之后,方才能分庭抗礼。

  刘协压下了心中的屈辱,将袁绍此事狠狠地记下,而后叹道:“准卿所奏,立刻让刘景升,防备张济,不允许其祸乱荆州!”

  “陛下圣明!!”

  大殿内,响起了山呼海啸。

  ……

  从长乐殿下来,董承、杨彪、伏完等人一同走着,暗暗交谈当下的形式,除却他们三人之外,其余公卿倒是不来成伙。

  “今日朝堂上,形势已不对了,”董承叹了口气,他能感受到颍川贤才,几乎都成一派,支持利好曹操的决策。

  “嗯,”杨彪也只是轻轻地回应了一声,此事不可在路上多说,人多嘴杂,说不定就会被人传出闲话来。

  他们现在和曹操的态势,不说势同水火,也是暗中争锋相对,如果要挑明了作对的话,结局很难测。

  因为他们输了是丢命。

  曹操若是被逼急了,便可成为下一个“董卓”,撕开这伪忠的面目罢了。

  “诸位,眼下形势不在我处,最好保持缄默,各司其职,顾好朝廷,除此之外,不可再多生事端。”

  杨彪明显已经累了,他摇了摇头后诚恳的告诫这两位。

  至少目前朝堂还是平和的,并不是一滩浑水。

  “只好如此了。”

  另外两人对视了一眼,唯有如此感慨,河内郡损失一位在外诸侯,且递补的官吏为屯兵玉泉山附近的曹洪……

  等同于他们能掌控的地盘,又少了一块。

首节 上一节 131/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