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第244节
他突然想起,刚才在树上听到的问题。
老五说,父皇放任淮西集团做大,是另有图谋。
君心如海,深不可测
哪怕是日夜跟在父皇身边,被朱元璋亲身教导的他,
也没有真正了解皇帝、
他在这里得不到答案,但问老五,也许能解答一二。
三日后,
朱标和朱橚,出现在诚意伯伯爵府前,
整个伯爵府,下人们已经开始整理行装,曾经身为应天府两大集团之一领袖的诚意伯府,在没有来得及打扫的落叶之中,显得有些凄凉。
“父皇这次,是恨极了刘父子,甚至不允许他进宫告别!”
“唉,身在其位,一念之差!”
朱标在马车里,叹息一声。
他始终认为刘伯温离开朝堂,是江山社稷的损失,
朱橚对太子的想法,不置可否。
二人下车,
刘伯温老朽拖着老朽的身躯,早就在门口等候。
“臣刘基,多谢太子殿下来送行!”
“刘夫子免礼!”
太子朱标赶紧过去扶住刘伯温,轻声安慰:
“父皇政务繁忙,特让我来送一送刘夫子!”
“夫子这次远行,就当好好休息几年,孤相信朝廷还有用得着夫子之时!”
刘基闻言苦笑,他这次搞出来的事情太大了,皇帝连送别都懒得送别,
这证明宫中那位,对自己的态度已经是厌恶至极,哪还有什么起复之日?
他没有接太子的话,只是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太子殿下,吴王殿下,我们进去聊!”
三人进入里屋,
刘伯温让下人奉茶之后,又让左右退去。
他此时,方说真心话:
“臣从陛下为吴王之时,就跟在陛下身边,多年走过来,刘基对陛下是忠心耿耿!”
“此次科举改革风波,臣身在其位,身不由己!”
“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刘基有愧!”
他开门见山,将天家和自己那点心结说出来,太子反而放下心。
朱标安慰道:
“诚意伯应当明白,父皇此意并非针对任何人!”
“算学入科举,乃是父皇为后世的变迁,提前为朝廷储备人才,这算学也是君子六艺之一,并非旁门左道!”
“孤相信,当皇帝开科取士之后,天下士子都在同一个起点之上,浙东学子依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伯温笑:
“这点,微臣也有信心!”
“其实老夫并不是看不透其中的秘密,太子殿下,今日微臣有些肺腑之言,不得不说!”
“刘夫子请说!”
将朱标注意力吸引之后,刘基终于开口:
“其实算学入科举是小事,那本《政治经济学》也可以放下不说!”
“臣跟了陛下这么多年,也看着他布局了这么多年!”
“刘基斗胆说一句,陛下对我们这些官员,太没有信心了!”
直接说皇帝不是,太子也沉默下来.. ...
刘基继续说:
“陛下不信任臣子,臣子心中惶恐,想要办事就战战兢兢!”:
“其实臣想说,皇帝不必如此!”
“陛下起于布衣,对百姓有同理之心,这刘基理解!”
“因为前元官员贪婪,导致父母死于饥荒,陛下恨屋及乌,警惕官员,刘基也理解!”
“可是臣子和君王,才是真正相辅相成的存在!”
“民心不可靠,君臣利益才是息息相关的!”
“殿下可见这天下,百姓造反,何时没有?”
“纵然是陛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那些愚民可曾感念陛下恩德?”
“历朝历代,唯有士子,才是帮助皇帝治世之人,坚定地站在皇帝身边!”
“臣劝谏太子,日后当以士子为重!”
“孰轻孰重,可要分清!”
朱标闻言沉默,低头沉思起来,
一直沉默不言,就是准备来打酱油的朱橚,听到这句话,反而忍不住了。
他可以无视任何问题,
但对刘基这种赤裸裸的对百姓漠视的态度,刺激到他了,
没有其他原因,单纯是,来自未来的灵魂和老百姓的身份,
让他对这些话看不顺眼。
更何况,他眼见朱标沉默,似乎心中认同刘基这几句话,
朱橚恨不得一巴掌拍醒大哥,
他是被饶进刘基设下的陷阱之中了。
朱橚,必须开口:
“夫子想说的,是君王与士4.8子共天下之事?”
刘基闻言一愣,
他在试图影响太子,可是这朱橚却横插一手,
身为科举改革的始作俑者,刘基对朱橚的观感很差。
不过吴王点破他这些话的来历,他只能点头:
“没错,老夫这些话,正是来自于这个典故!”
“不知道殿下有何指教?”
朱橚笑道:
“我只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圣人尚且将百姓放在最重,君王放在最轻!”
“本王不知道刘夫子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究竟有没有把圣人言语,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君王与士子共天下,何等大逆不道之言?”
“君王当与百姓共天下,这是圣人也认同的道理!”
“我大哥不好意思反驳你,本王倒是想问一句!”
“夫子这些年把书读到什么地方去了?”
“竟然大言不惭,说出如此忤逆之言?”
“难道你们浙东人学的就是这等圣人之道?只会钻营,罔顾道德礼法!”
“还好意思教太子做事?”
朱橚这一席话,说得及不客气。
刘伯温一口老血堵在胸口,差点喷出来.
157 老父亲的责任,血债都是替你背的
刘伯温自诩聪明人一辈子,心高气傲,何曾被人如此鄙视过?
他连皇帝,都隐约不放在眼里,朱橚在他心中,其实就不算是个东西,
上一篇:三国:大耳贼,吾乃大汉皇叔是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