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261节

他们和发财回来的人组成小家庭,准备一起移民东唐州,并在那里安家落户,生儿育女。

能够结婚安家,是在东唐州彻底扎根的表现。

朱高煜对此万分支持,不仅给她们调配了环境更好的船舱,还派出不少医生大夫随船,尽量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终于。

在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之后,船队再一次抵达东唐州,停靠在了已经繁华起来的东唐府。

“到了到了!”

“我们终于到了!”

“快看!这就是东唐州,我们的新家!”

张老三迫不及待的领着大群乡人青壮,和三个婆娘,自豪的伸出手,向他们展示东唐州的一切。

其他人也很是兴奋,终于安全渡过大海,抵达东唐州,意味着发家致富的机会来了。

而此时。

坐镇东唐府的朱棣,也得到消息。

“殿下,第二批开荒的移民顺利到达了!”

“足足有50多万人!”

“东唐府的人口问题,解决了!”

朱棣神情一震,很是惊喜。

他知道这一次回去,会带来不少移民,但没想到竟然有50万之多!

有如此多的人口,不用再担心东唐府大明人和土著人比例的问题,很多事情也都可以更进一步了。

“快!”

“让官府准备好迎接措施,热汤热饭,还有洗澡的热水,安排好衣食住宿!”

“一定要将移民百姓都安顿好,不能出任何问题!”

移民远渡重洋而来,一路舟车劳顿,落地后肯定要先休息好再说其他。

很快。

大批东唐府的官吏人手,准备好一起,来到港口迎接。老百姓在官兵的指引下,朝临时住所走去。

第一批抵达的老百姓,找到自己的老乡,双方都是激动的抱在一起,又喊又叫。

他们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来自家乡的消息,知道家人平安与否。

甚至很多寄钱回去的第一批移民,都收到了来自家乡的信件和物品,寄托着家乡亲友的浓浓牵挂。

而新来的移民,在经过短暂的适应休息后,便兴奋的在东唐府四处逛悠,熟悉环境。

不少人一来到这里,就疯狂打听金矿的消息。

朝廷许诺的一百亩土地,需要自己种田开荒才能够获得。而金矿却是只要一发现,便可以一夜暴富!

胆子大一点的,都不愿意老老实实开荒种田,而是想着去探索金矿,淘金发财。

与此同时。

朱棣完成移民安顿工作后,终于有时间,在东唐府新建的府邸中,阅读大明来的信件。

“父皇和煜儿,会说些什么呢?”

“不知道他们对我在东唐州的表现,是否满意……”

朱棣心底,还是十分希望能够在朱高煜和朱高煜面前,证明自己的。

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之君,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一代伟人,从小便是朱棣的崇拜对象。

而对朱高煜这个儿子,眼看他表现得越来越超出凡人界限,仿佛神仙一样无所不能,还被父皇一眼看重,立为监国太子,执掌大明朝政。

要说朱棣心里没几分嫉妒,是不可能的。

他之所以愿意来东唐州,一个是想要实现自己的报复理想,另一方面也是想在这对爷孙面前,证明自己!

朱棣要向所有人证明,他身为洪武大帝之子,监国太孙之父,一身能力,也是不输于两人的!

第三百一十一章 淘金热

东唐州。

朱高煜亲手所写的信件。落到了朱棣的手上。

他徐徐展开,细细阅读。

刚看到信件开头,朱棣不由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一片温暖。

“这小子,还知道关心关心我的身体,知道说说家人的平安!”

来自家乡的问候,让远在东唐州的朱棣,很是高兴。

紧接着,信件中就对他之前的提问,给出具体建议。

“煜儿让我同意老百姓进行淘金?”

“看看他的理由再说!”

朱棣询问的关于东唐州各种政策,首当其冲的就是金矿问题。

东唐府的淘金热,已经形成巨大风潮,无数人都抛下辛苦开垦的田地,跑去找金矿了。

这对东唐州的治理,有很大影响。

此时,大明需要有一个选择,要么派兵过去驻守整个金矿严禁私人开采。要么就是彻底放开,允许老百姓自行开采,然后征收一定的赋税。

只是朱棣一时拿不准,到底该不该下令禁止。

而朱高煜的回复,却让朱棣眼前一亮。

朱高煜建议朱棣,不仅不要阻止移民去淘金,反而要对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

移民们发现金矿,哪怕让他们带回去一些金子,也没有关系。

大明目前只开发了东唐州很少的土地,这还远远不够。还有更多更多我地方,他们从来没有涉足过。

如今管事海岸边的东唐府这一片地方,都没建设好,没消化掉,朱棣也没有精力,派人去更远的地方探索。

而淘金的移民,则会主动成为探路的先锋!

只要他们带回去金子,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引来人口,就能让东唐更快的繁荣起来。很多未知的地方,也将出现在大明发地图之上。

为以后的开拓发展,提供了前期条件。

“妙!妙啊!”

“狂热的淘金者,为了找到金矿,一夜暴富,最富有冒险精神,什么样的地方也敢去探索!”

“不论他们是否发现金矿,对朝廷都是一件好事!”

虽然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人,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误入险地,乃至丧命,但这都是他们自愿的。

若没有这些狂热的淘金者,以后朱棣要探索未知之地,也会派出朝廷官方人员,也会遇到伤亡。

除此之外。

朱高煜还在信上表示,淘金热会源源不断的吸引来人口,会带动东唐快速繁荣发展,还会促进格物学的进步起步。

随着淘金热的兴起,农业会急速扩张,交通会迎来革命性的发展,工商业更是会得到巨大的发展。

这其中涉及一套相当复杂的理论,朱棣一时有些看不懂。

但朱高煜在信件上举了个例子:

“假如一队淘金者,在离东唐府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金矿,那么为了开发这座金矿,就需要相应配套的措施。”

“首先要打通从东唐府前往金矿的道路,接着要考虑沿途补给,以及金矿的开采和运输。”

“这些会让金矿的矿区,和一些沿途的关键交通枢纽,催生出一个个小镇,有人开始定居,并且逐步建设房屋,开垦农田,种植庄稼……”

“而这些开发建设,都是来自于金矿的收获,为了开采储量庞大的金矿,民间会投入巨大的财富,并且推动工农经济等等方面的发展。”

“这就相当于朝廷一文钱不花,移民们就自动的将东唐府的控制区,延伸出去了一条长长的线。以后继续对外扩张,就可以从这条线开始,不断向两边延伸,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朱棣看完这些,眼中精光闪烁,拍掌叫好。

以他的眼光看来,信中所说的,很可能会成为现实。

“妙哉!妙哉!”

“惠而不费,事半功倍!”

“朝廷什么都不需要投入,只要开放民间淘金的许可,就可以收获这么多,真是厉害!”

“朱高煜儿的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这其中的精妙设计,远远超出了朱棣对社会的理解,让他击节赞叹,连连叫好。

虽然随着金矿的开发,大量黄金会落入淘金者手中,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金子送回大明,没有太多的意义,只不过是充盈了国库,而现在大明也没有那么缺钱了。

随着对东瀛石见山银矿的继续开采,以及大明皇家银行的建立,国库中的银子甚至多到用不完!

首节 上一节 261/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