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首辅的科举之路

首辅的科举之路 第24节

反正不降智,话本里的男女主都应该清楚自己所处位置,不仅仅为情爱,而是以世俗出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男主爱女主,就应该努力,不让心爱之人陪自己吃苦,女主爱男主,就应该信他,在可期范围等待,等待两人为世俗所容了,皆大欢喜地在一起。

至于江湖侠义的,最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义字,男主怎么能通过爱慕的女性之多来提现呢,应该是通过他如何义薄云天,扶强除弱来提现呀。

许行丰第一个写出来的故事便是与那王宝钏挖野菜完全反面的故事。

相府千金怎么可能和乞丐在一起,莫不是嫌弃命太长,怎么可能和爹断绝关系,爹多宠她。

而是找了一个有才能的男子情投意合,男子建工立业,被封将军,最后用军功求皇帝赐婚,全家乐见其成。

整个故事两万余字,许行丰写了十个晚上才写完,主要是这手写着实是跟不上脑子转动的速度。

这写话本的事,许行丰没有告诉自己小叔和曾睿然,无关其他,主要是总感觉自己写的话本被认识的人知道了,怪不好意思的。

话本写完,许行丰就自己单独去找的掌柜的,把自己写的话本给掌柜的看。

掌柜的看到是许行丰自己给写的话本,有兴趣的很,主要是觉得他一个幼儿,能写出什么话本子来,不过是闹着玩的罢了。

却没想看完之后,颇觉新奇,这话本要说卖的最多的是谁?那自然是书生和那闺阁里需要打发时间的小姐。

之前的话本子他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反正在他看来,都过于千篇一律,看开头就知道结尾。

但这许行丰的话本子却是反着来的,而且这种内容,闺阁小姐肯定是爱看得很。

掌柜的惊喜谈不上,但是眼前一新是真的,立马就拍板要买下这个话本。

原本一本两万字左右的话本子,买断大概是三两银子的,掌柜的一高兴,居然答应了许行丰五两银子的价格。

掌柜的只觉得许行丰是个妙人,这读书厉害,没想到小小年纪居然于话本一道也颇有几分巧思。

这写书是要著笔名的,许行丰想来想去给自己取了个两世欢。

主要是想着自己活了两世,这一世弥补了上一世许多遗憾,可不就是两世欢。

许行丰摸着自己荷包里的银子,心里忍不住雀跃,这银子来的挺轻松的。

不过这写话本子还是分去了他不少心思,他自己也能感觉出来,这些日子白天心思总是容易飘到这个上面,读书容易分心。

他不能因小失大,这话本子偶尔写个两本赚点零花钱还行,但现在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不能专于此道。

许行丰写完自己的第一本小说,荷包充盈起来后,就将心思又放到了学业上,因此许发运和曾睿然两人是完全不知道他还写过话本子。

时间流逝,许行丰在吴夫子这已经有两年了,他这两年将大南朝的律法已经全部通读,时务策也终于连续三次得了上等,获得了升入甲班的资格。

第45章 备考

许行丰秋假后升入甲班,曾睿然一副我被抛弃了的模样,直到许行丰答应了以后下学了还是一起同行,这才没缠着许行丰,并放下豪言壮语,说他一定也会很快进入甲班。

甲班原先是六人,一年半前的县试与府试有三人全部通过了,获得了童生的功名,得了县学的入学资格,便只剩下三人了。

半年前,乙班的王思墨,李之喻两人入了甲班,所以现在甲班加上许行丰正好六人。

许行丰这两年早就和甲班的几位师兄混熟了,因此许行丰进到甲班,几位师兄自是一番恭贺。

甲班与乙班最大的不同便是,甲班完全属于自学模式,只有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才会去请教吴夫子和同窗,相当于是提供学习场所,其余全靠自觉。

不过甲班由于是要准备县试与府试的,所以每次期考完全仿照县试模式,为期四天。

有不会的有同窗可以交流,夫子可以请教,每日学习计划由自己安排,许行丰很是喜欢这种学习模式。

这日,许行丰正在练字,吴夫子突然点了一下他,许行丰便随吴夫子来到教室外。

“你可有想过什么时候参加县试?”

许行丰没想到吴夫子居然是问他关于县试的事。

“夫子,我想明年二月份参考县试。”

这次轮到吴夫子惊讶了,他本以为自己这个弟子最早也应该一年半后再参考的,这也是他的想法。

“明年参考,时间过于仓促了,上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可知道?”

“学生知道。”

“那又何必急于一时,县试三年两考,而且你年岁尚小,完全可以等一年再应试。”

许行丰何尝不知自己明年应考,实在太过冒险。

但是自己小姑已经满了十六,虚十七岁了,大堂姐也已经虚十六了。

两人放在这个时代,都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

奈何两人的婚事却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拖到今年开年,爷爷发了火,问小姑到底要找个什么样的。

小姑这才支支吾吾吐露了自己的想法,说是想找个读了几年书的,不想找个目不识丁的。

许行丰其实在之前就猜到了几分自己小姑的想法,小姑性子强,要是是个男儿身,读书必然不比小叔差。

自从五年前开始习字,小姑就铆足了劲,每日忙活完,总是那个最积极学习的。

这五年下来,小姑自从把字给认全了,就经常找自己和小叔借书看,四书应该都是读完了的。

小姑这般努力,喜欢读书,自然是想找个有共同话题的。

只是这样便犯了难,村里读了几年书的后生一张巴掌都能数过来,要么是结亲了,要么就比小姑要小。

许老头因此犯了难,要说自家闺女有错吧,也没错,但是这想找个合心意的就难了。

本来还不算急的万氏听了小姑子的话,瞬间看向了自己女儿,想到这一年的相看,都是草草收场,不会也是这般心思吧,就急着问了出来。

结果大堂姐还真跟小姑一模一样的想法,这直接让全家都愁上了。

许家虽然也重视男孩子一些,但对自家女儿孙女,也是心疼的,自然希望她们找个合心意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舍不得逼她们随便找个,以后成为怨偶。

在全家犯难的时候,许行丰提出来让自己小姑和堂姐到县城里与自己和小叔同住。

小姑和堂姐这要求,想在村子里找到合适的是不可能了,还不如待在县城里,说不定就遇到合意的人了。

而且现在许家不缺钱,不需要女儿家下田了,许行丰总觉得小姑和堂姐两人晒得太多了些,待在县城里也好养白一些,这说人家,内在很重要,但这相貌也很重要呀。

而本来想着过一年半再参加县试的许行丰,也因为这件事,在开年就决定参加来年的县试。

如果自己能够考取童生的功名,自家门第就能抬高些,那么小姑和堂姐选择的范围就会大一些。

许行丰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吴夫子,吴夫子听完后没了反对的立场,他不知该说自己这个弟子操心过多,还是太过懂事,只能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摆摆手让许行丰进教室。

许行丰知道吴夫子对自己的期许和担忧,但他必须参加来年的县试,不管如何,总要试试。

现在已经是九月了,来年二月便是县试,总共只剩下五个月了,许行丰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点还有许多,时间紧迫。

许行丰给自己列了一张表,类似于现代高三的作息表,每日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每日要么待在教室,要么在书房,甲班其他同窗看着,都觉得也太过用功了些。

甲班其余五位都是要参加县试的,在许行丰的这种学习状态下,纷纷检讨自己,觉得自己太浪费光阴了,因此甲班学习氛围空前浓厚。

吴夫子每次来甲班,看到甲班弟子如此刻苦,都颇感欣慰,同时又有些叹息,他是想着许行丰最好能三年后再参加县试。

自己这个小弟子三年后也才十三,虚十四,经过三年的磨砺,必定能一举上榜,说不得还有可能夺魁。

十三岁的县案首何等珍贵,要知自开国以来,通过县试最小的为十二岁。

吴夫子越想越惋惜,不过他也知自己这弟子是最有主张的,他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了,绝无更改。

许行丰不知吴夫子居然期盼他三年后考上县案首,他现在只想着不停查漏补缺,修改自己的时务策,争取来年二月份的县试能够上榜,最好能一鼓作气通过府试,就算是吊车尾,也是很好的。

不怪许行丰如此紧张,实在是本朝在科举一道上尤其艰难。

本朝开国皇帝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大型改革科举制度。

首先是体现在科举选拔人才的实用性上。

县试和府试通过即为童生,童生出来一般要么成为底下村镇学堂夫子,要么就是成为村长和镇长之类的。

所以童生试,重在四书五经的背记与理解,以及算学,这是教化白丁,与在管理村镇中极其重要的。

而院试即秀才试,秀才一般成为县衙文书,或是在县城里办学堂,因此在童生试的基础上多了杂文与法律,杂文就是公文类写作。

由此可见科举考试内容基本是为了满足所在位置的需要。

其次,科举录取人数直接减少了接近一半。

第46章 猎人

以前县试录取人数为五十至六十人,而大南朝为保证功名的难得,录取人数为二十至三十。

县试每年参考人数不等,但一般为三百余人,年龄十多岁至四十不等,本朝要求童生试参考年龄不超过不惑之年。

所以这县试录取比例为十余人取一,可见竞争之残酷。

而县试通过者,还需通过府试才可取得童生的功名。

府试为知府举办的科考,一个府城一般有五至十个县城,通过县试者又取二十至三十人。

所以想要取得童生功名,基本是五十以上取一。

许行丰想在十岁便取得童生功名,可谓难如登天,这也是为什么吴夫子希望他再多等两年的原因。

不管如何,许行丰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决定备考来年二月的县试,就不应该气馁。

许行丰向来不是个多想,庸人自扰的人,他知道自己最薄弱的点还是时务策,因此每日便自己写一篇时务策,然后找吴夫子给自己点评改进。

小姑和堂姐两人知道了许行丰要参加来年县试,都或多或少猜到了是因为她们的缘故,心里感动。

两人在读书上帮不了什么忙,便变着法子的给许行丰补身子。

首节 上一节 24/2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