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的科举之路 第13节
另一方面李夫子又不得庆幸自己是许行丰的启蒙之师,想着若是真有什么造化,自己也与有荣焉。
许行丰不知道李夫子心里早已是九曲回肠,李夫子依着惯例考察了许发运的三百千,《孝经》,《大学》,考察完不由得更加羡慕许家了。
有一个许行丰已经是大气运了,这许发运虽不及,但相信有许行丰相衬,必然也是不错的,而且家族兴旺当然是有出息的子弟越多越好,孤木难支。
许发运被考察的时候感觉心都跳到嗓子眼了,不过随着考察渐入佳境,心里也放松了许多,对着能够入学堂读书越发期盼了。
许行丰对自己小叔能否过考察是有几分把握的,小叔学得扎实,入了学堂,不说能进前三,但是排在中上总是没问题的。
最后许发运果然通过了考验,许老头高兴得不行,他平时是没管子孙的功课的,但刚刚听着李夫子考察的内容,只觉得是极难的,自己儿子都通过了,只觉得自己儿子出息了。
儿子是孙子教的,这样想着,许老头只觉得孙子更是了不得了,心里高兴儿子也能来读书,对于家里能够有大发展的想法越发火热了。
许老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拜师礼,许发运的入学就这样真正敲定了。
因为许行丰和许发文都在学堂,许发运在学堂适应得很快。
而且由于年龄是最大的,许发运在思维的转动上比起其余几人还是有明显优势的,当然许行丰这个成人芯子的除外。
李夫子自从意识到许行丰的种种后,就彻底给许行丰开起了小灶,让许行丰每日中午在自家吃饭,下午加一个时辰课程,给许行丰讲解五经。
许行丰听到李夫子的建议后是极开心的,五经复杂冗长,自学确实有些艰难,有李夫子教导自然是乐意之至。
许家对于李夫子愿意单独开小灶教授自家孩子自然是高兴的,但是受了这么大的恩惠,再在李夫子家吃中午饭,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便给许行丰准备了食盒。
有了许发运学业步入正轨后,大丫小姑的学习就彻底从许行丰转移给许发运了,因此许行丰现在少了一项任务。
加上一个春假的抄书与练字,完成课业速度都快得多,每日增加的一个时辰的学业,倒不显得繁忙。
充实的学习使得时间都似乎过得快些,正月过完,二月也到了,许行丰休假这日,许家打算去县城看铺子了,把买铺子的事提上日程。
买铺子是许家的大事,许家男性都去了,其中自然也包括买铺子的建议人许行丰。
许家一行人吃过早饭就往县城去,走在村子里,村子里的人刚好都准备去地里,正好撞面。
“哎哟,许老头子,你这一大早带着儿子孙子去县城?”
“是呢,正好学堂放假,就想着带着小的去逛逛,买些家里要用的。”
村子里消息是流通的,对于许家送了孙子又把儿子送去读书是知道的,都觉得许家是有本事的。
这村子里总共都没几户送读书的,都知道读书开销大,许家这一送就是两个,村子里少不得有眼红的,想着许家是不是偷偷发迹了。
有那眼皮子浅的,在腊月隔三差五就往许家跑,想着打听打听消息。
但许家每日没什么特别的,天天都在田地里和山里,慢慢打听的人也就少了。
许家倒是不怕,这白糖自家是早就不做了,已经进献给县令了,银子放起来了,总没人会看到。
这村里人过日子,总不可能天天盯着旁家,自家过日子都艰难,哪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管旁家的事,本来还有点看热闹的心,慢慢的也都消了。
村里人看着许家一行人往县城去也没多议论,不过还是有些酸,觉得许家这还有往县城跑的闲工夫,日子肯定是好过了,不过这也就是田地里忙的时候的闲聊,风一吹也就散了。
到了县城,许家直接往南街去,这是一家人早就商量好的,这东富西贵,自家应该是没那个能力买的,北街乱糟糟的,鱼龙混杂,这南街是最适合的。
对于买铺子,整个村也就村长家买了,本来许老头是打算去问问章程的,但是想着要是问了村长,那这事基本是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家里儿子孙子读书,别人猜不到原因,最后也就归咎于自家省吃俭用出来的。
但是要是买铺子的事村子里的人知道了,那就不是三五日能平息的风波了。
虽然自家没偷没抢,确实不怕别人知道,但是一个村子里生活,不患寡而患不均,太打眼了,还是不好,生活平静总是能省去不少麻烦的。
所以许老头思来想去就没去问村长,想着今日直接来县城里问问,不过多费些波折,总也能知道的。
南街说来其实也是最靠近清水镇的,出了清水镇一进县城就是南街了,这样看起来,买南街无论是价格还是地理位置,应该都是最适合的。
到了南街,许家就往平日打交道最多的粮店去,想着问下掌柜的,看能不能打听点消息。
粮店老板是个生意人,脸上是最和善不过了,听了许家的来意,倒是觉得正常,这底下镇子来县城里买铺子的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就把买铺子的路子说了。
第25章 买铺面
许行丰这才知道,古代买铺面跟现代一样,一般都是找中间人,在古代叫牙行,在现代叫中介。
这牙行手里有着房源信息,是最方便的,不过到时候要给辛苦费。
如果自己直接去找卖房子主人,固然能省中间一笔,但在这没有电话,很难联系,而且房源没有对比,最后可能在价格上还容易吃亏。
所以大家为了买到心仪的,比起买铺面房子去的大头,辛苦费也就没那么舍不得了。
许家找粮铺老板问了牙行的地址,就去了牙行。
说是牙行,其实小得很,毕竟人家不需要开店摆东西,位置位于南街第二个巷子尽头,铺面才三人宽左右,不过径深还挺长,就只有一排柜子,然后就是一张桌子,那牙行也就一个中人在。
张中人看到许家一行人进来,就知道有生意来了,热情招待。
“鄙人姓张,主要负责宅子铺面的买卖,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各位的不?”
许老头子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自己想买个小铺面,用来出租和做生意的,价格最好低些。
张中人听到是买铺面就更热情了,铺面比起宅子贵,这辛苦费自然是有得赚。
“可以可以,这南街各位应该也知道,是个回字形,里里外外共五层,
最外层都是住宅,第三转有些许铺面,一般是卖些许杂货的,生意也稍差一些,
这中间两转,尤其是最中心,生意肯定好,琳琅满目的,做什么的都有,也不愁生意,是做什么都赚,不过这价格自然也是贵些。”
“还得麻烦张中人给我们仔细介绍介绍,我们也好选择合适的。”
许老头作为许家当家人,这事自然是由他跟张中人交涉。
“我现在手上有不少铺子,第三转有三个,最便宜的六十两,不过面积不大,最贵的一百五十两,院子和铺面都有,装修得利利落落的,铺面还宽敞。
这第二转的最便宜的一百两,最贵的两百七十两,铺面就多些,有七个。
最中心那一转,生意好,就一个铺子在挂着售卖,还是昨天才有的,那主家要去府城做生意了,资金不太充足,所以才舍得转卖的,铺面不大不小,两百五十两。”
许家一行人听了,心里不由得暗暗咂舌,在村里找块大大的地皮,盖上好的宽敞的青砖瓦房,也不过五十来两,这县城中心就是不一样,随便一个铺面都贵得不行。
许家把白糖剩下来的钱清点了,两百三十多两银子,这买铺子家里就商量着,最多花一百两,剩下的银子都得留着,怕许行丰叔侄两读书花销还大着。
本来觉得这一百两在南街怎么的也够买个中间铺面了,现在看来也就只有四个铺面可供选择。
“那麻烦张中人先带我们去第三转看看。”
张中人带着许家一行人穿插着巷子走了片刻,便来到了第三转,首先来到的便是那个六十两银子的铺面。
这铺面果然是小的,而且后院也不大,就两间小房,中间一个天井,装修还算整洁,位置处于第三转中间,地理位置倒是还行。
许家人看着倒是觉得挺满意,这要是买来做些小生意,自家人也有两间房落脚,位置处于第三转中心,人流量看着不错,而且主要是价格便宜。
接着张中人又带着看了第三转另外两个铺子,那个一百五十两的就在六十两的斜对面,位置也是不错的,而且店面宽敞明亮,后院三间宽敞大房,还带两间耳房,总共五间,院子也是刚刚的两倍不止。
装修也确实如张中人所说,看着都很是上档次,听说上家是做金银首饰生意的,不过现在搬去西街了。
另外一个铺子九十两,在第三转偏角落了,但胜在铺面大,足足是刚刚的两倍,房间也是加上耳房有五间,不过装修就破落了些,如果买下来,估计还得重新装修一番。
许家人看着最满意的肯定是那个一百五十两的,可惜囊中羞涩,超预算太多,不可能买,剩下的两个,毕竟是想买来出租或者做生意,还是六十两的那个好一些。
许家人下不定主意,张中人就笑着说可以再看看第二转的几个,许家也就笑着答应了。
第二转的几个看下来,许家人都不太满意,几个铺面大小都差不多,但便宜的地理位置不好,说是第二转,其实比刚刚那个小铺子的人流量都不如,贵的人流量倒是有了,但又得二百两左右。
最后许家人商量了一番,还是盘下了最便宜的那个铺面,位置不错,虽然在第三转,但是在正中心,铺子基本都集中在那一块,想来做生意,比第二转的边角还强些。
后院小点就小点,家里人都住在乡下,要是自家做生意,肯定是小生意,铺面大小正好合适,不浪费,两间房也足够住了,如果出租,小铺子出租比起大铺面还好出手一些。
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价格,六十两,这比预算的一百两少了接近一半,这样想着心情都轻松些。
跟张中人讲了讲价,最后五十八两谈下来的,张中人说这铺面买卖手续费用加上中间辛苦费正好差不多二两银子,就给降了二两银子。
许家人自是喜不自胜,高高兴兴给了张中人银钱,张中人又和许老头去了趟县衙,把铺面过到了许老头名下,签了文书,写了契约,这铺面就真正姓许了。
张中人和许老头回到铺面,两边确认没有什么差错,这铺面也就转手给许家了。
“许叔,以后有什么需要的都可以找我,这县城里的房屋买卖,我都是熟的。”
张中人就是靠嘴巴吃饭的,这一会儿功夫已经把对许老头的称呼从许大爷变成了许叔。
张中人见没自己什么事了,把钥匙都给了许家,就拿着辛苦费乐呵呵的走了,只说后面有什么事还可以找他。
张中人走后,许家人这才开始抢着看地契,不过许发富和许发贵两兄弟不识字,自然是要许发运读给他们听。
他们听着契约上写着这铺面属于自己老爹了,都高兴得不行,自家以后也是在县城有房的了,摸着这铺面的桌柜,看着后面房间里的家具和床,这才觉得踏实了下来。
第26章 食肆
许家人关好铺面,在回家的路上,商量着铺面的用处,到底是出租还是自家做点生意,确定不下来。
出租刚刚问过张中人了,说这个铺面之前出租是两百文一个月,这算起来一年也有二两四钱银子的稳定进账,算是很不错了。
自己做生意也是极好的,就是不知道能做些什么,许老头和两个大儿子商量了半天最终也没出个结果。
许行丰想的是家里自己做生意,这铺面小,做美食行业是最好不过了,成本低,利润却不低,而且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什么时代,这美食行业都是受欢迎的。
自家奶奶,大伯母还有自己娘手艺都不错,自己这个现代人吃着都挺喜欢。
而且现代各色餐馆最后成功的,做出自己品牌的餐厅,往往不是味道多难得,而是它的技术好粘贴复制,价格适中。
在古代更是如此,这菜的味道自家肯定比不上大酒楼,那东街西街的大酒楼,肯定都是好几个大厨师,各色各样的菜品,自己虽然是从现代穿过来的,但说实话自认为也就会些家常菜,特色菜是不怎么会。
而且铺面在南街,在南街吃饭的,一般都是些图实惠方便的人群,不然人家讲究格调也不会来南街不是。
上一篇: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