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82节

琅琊、泰山、颍川、汝南、南阳、淮南、清河、常山等郡爆发大规模民变,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反民总数多达百万,民变规模比之前那次还要大。

他们攻占城池,杀害朝廷官员,夺取豪强们的庄园,将豪强士族庄园内的财富分走,将豪强士族们的田地分给造反的无地流民,并且拒绝给朝廷交税。

这一次,豪强士族们也坐不住了,他们可以允许小规模民变持续存在恶心朝廷,可以放纵甚至支持反民杀害朝廷官吏,但绝对不允许民变规模这么大,更不允许民变的反民们打土豪分田地。

杀朝廷官吏造反你随意,但打土豪分田地绝不准!

豪强们既希望百姓造反,又希望造反的百姓只是单纯造反却不攻打他们的庄园,不分走他们的田地;既希望朝廷保护他们的庄园和田亩产业,又不希望朝廷管得太多,也不希望朝廷收他们的税。

只愿意享受权利,不愿意承担义务。

这种矛盾心理下,使得他们很难控制好与朝廷、百姓之间的微妙关系。

对于豪强们而言,百姓闹得大一点是好事,可以减轻朝廷对他们这些豪强士族的关注,但闹得太大就不是好事了,因为自己的家产有很大概率被反民抢走。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与朝廷作对的豪强士族们,居然破天荒地选择与朝廷联合起来,一同剿灭愈演愈烈的百万反民。

长安

未央宫

正殿

“好啊!好啊!”

“都觉得朕老了,觉得朕不行了,都来试探朕啦?”

“地方豪强敢杀害朕派出去的刺史,刁民们敢造反攻城,被打跑的匈奴敢回到漠北继续南下,你们一个个的还想参与帝位之争,是不是都觉得朕不行了?啊?!”

皇帝刘彻扫视着底下的一众大臣,由于神龙雷霆般。

“朕要让天下人、让西域人、让匈奴人都明白,朕就算老了,那也不是他们可以试探的。”

“地方上那些阳奉阴违的太守县令,朕要全部杀了!藏着钱不肯给朕的豪强士族,朕也要全部杀了!胆敢造反的刁民,也要杀!至于匈奴人,必须杀到他们绝种!”

“与朕为敌者,通通得死!”

众大臣不敢说话,这个时候敢跳出来顶嘴的,就算不死也得掉成皮。

“还有那个李陵,朕对他寄予厚望,他却投降匈奴,他算什么名将之后?他为什么不自杀殉国?啊?为什么?!!!”

皇帝震怒之下,李广利趁机跳出来添油加火:“陛下,李陵投降匈奴,实乃我大汉奇耻大辱,按照大汉律法,投降匈奴的叛国之人,当诛灭三族,以儆效尤!”

李广利跟李广家族没仇,这么说只是想讨好皇帝,因为大家都看出来了,皇帝内心是想诛灭李陵三族的。

而卫家的一些门生故吏,他们此前跟李广家族有些过节,比如卫青的下属公孙敖,就跟李广不对付。

虽然卫青本人不想争权夺利,但他的那些下属们却想。

因此卫家的那些门生故吏们也纷纷落井下石:“李陵叛国投敌,其罪,当诛灭三族!”

看到众人都这般说,皇帝心中稍微舒服了些,但又想起李陵是司马迁推荐上来的,于是对司马迁问道:“太史令司马迁,朕记得李陵是你推荐上来的,当初伱还说李陵有大才,现在李陵叛国投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众人要么为了讨好皇帝或利益关系而落井下石,要么跟王长炯一样看着宫殿的柱子发呆,一句话也不敢说。

只有倒霉的司马迁被皇帝叫了名字,于是从人群中站出来对皇帝刘彻恭敬道:“陛下,臣认为李陵将军是否投敌,此事还有待商榷,万一李陵将军只是寡不敌众,不得不诈降呢?”

“据我们前往匈奴单于庭的使者回报消息,李陵正在给匈奴人训练士兵,教导兵法!这是诈降?你管这叫诈降?!!!”皇帝震怒。

“兴许只是同名,又或许是使者听错了……”司马迁还想继续解释。

“好了,不要说了。”皇帝摆摆手,然后对李广利说道:“贰师将军,你来告诉大家,被举荐者如果犯了叛国死罪,举荐者当如何?”

“陛下,按照我大汉律法,被举荐者如果叛国,举荐者当死罪!”李广利回答道。

“司马迁,你还有什么可说的?”皇帝对于司马迁并没有不满,一切都是公事公办,按照大汉的律法,司马迁确实应该死罪,因为当初是他举荐李陵到朝廷当官的,现在自然要对自己的被举荐者负有连坐责任。

“臣,无话可说,只是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李陵将军究竟有没有叛国,究竟是诈降还是真降,这件事谁也不知道,不能因为使者的几句话就妄下结论!”司马迁心如死灰,自己这下是死定了。

“哼!”看到司马迁都这个时候了,还在为李陵说话,皇帝刘彻冷哼一声:“将李陵三族诛灭!将太史令司马迁斩首示众!”

“陛下!!!”司马迁心中觉得委屈。

“快拖下去!”皇帝让人将司马迁拖下去,眼不见心不烦。

唉……

做坐在人群中的王长炯看着这一幕很是无奈,他不可能这个时候站出来给自己的学生司马迁求情,万一皇帝震怒之下把他也一起杀了怎么办?

不过斩首示众也不能是立马斩首,而是先关进大牢里,然后过些天才开始斩首,因此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转机。

将李陵投降之事盖棺定论后,皇帝又开始处理起百万反民之事:“李广利,朕任命你为车骑将军,绣衣使者江充为左将军,你二人统率五万精锐骑兵,火速剿灭关东诸郡的百万反贼。”

“臣,遵旨!”

虽然只有五万人,却要剿灭百万反贼,但这其实是个很容易的事,纯纯地给他李广利送军功。

毕竟一百万个拿锄头的农夫怎么可能打得过五万甲胄骑兵呢?

这根本不可能啊!

更何况这百万反贼还是分散各地,每一伙不过两三万人罢了。

再加上现在各地的豪强士族停止了对反民的物资供应,还训练私兵协助官府镇压反民。

在这么多因素下,百万反贼对于朝廷而言不过是百万具尸体罢了。

第113章 长炯官场录(五)

长安

地牢

“司马迁,陛下宽宏大量,免除了你的死罪,改为腐刑。”一位狱史走来,对关在监牢中的司马迁说道。

“腐刑?”听到这个刑罚,司马迁彻底绝望:“请让陛下将我赐死,我司马迁宁死也不受这等屈辱。”

腐刑就是宫刑,要切除男人的象征。

“赐死不赐死的又不是我能决定的。”狱史淡淡回了句,然后拿出一把匕首,将匕首在火炭中炙烤,并对司马迁说道:“算你走运,这些年国库缺钱,所以陛下改了律法,所有罪犯,只要交钱就可以赎罪,不用坐牢。”

“腐刑的赎罪金是五十金,也不多,你呢,好歹也是个太史令,跟县令刺史一样是六百石,这点钱应该还是有的,不过嘛,嘿嘿,伱懂的,这牢里都有规矩,五十金只是朝廷的,你还得额外再交三十金给我们这些人,一共呢,就是八十金。”

狱史贪婪地看着司马迁,靠着这种方式,他们这些人也捞了不少钱。

“八金我可能有,八十金我真的没有。”听到可以用钱赎罪,司马迁一开始还是很高兴的,但听到要八十金后,他顿时欲哭无泪。

司马迁为官清廉,况且太史令这个官职也就是写写历史而已,根本没有油水能捞,九卿里,油水最多的就是桑弘羊的大司农,大司农里,油水最多的又是他的老师王长炯现在在任的盐铁监。

为官清廉是一方面,再加上他不肯给其他人写好话进史书里,所以得罪了很多人。

经常有一些权贵要求司马迁在史书里吹嘘他们,让他们流芳百世。

但司马迁都拒绝了,他或许会因为史料信息不全而记载错误,比如车骑将军王长治列传。

但绝不会因为接受他人的威逼利诱而故意记载错误。

也就是,他的史书里,即便他自己也知道很多地方只是自己的猜测,很多地方可能也写错了,但这些都是无心之过,不是故意写错的。

这样一来,很多权贵也记恨上了司马迁。

“不会吧,我的太史令,八十金你都舍不得?难道你真的不打算要自己的男儿身了吗?”狱史有些生气,他不相信当官还有不贪的,他也是老油条了,见过的官员成百上千,哪怕三公九卿这种大官也见过些,这些朝廷官员各个都是表面两袖清风,实际却贪得家财万贯,真正的清官还真没见过几个,这个司马迁好歹也是六百石的中级官员,就算不是贪官,也应该认识些有钱的权贵,找那些认识的权贵借点不就行了吗?

“我真的没有八十金,能否先放我出去,以后我省吃俭用,用我的俸禄来凑钱,过个十几年时间,慢慢凑足八十金给你。”司马迁恳求道。

“疯了吧你!”狱史大怒:“不给钱还想让我放你出去,白嫖?”

说罢,狱史便拿着那把火烤过的匕首准备对司马迁进行腐刑。

“苍天啊,为什么要让我司马迁经受这样的折磨?”司马迁绝望了,只能闭上双眼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他的双手双脚都被拷在刑架上,根本无法反抗。

就在此时……

“住手!”

一个将近六十岁的白发老者走进来,厉声喝阻了狱史。

“嗯?”狱史停下手中的动作,看了眼身后那个白发老者,在看到那个白发老者手中的令牌后,连忙笑着恭敬道:“原来是盐铁监,失敬失敬。”

“老师?”

司马迁大喜,看来自己应该是有救了。

“太史令的赎罪金是多少,我出。”王长炯平日里从来不敢出头,生怕得罪人,今天为了自己最喜爱的学生,不得不硬气一回。

辽东王家虽然是寒门,但钱是真的多,属于寒门中的顶级寒门。

一般的公卿世候家族都不敢说自己比王家富裕。

八十金,对于为官清廉的司马迁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对于天天搞走私贸易、拥有五十万亩良田、两万多佃农、一百多座豪宅、五十多艘商船、几十个海外岛屿、四万多农奴、好几个酿酒作坊、好几个冶铁厂、好几个盐场、好几个渔场、数不尽林场的辽东王家而言。

这八十金不过是一点小钱罢了,平日里的吃穿用度都不止花费八十金。

王家的政治地位几乎完全是靠钱砸出来的,用钱给家族子弟开路,让他们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那个狱史知道盐铁监是个油水很多的差事,于是趁火打劫:“太史令司马迁的赎罪金是一百金!”

他临时又增加了二十金。

“刚才明明还是八十金!”司马迁大怒,王长炯是来救他的,他不能让自己的老师白白多花冤枉钱。

“无妨!”王长炯对司马迁笑了笑,然后对狱史说:“一百金太重了,我不方便带在身上,过些时日你到我王家豪宅来取。”

说罢,又补充一句:“这段时间,你不可虐待太史令,当好生伺候。”

首节 上一节 82/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