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48节
就这样,一位试图在中原建立婆罗门种姓制度的世家儒士,被鲜卑武士们的怒火吞噬。
崔浩的死,让北方无数汉人世家士族落泪,鲜卑武士们则弹冠相庆,底层汉人则无所谓。
建立一个等级分明、各司其职、各个阶层相互友爱的社会,是历代儒家圣人的梦想,崔浩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而另一件大事便是“灭佛”,拓跋焘早就想南征刘宋了,只是连年征战耗尽了资源,于是便盯上了佛门。
佛门自后汉中期传入中原,汉末得到发展,两晋快速蔓延整个中原,到了这些年,已经成为了蛀虫。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佛教一开始其实也跟儒家和道家一样,只是一门学说,佛陀也不过是类似老子孔子这样的思想家而已,并不是什么神明,但是佛陀的后世弟子们,不停地把佛陀神话,最终演变成了宗教。
佛教的发展跟后世儒学类似了,一开始只是一门学说,但是后世弟子一代又一代地把学说创始人神话,导致这门学说慢慢地就变成了宗教,儒家也逐渐演变得越来越像宗教。
老子孔子佛陀,他们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创造一门学说给大家思考,但是后世弟子将创始人神话,把学说变成了学阀,垄断知识,最后成为禁锢思想的宗教或者类似宗教。
原本启迪思想的学说,最后却反过来变成了禁锢思想的枷锁。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所以才需要砸烂孔家庙,救出孔夫子!
启迪思想的孔夫子值得我们尊重,但是神话孔夫子的那些儒棍们,就应该被唾弃!
庄子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便是这个道理。
因为有了圣人,所有就会有不轨之人打着圣人的旗号压迫别人,用圣人当自己的保护皮,胆敢反对我就是反对圣人,反对圣人就是大逆不道!
这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有了道德崇高的圣人,必然就会有宵小之人用圣人来给自己披一层仰慕圣人的皮,方便自己行不轨之事。
佛门刚刚进入中原时,总体还是不错的,起码比晋朝时的那些玄学靠谱。
但经过这上百年的发展,渐渐地就成为了蛀虫,他们肥头大耳,左拥右抱,嘴里说着阿弥陀佛,心里想的却是荣华富贵,这就跟许多儒士一样,嘴上喊着圣人之道,心里想的却是享受奢侈。
大量僧人被强迫还俗,并且跟普通百姓一样服从徭役兵役,还要缴纳赋税。
胆敢不还俗的,通通格杀勿论。
有些僧人选择屈服,他们成为了魏国的赋税民,但有些僧人却带着金银财宝跑路去了南方的刘宋,前往南朝发展佛教。
也有极少数僧人选择去辽东燕国,主要是因为辽东燕国现在正在闹瘟疫,所以中原人都不敢去,也就幽州一带的僧人因为距离南朝太远,所以选择去辽东燕国,不然没人敢去。
拓跋焘这些年的最后一件大事便是实行【均田制】,把荒地均分给无地的流民耕种,地比较少的,也可以领取荒地耕种。
跟均田制搭配的,便是【府兵制】,也就是你家分了田,以后就得自费给朝廷当兵,自己去坊市购买武器装备。
朝廷给你分了田,作为对朝廷的感恩,你要自己出钱给朝廷当兵,这很合情合理。
均田制是府兵制能够实行的基础,如果没有均田制,或者均田制被土地兼并破坏,则府兵制也会在事实上消失。
这很正常,我给你朝廷自费当兵,就是因为朝廷给了我田,让我有了生产资料,从今以后可以靠着种田养活自己,所以我当然要自费当兵报答朝廷。
可如果朝廷苛捐杂税害得我破产卖田了,搞得我家连饭都吃不起了,又怎么可能还像以前一样继续自费当兵呢?
所以,府兵制实施到一定阶段后,就必然会瓦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做完以上这些事情后,拓跋焘获得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资,终于有了开战的把握,于是发兵南下攻打刘宋,想要给刘宋皇帝刘义隆一点教训。
第483章 西游记(一)
两个月后
燕公二百四十一年春(451年)
晋国
不其城
一位十五岁的少年来到这里,他叫徐霞客,是燕国贵族的后代,父亲是燕国的一位议会贵族,母亲是一位徐姓的书香门第女子,因为他暂时还没有继承父亲的贵族席位,所以还不能以燕作为姓氏,只能跟随母亲姓徐。
如今燕国黑疫闹得厉害,他便想要云游天下,看看这方广阔天地。
每个人喜欢的事物不一样,有人喜欢金钱,有人喜欢美人,有人喜欢青史留名,而他喜欢游历这个世界,并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记载下来。
城门口聚集了大量来自河南淮北的难民,徐霞客对难民中的一位老者好奇问道:“老人家,为何来此?”
“朝廷的大军北伐,结果仓皇北顾,魏军长驱南下,一路上烧杀抢掠,我们只好逃到此处躲避战乱。”
老者是河南人,本来刘宋大军北伐,还很高兴,可是刘宋大军在北伐收复河南后,居然在河南抢劫,搞得河南民不聊生,到处都是起义军。
而且,宋军主帅王玄谟一心一意倒卖军火物资赚钱,根本没心思攻城略地,前燕慕容评直呼内行,徐州剿总直呼前辈。
商人在招募乡勇打仗,将军在倒卖军火经商,这个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魔幻。
王玄谟能力低下,能够成为主帅,只因为他对皇帝刘义隆足够忠诚。
整天在河南瞎逛的宋军果然就被拓跋焘突袭了,十万宋军全军覆没,主帅王玄谟果然不是省油的灯,他果断丢下军队独自跑路。
更糟糕的是,已经打到黄河北岸的一万精锐宋军,他们听闻黄河以南的主帅王玄谟十万主力全军覆没以后,本来打算撤到黄河以南,保存大宋的有生力量。
可是皇帝刘义隆却不远数千里,让斥候数千里送了一张皇帝的亲笔手书,要求黄河以北的宋军精锐不准南撤,必须死守城池,等待朝廷重整旗鼓,调动兵马支援。
远隔数千里,强行微操,可把黄河以北的宋军害惨了,他们被魏军包围,最后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刘义隆的这点心思,其实就是不甘心,好不容易北伐有了一点点成果,在黄河以北打下来一座城池,他绝不容许丢失,所以想着让黄河以北的宋军将士各个以一敌百,让他们拖到自己重整旗鼓。
前线的宋军全军覆没,拓跋焘于是长驱南下,一路打到了建康城对岸,隔江嘲讽刘义隆。
南下的过程中,自然又是烧杀抢掠,还屠了几座城来鼓舞士气。
那些夹在魏宋之间的百姓真是遭了殃,宋军北伐的时候,宋军要抢劫他们,魏军南下的时候,魏军也要抢劫他们。
所以才有这么多人跑路来到晋国,相比较而言,如今的晋国竟然还算是安居乐业的。
魏国胡汉矛盾激烈,刘宋被魏国暴打,燕国正在闹瘟疫,一时之间,偏安一隅的晋国成了世外桃源。
晋国皇帝司马衡(司马德文之子)多次恳求盟友燕国出兵帮大晋收复故土,不过燕国自顾不暇,自然没有理会。
既然燕国不肯帮忙,晋国皇帝司马衡便决定依靠自己。
所以,他收纳难民,给难民分田分地,为了养活这些难民,又同燕国的许多行会进行合作,把多余的难民卖给燕国行会们,以此获得粮食养活留在晋国的难民。
燕国的琼浆酒产业在这些年遭受巨大打击,首先是黑疫影响,其次是宋魏两国都禁止进口琼浆酒。
“晋虽旧邦,其命维新!”
“凤鸣泰山,天命在晋!”
这是皇帝司马衡坚信的,他效仿燕国,实行三圃制,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使得农耕更加合理。
同时又效仿魏国,建立均田制和府兵制,增加晋国的兵源。
最后还效仿刘宋,建立文官考试制度,使得人才录取更加合理有效。
徐霞客进入城内,发现这里虽然没有像燕国那样繁华的市场,但是却也有坊市,并且街道上人来人往,治安看起来不错。
由于小国寡民,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晋国皇帝司马衡亲力亲为,徐霞客在坊市出入口看到了几面石头墙,上面雕刻了晋国的坊市律法,大部分内容是借鉴的燕国《商业法》,不过也有部分内容是根据晋国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改变。
“昔日腐朽的晋朝,如今竟然有了这般新气象,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徐霞客感叹着,他经常听别人讲中原的故事,因此也知道以前的晋朝腐朽无能,远不如现在这个新生的晋国。
这也得益于燕国爆发黑疫,导致燕国自顾不暇,只好暂时放弃了对晋国这个傀儡政权的控制,才让司马衡有了自力更生的机会。
徐霞客在一家客栈住了下来,他毕竟是燕国贵族之子,因此带的钱财足够多。
住在客栈里,每天晚上都在写书记载自己这些时日里的所见所闻,白天则出门游历,比如去晋国乡间,观察晋人的劳作有何不同。
徐霞客发现,晋国居然连开荒都要效仿燕国,有专门指导百姓开荒的官府机构。
不过由于燕国对技术严防死守,所以晋国也只能效仿,而不能做到跟燕国一模一样,燕国那些更加高效率的水利设施,中原暂时没人会建造。
在晋国待了一个多月后,徐霞客继续向南,进入了刘宋境内。
此时,宋魏之间的战事已经结束,宋国皇帝刘义隆养精蓄锐十几年,励精图治发动北伐,换来的却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对于刘义隆这样一位自己不会打仗,还把会打仗的将领杀死,并且总是喜欢坐镇建康远程微操前线,导致前线兵败如山倒的皇帝,并没有什么认识。
当他来到淮水地带时,这里还残留着战争的痕迹,乡野道路上到处都是尸体,城池墙壁上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清洗干净的血痕,尸体被一车又一车地推到城外的乱葬岗里。
路边的一具女尸,看起来只有八九岁,身体上满是紫黑色的掐痕,私处已经肿起来,一只秃鹫正在啃食女尸的腐肉。
一个小男孩,被插在一根木棍上,他的双手双脚被砍下来,伤口处满是蛆虫。
一群衣衫褴褛的难民,他们一边向着江南迁徙,一边吃着路边的腐烂尸体充饥,时不时有难民因为吃的尸体太多,导致染病而死。
看着眼前的一切,徐霞客也只能感叹一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夜里,他找到一间破庙,于是将马拴在一根柱子上,就直接住在破庙里。
然而,当他正要进入酣睡,却还没有完全睡着时,破庙里却传来了奇怪的声音。
第484章 西游记(二)
吭哧吭哧
奇怪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非常清晰,徐霞客顺着声音而去,看见的却是一位没穿衣服的妇女正在啃食一个死去的婴儿。
看她的样子,这个婴儿可能还是刚刚被她生下来的。
徐霞客感觉非常震撼,也不睡觉了,骑着马赶夜路。
第二天清晨,他终于来到了东莞(莒县),这里目前还是刘宋的疆域。
本地人基本都待家里不肯出门,进入城池的外地人也不能随意走动,而是被限制在某一个区域内活动。
徐霞客没有急着赶路或者游历,而是先找的一家客栈住下。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