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114节

  朱元璋对科举科举做了新规定。

  选题取自四书五经,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且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这套改革,对于大部分读书人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抵触之心。

  但皇帝背后的深意,却要在后世逐渐才显露出来。

  朱元璋的做法看似没毛病,但其实将所有的规矩定死之后,无形中也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这对于君主集权是有利的,但对于治理天下是否有利,那就另说了。

  一个人的出身对于性格的影响巨大,纵观洪武大帝的一生,对于臣子的戒心是贯穿始终的,且作为一个伟大的帝王,他所思所想和自己所做的决定,绝不是拍着脑袋就想出来。

  只看如今只是洪武元年,许存仁却对两年后的八股文问世略有知情,就知道这件事朱元璋早就有了想法,甚至,可能更加久远之后的宰相废立说不定他此时已经在谋划了。

  张异从许存仁的反应中,知道了至少朱元璋给他透露过自己的思路,

  而许存仁心里抗拒这种想法。

  他接触许先生虽然不多,却能感受到这位老者身上的奔放之意,他对于传道授业的理解,肯定和朱元璋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放在别人身上也许不介意的事,许存仁却介意。

  这就使他和朱元璋在“道”上的理解出现对立。

  “你真的只是七岁小儿?”

  张异说完,许存仁许久才说出这句话。

  他今天带着张异回来,本来的目的也不是跟张异套路这件事,但话题被带出来,张异带给他的震撼远远超出想象。

  这个不学无术,文法、文字烂的一塌糊涂的孩子,

  此时与他对视,却有种坐而论道的感觉。

  他恍惚之间,却以为自己是跟刘基,宋濂这种大儒在谈论国事!

  “先生有孙女要许配给我吗?”

  张异又恢复了嬉皮笑脸的模样,许存仁哑然失笑。

  不过,他更加确定自己在皇帝面前的评价,这小家伙是个读书种子。

  “老夫的见解很简单,陛下这种选材方式,只会选择一些空谈的庸才,若是如此,老夫倒不如举荐你这种有意思的小家伙……

  可惜,你太小了,若不然趁着恩科未开,老夫把你举荐给皇帝!”

  “您还是饶了我吧!”

  张异赶紧摆手,在朱老板手下打工,他是打死都不干。

  “那你认为陛下这种决定,是对是错?”

  许存仁聊的兴起,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张异,他让老伴泡了一壶茶,大有要跟张异秉烛夜谈的意思。

  张异想了一下说:

  “对错与否,要看站在什么立场?

  其实科举改革,背后的逻辑还是君权和相权之争!

  先生代表相权,代表士子集团,自然忧心皇帝如此会动了士子集团的利益,或者长远的利益。

  而从皇帝的角度来说,他也没错,君主想集权,那是君主的天性,

  你们这些读书人希望君主能不掺和尽量别掺和,也是你们的本能!

  本质上是斗争,大家就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有点扎心呀!

  许存仁眉头微邹,张异又不小心磨砺了他一下。

  他反问:

  “那站在你的立场呢?”

  “我吃瓜!”

  张异满脸不在乎!

第114章 殉道者,盯上小日子

  “吃瓜?”

  许存仁眉头微皱,却没有看到哪里有瓜。

  张异噗嗤一笑,解释道:“就是看热闹的意思!

  先生您看,对于您来说是大事的事,对于我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其实陛下就是改革科举,集权中央,您的那些同僚们也未必在意……

  这件事本身,陛下有陛下的私心,可表面上也进一步也巩固了儒家的地位,大家哥俩好……”

  许存仁叹息,他也明白张异所言的道理。

  “您觉得陛下禁锢思想,传业授道不应该如此,可是从程朱理学面对佛道二教的侵蚀而横空出世,帮儒家完成了教权构建开始,其实孔圣人传承过来的儒家也被先贤们释法,变成另外一副模样。

  程朱之前的儒学,也许还可以勉强称之为半个儒家,程朱之后的儒家,已经和佛道二门无般一二,是正儿八经的【教派】,反正都是禁锢思想,

  陛下再进一步,也没什么……

  其实说起来,老师如此介意,反而是异类!”

  许存仁:……

  张异这番话语,扎到他了。

  当他眼前这个学生开始表达他心中真正的看法,犀利得有些刺耳。

  “按你这么说,你家祖师曲解《老子》,难道也是一样?”

  “对呀!”

  张异再次发动真诚的力量,把许老给干沉默了。

  这小家伙连祖宗都不尊重,就别指望他能给儒家说出什么好听的话。

  张异的态度很简单,他就是个吃瓜群众……

  君权和相权之争,对他而言不过是笑话。

  而且谈了这么久,张异大概也明白历史上许存仁真正的死因,他用告老去拒绝朱元璋,也是明着告诉朱元璋说我不想接受你那套。

  朱元璋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干脆送他上路。

  许老也算是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殉道。

  “先生有古之君子之风,这世道也确实不适合你,不过你要告老,多少给皇帝一些面子好了,等明年吧!”

  言尽于此,张玉觉得自己也能报答许存仁那一点真心了。

  只是老头子还是没转过弯,不甘心问:

  “那不设立场,此事对大明影响如何?”

  张异愣了一下,旋即摇摇头。

  八股文的出现,自然是弊大于利。

  朱元璋的本心张异明白,他对士子阶层那种病态的不信任,会让他在选拔人才方面更加倾向于选择只会干活,却没有思想的人。

  可是说白了,这种人也不是他真想要的那种人。

  洪武三年开恩科,洪武六年皇帝暂停科举,继续采用举荐制作为选择官员的方式。

  老朱当时的最不满意的就是科举选拔上的人才,他自己都觉得是废物。

  但他也不想想,问题本身出在哪里?

  又想别人有能力,又限制别人的主观能动性。

  就和他给官员的俸禄和对官员的期许一样充满矛盾。

  而且就算他如此限制,也不可能阻挡大明名臣辈出,当然,那些选择上来的庸才也足够昏庸,

  他努力限制官员,大明却是文官集团最强大的朝代,没有之一。

  可以说,有些决策,就是好心办坏事的典型。

  “一个无用功且遗毒深远的改变而已!”

  张异打着哈欠,不想聊了。

  许存仁点头,站起来:

  “这里有床,你睡吧!”

  张异累了,躺在床上睡着,不多时就传来他均匀的呼吸声。

  许存仁没有回屋,而是坐在书桌前想着张异的话。

  然后他拿起笔,开始奋笔疾书。

  第二日,张异从床上起来,已经没有许存仁的身影。

首节 上一节 114/1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支教三年,大秦成日不落了?

下一篇: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