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91节
大明的南北之争,其实从明初的时候,就一直争个不休,像成祖皇帝朱棣,将大明都城从南京迁移到京城,固然说有确保北疆安稳的考虑,但另一个层面,就是想摆脱朝廷被江南诸省掣肘的困局。
不是所有的大明皇帝,都能像太祖高皇帝那般,杀大明文官像杀鸡仔一般,纵使杀的再多,也不会导致国朝震荡。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那只有一位!
倘若大明真的陷入混乱,对太祖高皇帝来说,无非就是重新再打一遍天下。
“等着看吧,等北方诸省的问题,都被陛下逐一解决后,江南诸省就会迎来大变。”温体仁神情感慨道。
“等到了那个时候,国朝所征赋税就会增多很多,纵使江南诸省真出现什么变动,朝廷也不会太过于被动。
以后针对韩爌的算计,不能过于狭隘的定性了,告诉身边的那些人,和东林党的瓜葛不要有任何牵扯,不过开海通商一事,要多多的去做,趁着现在局势明朗,能多捞取些银子,就多捞取些银子,不然等以后国朝收窄政策,就不一定了。”
第617章 洪承畴入朝
“轰隆隆……”
惊雷划破虚空,阴云密布下暴雨倾盆,一连多日,京城地界的雨下个不停,让喧闹的人世间归于平静。
“这场暴雨,要是能下在山陕治下,该多好啊。”
崇祯皇帝站在乾清宫前,看着眼前的雨幕,感慨道:“久旱不下的山陕,就需要多些雨水,好好冲刷那黄土高原,来多储些水源啊。”
“皇爷,殿外的风大,可别染了风寒。”王承恩面露关切,站在崇祯皇帝的身后,“还是进殿吧,要是让皇后知晓,您……”
“朕还不至于脆弱成这样。”崇祯皇帝摆手道:“曹化雨谴派去江南的人,有什么新消息没?”
“还没有传回消息。”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据先前所传消息,那批去往江南的人,已出直隶境内,通过漕船赶赴山东。”
“嗯。”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道。
针对江南诸省治下,一批有组织的暗杀行动,并没有受朝堂局势的影响,而出现任何意外情况。
以钱谦益为首的那批江南籍被暗杀人员,崇祯皇帝的态度是明确的,必须一个不留的全部死于意外。
现阶段所处的这种境遇,使得崇祯皇帝不能将屠刀亮到江南诸省,毕竟大明北方诸省的问题,还没被真正梳理出来,朝廷所攒家底还很薄弱。
事分轻重缓急,就算想解决大明的问题,也要本着先易后难的态度去办。
江南诸省所滋生的问题和弊政,无疑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想行之有效的解决,首先要确保北方的安稳才行。
否则北方的局势不稳,南方又暴露出动乱迹象,那无疑会陷入双线作战下,如此朝廷就太过被动了。
“宣内阁诸臣,来乾清宫见朕。”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转身朝殿内走去,眼神坚定道:“现在山陕所爆发的流贼叛乱,算是被压制到青海境内,针对山陕的一些情况,朝廷也该适当做出相应调整了。”
“奴婢遵旨。”
王承恩当即作揖道。
在原有的时间线上,从天启朝后期开始,受累年灾情的影响,受苛捐杂税的影响,山陕从小规模爆发叛乱,到大规模形成叛乱,期间经历的很多事情,像拖欠粮饷,像裁撤驿站,像己巳之变,像剿抚并行等等,这些都促使着流贼叛乱的势头,朝向愈演愈烈之势迅猛的倾斜。
不过从崇祯二年开始,在崇祯皇帝特设起军机处,有针对性的更改平叛部署,使得大明所遭遇的叛乱势头,不管是建虏叛乱,还是流贼叛乱,都相对应的有所改变,优势开始朝大明倾斜。
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上,说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却很难,好在崇祯皇帝全都做到了。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着沾染些许雨水的群臣,脸色有些严肃,针对山陕的布局调整,是一项很重要的战略转换。
“时下山陕等地的局势,相较于崇祯二年之前,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向韩爌、温体仁他们,开口道。
“过去肆虐的流贼叛乱,已经远离山陕两地,以王嘉胤为首的流贼势力,在朝廷的围追堵截下,被迫转战到青海境内,虽说对大明西北要地,依旧存在不小的威胁,但是稳定的局势,已经回归山陕了。
鉴于这样的形势,针对山陕等地的调整,朝廷也该尽快明确,不然数十万平叛大军,扎堆聚在西北要地,这对朝廷和地方的负担有太过沉重。
三边总督洪承畴,在过去镇压流贼叛乱期间,可谓是功勋卓著,朕有意擢洪承畴进京为官,出任兵部尚书一职。
原兵部尚书王洽,同样是劳苦功高,晋太子少保,擢文华殿大学士,从军机处调往内阁任职,诸卿觉得如何?”
殿内安静极了。
韩爌、温体仁、周道登等一众内阁大臣,无不流露出惊疑的神情,天子这般安排下,明显是想裁撤掉三边总督,通过此等晋升安排来平稳过渡。
不过如此一来,那内阁成员就高达10位,这在大明过往都是罕见的。
只是崇祯皇帝这般安排,后续肯定会罢黜一位内阁大臣,就看谁的表现不好,毕竟内阁成员过多,于朝于民而言都非好事情。
“陛下,要是将洪承畴进京为官,所辖平叛大军各部,朝廷又该怎样进行安排?”韩爌走上前,作揖行礼道。
“毕竟这涉及到十几万大军,如果将他们都悉数打回原籍,在此期间的西北地带,要是出现……”
“针对这部份平叛大军,朕都已经想好了。”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从中遴选一批精锐,规模暂定在3万众徘徊,连同他们亲眷一起,奉旨调往京畿,增补进三大营之序。
着命勇卫营、神枢营抽调一批将校,再从这部分平叛大军遴选一批精锐,赐‘平贼军’之号,划归天子亲军之序,规模暂定2万,待该军整饬完毕后,移防驻扎在西宁卫,分担相应的压力。
所留的那部分军队,在悉数按功授赏后,秉承将士的意愿,或退出军伍回归原籍,或去往宁夏、榆林等边镇戍边。
上述的一应事宜,着军机处进行办理,要确保参与平叛的一应将士,都能得到他们应得的赏赐。
鉴于当前的形势,朕决意让王洽奉旨离京,赶赴陕西境内妥善解决此事,待此事解决以后,再归京进内阁做事。”
为更好的解决山陕两地的诸事,特别是裁撤卫所、整顿九边这两件要事,崇祯皇帝必须要先做出相应调整,让所聚的十余万大军,得到有效的疏导才行。
不可否认的一点,在疏导这十几万大军时,必然会发生一些苛待的事情。
但是有陕西巡抚陈奇瑜、山西巡抚刘鸿训在,还有他们所领的赈灾行署,以及周遇吉所领勇卫营、毛承禄所领神枢营,金声所领流贼平叛前指在,崇祯皇帝相信在遇到问题时,朝廷肯定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第618章 巡抚责任制
大明现行的官场制度,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其实对官员而言太过仁厚,除非是犯下谋逆这等重罪,被抓住以后会给与相应的严惩。
像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懒政怠政等一系列现象,那往往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充其量就是罢黜官职,严厉一些,就是夺取功名,戍边流放。
对待这种惩处手段,无形中就助长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反正又不会被砍脑袋,大不了被免去官职,夺取功名,拿着贪赃的银子提前养老就是。
“今后在山陕两地,要进行这等重要的事情,朕觉得给予地方官员一些适当压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向韩爌、温体仁他们,朗声道:“像过去朝廷想要精简驿站,本意是想减轻财政压力,缩减不必要的开支,给朝廷,给地方,都能真正的减负。
可相应的政策,在传达到地方以后,却出现什么现象?
不少的地方官员,本着不麻烦的心态,简单粗暴的理解朝廷政令,直接将治下的驿站全给朕裁撤掉了。
这造成什么情况?
数以十万计的驿卒,全都被裁撤掉了,直接导致大明的驿传体系崩溃,更让山陕等地的驿卒,被推到了造反的流贼势力中。”
韩爌、温体仁这些内阁大臣,听到天子所讲的这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不是低下了脑袋。
的确。
过去朝廷所定精简驿站,最初并非想彻底裁撤掉驿站,而是精简驿站建制,减轻财政压力,可是推行着,推行着,味道就渐渐的变了。
也不知是朝廷层面,出现了问题。
还是在地方层面,出现了问题。
反正事情就是这样做的,最后直接导致山陕的流贼叛乱之势,原本还处在可控的范畴之内,就因为这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让活跃的各个流贼势力,为此吸纳众多被裁驿卒,继而对山陕治下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过去的事情怎样,朕不想再提,也不想去说。”
崇祯皇帝眼神冷厉道:“不过今后国朝这边,不管是朝廷,还是在地方,都必须绝对杜绝此类情况。
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再发生,给朝廷造成极为被动的处境,朕决意以山陕作为试点,试行巡抚责任制。
今后不管是谁,只要在任山西巡抚或陕西巡抚一日,涉及到政治、军事、工商、河政、文教等各个领域,包括朝廷所颁的各类政令,造成治地出现规模的动乱,而所属地方官不作为,导致动乱加剧者,上至巡抚,下至小吏,不管牵扯到谁,一律严惩不贷。
具体的章程怎样拟定,内阁尽快草拟一份决意,并呈递到御前来。
过去发生在山陕的大规模叛乱,朕不希望再发生再出现,继而让朝廷陷入被动境遇,朕要让大明所有官员都知道,在其位谋其政,要是不想担责的话,趁早把乌纱帽取下来,离开所在官位,省的到时朝廷的法纪无情!”
殿内安静极了。
韩爌、温体仁这些内阁大臣,心里都是不平静的。
天子所说的这些话,算是明确的指向一个方向,从今往后,大明官场的吏治要逐步从严整顿。
山陕两地的官场,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天子所提出的巡抚责任制,表面来看只是针对各地的巡抚,可实际上所针对的却是地方各级官员。
毕竟单单靠一个巡抚,就想治理好一省的军政,这明显是不现实的事情。
“毕卿,此前朕让你们户部,拟定提升官员俸禄的事宜,进行的怎样了?”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
毕自严忙上前作揖道:“启禀陛下,户部已初步拟成。”
“既如此,那就暂在山陕试行。”
崇祯皇帝朗声道:“今后我大明官员的俸禄,就以新制钱进行发放,不再用银子、粮食、布匹等进行混发。
什么品阶发放的俸禄,就锚定相应等级的标准,此外做官年限、京察大计的考评等等,都对应有相应的待遇。
朕不能让大明的官员,拿着微薄的俸禄,做着最苦最累的差事,甚至连养活全家都成为难事,最后迫于现实去贪。
上一篇: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下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