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00节

  至于说京师大学堂的教育队伍,崇祯皇帝可不会叫西洋传教士插手,但是编撰教材这一块,可叫他们来具体负责。

  毕竟他们的思想,可没有受到儒家思想的禁锢,能按照自己的要求,编撰出想要的那些教材。

  当然教材审核一事,就必须要严格把关,别叫教派的思想余毒,给编撰到教材里面,埋下不好的东西。

  不过崇祯皇帝要考虑好,如何招募规模不小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京师大学堂,以及小学堂的需求。

  “皇爷…那象房豢养的象群,该如何安置?”韩赞周没有离开,讲出自己心里所想,“毕竟……”

  “一帮畜生,随便找个皇庄,塞进去就行了。”

  崇祯皇帝皱眉说道:“去吧,尽快将这些差事做好,落实下来后,及时向朕禀报。”

第322章 毁灭吧,真的!

  大明的官场,有个很不好的风气,叫做你好,我好,大家好。

  能遮羞掩盖的事情,就尽可能的捂着,尽量不叫朝廷知情。

  这样官帽子不就稳了?

  万一捂下去,最后不了了之了,那不就又成了吹捧的资本?

  这不是某一处的地方,是这样。

  整个大明治下,各承宣布政使司,所辖府州县,皆存在这种情况。

  “刘公!太原府的事情,不能再追查下去了!”

  李邦华神情严肃,情绪有些激动的说道:“再查下去的话,就牵扯到整个山西了,当前国朝在山陕一带,负责的平叛事,还没有相应的起色。

  若是因为查一个通敌案,再牵扯到贪腐要案,那整个山西官场,必然会大乱起来。

  曹公公,你来太原的时间也不断,你说说,本官说的对不对,不是本官不想查下去,是不能再查下去了!”

  坐着的刘鸿训,曹化淳二人,神情凝重,想起这段时间,在太原府所查通敌案,查明的一些真相,叫他们都觉得触目惊心。

  “李枢辅!!”

  难掩愤慨的刘鸿训,拍案而起,迎着李邦华的注视,沉声道:“你可要想好了,查通敌案,乃陛下钦定之事。

  查到现在,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就一个太原府治下,便闹出这么多的亏空,先前国朝拨发的钱粮,是用在平叛事上的。

  可就途径太原这边,就被扣走了三成!!

  三成啊!!

  若不是曹公公的东厂,无意间了解到此事,我等甚至到现在,都被那帮贪官污吏,给死死的瞒着。”

  听着刘鸿训所讲之言,李邦华无力的摆摆手,坐在官帽椅上,此时的他,只觉得阵阵的心累。

  刘鸿训所说的这些,他又怎么可能会不清楚呢。

  可是他能怎么办。

  查下去,必然波及到整个山西官场,甚至拔出萝卜带出泥,还要牵扯到陕西官场。

  硕鼠!

  贪官!

  当真是放眼望去,山陕两地的治下,有着数不尽的不平事。

  “李公,刘公,你们能否都先消消气?”

  见到此幕的曹化淳,眉头微蹙,站起身来,开口道:“刘公,咱家希望你能理解,李公讲这些话,是为了甚么。

  眼下陕西那边,又开始起了风波,几支流贼势力,是虎视眈眈的想流窜到山西治下。

  若我们继续查下去,叫山西治下,尤其是临近陕西治下的府县,处在人心惶惶之下,一旦出现,流贼杀进山西的态势,那……”

  “那我想问李公和曹公公一句。”

  刘鸿训轻呼一声,皱眉说道:“若是我等坐视山西官场,继续糜烂下去,叫那帮贪官污吏,继续横行地方。

  你们觉得山西治下的百姓,会不会如同陕西那般,一个个被逼上绝境后,也造大明的反啊。”

  “……”

  在这正堂内,刘鸿训的质问声,回荡着,李邦华、曹化淳的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针对这些,他们心里丝毫不否认。

  一旦继续这样下去,那无需陕西一带的主力流贼,杀进山西治下,要不了多久,或者说再来一场灾情,那山西治下的小股流贼态势,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别说了!”

  李邦华拍案而起,皱眉道:“本官是钦差,通敌案一事就此作罢,此事必须宣讲出去,叫局势先稳定下来。

  本官要回京,但是…刘公,你不能离开。”

  “嗯?”

  本想反驳李邦华的刘鸿训,骤然听闻此言,愣住了,这是什么道理,李邦华又想要干什么?

  “李公,你的意思是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曹化淳双眼微眯,看向李邦华说道:“那若是这样的话,咱家所领的东厂,也必须跟着你一块回京。

  这单独留下刘公,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能做的事情多了!”

  李邦华撩了撩袍袖,正色道:“东厂赴山西这么多人,留下一些,不是什么问题吧?

  本官归京,向天子禀明山西的情况,叫陛下调集强军进驻山西,到时朝廷再谴派钦差大臣,负责整顿山西官场的事宜。

  但是想要做成这些,就必须要有铁证,怎么查,如何查,刘公能否将这些事情做好?

  尤其重要的一点,这件事情要查下去,不能牵扯到九边重镇,更不能牵扯到陕西那边,其中的尺度,刘公能把握好吗?”

  面对李邦华的询问,刘鸿训沉默了,他清楚李邦华的意思,抓一头,放一头,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才能替朝廷解决些问题。

  至于陕西的事情,九边重镇的问题,只能等到日后再做打算。

  “此时此刻,我算是彻底明白,天子为何要力排众议,特设军机处了。”刘鸿训神情冷然,紧握双拳道。

  “国朝所定的平叛事,竟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难怪辽前和山陕两地,国朝调拨这么多钱粮,可所取得的进展却这般迟缓。

  若建虏还算难以对付的话,那流贼算什么?”

  “现在说这些事情,没有任何的意义。”

  李邦华摆手说道:“等回到京城后,本官要向陛下谏言,将推行到蓟密永三协、辽前等处的粮饷制度,落实到山陕两地来。

  宁可在军机处这边,多增补些参赞大臣,叫四卫营等天子亲军,负责押运粮饷,也断不能再经地方之手了!”

  先前在李邦华的心中,对崇祯皇帝的一些决定,是有着意见的,是有着不同看法的,认为这是在破坏国朝的体制。

  但是宣府镇和太原府的经历,彻底扭转了李邦华的看法,若国朝是不平静的,那大明地方官府,在某些地方是过分到极致的。

  甚至李邦华都能联想到,为何山陕一带的流贼之势,会表现得这般迅猛,实则是地方官府做的太过分了。

  跟这样的人,一同为官,李邦华心中感到羞耻。

  但是现在问题出现了,他这个军机处大臣,兵部左侍郎,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尽量把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做好,不叫不法风气横行大明!

第323章 吏治新规(1)

  “阿嚏……”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揉揉鼻子,笑着摇起头来,这又是谁在背后念道朕,估计没什么好事吧。

  从钦定袁案,明确内阁职权后,这朝堂上的氛围,就悄然在发生着改变。

  一批务实、有能力的良臣,被他提拔上来,赋予相应的权柄,在各自的官位上,做着应尽的事宜。

  “韩卿…近期国朝接连出现状况,你这个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心里是怎样想的?”收敛心神的崇祯皇帝,看向欠身而立的韩继思,开口说道。

  “朕现在是愈发的觉得,我大明的吏治,出现了很大问题,若是不加以整治的话,那大明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

  天子这是想整顿吏治?

  借着京通贪污案发威吗?

  韩继思眉头微蹙,心里暗暗揣摩着,崇祯皇帝所讲之意。

  从他替代刘宗周,出任这都察院左都御史后,这都察院所空缺的官位,就增补了不少。

  “启禀陛下~”

  韩继思拱手作揖道:“从通敌案,到京通贪污案,的确暴露出很多问题,近期臣在都察院这边,也与同僚研讨此事。

  觉得有必要在国朝这边,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纠察,尤其是六部这边,兹事重大,若是不加以整肃的话,恐国朝法纪,必将受到动摇。”

  对韩继思这位新上任的左都御史,崇祯皇帝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他不会像刘宗周他们那般,为了朝局的影响,在一些大臣的影响下,公然跟他这个大明天子顶撞。

  作为大明的监察机构,都察院的职责很重,是整顿吏治,震慑官场的要地。

  只是受连年党争的影响,从万历年间后期开始,都察院这个重要机构,不是被齐楚浙党的人把持着,就是被东林党把持着,最后被阉党控制着。

  使得都察院渐渐有成为摆设的味道。

  而吏部职权之内,这六年一次的京察,三年一次的大计。

首节 上一节 200/5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下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