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64节
这差事可不好办啊。
“臣…领旨!”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韩继思走出朝班,低首朝自己走来,拿着朝笏的手,明显微颤了几下,但最后还是拱手作揖的应下。
“内阁的人,军机处的人,都跟朕去文华殿!”崇祯皇帝一甩袍袖,冷冷的说道,在不少大臣的注视下,转身朝乾清门走去,撩起裙摆坐到龙辇上,便在王承恩等太监、宦官的簇拥下,朝文华殿方向而去。
袁崇焕的自裁谢罪,叫崇祯皇帝先前所谋的一些事情,没能当着袁崇焕的面,好好的讲出来。
但是借着袁崇焕之死,及袁案定下调子,针对外朝的调整,也是时候顺势做出了,朝堂的乱局,也该结束了。
坐在龙辇上的崇祯皇帝,闭目养神,任由说说寒风吹来,此时的他,精神很是振奋,折腾这么长时间,终于要对外朝下手了。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外朝的一应衙署,包括内阁在内,都必须进行一番调整,叫一批务实的官员,不管是出身什么派系,能掌握相应做事的权柄,并赋予相应的压力,这样才能叫朝堂内耗的势头,给他压制下去。
从崇祯三年开始,到崇祯五年结束,在这三年的期限内,是崇祯皇帝为自己和大明,所谋划暂稳期。
叫朝中所谓的东林党也好,阉党余孽也罢,亦或者其他出身的大臣,彼此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朝着一个大方向同进,辅佐自己管理好大明这个烂摊子。
在这三年的暂稳期,崇祯皇帝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构建国营经济体,发展讲武堂,操练大明新军,培养后备人才,有效利用军机处,围绕辽东和山陕两地,展开相应的部署,确保大明基本秩序不乱,并真正掌控北直隶这一基本盘。
都言治国如烹小鲜,可治理上下摆烂的大明,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乱改,乱动,只会摧残大明脆弱的根基。
“从朕凯旋归朝以来,就因为这个袁案,在国朝闹出多少风波,闹出多少笑话。”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看着以韩爌为首的内阁大臣,以王洽为首的军机处大臣,神情冷然的说道。
“韩卿,朕想问问你这个内阁首辅,究竟是怎么当的?连辅佐朕稳定外朝秩序,领着各部院寺等衙署,治理好大明,都办不到了吗?
要是那样的话,朕要内阁何用!?
瞧瞧前段日子,这科道的言官御史,包括朝中的不少大臣,都闹腾成什么样子了,一点国朝的脸面,都不顾及了是吧!?”
被崇祯皇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质问,本就心神失守的韩爌,此刻更是变得慌乱起来,虽是在隆冬,但冷汗却不断从后背生出。
“陛下…臣有罪!”韩爌低首上前,拱手道:“臣自知能力……”
“你想说什么!?”
崇祯皇帝拍案打断道:“朕质问你几句,便想着要请辞了?你拿我国朝的法纪,是当什么了?”
大明持续摆烂的一大根源,就和频繁更换阁臣密不可分,此举不但使得天子的威仪受损,更叫国朝的公信力受到打击,关键还加剧了大明阶级矛盾。
对崇祯皇帝而言,在他所谋话的三年暂稳期,是不会轻易罢黜阁臣,他要构建一个多方制衡,多方监督的内阁。
与此同时,赋予内阁相应的压力,给予内阁更大的权柄,这样大明自有要做的一些好的调整,就能更顺利的推进下去。
至于崇祯皇帝心里谋划的新政,要等到上述那些出自读书人群体,算旧派官员推行的调整,都落实下来后,在择机叫他培养的新派官员,逐步在朝堂和地方崛起,届时再推动全新的变革。
本就病入膏肓的大明,需要的是温补良药,把机体先调养回来才行,一上来就下猛药的话,换来的不会是一柱擎天,而是更快的崩溃!
“当前朝局不稳,何以能统御天下。”
崇祯皇帝看着垂手而立的韩爌,语气强硬的说道:“内阁仅靠你们几人,是无法辅佐朕稳定朝局,统御天下了,朕要明确内阁次辅,增设内阁群辅,以便内阁能统属各部院寺等衙署,辅佐朕!”
第271章 官场大地震(2)
崇祯皇帝话音落下,文华殿内死一般的寂静,但在场所有人,却流露出各异的神情,甚至生出不同的情绪。
韩爌的身体微顿,抬起头来,眉宇间生出些许惊愕。
王洽、徐光启、王在晋、黄立极几人,神情凝重,却没露出错愕的神情,显然先前就猜想到了。
周延儒、温体仁努力控制激动的心情,尽量不叫自己的情绪,表现得太过明显。
至于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几人,却流露出几分忧色。
作为大明政坛的至高所在,内阁绝对是无数大明文官,心之所向的地方,多少人为了能挤进内阁,可谓是煞费苦心。
只是大明较为特殊的官场制度,想要一脚跨进内阁,在大明皇帝明确之前,还需经朝中大臣参与的廷推,推选出相应的候选者,再经内阁呈递到御前。
然而这一默许的潜规则,却诱使了党争的形成。
为了能够进入内阁,手握更多的权柄,那可谓是什么手段都会出现。
而国朝的另一项制度,京察,本意是清除掉在京官员队伍中的懒政、和稀泥、不干实事的庸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贪官污吏,还有年老体衰、无力处理朝政的官员退休,但最后却成了加剧党争的存在。
风气坏掉了,再好的制度都是形同虚设。
对崇祯皇帝来讲,想叫他心里所属的内阁,能起到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的。
那么在当前这种乱象下,就要懂得借势,以稳定朝局的名号,直接简拔他所属的阁臣,而不是去进行所谓的廷推。
“有关擢升进内阁的一应人选,朕已选好,中旨已拟定好,你们内阁和军机处,都看看吧。”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扫视着神情各异的众人,淡然道:“不要给朕强调什么,未经廷推,这内阁不可轻易增补阁臣,不然定会叫朝局更为混乱。
朕叫你们过来。向内阁增补阁臣,就是为稳定已乱的朝局,倘若连这点事情都办不好,朕要你们何用!?”
本听到天子拟定中旨,要擢升一批阁臣,就生出惊诧的众人,在听到崇祯皇帝所讲的那些,一个个都露出复杂的神情。
天子竟早就拟定好内阁新补阁臣了?
颁布中旨,难道天子不怕六科行使封驳权吗?
此事若是传到朝堂上,只怕风波不会小啊。
新补阁臣的名单,会有我吗?
万一真被封驳的话,那天子……
在众人心里暗暗揣摩之际,王承恩捧着手里的中旨,朝着韩爌走来,这叫一行人的视线,都汇聚到韩爌身上。
见韩爌略带迟疑,双手接过所递中旨,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韩卿,你这个内阁首辅,先看看吧。”
听闻此言的韩爌,没由的心里竟暗松了口气,天子竟然没罢黜自己,相反还要自己,继续担任内阁首辅。
不过对其他人来说,有些心情就复杂起来了。
韩爌这个内阁首辅,没有被天子罢黜,那即便他们真能擢升进内阁,最高也就是个次辅。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在韩爌打开中旨的那一刻,身边所站众人,皆下意识看了过去,然瞧见中旨上的内容,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九名阁臣!?
天子这是闹哪般啊!
为何会没有我!?
我怎么进了内阁,还署理仓场事?
以韩爌为首的内阁大臣,以王洽为首的军机处大臣,一个个心里暗惊,对新明确的内阁班子,生出不同的想法。
崇祯皇帝神情平静,放下手里的茶盏,显然对众人的反应并不奇怪,一主,一次,七群辅,这在大明是极少有的。
在内阁的阁臣多了,就会起分歧,相应的也会生风波,但就当前这上下摆烂的大明,崇祯皇帝这样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辅韩爌,次辅温体仁,群辅有毕自严、徐光启、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成基命、吴宗达。
这套新定的内阁班底,东林党有三人,其他各派系有六人,有务实的,有务虚的,彼此间的处事风格,性情秉性,又恰恰能叫他们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如此使得内阁日后的大方向,会朝着崇祯皇帝预设的轨迹推进。
“韩卿啊,先前所定袁案,在国朝牵扯众多,也叫部分院部寺的大臣被抓。”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迎着一道道注视,朝韩爌走去:“如今在宣府镇那边,又爆出了通敌案,到现在还没彻底查明。
自朕御极称帝以来,尚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国朝暴露出众多问题,导致当前朝局不定,甚至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朕这心里很是痛心啊。
眼下建虏八旗肆虐辽东,流寇肆虐陕西等地,大明治下各地还频生灾害,朕现在是非常不想看到,朝局再这般乱下去。
你作为内阁首辅,大明肱股,当多多为朕分忧啊,还有你们这些阁臣和军机处大臣,也是一样。
朕所颁这份中旨,就由内阁来明发吧,明日这个时候,朕会来文华殿这边,跟内阁商讨朝中政务!”
那不容置疑的语气,叫韩爌倍增压力,天子明显是将这个雷,彻底甩到自己手中了,若是办好,一切相安无事。
若是办不好,那事态只怕会很严重。
没听到天子方才所讲,内阁一事若不定,那袁案和通敌案,潜在意思就是要继续掰扯下去了。
想到这里的韩爌,顶着头皮发麻,拱手作揖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办好此事!”
对韩爌的态度,崇祯皇帝很满意。
有韩爌这个抗压首辅,且有些实干的首辅,挡在自己的前面,帮自己分扛朝堂压力,这的确少了不少烦恼啊。
先前的内阁,东林党就有三位,不过钱龙锡被杀了,‘请辞’的李标,最终也被抓了。
当下的内阁,东林党增到三位,希望朝中的那帮大臣,尤其是科道这边的一些言官御史,及喜欢沽名钓誉的家伙,一个个别不识抬举!
第272章 治国如烹小鲜(1)
周延儒神情有些落寞,情绪低落,低着头,朝军机处走去,脑海里所浮现的,依旧是文华殿内,崇祯皇帝颁布的中旨。
为什么韩爌这个袁崇焕的座师,天子都给袁案定调子了,却依旧能坐稳内阁首辅之位。
为什么徐光启进了内阁,成了群辅之一,还被天子钦定主抓总仓场事。
为什么温体仁进了内阁,成了内阁次辅……
一个个的质问,在内心深处涌出,周延儒垂着的手,下意识紧握起来,他不甘心,为什么他没有进内阁!
“周枢辅!”
上一篇: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下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