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39节

太皇太后亲临英武殿,召见大臣。

臣子们三两结对,进入宫殿之中。

太保于谦,文渊阁大学士李贤。

礼部右侍郎刘定之,正宗的状元郎,在正统朝曾上书治国十策,被王振驳斥论罪,等到朱见深即位后,刘定之便被捞了出来,出任礼部侍郎,这也是为礼部尚书准备的人选。

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在真正的历史上,就是杨善不费一兵一卒,将朱祁镇给接了回来,不过现在的杨善可不希望朱祁镇回来。

吏部侍郎年富。

都察院副都御史徐有贞。

成国公中军都督朱寿。

泰宁候中军都督陈瀛。

武阳候前军副都督石亨。

驸马都尉井渊。

锦衣卫指挥使朱骥。

指挥同知刘瑜。

…………

甚至还有一些半隐退的老臣也都自发前来。

英武殿中列队站着四十余名大臣。

孙太皇太后在后殿之中,正听着张保的汇报。

她脸有愁容。

为了大明,为了小皇帝,孙太皇太后已经做好了终生不见儿子的准备,一年一年过着,小皇帝也慢慢长大,朝堂局势也渐渐平稳,天下也被贤臣打理的井井有条,这个时候,太上皇偷跑回来了。

这所有平静的一切都要被打乱。

“陛下,陛下真的是这么说的。”

“太皇太后,奴婢怎敢骗太皇太后,陛下对奴婢说,若是太上皇回来,就将皇位归还,还说,还说……”张保低着头哭着说道。

“陛下还说了什么?”

”奴婢不敢。”说着张保跪了下去。

孙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说道:“恕你无罪,说吧。”

“陛下还说,父皇回来登基后,会不会,会不会像史书上说的那样,杀了他。”

“什么,他敢。”孙太皇太后听完猛地站起身。

“陛下,在朝堂上对百官说,就算是为人子当以至纯孝心侍奉,即便太上皇杀了他,他也无怨无悔,让臣子们也无需担心挂念。”

“他是皇帝,本宫抱着他坐在奉天殿龙椅之上接受百官朝拜之时,他就已经是大明的皇帝,对父亲长辈,有孝心是好的,可一个皇帝不该有这些东西。”孙太皇太后说到这,忽然想到,自己的孙子才八岁,继而声音放缓了一些:“我这孙儿,懂得多,也难啊。”

说着的时候,孙太皇太后眼中已经蕴满了泪水。

万贞儿赶忙递过来手帕。

孙太皇太后将泪水擦拭完后。

“张保,跟本宫去前殿,看看这些大臣们能给我们娘俩出什么主意?”

“是,太皇太后。”

孙太皇太后进入前殿之后,大臣们跪拜行礼。

孙太皇太后坐在主位之上,而后说道:“免礼。”

“今日朝会之事,众位卿家以为该如何决断。”

“太皇太后,微臣徐有贞以为,帝星暗淡,乃是太上皇所致,若是放任太上皇回京,必定内宫不安,内宫不安,则朝局不稳,朝局不稳,则天下不定。”

“而陛下尚且年幼,对太上皇的情谊,可照天地,到时候我等,太皇太后都阻止不了陛下让位之心。”

“可大明国体安宁,天下太平,国运昌隆,蒸蒸日上之时,我等不敢冒险,叩请太皇太后,为大明万万臣民计,为太祖基业计,下旨在通州修建太上皇宫寝,陛下,一日不亲政,太上皇则一日不能入京。”

说完之后,徐有贞跪伏在地,打响了第一枪。

按照惯例来说,应是于谦率先回话,可李贤等人觉得于谦说话粗直,上来就骂太上皇,到时候惹怒了太皇太后,于大计无异,当下便在事前,就安排好了徐有贞先行奏对。

而徐有贞对这次机会把握的也非常好。

陛下现在还小不假,可总有一日会长大亲政。也总有一日会明白皇帝的尊位有多香,到时候他念着老徐在英武殿叩首祈求太皇太后之情,到时候自己华盖殿大学士加身,入阁拜相,岂不美哉。

徐有贞说完之后,孙太皇太后沉默片刻。

“通州会不会太近了。”

听到孙太皇太后的话后,跪在低上的徐有贞一愣,而大臣们也都愣了一下神。

本来太上皇偷偷跑回来,看似官员们需要对付的是小皇帝,但他们真正的敌人应该是孙太皇太后。

小皇帝虽然聪明老成,但大臣们只要扭成一股绳,就能将朱见深给瞒着。

可孙太皇太后却不同,朱祁镇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血浓于水,现在儿子跑回来了,难免思子之情骤然而起,到时候,才是难办。

可现在,太皇太后竟然嫌弃通州离北京太近。

这,这是反话吗?

当下臣子都不敢再接这个话茬,可这是徐有贞放出来的话,别人不接可以,但他可不能让太皇太后的话落在地上。

“太皇太后,您,您此言何意啊?”徐有贞弱弱的问道。

他也不清楚孙太皇太后所说的话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陛下机敏,太上皇若是在通州,迟早会被陛下发现,正如徐卿家所说,陛下一日不亲政,太上皇就一日不能入京,这一点正合我意,陛下心性至纯,像这种于国政无碍的事情,就不用通报陛下了,于太保。”

于谦出列道:“臣在。”

“此事交给你做吧,第一找到太上皇,不要让他在京师周边闹事喧哗,这对陛下声望不利,第二,为太上皇找到一处闲居之地,严加看管,至于这处闲居之地,哀家只有一个要求,不能离京师太近,只要是大明的国土,你尽可去办,无需在询问。”

“是,太皇太后。”

“徐卿家,敢舍身向前,为国献策,赐赏金带,擢升右都御史,加封东阁大学士。”太皇太后看了一眼还在地下跪着的徐有贞说道。

徐有贞说的话,全都说到了太皇太后的心里面了,也让她心中那仅存的顾虑全部打消。

而太皇太后的赏赐,让徐有贞狂喜不已,看来自己的天象之术,果然又上了一层楼。

只要跟准朱见深,青史留名不是梦啊。

徐有贞赶忙磕头谢恩。

当徐有贞刚刚站起身后,朱骥列队而出:“太皇太后,陛下刚刚下旨,让我等将太上皇迎入京师……”

“我这皇孙儿还小,不知国体大事,他下的这道圣旨,就此打住,待到于太保找到太上皇安置好后,你们便上书,太上皇还在巡游北疆,今日朝会之语,只不过是一些空穴来风罢了。”

“尊太皇太后懿旨。”

朱骥说完后,便列班而退。

“诸位卿家,我等所做之事,全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即便有一日陛下知道,哀家也会护持众位卿家不受君怒,还望众位卿家能够竭尽全力,将这场风,压下去,不要吹到朝堂上,让陛下不适。”

“尊太皇太后懿旨。”

而在深山老林里面的朱祁镇却不知道,此时的北京城是他再也回不去的家了。

满朝文武,上到太皇太后,下到走卒贩夫,都不欢迎他回家。

…………

第57章 太上皇归来7

大明这个庞大的汉人帝国。

即便是英明的开创之主朱元璋,五征漠北的朱棣,都没有让满朝文武如此团结过。

他们丢弃了政见不合,丢弃了恩怨情仇,只有一个念头,不让朱祁镇重新回到京师,再来祸害他们的国家。

即便是一小部分人心中有了邪念,可看着大势压下,也只能随势而行。

朱见深不过八岁,即便聪敏,有明君风范,但后面的事情还长着,不至于让满朝文武豁出去阻止朱祁镇。

换个说法,应该通俗易懂。

不是朱见深太好,而是朱祁镇太差劲了。

差劲到满朝文武都鄙视他。

也就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能衬托出来不过朱见深的明君形象。

太皇太后的支持大臣们的干劲十足。

于谦的内阁班子几乎都被挤爆了。

很多官员都过来献策。

有人献策怎么“迎”回太上皇。

计策千奇百怪。

有人献策将太上皇的画像贴满延边各府,将太上皇描述成十恶不赦的罪犯,只要是能够将太上皇扭送到官府之中,便赏赐一百两白银,简单粗暴,但有失皇家威仪。

首节 上一节 39/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