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03节

徐有贞抬起头看了一眼朱见深。

只见朱见深脸色不像生气,甚至还有些笑容,可这个笑容,却让徐有贞看的心底打颤……

陛下……

陛下真的长大了……

好硬……

好强大……

这场惊心动魄的朝会终于结束了。

新政还是被定下了,朱见深再一次的给了于谦更改法制的权力,也将自成化八年初就开始的于谦不保阴谋伦推翻。

不过虽然中枢定下了,可他们还是要面对着地方官员的意见,甚至是天下士子的反应。

下朝之后,徐有贞与詹杨朝着宫外走去。

两人并排而行,詹杨比徐有贞高出半个头,而徐有贞的肩膀比詹杨的肩膀宽出一个手掌。

东方的日头越升越高,温暖的阳光洒在两个人的身上。

雾里看花,美不胜收。

气氛稍微有些暧昧。

以前,徐有贞跟詹杨交好,那纯粹是为了仕途,没有走心,可经过今天的朝会,让徐有贞紧紧把守的心,破防了。

原来,还真的有人愿意替你放弃自身的利益,在你面对殴打的尴尬局面的时候,迎着拳打脚踢,挺身上前,施以援手。

并且说出让人很是安心的话来。

“徐都御史,不管发生什么,我们两个人一起面对……”

这对于当时的徐有贞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詹侍郎,今日多谢了。”

“徐都御史,莫要外气,本官也想了许多,循规蹈矩,我一眼都能看到一百年后的大明,锐意进取,本就是对的,只不过有些人,安稳日子过的长了,他们就不想在改变,也不愿意在改变。”

“对于徐都御史,我更是钦佩了。”

詹杨说着,大声笑道。

徐有贞点了点头,他比詹杨聪明,也知道于谦搞出来的这套,确实对大明有好处的。

虽然有些难度。

但越是有难度的东西,所得到的利处便越大,这本就是一场赌博,你只有放下去的筹码大,你才能赢得多。

一根木棒即便给了支点,若是这边没有同等重量的物品支撑,一个人也是撬不动球的。

“不管怎么说,若不是詹侍郎出手相助,我徐有贞,今天肯定要栽倒那帮腐儒的手上,今天晚上,去我家喝酒……”

“可,晚上必定去。”

“走后门,三长两短……”

“夜半三更,三长两短,急进急出,我明白,哈哈哈哈……”

当然这里詹杨与徐有贞的对话,没有其他的意思,而是现在新政推行,主要官员的府邸肯定都会有人看守,陛下要知道第一手的信息,所以晚上去,走后门,这是为了不让锦衣卫的探子发现而已,仅此而已……

内阁值班房中。

王文,李贤,于谦三人并坐一角。

也只有在这里,王文才能一吐为快了。

“于太保,古来变法者,难有善终,你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二啊。”

“开弓岂有回头箭……”于谦语气坚定的说道。

王文叹了一口气,今日朝会针对自己所发生的事情,让他到现在依然心有余悸。

而且他心中清楚,这才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所进行的都是一面倒的压制,会有很多人,因此入狱,甚至死亡……

“于太保,不管怎么说,今日还是要多谢于太保仗义出言,不然,我今日就要被陛下拖出去斩了。”

李贤轻笑一声。

王文看向李贤,脸色有些不好看。

怎么同朝为官那么多年,我拖出去被斩了,你李贤高兴不成。

“王尚书,即便于太保没有求情,你也不会有事的。”

“李辅臣,你莫不是没有看到,今日陛下如何生气,那徐有贞又是如何落井下石,若是陛下顺着他的话往下说,怎会不人头落地。”

“陛下何其聪明,他知道推行新税制很难,要是内阁中枢都自乱阵脚,地方不就更乱了吗,所以陛下一开始,就将商辂给剥离出去,留下了王尚书你。”

“因为你能想通,懂得退让,他威逼利诱,大发雷霆,便是知道于太保会出言求情,也随之顺水推舟,将刀高高举起,而后慢慢放下,让你对于太保心怀感激罢了。”

“你也清楚,商辂的为人,他会迎难而上,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在朝堂上反对到底,若是他遭遇了你今日的处境,断然不会后退,这可对大计没有一点好处,陛下也不想真的杀他,所以才下旨剥夺他的大学士位,官职,说白了,算是保护他的一种方式。”

“陛下有锐意进取之心,但也知道朝中也要有固执己见,遵守祖制之人,所以,什么时候新政推行开来,什么时候商尚书就会官复原职。”

王文听着李贤的话,眉头皱了起来。

他早就知道陛下不是个简单的人,龙脑里面的弯弯绕绕不比他们这些老狐狸少,听完李贤的分析后,心中也就明白了过来。

可是为什么李贤要给自己说这些呢,让自己迷迷糊糊的替他们干活不好吗,让自己知道陛下不会杀我,不是反而会对他们构成威胁吗?

“王尚书,你心中肯定奇怪,我为何会为你解惑,呵呵,那是因为我怕你看不懂啊。”

“你什么意思?”

“我说的看不懂,可不是怕你想不清楚,陛下为何会在朝堂上暴怒,继而对你大发雷霆,你今日就能想明白我前面对你说的这些,可你看不懂的却是背后的意思。”

“还有什么意思?”王文赶忙问道。

“陛下是给了你一个警告,你若是帮助于太保,为新税制出谋划策,奔前跑后,倒也罢了,可你若是出尔反尔,拖着后腿,他真的会杀你,因为他已经告诉过你,并且放过你一次了,对待公正之人,他又办法,对待言而无信之人,陛下亦有章程……”李贤缓声说道。

而这些话在王文听来,茅塞顿开,他也知道李贤为什么会对自己说了……

当下一阵后怕……

原来陛下不仅仅是驰名商标,竟然还是个心机龙……

第228章 愤青

一旁的于谦看着两个人的对话,也开始想了起来。

虽然他是直性子,但也不是个傻子。

李贤分析的很有道理,甚至都是事实,而他之所以全部讲出来,也是将皇帝陛下的暗示之言,搬到了明面上的威胁。

人心隔肚皮,一手拿糖豆,一手拿大棒,才是能让王文尽心尽力办事最好的办法。

于谦也相信,即便今日李贤不说出来,在日后朱见深也会将深层的意思讲出来,而今日朝堂之上,我刀利否就是个铺垫。

………………

朝廷要推行新税法的消息,只用了短短两日就传遍了整个京师,这些事情对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对那些大乡绅来说,可就是惊天动地的事了。

有些在京师修养已经退休的老臣子,大怒不已,我前半生读书,考取功名,后半生替你们老朱家卖命,现在好不容易替子孙攒了些土地家财,你却告诉我,你要让我交税,把我的青春还给我,把我的汗水还给我……

这些老臣子们,纷纷去到之前的故吏门生家,想让他们说些话,阻止于谦等人弄出来,颠覆理法的新政试推行……。

可他们却感受到了人走灯灭,世态炎凉的真实情况。

大多数人都是选择闭门不见,即便见了,也是百般推脱,根本没有一个人敢将话说的决对……

前些时日的奉天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一群人被罢官,其中包括尚书职务的大佬,一帮人被打趴下,还没有赔医药费,宫中也没有派个太监去慰问一番。

这已经成定局了。

所以大部分的官员都要明哲保身,只能与之前的老师,老上司划清界限,他们这辈子就这样混吃等死了,可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无限的可能,在这个时候,反对新政,就是想让自己的人生被动终止。

而一些官员也看到大势不可逆转,他们其中有一部分,坚定起自己的目标来,从头到尾就要支持新政,而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自己聪明。

现在皇帝陛下想要改变,就改变,可改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等到于谦等人惹出什么大祸端来,也是他们重新跳出来反对的时候。

当然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捉摸的事务,他们今天可以坚定不移的支持你,明日就可以找到机会,一下子便把你掀翻……

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都是静默状态……

等着宫里面的圣旨,等则内阁的详细章程官文,他们懂得隐忍。

可王文所说的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就不懂得隐忍了。

这些太学生实际上并无什么太大的特权,他们想要进入仕途还是要从科举中杀出来……

但国子监教资强大,中举的可能性也大了很多。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将最高学府国子学,改为国子监。

在这里面上学的太学生们,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官生,一类是民生。

”太祖高皇帝初定国子为官生、民生二等,官生取自上裁,民生则由科贡。”

“洪武元年,生徒选入国子学者,品官子弟为官生,民间俊秀为民生。”

在后来,这个官生的数量就减少了,而民生的数量就开始增加,成为了国子监太学生的主体。

首节 上一节 203/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