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9节

不过既然当上了皇帝,朱见深也是有着很远大的抱负。

收集古玩算是自己的爱好,治理国家,让大明更加强大才是他的主业。

真实历史上朱见深替他老爹收拾烂摊子,可是办了很多大事。

平定百万流民的作乱,稳定国内,成化犁庭,对女真人实行亡种的政策。

虽然他开创了西厂,将明朝的特务机构推到了最巅峰,过分的信任汪直,喜爱万贞儿,被后世史学家文官群体所诟病。

可朱见深却不觉得有什么错。

那汪直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王振想打仗可能力有限,将一个皇帝都给赔了出去,可汪直打仗却很猛,督军辽东,鲜有败绩,并且深谙上心,特务工作做得很好,对内对外皇帝都用的很顺手,这么有能力的人哪个皇帝不喜欢。

这也从侧面能够看出原先的朱见深是很有识人之明的。

而万贞儿是因为朱见深的幼年遭遇,再他皇太子尊位被废后,身旁也只剩下了一个万贞儿了,也给他年幼的心里造成极大的创伤,说是独宠万贞儿,不如说那个朱见深已经将万贞儿当作了亲人。

而对于此时的朱见深来说,女色便显得可有可无了。

上一世三十二年没有碰过女人的手,他不也活得好好的,不也是在学校拿奖拿到手抽筋。

女人只会影响他拔刀的速度,对他的身心不会产生一点好处。

自己也一定要比历史上的朱见深做的好,只有这样,才能不枉重活一次,上天的垂怜。

让大明重新万国来朝的这个梦想,不错哦。

正当朱见深暗暗下定决心成为一个好皇帝时,他的老子叫门皇帝朱祁镇却不好过了。

朱祁镇被愤怒的蒙古人殴打凌辱一顿后,挂了起来。

在围观蒙古人的品头论足下,这个年轻帝王心里的傲气也在这一夜丧失殆尽。

至于一旁的喜宁,更没有好下场。

所有的蒙古人都知道太师是听从了喜宁的挑拨,才率领他们不远千里的奔赴到了这个鬼地方。

在北京城下大败一次,让数万蒙古勇士死在了这里,但这些蒙古人又不敢将怒火撒在也先的身上,那这个也先身边的大红人喜宁便成了蒙古人发泄怒火的对象。

喜宁被十几名蒙古大汗脱光了衣服,研究了一番太监的生理构造,而后觉得无趣的时候,便将其挂在了朱祁镇的不远处。

但喜宁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一名蒙古人提议比赛射箭,即是拿着喜宁做活靶子,在喜宁的惊呼求饶中一名蒙古人还是毫不犹豫的射出了这一箭。

这一箭只是射在喜宁的大腿上,虽然疼痛无比,但还有保存性命的可能。

喜宁还在不断的求饶,痛苦的呻吟。

他从未想过自己有这么一天,会是这样凌辱的死去。

若事先料到的话还不如在土木之变的时候,就被蒙古人杀了,这样自己在朝鲜的亲族也能好过一些。

而现在自己既已为蒙古做事,战争结束后大明一定会命令朝鲜的王族报复自己的亲族。

不过喜宁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懊悔了。

第二个蒙古人的箭术要比第一个人好一些,一箭正中眉心,刺入了喜宁的脑袋中,而后喜宁便低下头去,鲜血顺着他的额头流落下来……

残暴的蒙古人在喜宁死后,并没有放过其尸体。

诸多的蒙古人还是弯弓射箭,不一会儿,喜宁周身都被射满了箭矢,一个不大的身体中竟被射了数百支的箭矢,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被挂起来的刺猬。

而在一旁看着的朱祁镇,脸色煞白,低着头闭着眼睛,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怕引起这些残暴蒙古人的注意。

不过这些蒙古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杀了朱祁镇。

在他们看来朱祁镇是大明的皇帝,就算是过期的皇帝,也能换来很多金银财宝,显而易见,一个死的朱祁镇肯定没有活的有价值。

到了第二日清晨的时候,也先才注意到了被吊起来一夜之久半死不活的朱祁镇,与早就死绝了的喜宁。

他并没有惩罚那些蒙古人,而是命人将朱祁镇放了下来,交由他们瓦剌士兵看守。

此时的朱祁镇精神极度萎靡,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摧残让这个少年得志的天子知道,这个世界远不如他想的那么简单。

也先整顿军马,准备再一次的进攻北京城。

很多部落的首领被杀,导致军队离心离德,而这次的也先将瓦剌军留到了后边压阵督战,让其他部落的人先行冲锋。

这道命令出来后,便有很多蒙古人不服,但却是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因为蒙古人信奉强者,用兵如神纵横草原的也先就是他们所信奉的强者。

只有强者才能对强者发起挑战,而他们明显有些不够格与也先对着干。

而后蒙古人便在也先的命令下,朝着北京城蜂拥而去。

三十里的冲锋,喊杀声直冲云霄。

而北京城中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战鼓声咚咚作响,明军士气高昂的等着蒙古人的到来……

第29章 北京保卫战10

明军在于谦的主持下,这次用了比较保守的打法。

守城。

正如都督将军们所说,他们打击蒙古人嚣张气焰的目的已经达到,无需在城下与蒙古军队死战。

而蒙古军队在也先瓦剌本部的督战下,再无退路,朝着北京城发动了一波一波的攻击。

他们看似主力直扑德胜门,却雷声大雨点小。

而在西直门虽然声势较小,却是由阿贵亲自率军出征攻击,而也先也将大部分的督战力量放到了西直门处,自己则率领数千人的瓦剌本部军力在德胜门外督战。

迷惑明军做出错误的判断。

瞬间西直门的守军压力大增。

而在城墙上的于谦等将也是看透了也先的计谋,从各处没有受到攻击的城门处抽调后备军力去支援西直门。

而石亨在于谦的命令下再次率骑兵冲出德胜门,将蒙古军的进攻队形冲散,而后直奔也先的中军阵营。

直捣黄龙。

只有在外部的进攻,才能减轻西直门的压力。

也先眉头一皱,不敢直面应对石亨等人的冲锋,率领本部军马先行撤退。

也先一撤,攻击德胜门的蒙古军队立马找到了主心骨。

逃跑。

所有能够够得着北京城城墙的云梯都被抽调入了西直门处,他们这些人扛着短小的云梯,看似叫喊着冲锋,实际上根本就对德胜门没有一点威胁,这也是为何自己这方攻着城,人家却敢城门大开冲将出来。

一眼就看出了我们是纸老虎。

蒙军四散而逃,也不是去支援西直门的进攻,就是朝后方逃。

而也先只有数千的瓦剌本部,当然不能被明军缠上,当下身边的号角不断的被吹响,想让蒙军拦截冲锋的明军。

可此时的蒙古军队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看着明军如此英武,听着号角的命令,也只当作是没有听到。

也先恼怒之极,可此时毫无办法。

他若是远离战场,他的旗帜远离战场,那么整个蒙军就会土崩瓦解,当下便收拢阵型,抽出了自己的弯刀。

虽然各部的蒙古人听到也先的号角声不动声色,但分散各处的瓦剌本部军队却是紧急抽调,赶往德胜门处。

也先是瓦剌的战神,跟朱祁镇的含水战神不同,他的威名,他的战绩全是由他一刀一刀拼杀出来的。

他的父亲脱欢在世的时候,也先就已经是瓦剌的二号人物,这个二号人物可不是由于他父亲是太师的缘故,而是他多次率领瓦剌的大军在草原上所向披靡而造就的。

他曾经率领瓦剌的军队大败了不可一世的阿鲁台,征服了多个部落,也曾带领他们多次战胜强大无比的明军,在瓦剌本部他的威望甚至要比脱欢还要高。

脱欢去世后,也先继承王爵,并承袭汗国的太师之位,顺理成章,没有发生一点变动,这对于蒙古来说,是一件不敢让人相信的事情,这也能从侧面看出也先在瓦剌部落中的地位。

也先抽出弯刀,而后高喊一声:“瓦剌的勇士们,随本太师冲锋,斩杀这些疲弱不堪的汉人,恢复我们祖先的荣耀。”

瓦剌的本部骑兵高喝一声,纷纷举起了手中的弯刀,在也先的率领下,冲向石亨所带领的明军。

石亨看到也先不再逃跑,冷笑一声。

就是那个人,就是那个人,在阳和让自己大败而归,逃回京师,今日终于再次的见到了他。

石亨所率领的明军像是一只箭头狠狠的插入了蒙军的心脏。

第一次他们接触到了也先。

也先想着只要攻破了西直门,进入北京城明军就会土崩瓦解,大势已去,而对于于谦,对于明军来说,只要斩杀了也先,没有强权人物的约束,蒙古军便会沦为一片散沙,对于大明再无一丝之危胁,大胜之局已定。

虽是也先也在冲锋,可身旁的瓦剌骑兵却是有意无意的靠近他,替他们英武的首领挡住危险。

站在城头上的于谦一脸正色的看着远处的交战。

明军已经对也先的本部形成了合围。

虽然城下漫山遍野都是蒙古的士兵,但是他们的斗志已无,只想着赶紧撤退,也没有人去支援也先。

这样让明军无后顾之忧的对也先的本部展开攻击。

只要杀了也先,就可无虑也。

石亨不愧勇猛之名。

他一战斧便可砍杀一名蒙古士兵,看着不远处的也先,石亨眼中都能冒出火来。

首节 上一节 19/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