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8节

他本意要为也先尽忠,可此时明军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与兵力优势,即便他想做什么,也无法做到了。

可蒙古大军奔袭到此,即便投降明军又岂会接受。

阿刺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这数万骑兵的下场。

在边军中有很多人都懂得蒙语。

得知蒙军要投降,便暂且停止了攻击,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后方的张辅处。

张辅骑着骏马,而在其后是大明的勋贵武将。

“大家怎么看。”张辅轻声说道。

“末将看来,战事还未结束,北京城下还有数十万的蒙古骑兵,我等应保留全力支援京师,应该将这些蒙古人全部诛杀。”陈瀛率先表态。

杨洪老将也说道:“蒙古人入了关后,焚烧我大明百姓房屋,践踏农田,窃掠财物,杀我黎民,岂能放过,应全部诛杀,将其尸首运回九边,扔在草原上,震慑蒙古各部。”

“番邦之心犹如豺狼,老国公下令吧。”成国公朱寿说道。

对于其他的战略部署,勋贵们都多有不同之见解,可对这些蒙古鞑子的死活,众将全是出奇的意见统一。

听完众将的意见后。

张辅下令,明军逐步推进,诛杀所有蒙古士兵,不管是站着的,还是投降的,一个不留……

第27章 北京保卫战8

在张辅的命令下。

明军士兵的新一轮进攻开始了。

火铳不停的射击,箭矢也不断的落下。

蒙古人毫无还手之力,不断的倒下。

鲜血从他们的身上流出,没有死去的蒙古人还在发着痛苦的呻吟,而后明军步卒搬着拒马柱子继续推进,碰到没有咽气的蒙古士兵,果断就是给了一刀,替他们结束了痛苦。

活下来的蒙古人都丢弃了自己的马匹,朝着最深处的人群中涌去,仿佛最深处由他们活下去的机会,也有的蒙古人临死之前凶性被激发出来,驾驭着骏马发起了自己一生最后一次的冲锋……

半日后,由街道两端的明军踩着蒙军与马匹的尸体越发的靠近蒙古军的核心区域。

阿刺身边也只剩下了数百骑兵。

他举着弯刀,目光如鹰的看着两侧的明军。

而后高喊道:“长生天赐福。”

说完后他一马当先的冲向了明军。

在一轮箭雨中倒下。

蹲靠在城墙边的韩青喘着粗气,看知道局已定,不由暗松一口气。

而此时的孙祥也缓步走到了城墙边。

“韩指挥使在哪?”孙祥到处询问着明军士兵,想要找到韩青的下落。

不过众多明军士兵经过一场血战,早就疲惫不堪,再加上孙祥穿着铠甲,头发凌乱,脸上还有血液,只当他也是一个大头兵,也无人搭理他,只是自顾的休息。

“孙御史,我,我在这。”韩青有气无力的喊道。

孙祥听到声音后,终于在人群中发现了韩青,孙祥赶忙走上前去,看到韩青无事,也是放心了。

“韩将军,英国公,成国公,还有诸位勋贵都在城中,他们准备驰援京师,让韩将军,迅速点起人马,看看我军损失大不大,他们也好有个调度的章程。”孙祥赶忙说道。

韩青听完后,想要站起身,可他的双腿无力,怎么都站不起来了。

而身旁的两名士兵赶紧上前搀扶。

“早就统计好了,我军还有两万三千人,你去禀报英国公吧。“

一万七千人的伤亡,折损过半的代价换来五万蒙古人的全部阵亡。

当然这也都是张辅陈瀛等人支援的及时,不然紫荆关中明军也一定会落下一个全军覆灭的结局。

”好,那韩将军你先休息片刻,我去禀告英国公。“

”孙御史穿着这不合身的甲胄,倒也多了一分英气啊。“韩青调笑道。

“谁说书生无用,文官暗弱,在城中乱战之时,我还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杀了一个蒙古兵呢,这脸上的血液就是那蒙古人的,真是痛快。”孙祥笑着说道。

韩青朝着孙祥郑重的拱了拱手,这文官老子喜欢,是个站着尿尿的主。

而孙祥看到后,也收起笑容,朝着韩青半躬下身还了一礼。

这本是文武相惜的一副感人画面,但韩青却非要打破:“你们文官果然这么爱玩虚的,我给你拱手,你也给拱手不就行了,还躬身行礼,唉,读书人就是麻烦。”

听完韩青的话后,孙祥又是恼怒不已,想一甩衣袖而去,却发现自己穿着的是甲胄,没有衣袖露在外面,当下大笑出声。

而随着孙祥的笑声,韩青也笑了起来。

他们活了下来,并且紫荆关还在他们的手中。

人只有活下来,才会有无限的可能。

本应该在史书上只留有名字的韩青与孙祥也迎来了新的人生轨迹,为大明的又一次复兴贡献了一生,此是后话不提。

当孙祥将韩青的统计报给了英国公后,英国公开始了他的合围部署。

派斥候先去探查京师的情况,便派遣信使联络居庸关,喜峰口,嘉峪关等重要关隘的守将,让他们提高精神,做好阻击向外逃窜的蒙古军队。

而后又在紫金关中留下了一万步卒交由山东都指挥使统领。

剩余十二万军队,就地休整,深夜做饭,明早出发,驰援京师。

接下来的战斗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硬碰硬,在北京城下决战,一种是合围从北京城下溃败的蒙军,不管是哪一种的进程,对于明军都是有利的。

而对于紫荆关的情况,也先却不清楚,在紫荆关溃败逃走的蒙古人怕受到也先的惩罚,并没有朝京师的方向逃窜,而是走了一遍来时的路,想要重新回到他们自由自在的大草原上。

不过几百里的路程,他们会遇到层层的阻拦,能够活着跑回蒙古的人却只有寥寥几人。

也先在营帐之中,周边围满了各部落的首领。

初战失利让这些首领也都清楚,北京城他们是拿不下来的。

他们想要逼迫也先撤军。

现在撤还来得及,不然紫荆关重新被明军夺去,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到时候蒙古的勇士们都要葬身于异国他乡。

首领们都有了退意,可也先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给手下的阿贵下令,让他将这些首领全部抓捕起来,而后推出营帐全部斩首,将他们的头颅挂在了帅旗之上,并且通报全军,三十二名各部落首领因扰乱军心,被太师斩杀。

这引起了诸多部落士卒的不满,而在瓦剌本部士兵的镇压下,随着数百人的死亡,这种不满也被压制了下去。

但各部军心已散。

也先让军队休整,准备清晨就对北京城发起第二次的攻击,这一次他改变了部署。

德胜门的军力最多,难以拿下,他决定率军从西直门突破。

只要杀入城中,百姓惊慌,蒙古军队士气大涨,明军士气低迷,才能反败为胜。

而在北京城中。

烛火通明的房屋中,几十名将军簇拥着兵部尚书于谦,正在看着桌案之上摆着九城的防御图。

现在京师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对于外面的情况了解不多。

紫荆关是否还在明军的手中。

大同宣府的支援到了哪个位置。

这一切的事情,于谦不知道,也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情况,北京城的战略部署就要发生改变。

是否还能像今日一般,迎头痛击蒙军。

这对于于谦来说他拿不定主意,众将也都纷纷献策,石亨作为总兵官他的意思是,与今日一般,跟蒙古骑兵在城下血战一场,当然也有其他的都督将军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现在走投无路的是也先,他们振奋军心士气的目的已经达到,无需在城下跟蒙古人以命换命,他们应该拒城而守,再坚持两三日,等到更多的前线战报送到京师,在做下一步的调整。

而于谦听完两方的话后,陷入了沉思。

第28章 北京保卫战9

深宫之中,朱见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我真的太痛苦了,两岁的年龄都已经做不到睡觉自由了。

朱见深虽然身体很小,可精神却非常旺盛,这应该也是重生后给他带来的好处。

睡不着就开始胡思乱想。

等我长大亲政了一定要搞点名人字画,挂在寝宫中,再多弄点青花,摆在寝宫中,睡不着的时候就去细细观摩一番,等到景德镇开烧的时候,一定要将最佳品给我送到皇宫来。

明朝的皇帝多奇葩,都很有个性。

他爷爷朱瞻基虽是英武有为,但却是喜欢蛐蛐,被后世戏称为蛐蛐皇帝。

他父亲被人俘虏,在瓦剌呆了两年被后世戏称为留学生皇帝,又因为被也先携带攻城,又获得一个叫门皇帝的称号。

他的儿子是钟情皇帝,对于张皇后生死相随。

他的两个孙子更是奇葩,一个爱打仗,一个爱炼丹。

在往后数还有木工皇帝,那自己成为一个爱收藏的文物发烧友,是不是也算在明朝皇帝群中比较合群。

首节 上一节 18/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