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30节

八十万白银,六千黄金。

用一些粮食跟兵器就能获得这么多的东西吗。

郑种看着石亨之表现,就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一半了。

不过石亨也没有被这个庞大的数字冲昏头脑,他短暂的平静后,缓缓说道:“兹事体大,需上报朝廷,才能定夺。”

“我们已经派人去了大明京师,下官此来还是想询问一番石将军,这八十余万两白银,六千余两黄金,大明想不想要。”郑种赶忙说道。

“要,为什么不要。”

“可中枢想不想要。”

听到郑种的话后,石亨忽然想到了于谦,李贤等人,这两个人都是读书人出身,现在搞得像是做生意一样,去支持反贼,只怕有些难度。

看着石亨沉默不语。

郑种又问道:“若是中枢不要,那石将军愿不愿意替大明收着,俗语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啊。”

“切莫谈此,这是俗语,通常拿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为借口的将军,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石亨赶忙摆手拒绝。

虽是莽汉,但对于这种事情,石亨非常排斥,你杀掉敌国的俘虏,抢一些敌国的女人金银,这种事情,中枢皇帝可以不管不问不深究,可若是在大问题上,你还用这句话来做的话,即便有些功劳,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陛下可不会管你初心是不是为了国家好,他不会允许这种自作主张的大事发生。

这条红线,石亨很清楚。

郑种叹了口气说道:“那中枢有没有可能同意此事。”

石亨来回踱步,并无言语,一个出兵平壤的想法又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不管了,要是朝廷不同意,自己就攻陷平壤城,谁敢跟明军抢金银,就干死谁。

相对于越红线私自做主张的大事情来说,一个骄兵悍将的头衔倒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

大明京师,乾清宫中。

朱见深一脸抑郁,他想着昨夜都应该让自己知道朝鲜平壤手中的底牌,派人去询问了詹杨,被告知,陛下不要着急,臣已定在了明日朝会之后去见李季甸。

这个回话让朱见深哭笑不得。

好家伙,真是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啊。

大明朝堂,拒绝996,拒绝剥削,永不加班,从熟背春秋的詹杨做起。

也让朱见深不禁想到,都说大明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现在看来,果然不假。

今日朝会之上,谈的事情还是仁政之事,朝鲜的变故并未谈及。

徐有贞的沁阳府事已经结束了大半,粮食价格降了下去,有老人与孩子的百姓也都收到了朝廷所馈赠。

可徐有贞却上书,结尾验收查访之事,他要亲历亲为,回京之日,要往后拖延一些。

有可能今年过年都不回京师了。

这让朱见深很是欣慰,徐有贞转变了一些,对国家对朝廷都是一件好事情。

看来自己什么时候有时间还是要安排徐有贞见一次老爹太上皇,而后再看看他的内心是否发生了变化,最后一次考验过了的话,朱见深才会真的选择相信徐有贞。

在宁王之事后的廷推,李贤举荐徐有贞加礼部尚书,掌礼部诸事,擢升武英殿大学士入阁。

本来一切顺利,可到了朱见深这里,却被叫停了。

加封礼部尚书可,擢升不行。

徐有贞知道后,并不生气,只当陛下是认为自己太过年轻,资历不够,才不同意自己此时位列内阁。

但徐有贞却不清楚,朱见深是另有其他的想法。

他一方面是对在原先历史中徐有贞踹门的事情心有余悸,另一方面是徐有贞确实立下了功劳,但在外的形象就是奸臣,只会迎合小皇帝,这样的名声,顺利入阁,也会让大明朝堂上出现一种不好的风气。

你能力不行,会说话不,会说话就多说点话,让陛下听着舒服,你自然而然的就能升迁了。

这对于大明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朱见深一来是考量徐有贞,二人连他老爹的事情都能谈了,才是真正的心腹,二来,也是想要推迟两三年,正风气,树新风。

虽然大臣们对于太上皇的问题避之不谈,但朱见深却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就在这大明境内,至于在哪里,自己不知道。

可若是自己旧事重提,让徐有贞代替自己去看望太上皇,自己就会知道了老爹在哪里,也能多做准备,一石二鸟。

锦衣卫朱骥虽然也知道太上皇迁居何处。

但朱见深旁敲侧击,朱骥只当是听不懂。

此事还是要靠徐有贞。

新年过后,便开始着手准备。

朱见深想着现在的詹杨一定跟朝鲜的使臣在谈了吧。

张保在一旁轻声说道:”陛下,讲官马上就要到,陛下要稍作准备了。“

朱见深听完之后,苦笑一声:”好,你先派人去一趟礼部,告知詹侍郎,谈完之后,让他立即进宫,朕要见他。”

“是,陛下,陛下先看会书吧。”说着张保就下去安排了。

朱见深虽然只在皇宫里面呆着,但每日也算是排得满满的。

最大的放松,一是看他的宝贝瓷器,二就是去后花园遛弯。

其他的时间不是在看经典之书,就是听张保念各地的奏章。

全国之政务繁多,大多数他都没有涉足,只是盯着几件事情。

辽东改土为流。

沁阳府赈灾之事。

恩奉老人之仁政。

现在又加上了一件朝鲜平壤汉城之争。

朱见深真的想长大了,长大之后有皇后,有妃子,当然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国家大事上来…………

第157章 举国奉养

礼部大堂中。

詹杨端坐上首,而李季甸坐在下首,而在詹杨身旁的桌子上还放着朝鲜特产,小木箱。

木箱中装着七八块宝石。

詹杨看到徐有贞将在朝鲜所得都交给了户部,户部变卖的变卖,兑换的兑换,得了六万两白银啊。

这岂不是利国利民之善举。

有了这银子宝物,给百姓们做点事情多好。

再加上确实用在了民众的身上,这也改变了詹杨。

以往认为自己是君子,是大明上官,岂能收取番国的礼物,但现在他变了,何为君子,为国为民者为君子,珍爱名誉者为伪君子,自己要为国为民,向徐都御史看齐,做一个为国为民,不要名声的真君子。

所以当李季甸将宝石取出来后,他脸上堆满了笑容,在推脱一句话后,便心安理得的将其收下了。

詹杨看着宝石,而后开口询问道:“你说你是代平壤王而来,可大明只在朝鲜敕封了一个王,现在在汉城,哪里来的平壤王。”

李季甸脸色沉稳,他看着詹杨缓身说道:"侍郎大人,听我慢慢道来,大明使团在汉城受到首阳君的热情招待,他是何为人,侍郎大人也清楚,但在大明使团离开汉城,首阳君护送的时候,朝中奸臣李瑜伙同成三问,郑棕等人发动兵变,将郑麟趾、韩明浍、权擥、洪达孙,洪运成,杨定等文官将领纷纷杀害,而在首阳君重新回到汉城之后,亦是遭到了不测。“

詹杨猛的站起身来,让正在说话的李季甸吓了一跳。

“什么,首阳大君被杀了。”

李季甸叹口气,而后点了点头。

“怎,怎会如此。”詹杨赶忙说道,他脸上有着悲伤,“首阳大君是被谁杀的。”

看着詹杨的这个作态,李季甸隐隐作呕,这拙劣的演技,浮夸的表情,大明是不是将我当上了傻子糊弄啊,心中也不由想到:“不是被你们大明的那个狗屁徐有贞坑了,听说还是你们汉人锦衣卫杀的,你现在在老子面前,装什么无辜。”

虽然心中这样想着,但李季甸却不敢有丝毫不满之表情。

“下官已经说了,是被李瑜,成三问等人在城墙外设伏杀害。”

詹杨叹了口气,缓缓坐下。

“没成想别离之后,竟是天人永隔啊,哎。”

李季甸开口说道:“詹侍郎如此挂念我首阳大君,下官心中甚是宽慰,但那已经是过去之事,我们不愿再想,也不愿再提。”

李季甸的言外之意是,你们放心,我们聪明,不会就首阳君被杀之事做文章。

詹杨听完后,不动神色的点了点头,算是给李季甸来了一个不正式回应。

“诸多大臣将军被杀后,汉城的昏庸之主,依然大杀功臣,将南方的诸多将领,文官全部召入京师,杀的杀,关的关,朝鲜民怨四起,已有亡国之态势,我等只能顺应民意,推举首阳君之子李樟为新任国主。”

“而汉城军队发动十万之军进攻平壤,被我忠义之军挫败,全军覆没,而后汉城昏庸之逆王,尽起全国之兵将,三十余万军队兵发平壤,虽然打的辛苦,但我平壤之军依然处于优势。”

听着李季甸说的这些兵士数字,詹杨眉头紧锁,带上了痛苦面具。

你这棒子,跑到这里跟我吹牛逼呢。

一回十万全军覆灭,一回三十万,我看你是真敢扯皮,你们才多少人,多大点地方…………

“此番前来,一为得到大明大皇帝陛下的敕封,二为得到大明的援助。”

首节 上一节 130/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