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15节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苍老,也没有想象中的威严,高鼻梁,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身形高瘦,只穿着一件轻绸宽袍,束着发髻,只是脸色却有些病态的苍白。

“贾将军!”

戴权忍不住小声提醒。

贾珝回过神来,想了想,躬身道:“陛下,二公子虽说纵容家奴荼毒百姓,又冲撞了太后寿诞的寿礼。但,念在他年幼鲁莽,又是宗室子弟,陛下应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至于他当着这么多围观百姓的面辱骂臣等……当然,他辱骂臣无所谓,毕竟两家关系不好。

只是,那些护卫寿礼进京的将士们却是无辜的,他们都是长年在江浙与倭人海匪搏命的勇士,他们是大明朝的功臣,不应该受到此等羞辱……”

朱载墨吓得脸色大变,大喊道:“贾珝,你血口喷人,我几时说过此话!”

天佑帝眼一瞪,目光凌厉直逼朱载墨,“闭嘴!”

见状,贾珝继续说道:“当然,这些都是因为二公子年幼不懂事,从那一巴掌和一箭,臣看出二公子有习武的天赋,若是不从军就太可惜了。

男儿大丈夫就应该去军营历练历练,不如这样,陛下将二公子交给臣,臣保证,不出两年必定还陛下一个栋梁之才。”

众人闻言,无不大惊。

朱载墨更是被气得手足乱颤,直愣愣地望着贾珝。

天佑帝深深地望了他一眼,暗暗点头。不错,确实有勇有谋,不仅当场报了仇,更是给自己这个皇帝递了台阶。

只是,自己却不能将朱载墨交到他的手上。不管怎么说,朱载墨都是宗室子弟,不能交予外人处置,还是贾家,就是自己答应,大宗正和其他宗室王爷也不会同意的。

想到这,他轻捋胡须,对戴权说道:“将这个孽障带到午门仗责四十,然后送交宗人府关押起开,嗯,就以半年为期限。”

听了这话,朱载墨心中一松,忠顺王府一直扎根与军伍之中,他自是清楚军中的规矩,这要是落到了贾珝的手中。

虽说他不敢弄死自己,但时不时折磨一下还是可以的,要是遇到了战事,能让自己了无生息的死在战场上。

“二公子,谢恩吧!”

“谢陛下恩典!”

在戴权的提醒下,朱载墨磕了个头,起身随着戴权走了出去。

解决了朱载墨之事,天佑帝心中一松,便对贾珝又笑道:“你也许久未归家了,先歇息几日,处理处理家中之事,朕另有重任交予你。”

贾珝不敢反对,躬身答道:“臣遵旨!”

“去吧!朕会晋升你为参将,至于职务……这两日朕想好了会命戴权去宣旨。”

“谢陛下恩典!”

贾珝慢慢退了下去。

贾珝走了,天佑帝轻轻捏了一下太阳穴,又拿起了那本锦衣卫递来的折子,微微一笑,贾家又出了个将才,好好培养,嗯,能接贾代善的班。

就在贾珝走出正阳门之时,数十名挎刀侍卫护着一辆马车疾奔而至,马车在正阳门下停住,两名侍卫从马车里扶下一名体格肥壮的中年男子,此人便是忠顺王朱厚炯,他原本正在大宗正府中商谈一些事情,忽然接到禁军副将李贤的消息,次子朱载墨竟带人去冲击押送太皇太后寿礼的车队,朱厚炯吓出一身冷汗,他可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那车队中不仅仅有着太皇太后的寿礼,更是押运着从白家抢来的财物,这东西不能碰,会死人的。

朱厚炯满头大汗,现在他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事化小,他心中非常清楚,皇帝一定将这件事情怀疑到了他的头上。若是不能将这个念头从皇帝心中掐灭,忠顺王府早晚完蛋。

一炷香后,忠顺王朱厚炯和刚刚被仗责四十棍的朱载墨来到了上书房外等候皇帝的召见。

看着伏在长凳上的儿子,朱厚炯心痛之极,一股怒火从他心中升起,这群该死的阉奴,居然不给自己面子,硬是实实在在地打完了四十棍,没有一两个月是好不了了。

这时,戴权走了出来,高声道:“忠顺王爷,您请回吧。”

“总管……”

朱厚炯急了。

戴权将目光转向了朱载墨,缓缓道:“忠顺王教子无方,纵容家奴荼毒百姓,丢尽了宗室的脸面,陛下说了,让您回府读书养性,待到太皇太后的寿诞再进宫。”

“遵旨!”

朱厚炯虽然羞恼,也只得悻悻地领着朱载墨往午门走去。

戴权这才转身走进了上书房。

看到戴权走了进来,天佑帝冷声道:“你说,他是不是听到了消息,故意的?”

戴权转身进里间倒了碗茶放在御案上,方答道:“老奴听说,贾珍、贾琏兄弟俩在二公子手中吃了不小的亏。”

贾家和忠顺王府的仇满神京无人不知,贾代善死后,贾家便没了主心骨,这几年一直遭到忠顺王府一脉的打压,要不是北静王几家帮衬着,指不定成什么样子了。

想到这,天佑帝眼中渐渐闪过了一丝得意,喃喃道:“这小子有勇有谋,就是职位太低了。”

站在边上的戴权不露声色地瞥了天佑帝一眼,明白这位皇帝要将贾珝推上位与忠顺王一脉打擂台替自己分担来自朝堂的压力了。

天佑帝猛地一拍御案,“王子腾担任京营节度使这么久了依旧没能彻底掌控三大营。既然他不行,朕就找个人帮他,三千营是当年贾家一手组建起来的老营,至今不少人依旧以贾家旧部自称,这是一份荣耀。拟旨,晋贾珝为参将,提督三千营。”

“遵旨!”

戴权躬身应道。

京营势力错综复杂,五军营被勋贵和文官共同掌控,三千营是贾家的势力范围,神机营则是被忠顺王掌控,王子腾这个京营节度使可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不能说他无能。

而是因为他不像以往的几任节度使那样是凭借着军功上位,一无军功,二无德威,仅靠着一个身份压不服这些身后有靠山的骄兵悍将。

第18章回府

东安门的冲突立刻传遍朝野,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不少人都意识到,这次的冲突将改变神京的局势。

特别是京畿驻军,很显然,贾珝是有意借此事立威,告诉所有人,贾家又回来了。

老百姓向来喜欢讨论权贵高官的八卦。而且此事又是本就有仇的贾家和忠顺王府,这更加让他们兴奋,到处打听有无内幕来自小说群9:8,0!2:0。5,?8,5。6消息。

当然,也有人对那些大车上的东西感兴趣,小道消息满天飞,各种各样的说法流传神京城的大街小巷、酒馆茶肆,午后,皇城传出了一条消息,忠顺王次子被廷杖四十,关入宗人府圈禁半年。

一时满城哗然,紧接着又传来了一个劲爆的消息,贾珝不仅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因祸得福升了官职,参将,提督三千营,这可是实打实的兵权。

不少人从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觉察到风向要变了。

荣庆堂,刚刚送走了薛姨妈母女,在王夫人的配合下,薛姨妈终于如愿的住进了贾家,梨香院,在荣国府的东北角,分为内外院,小小巧巧十来间房,有个小花园,另有一道专门通往后街的门,正好方便薛蟠和薛家仆人进出。

贾母独自坐在高榻之上,面上没了方才的笑容,贾珝回府再加上亲戚上门,本是喜事,该摆酒招待客人并庆贺贾珝归家。

可惜,贾琏带来的消息使得贾家众人惴惴不安。作为贾家的老太君,贾母非常清楚贾家和忠顺王府之间的仇恨,这半年多,那个忠顺王次子不断的找贾家的麻烦,贾珍和贾琏都吃了不小的亏,要不是有北静王几家帮衬着,贾家的脸面将被一个小辈狠狠地踩在地下践踏。

如果真的如此,贾家还有何脸面在神京待下去,只能灰溜溜的举家迁往金陵祖地。

两个儿子都不是当官的料,原本她将希望放在了长孙贾珠的身上,贾珠也没让她失望,十四岁进学,十六岁就考取了秀才。

可惜,天不佑贾家,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贾珠将科举高中,重振门楣之时,贾珠丢下李纨和幼子,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

贾珠的英年早逝,给贾府带来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这也让贾母伤透了心,原以为贾家就要在她的手中败落之时,贾珝的崛起让她又看到了希望。

不到十六岁的游击将军,更重要的是,他入了皇帝的眼。也就是说,只要不出大的变故,贾家在军中的人脉,再加上老亲的帮衬,贾珝的仕途将平步青云,贾家也将会重新崛起。

前日贾珝送来了信,说今日回府,贾母高兴坏了。因为贾珝在信中说了,是奉了皇帝的旨意进京,之后会留在京中任职,依旧是领兵。

这可是天子脚下,就算是领一个小营一千人马,也会给贾家带来很大的利益,之后再慢慢运作,未必不能重现往日的辉煌。

希望越大,打击越大。

谁能想到,贾珝刚一进入京城就遇到了贾家的死对头。虽然贾琏说了,贾珝身负皇命,朱载墨不敢胡来。

但,之后传来的消息让贾母的心跌入了深渊,双方在大街上动了手,而且还闹出了人命,贾珝挥手间便命手下的军卒射杀了数十名忠顺王府的豪奴,麻烦大了。

无论怎么说,朱载墨都姓朱,他跟皇帝的关系更亲,只能希望皇帝能够看在贾家以往的苦劳上从轻处罚吧!

贾母高坐在软榻上,目光向屋内的贾家女眷和迎春姊妹飞快地扫视过去。

远亲登门不能失了礼数,王夫人领着李纨和王熙凤去招待薛家母女了。

邢夫人满脸愁容的坐在椅子上,边上是低头抹泪的迎春,四丫头直接哭出了声,尤氏和秦氏坐在那里默不出声。

黛玉显得有些心神不宁,尽管她努力保持平静。但贾母还是看出了她眼中的焦虑不安。

“林姐姐别担心,我觉得以三哥哥的稳重,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不会出手的。我想他肯定已经想好了一切,包括退路。”

坐在黛玉身边的探春低声安慰道。

黛玉深深地点了点头。

探春见贾母将目光放在她们身上,愣了一下,正欲说话。

屋外传来了一片急促的脚步声,贾琏和贾蓉一阵风似的闯了进来。

贾母眼光一闪,“怎么样了?”

贾琏、贾蓉走到中间给贾母行了一礼,方大声道:“老祖宗,大喜,蒙陛下恩典,三弟升了参将,并提督三千营,咱家终于又将老营兵权拿了回来!”

“三叔和老爷们已经去了祠堂。”

边上的贾蓉开口了,“父亲打发我来问老祖宗,明儿的酒宴该摆在何处?”

贾母蒙了,回过神来,连忙问道:“当真!”

“圣旨孙儿亲眼所见。”

贾琏用力点了下头。

“好!好!好!”

贾母一叠声说道:“快,你们去告诉厨房,准备酒菜,咱们今晚要庆贺。对了,将姨太太一家一起请来,今儿,老婆子出钱。”

说到这里,想了想,对贾蓉说道:“告诉你父亲,明儿的酒宴就不要摆了,这个时候不能太招摇了。”

“哈哈哈……老祖宗大喜啊!”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传来了王熙凤的声音。不一会儿,只见王熙凤和李纨搀扶着王夫人走了进来,后面跟着薛姨妈母女,没想到荣庆堂内竟然会有男子,薛姨妈和宝钗愣了一下,贾琏和贾蓉对视了一下,然后对着薛姨妈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首节 上一节 15/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在罗马帝国登基

下一篇: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