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第6节

梁元抬起头,看着天空。

“郎君,我们快回去吧,说不定景监大人已经回来了。”

梁二在一旁说道。

说时迟,那时快。

斗大的雨点开始纷纷降落下来。

落得又密又快,好似被人在后面追赶一样。

很快,雨点已经连成千万条细线,继而,这万千条细线又汇集成万千道水柱。

最后,水柱完全形成了遮天蔽日的倾盆大雨…

六旬老农手捧雨水,眉开眼笑道:“老天爷开恩,老天爷开恩了啊!”

其他几名农夫也欢欣雀跃,喜不自胜,嘴里发出欢呼的声音。

梁元看着眼前的景象:看吧,老天就怜爱着秦国。

“郎君,雨下的太大了,我们回去吧。”

梁二脱下自己的衣服为梁元和自己挡雨。

雨水还是很快湿透了他们的衣服。

但,梁元心里并不觉得难受,他高兴啊。

只要看到老百姓高兴,他就兴奋莫名。

他感到,自己也找到了能打动秦国老百姓的办法了。

“回去吧。”梁元笑着说道。

秦国宫殿。

景监跪在地上。

“景监啊,匆匆赶来做什么?”

嬴渠梁正坐于龙榻上,扶着额头。

近日,他心力憔悴。

今早上他召开国事会议,命臣工一起商议强秦一事。

而首席执政大臣上卿甘龙、中卿杜挚却是反对。

说什么如今秦国很好,不需要什么奇计更易祖宗成法,公然与自己唱对台戏。

这让嬴渠梁很是头疼。

甘龙作为秦献公时期的执政大臣上卿,在嬴渠梁继位后继任原职。

而杜挚则是因为出身最大世族杜家,并且本人与公室亲近。

所以嬴渠梁一继位,为了表示对世族的笼络,增加支持力量,便也被任用为执政的中卿。

甘龙在秦国属于先君老臣,威望极高。

杜挚则很年轻,因而一直师事甘龙。

两人因而结党自雄。

这两个人物,都被视为守旧派的代表,也是嬴渠梁现在无法轻易左右的。

毕竟,他们本身或许容易对付,但他们的背后,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呀。

景监道:“君上,我问了在我府上的年轻人有何强国之法,那人是这样告诉我的。”

嬴渠梁现在对一切能强国的东西都不知疲倦:“哦?他怎么说?”

“君上,他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嬴渠梁听到这话直接站了起来:“他,真是这样说的?”

“是的,君上。”

“好!好啊!”

嬴渠梁隐隐感觉到了知音的声音。

这话不就正好反驳了甘龙的看法么?而且,说的太对啦,太对啦!

6.公孙鞅的理想

嬴渠梁感到很有必要同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见上一面:

“景监,明日,你就带着那个年轻人,叫梁元对吧,对,叫他来见我,我相信,这个年轻人不一般啊。”

“诺。”

景监回到府上,正好看到梁元和梁二现在门口避雨。

“你们怎么在这里?”

“大人,这次如何?”

梁元没有回答景监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明日,你和我去见国君。”

梁元立刻笑了:“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

“我不明白,你与国君差不多大的年纪,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说法。”

“哈哈哈,大人,这个不可说不可说。”

随后,景监三人一同进了府中。

梁元也不是不说,实在没法告诉告诉景监啊。

因为那是他在书中看到商鞅反驳甘龙说的话。

他只是算了算时间,这个时候,朝中的守旧派一定在反驳秦孝公变法强国的心思。

秦孝公肯定正在为此头疼,所以梁元才告诉景监那段话的。

为的便是为秦孝公找到一条反击守旧派的理论,让秦孝公减压,迅速赢得他的好感。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不知道此时还不是商鞅的公孙鞅现在在做什么?

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对于卫国公子公孙鞅来说,这段时间却是个倒霉透顶的坏日子。

原本各方面都很优异的他,却因为在卫国找不到伯乐,变得十分难受。

尽管现在还没有开启科举制度,公孙鞅虽然也不等同于后世金榜无名的落第秀才。

但,此时此刻公孙鞅的苦闷心情。

丝毫不亚于后世那些学富五车十年寒窗,身怀报国大志,到头来却金榜无缘的失意书生。

而这一切,却并不是因为他公孙鞅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的出身。

公孙鞅虽是卫国国君的儿子,尽管他才能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但可惜在那个注重门第讲究长幼嫡庶的时代,他身上的这些长项却丝毫无助于处于竞争涡流之中的他入围。

只因为他不是卫国国君嫡子。

别看同样都是卫国国君的亲生儿子,但是却存在着天壤之别。

君后生的儿子是嫡子,拥有天然绝对的君位继承特权。

而其他嫔妃生的儿子只能被称为庶子。

与嫡子虽说是名义上的亲兄弟,但却没有嫡子所拥有的王位继承权。

中国古代从周开始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就是说,只有国君的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国君大统。

庶子就算比嫡长子早出生几年,再有满腹经纶,也是无缘君位的。

很不幸,公孙鞅正属于这样的尴尬情况,只是一个庶子。

庶子也罢了,偏偏公孙鞅还生在充满猜忌防范的卫国。

由此,他更是找不到施展抱负的舞台。

做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但是,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胜任一国之君的艰巨使命的。

要知道,治理好一个国家,驾驭好天下黎庶臣民,需要国君拥有超越众人的非凡智慧。

公孙鞅稀罕的并不是国君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荣耀光环。

他需要的是得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才智,谱写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没错,公孙鞅有着卓越见识,有着满腔抱负。

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公孙鞅比谁都更清楚。

首节 上一节 6/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终极三国,开局领悟牛叉劲功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