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第138节

151.魏武卒围攻邯郸

仲秋祭天。

嬴渠梁带着梁元,卫鞅,司马错等文武百官,以及数十万围观的民众,来到大咸阳中心还末竣工的盘古广场。举行祭拜天的的祭礼。

盘古广场的南北轴线和大秦子午线都已经堪勒完毕,一条笔直的经线自盘古广场的北面延伸而下,另一条笔直的纬线则由东向西伸展开来, 这两条经纬线都是由一指宽、半指厚,长达九十九丈的纯金线铸成。

这一指的宽度既是梁元的左手小拇指的宽度,同时也是梁元经过精心计算后的出的一厘米宽度,日后秦国新度量衡将会以这一指为标准,三指就叫做寸,十寸就叫做尺,十尺就叫做丈。

而在代表了东经零度和北纬三十三度的中心交汇点上。一块巨大的黑布却是覆盖着一个巨大的事物。午时三刻。祭天吉时!赢渠梁, 梁元, 卫鞅, 这三人各自牵着牛、马、猪三牲来到黑布之前。

景监和司马错等人就在他们的身后看着。

只听周室的司天官姬卜一声喝令,就看见这三人齐齐扯开布幔,露出了祭台上一座巨大的青铜大鼎,而后三人手起刀落,生生斩下三颗家畜头颅用以祭祀此鼎,只见此鼎为四方形。

鼎足至立耳高达九尺,器口长六尺,宽五尺。

鼎身正面刻有“大秦司天鼎”五个篆字,鼎身背面则刻有一篇由大良造梁元的主笔。

秦国众臣集体润色的司天鼎铸造祭文。在鼎身的两侧,则分别是两副带着寓意的凸刻图画,左为尊,左面的图画是副九天玄女下凡图,描绘了当年九天玄女乘天舟驾临栎阳的盛況,而右边一副则是秦公收复陇西戎狄图。

图画所描绘的是秦公带着一头狼矗立在大草原上,而戎狄部族皆跪的拜服的画面。并且在鼎角。

嬴渠梁还特别获准负责铸造此鼎的七十二名工匠与督造留名其上。

按照祭祀礼节,身为秦国的国君的赢渠梁当先站上祭台。

将三柱棒香插入鼎中。接着便大声宣读起了祭天的祝词:

“今有大秦嬴渠梁在此祭告天的:天佑大秦。万民康健!天佑大秦。五谷丰登!天佑大秦。所向无敌!天佑大秦。既寿永昌!”

嬴渠梁将既寿永昌的口号喊出之后,在场之人皆是一愣。

然则秦国的臣众立时狂呼起来:

“天佑大秦。万民康健!天佑大秦。五谷丰登!天佑大秦。所向无敌!天佑大秦。既寿永昌!”

随着秦国臣众的和声高呼,这呼声便如涟漪一般泛起, 确如海啸一扩散出去。数十万老秦百姓在听懂了这祝词之后,自然都是歇斯底里的狂喊起来。

“君上万岁!”

“君上万岁!”

而站在人群当中随着老秦民众一同观礼的天下各国士子在听了秦公的祝词之后,也是热泪盈眶,这普天之下,有哪一国的国君在祭告天的之时,当先祈求上天竟是“万民康健”的?

只从秦公的祭告顺序便能够看出,秦公果然是个以“百姓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的圣贤之君。

待三呼完毕,秦国众臣齐齐跪的呼号:

“国有贤君,万民之幸,国有贤君,苍生之福,公当称王,君临九州。”

嬴渠梁一脸正色的回应:“本公受命牧秦。不敢称王!”

接着异族部落之中的戎狄部族单于再请道:

“苍狼之主,代天而牧,草原之王, 当王天下!”

八月仲秋,也就在三秦大地还在即将到来的仲秋大祭进行着紧张的筹备,却有三骑快马自咸阳的行宫而出, 向齐国方向狂奔而去。

秦齐相距两千余里,三名骑士日夜兼程,只用五日五夜时间终于在八月十五这天将一封秦国大良造梁元的手书送至临淄。

而这封梁元送给田因齐的手书中除了通报秦公嬴渠梁即将称王的消息之外,还有梁元给田忌的手书一策。

当这侧手书辗转送达齐兵手中时,位于济阳的齐军大营此刻正整装待发,预备兵分三路实施围魏救赵大计。

此时的田忌展开手书,按秦国信使所给的密匙将手书的内容析出的秘文内容细细一看,竟是神色怔,沉思起来。

不知不觉,田忌手捧着十根简牍竟是沉思了足足一个时辰,直至主帅耐不住性子亲自来催时,田忌这才醒悟过来,命伺候的书童将梁元的手书投入火盆,便神色淡然而出。

猎猎火光中,火盆中的简牍迅速的冒烟起火,也就在这烈焰之中,可以清晰的看见简牍上用墨笔标出的“天命已改,庞涓必死”八个篆字。

军容整齐,神情肃穆的注视着朝阳之下的邯郸城墙,和战国时代的其他大国王城般,邯郸城的城墙所采用的也是标准制式的三丈六尺的高墙。

这个高度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算是很高了的,直到唐宋时代中国的城墙才从这个高底百讲一步加言到万算是很高了的,直到唐宋时代中国的城墙才从这个高度再进一步加高到五丈、六丈,甚至八丈的高度,俗语有云某人被气得“一跳八丈高”就是指能跳过城墙。

此战,庞涓以二十三万大军分别围住邯郸地北、西、南三面,只留东门给赵军逃跑。

这是也是“围师必阙’的古老兵训,是战国时代统军将领必须遵守的战场规则。

而让赵人大感意外的是,庞涓并未将主力驻扎在城墙薄弱的城南,而是全数集结于城北。

邯郸城四面城墙当中,以北面的城墙最为坚固,南面的城墙最为薄弱,这是因为春秋一来,邯郸城时常会遭到徘徊在燕赵地区地匈奴、林胡部族攻击,这些草原部族从北面来,自然是顺势攻击邯郸的北城墙。魏武卒的攻城模式颇具古风。

吴起设立魏武卒时所建立地标准是,魏武卒的基本方阵是百人队组成,攻城时每个百人队配备十架云梯,作为一个子阵列。

而个千人队大阵为一个战斗批次,轮番向城墙发起进攻。

然而,庞涓在深知邯郸城防弱点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以魏军主力强攻邯郸北墙。

就此时此刻而言,庞涓的如此乖张行为可以理解为,本将军打的不是仗,而只是游戏一场罢了!

作为兵家名士,庞涓自然要将攻灭赵国的一役当做传奇来演绎。

之所以求难舍易,这是庞涓要与绝对的力量向世人展现出作为战国第一名将的王霸之气。

是的,他将以无坚不摧的魏武卒,从正面摧毀赵国的都城邯郸,用这种方式让天下人侧目而视.让所有听见他名字的人都会生出恐惧和战栗。

辰时末,庞涓亲手杀了一匹战马祭旗,便战旗一挥宣布开始攻城。

152.坐山观虎斗

第一阵,庞涓在北城墙外展开了四十个千人方阵,以四万魏武卒作为攻城主力。

驱赶着魏国随军而来的奴隶、罪犯向城墙扑去。

这一招效仿的便是当日勾践战吴王阖闾,派出罪犯在吴军阵前自杀以乱吴军士气,且日后也被高句丽人学去,演变为了花郎道。

作为第一轮猛攻开始前的炮灰,魏国地奴隶和罪犯们自然不曾打扮得花枝招展。

他们拿着上次魏军与赵军战胜后缴获地残破兵器,穿着从死尸上剥下的赵军衣甲,举着破烂地盾牌,抬着木石在魏武卒的呵斥声中向城下地护城河涌去。

他们的任务一填满护城河,不管是用木石还是用自己的身体,二是给赵人杀,无论怎个死法。

很快,当数万奴隶罪犯将北面城墙下的护城河大致填好时,也差不多死伤过半,四十个千人魏武卒方阵踩着鼓点,抬着云梯向城墙实施“蚁附”攻击。

而在他们身后的纵深地带,又是四十个千人方阵早己排好阵列,准备做第二轮的连续猛攻。

在庞涓看来,邯郸在魏武卒面前充其量只能算是泥城,不出三日,邯郸必破!

因此,在猛攻之余,又开出数万的铁骑在邯郸东面的漳水西岸和东岸埋伏。

庞涓又绝不能让赵国君臣逃跑,他必须将邯郸踹破,将赵国的君臣甚至鸡犬都杀得一个不留,才算是全了此此灭国大战的全功。

“咚咚咚咚!”震天的战鼓再次敲响,四万魏武卒跺踩着大地发出出了滚雷一般的轰鸣。

四万名面铁盾竖起的盾墙,竟如一面钢铁铸成的浪潮一般,滚滚向城墙涌来。

正当城墙上的守军慌乱的在各自的岗位准备退敌器械时,早已经排列在方阵之后的万名二十石强弩手骤然发动,向邯郸城头万箭齐发。

密集的箭雨立时在城头种下了一片片铁杆的庄稼,收割无数的生命。

魏军方阵在震天战鼓中隆隆推进,瞬息之间,云梯便靠紧了城墙,震天动地的呐喊声骤然响彻原野。

这时,天地无声!

同时,千里之外的济阳齐军大营外,梁个将要名传千古的人却是在秋阳中瞩目而视。

“秦国大良造,你怎么会在这里。”田忌惊慌的说。

梁元笑了笑:“放心,秦军没来,我就是看看热闹。”

田忌性格憨猛,昂声问道:

“大良造,不是说好今日我军兵发大梁,引庞涓回援已解赵国之围,为何突然变卦?”

梁元面色露出淡淡微笑着:

“上将军以为,救赵所获之利与灭魏之利相较,哪个轻哪个重?”

田忌不必思索,脱口而出道:

“自然是灭魏获利甚大,可我齐国独力不可灭之。”

“然也!”

梁元表情平静,张目眺望远方缓缓道来:

“此战,齐军有四弊、四利,齐军战力较弱,此其一我军十五万,魏军合计四十余万,敌众我寡,此其二。老魏庞扼守桂陵,齐军奔袭大梁,若不能速战速决,必被魏庞所乘,此其三。齐军精锁齐出,奔袭大梁,庞涓必挥兵来抄我军后路,此其四。”

“这是四弊,四利若何?”田忌对梁元的分析深以为然,不禁出言问道。

“庞涓在赵、魏庞扼守桂陵,魏王在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甘龙西新丽其一。魏庞新败,桂陵守军士气必衰,此其二。魏国攻赵,齐国援手,非燃眉之急,可时机而动,此其三。魏若灭赵,不可得赵全境。若灭赵不成,与齐无碍,此其四。”

梁元十分淡定的说。

田忌听了,沉思良久,却是摇头:

“大良造之意,本将军思之不明,想不通透,还望先生直言?”

梁元无奈,只能笑道:“救赵不可急,此战只能智取,不可硬拼。”

田忌纳闷道:“纵然智取,为何现在又不发兵?”

“今日不发兵,乃是因为事态有变。”

梁元摇头苦笑,却是不能将事态究竟有何改变为田忌明说,只得安抚田忌:

首节 上一节 138/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终极三国,开局领悟牛叉劲功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