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第137节

在他看来,魏赵之战可不是普通的战争,而是灭国之战,一般来说这种战争,不管是赵国还是魏国,都会打的谨慎万分,先摆好阵势,然后安营扎寨,相互试探,最后,找到对手的破绽,一击而中,这才是正常的剧本。

毕竟,魏国是强,可是赵国却也不弱,双方打个半年时间,已经算是快的了。

可是看梁元的样子,这次魏赵之战,居然有了变数。

“来。”梁元从身边拿出一张地图,把他铺在桌子上面。

“根据信中说,此次魏赵之战,魏军入赵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抵抗,因为赵军已经把他的八万主力全部集中起来,准备在漳水这里狙击魏军。”

梁元先是指着地图的一个地方说道。

149.魏赵大战

“漳水,这倒是一个狙击魏军的好地方,漳水是魏国到邯郸的必经之路,魏军想要攻击邯郸,必然要过漳水,在这个地方狙击魏军,那么魏军一旦过河,就可以半渡而击,而且漳水之畔是沙石滩,不利于魏军步卒结阵,赵军之中也有能人啊。”卫鞅也是知兵之人,所以,从赵军选的这个地方,他就知道了赵军的战略意图。

“恩,地方选的倒是不错,我问你,如果你是庞涓,你会怎么办?”梁元点了点头,随后笑着问。

卫鞅听了梁元的问题,看着地图沉思起来,沉思了半天之后,然后才抬起头。

“如果我是庞涓,我会先试探性的进攻漳水,然后等到赵军习以为常的时候,突袭赵军。”卫鞅轻声说道。

“好,不过,庞涓用的方法比你的高明。”梁元笑着说道。

“哦,快说说。”卫鞅听了梁元的话,抬起头,催促道。

“庞涓选择是利用魏武卒的速度,从漳水上游中牟渡河,然后攻击赵军。”梁元笑着说:“你再猜猜,庞涓首先攻击的是什么地方?”

“庞涓首先攻击的地方。”卫鞅苦思冥想了许久,却没有猜到。

不过,在看到梁元神秘的笑容之后,卫鞅猛地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粮草。”

“对,庞涓首先攻击的正是赵军的粮仓,赵军把粮仓放到漳水以北,一是转运方便,二是也远离他们认为的魏军渡河地点,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庞涓居然避开了那里,从漳水上游渡河,这下,赵军的粮仓都放在了庞涓的眼皮子底下,庞涓会放过才怪。”梁元笑着说道。

“好一个庞涓,好一个庞涓,粮草一烧,赵军军心尽失,已经挡不住庞涓了。”卫鞅连连赞了庞涓两句。

虽然庞涓是秦国的敌人,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庞涓也是当世名将,他的用兵,当真是出神入化,不拘常理。

当别人都认为庞涓最少也需要花上半年的时间才能灭赵的时候,庞涓却是另辟蹊径,想出了利用魏武卒的速度,把战线拉长的办法,才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就击溃了赵军的主力。

这种用兵之法,怎么能让人不赞叹。

“你说的很对,此战,魏军伤亡一万,赵军伤亡三万,剩下的赵军已经挡不住庞涓,退到邯郸城固守了,不过,依照探子所说,庞涓攻入邯郸,只是时间问题了,或许,这封信送来的时候,庞涓已经在邯郸了。”梁元指了指桌子上的书信。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时间差在里面。

这封信送到栎阳,再送到他的手中,最少也过去了半个月时间,有这半个月时间,说不定庞涓已经攻下邯郸了。

“大良造,情况都这样了,你怎么还那么悠闲。”看着两院谈论着战事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卫鞅有些不解。

他看的出来,魏国一旦吞并赵国,将会对中原局势产生多大的影响,可是看梁元的样子,却是满不在乎。

“赵军败于魏军,这并不奇怪,也早已经是预料之中的事情,现在,只不过是提早了而已,不过魏赵之战的关键,却不在赵军,而在齐楚。”梁元慢悠悠的说道。

梁元说的一点都不错,此时的邯郸城已经在庞涓的狂攻猛击中犹如风中残叶,摇摇欲坠。

一个月的鏖战,邯郸守城军民死伤惨重,整个邯郸城入夜后更是犹如死域,城下的赵军残尸无人清理,恶臭风传十里。

也就在秦楚之间展开阴谋的同时,魏韩赵齐四国的战事也如火如茶一般展开。

魏王以昔日赵国谋夺魏属国中山为借口,以庞涓为帅。领军二十三万前往讨伐。

这中山国便是范通现在地母国。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地诸侯小国,后被魏国收服,但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

实际上中山国不过弹丸之地。只不过是魏国用来当做攻打赵国地借口而已,赵国太子赵语率十二万骑兵在距离国都邯郸不足一百五十里地武安与庞涓交战,庞涓三战三捷。生生击溃赵语大军。赵语只带着三万轻骑逃回邯郸。

此时赵成侯已经是卧床不起,病重在身,当他听到如此噩耗。便吐血,硬生生的暴毙而亡。

随后,庞涓大军追击至邯郸城下,将赵国都城团团围困,赵语便在兵临城下之际,即位为赵肃侯。

这样的危机时刻,赵语只好派出十五岁地同母胞弟公子范再一次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齐王田因齐本来在之前就收到了魏国攻打赵国的消息,所以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随后,屯兵濮阳地田忌大军祭天出发,守着桂陵地老魏庞挥军十万,进逼济阳。

于十五日度黄河时,田忌亲率地五万铁骑却是突然出现在魏军背后,此时魏军刚刚半渡。

辎重、战车、军械、粮草皆在黄河北岸,全数被齐军焚毁,桂陵、濮阳、济阳呈三角状。

濮阳地位置在桂陵地东北方向,而济阳则在桂陵地东南方向,两地相隔越四百余里,田忌料到一旦齐军前往邯郸救援,则魏军必然来攻,以做牵制,便亲率十万步卒,以增灶之计伪装成十五万人缓慢向邯郸行军,看魏国动作行事。

果然让田忌逮着了这个空档,然而,田忌毕竟不是大名鼎鼎的孙膑,也显然没把“姜还是老的辣”这句古话放心上。

也就在他率领铁骑将魏军留在北岸的辎重战车焚毁一空,正欲退走之时,却愕然发现退路已经被老魏庞亲率五万魏武卒生生堵死。

魏武卒摆出了用以对抗铁骑的坚强阵型,死死将田忌堵在河边。

田忌苦战三个时辰,大军折损近半,却也无法脱困。

也就在田忌即将绝望之时,一队奇兵突然出现在魏庞身后,原来是齐国仅有的一千乘战车拉着一万五千名齐国地武卒赶来救援。

当千乘卸下士兵的滚刀战车在隆隆地战鼓声中冲入魏武卒方阵时,不及变阵的魏武卒立时人仰马翻,死伤惨重、溃不成军。

古时的战车,一对车长达六尺,以精铁打制,当战车高速运动起来时,这对加长的车毂便如电锯一般所向披靡。

车毂过处处,不论是人腿还是马腿,立时就会被锋利如滚刀一般的车毂绞断。

150.见识深远

作为魏武卒,对付战车的战法自然有所研习,只是这些战车来得突然,并且魏武卒方阵正在全力防御被困在阵中地齐国铁骑冲破战阵,因此来不及变阵之下便被战车冲破阵型魏武卒战阵一破,田忌当即抓住战机以骑兵穿插分割,实施了一场漂亮地反围歼。

老魏庞见大势已去, 扼腕长叹之余只得率兵向桂陵退却。

而后,齐国以伤亡四万余的代价,大破魏庞十万魏军,斩首近五万,就算是战国时代,战车用好了也是相当厉害。

与此同时,赵国特使一波接一破急如飞蛾投火一般逃过魏军轻骑地重重阻截, 亡命赶往齐国临淄向齐救。

甚至赵肃侯的胞弟公子范也在路上身受重伤。

齐威王田因齐却对特使说,目下魏齐在济阳交战,齐军受创颇重,短时期内只怕难以调离大军赴邯郸救援,希望赵国能予以谅解,再坚持两月。

按照以往地惯例,但凡攻城,自是没有两三月就能将一国之都攻破的,可公子范却深知,魏国领军地将领不是别人。而是大名鼎鼎的庞涓。

无奈之下,十五岁的公子范只得再次冒死回到邯郸,恳请新君再次提高价码。赵语也知齐国所想,便亲笔手书一封,答应齐国若出兵援助,魏国退兵之后愿再向齐国割让十座城池酬谢。

虽然如此,齐威王田因齐还是不敢答应。直至六月末田忌向齐王发来消息,称三军修整完毕,可以发兵救赵之后,田因齐这才答应下来。

“大良造,依你之见, 哪一国能够战胜魏国?”司马错来到梁元这里,小声的问道。

“齐国。”梁元说道。

“齐国?大良造,你怎么那么肯定。”司马错惊讶的问道。

“因为楚国没有真心救援赵国,不然的话,魏国现在可是精锐尽出的攻打赵国,可是做为大国的楚国却依旧和魏国不分胜负,这不是出工不出力是什么。”

“那齐国呢,齐国出兵攻打的结果会如何?”司马错又问道。

“这点你就别问了,我觉得齐国能胜出,看好的不是齐国本身,而是一个人。”梁元说着。

“司马错好奇的问:“什么人?”

“田忌。”

“为何你这么看好他?”司马错问道。

“田忌此人,厚重少文,可是却绝非不知兵之人,有他在,齐军的基本战斗力不成问题。”

此时,少年气盛的赵语不顾敌我实力悬殊,以硬碰硬的姿态和庞涓接了三战, 庞滑用兵便是梁元都需要万分谨慎,何况是赵语这个菜鸟新嫩, 自然是三战皆败, 尤其是最后一战,赵语以全军突击的疯魔姿态鼓动近十万赵军向魏军发起突击之时,庞涓以魏武卒在阵前架起严密的铁盾乌龟阵,竟是生生将赵军骑兵地亡命冲锋给完全击溃。

铁盾的防御力比皮盾要强地道理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天下人知晓,之所以魏武卒用皮盾而不用铁盾,这是因为魏武卒的战法是以严谨密集的阵型克制骑兵冲撞,皮盾固然防御能力不如铁盾,但使用起来的灵活程度要比铁盾强上太多,在与快速机动的骑兵对战之中,灵活迅速地变阵反应是取胜的关键。

而眼下,庞涓率领着驰名天下地“魏武卒”来进行攻打赵国,正是以魏武卒之长攻赵军之短。

赵国长期与北方的匈奴、林胡的游牧骑兵作战,所以赵国的主要兵力构成便是骑兵,步兵则相对较弱。

两相比较下来,魏国是以其特长攻赵国所短,你叫赵语如何不败?庞涓早在鬼谷子门中学习之时,早已将兵种相克的道理习了个通透,此时地他对付起乳臭未干地赵语,自然是用牛刀杀鸡,手到擒来尔。

当溃败的赵语退回邯郸后,庞涓便大摇大摆地兵临邯郸城下,命军士建起鹿寨,围三掘一,好好的让军士休息了十日,待大战过后地魏武卒们重新恢复得生龙活虎一般,再行攻城。

也就在田忌以增灶计引得老魏庞上当的同时,庞涓向三军传令攻城。

当数百面牛皮大鼓开始沉雷般轰鸣时,魏军武卒的方阵也轰隆隆开动了,像一道钢铁组成的洪流-一般缓缓向邯郸这种在战国史上属于名城的大城缓缓逼去

秦国,梁元还在等,如今陇西、四川皆是大熟。经过一年多来的土地改制和流民迁徙。

四川盆的大部的肥洪土的有半数以上都分发给了愿意来四川落户的老秦流民,这些流民的到来不但为四川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刀耕火种的巴蜀山民带来了先进的曲辕梨和龙骨水车技术。

虽然没有现代那么先进,但是在这里至少可以称之为相当的先进。

对于那些思想能够转过弯来的老世族和蓄奴的主而言,为了让奴隶们留下,能够使出的手段他们都已经竭尽所能,而梁元的迁民令下达之后,那些不能接受的奴隶主们便也明白释奴是大势所趋。

更何況他们家中也没多少奴隶可逃了,当然。对于秦国的奴隶而言,能够获的释恕的奴隶只能是隶工、隶农阶层。

这个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先祖世代为奴,后代以奴自居的一部分家奴后裔,而另外一部分则为生活无靠无着,主动投靠的主自请为奴的贫苦人家,而梁元也明白想要完全的瓦解秦国的奴隶制度就目前来说只怕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他还不能用激烈的方式来推动废奴运动,但秦国想要更进一步的向先进的社会形态迈进,废除奴隶制度是大势所趋。

梁元要走的路还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随着卸甲老兵在河西以及四川的安定,这些原本出身于老世族的老秦人也渐渐的占据了各的百姓结构当中的主导的位,这些人既是新田亩制度的既的利益者,也代表了老秦人效忠世族。

效忠国君的核心价值观,势必将会成为拥护新田亩制度的中坚力量,这使的无敌的新田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拥有了坚实的基础的和繁育的土壤,这些,梁元有规划之功也有苦劳。

梁元在河西也好,在四川也好。都是为田亩新制尽心竭力的谋划。

首节 上一节 137/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终极三国,开局领悟牛叉劲功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