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第134节

他情不自禁的问惠施:

“惠施,依你看,到时候赵王是会自缢于邯郸呢,还是会来大梁见见我再去死。”

魏惠王用着似乎庞涓已经消灭赵国的语气说。

“君上,我觉得,赵王会向其他国家求援。”

惠施苦笑着说道。

“哦,难道齐楚两国还敢挑衅我魏国?”

魏惠王惊讶的回了一下头。

很多时候,这位魏惠王对于魏国的国力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的莫名的自信。

惠施一听,立刻知道魏惠王开启了不听劝的模式,他只能把自己派使者到齐楚的计划给搁置了下来。

果然不出惠施所料,魏国出兵的同时,没有了幻想的赵国一面加强着国内的防御,一面派出使者,向中原各国求援。

楚国的郢都,楚宣王在接到赵国的求援书信之后,立刻召集了群臣商议。

“大家看一看吧,这就是赵国的求援信,此次魏国倾全国之力攻赵,看这架势,应该是要把赵国一举拿下了。”

“当此中原局势动荡之时,我们楚国应该怎么办,请各位畅所欲言。”

楚宣王大声说道。

楚国群臣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说话。

“各位大臣,你们都是我楚国栋梁,当此动荡时,更应该为我楚国的未来出谋划策,你们现在不说,难道让我一一点名才说。”

楚宣王生气的拍了拍桌子。此时,群臣之中站出来一个人,正是楚国大夫昭奚恤。

“王上,我认为,此次魏赵之战,我们楚国不应当蹚这一趟浑水。”

昭奚恤淡淡的说道。

“哦,说说为何?”

有人说话总是好事,所以,楚宣王饶有兴致的看着他问。

“王上,我楚国虽然也是强国,可是魏国却是天下当之无愧的霸主,魏赵之战,我们楚国如果参与进去,势必会惹怒了魏国,到时候,恐怕赵国倒是脱难了,可是楚国呢,却面临着被魏国攻打的危险,所以,我不认为我们楚国应该去救赵。”

昭奚恤分析的说。

“恩,言之有理,可是如果赵国被魏国攻破呢,难道不会对我们楚国构成威胁嘛。”

楚宣王一边点头,一边继续问。

“不会,因为魏国没有了我们楚国这个后顾之忧后,会毫不顾忌的进攻赵国,而赵国呢,面临亡国之危,由不得他们不拼死抵抗,这样一来,两国两败俱伤,对我们楚国是有利的。”

昭奚恤摇了摇头,十分肯定的说。

楚宣王兴奋的一拍桌子:“说得好,那就依昭奚恤大夫所言......”

“慢着,王上,臣以为不妥。”

正在楚宣王要宣布自己决定的时候,大夫景舍站了出来,大声的反对道。

“哦?景舍大夫有何高见?”楚宣王问道。

144.楚国动向2

“臣认为,昭奚恤大夫的办法不可取,魏国和赵国国力相差太大,如果任由着魏国攻打赵国,那么造成的后果就是魏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赵国,毕竟,魏国也是三晋之一, 他如果吞并赵国,赵国国民的恐怕不会反抗的太激烈,到时候,魏国国力大增,岂不是对于我们楚国的威胁更大。”

景舍分析道。

楚宣王听了之后,皱了皱眉头, 这并不是因为景舍说的没有道理,而是景舍说的太有道理了,他直接在心中认定了景舍说的话。

三晋合一, 也是楚国最为害怕的事情,因为,楚国实在吃过晋国太多的亏了,所以直到今天,楚国仍然对晋国这个曾经的大国充满的畏惧。

“那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兵,如果出兵的话,惹怒了魏国怎么办?”楚宣王扶着额头,像是很头疼的问。

“所以,依臣之见,对于魏国,我们需救而不救,对于赵国,我们应该不救而救。”景舍语气平静的说道。

“救而不救,不救而救,这是什么办法?”

楚宣王简直要被景舍给说糊涂了,不救而救,救而不救, 怎么听怎么乱七八糟的。

“所谓救而不救,就是我们楚国必须出兵,但是,出兵却不宜多,多了恐怕会惹怒魏国,而出兵少,魏国自然也能理解,楚国毕竟是大国,接到了赵国的求援之后,必然要出兵应付一下差事,对魏国而言,虽然我们出兵少,可是谁知道我们会不会增兵,所以必然会牵扯一部分魏国的兵力,这就是不救而救,而赵国呢,在知道我们楚国出兵之后,必然会殊死抵抗, 这样一来,也达到了昭奚恤大夫所说的消耗魏国国力的目的。”

景舍在楚国的朝堂之上侃侃而谈道。

“好, 景舍大夫此计果然厉害。”楚宣王惊喜的拍了一下桌子,然后又环顾了一下四周,继续问:

“其他人呢?有什么更好的计谋。”

这时候,楚国群臣都不说话了,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景舍的办法太好了,充分考虑到了楚国的现状和中原动荡的形势。

别人就是想说,也无法提出更好的意见。

虽然没人说话了,不过,现在的楚宣王也不在乎了,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最合适的办法。

“好,既然没有别的提议,就按照景舍大夫的办法做,景舍,既然主意是你出的,给你三万人,你去攻打魏国吧。”

楚宣王大手一挥,就这么拨给了景舍三万人。

“是,王上。”景舍躬身一礼,就接过了这个差事。

在群臣之中,只有大臣江乙叹了口气。

“江大夫,为何叹气?”一个大臣问江乙。

“不管是景舍的谋划,还是昭奚恤的谋划,都是把希望寄托在了别国的头上,我堂堂大楚,什么时候落到了如此的地步!?”

江乙愤怒的挥了一下衣袖。

决定了这件事情之后,楚宣王却是又干出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事却是大了,只不过这件大事是让天下都为之笑话了好一阵子。

这事还得从楚宣王跟着两个星象家夜观天象之后说起,当楚国决定出兵帮助赵国之后,当秦国的大良造梁元消灭巴蜀的消息传来,甘德石申请辞之时,厚道的甘德留给楚宣王一句话:

“如今秦将大出,楚何以为之,大王当谨慎决断!”

这话的本意,肯定不是让楚宣王和秦国对着干,可楚宣王听在耳朵里却不是这个味道。

在他看来,秦国只不过是一个西陲的蛮荒小国,也只有魏国这样的有大又傻的国家喜欢跟秦国死掐,楚国真要和秦国开战,指不定一战就把秦国灭了,可谁叫楚国和秦国并不接壤不是。

可眼下,秦人居然有了奇人梁元,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一战灭了三国:巴国、蜀国和苴国,又出兵守住了进入巴蜀的巫山峡口地区,这就让楚宣王极度恐慌起来。

于是,楚王也不回离巫山有些近的郢都了,在寿春的行宫再一次将大臣和将军全都招来商议对策,议来议去得出的结论就是,一定要把秦人给灭了。

而想出的办法就是,让魏国从魏西出兵攻打秦国,待秦人与魏人鏖战的时候,楚国出兵奇袭巫峡,顺着长江一路杀入巴蜀,将整个巴蜀收入楚国的版图。

那么,如何让魏国出兵去攻击秦国,好让楚国捡这个大便宜呢?

楚王一拍脑袋,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派出大夫江乙到魏国去,说楚国想要和魏国一道出兵灭秦,两国兵分两路,魏国一路攻河西,楚国一路攻巴蜀,两面夹击之下秦国必灭,而后秦国本土的三秦之地全归魏国,而巴蜀贫瘠之地便归楚国。

但是楚宣王没有想到,此时的魏已经决意去捏赵国这个软柿子去了,哪有闲心跟你楚国去进攻秦国?而且天下谁人不知巴蜀内地是一马平川的谷地,还什么贫瘠之地?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当即魏惠王就看着江乙毫不留情的说:“楚王之前的种种作为,叫我魏国何以取信。”

当即江乙表示:

“魏王,楚国愿意用楚魏接壤的淮水以北地区的六座城池割让给魏国作为抵押,若中途反悔,六城厲魏。若灭秦有成,再行收回。”

听到楚王竟然肯大出血,魏惠王惊讶之余当即答应下来,要楚国一月内出兵,魏楚同时攻河西、巴蜀一举灭秦。

然而,江乙低估了魏惠王的智商,也高估了自家楚宣王的智商。

当江乙带着这个消息回到寿春,楚宣王听到魏惠王答应出兵攻打秦国之时,发出了一阵唏嘘的小声:一月内同时出兵?当俺芈良夫是猪头么?

先不说楚国有没有能力在一个月内,将军队集结完毕出兵攻秦,楚宣王本来的打算,就是魏国先出兵攻河西,秦国河西被攻,必然会从各处抽调兵力增援。当秦魏鏖战,难解难分之际,楚国这才从容出兵沿长江推进,一举将巴蜀收入版图。

因此,楚宣王在接到魏惠王的出兵约定根本就没有任何动作,他要等魏国先跟秦国交兵。

145.可靠的盟友

而魏惠王的智商岂能是芈良夫能够算计的。

当江乙向魏惠王提出楚魏联合出兵,并且楚国愿意用六座城池作为抵押的时候,魏惠王就已经嗅出里面的阴谋的味道。

更别说此时魏国的进攻赵国的准备已经进入尾声,只待过了这冬,明春便发兵攻打赵国。

因此,魏国根本就没动,或者说魏国的打算就是吞下楚国作为抵押的六座淮水以北的城池。

果然,打着如意算盘的楚宣王左等右等,魏国不但不出兵,还月月派来使节喝问楚宣王为何不出兵。

开始还推诿说大军调动需要时日让魏国先行出兵,后来干脆就反而申斥魏国使者为何魏国也不出兵,而魏国使者就反问楚王:你难道不知道我大魏国一直在集结大军和粮草么?

楚国在魏国自然是安插有秘密斥候,自然知道魏国在集结大军和集结粮草,但却不知道这不是为攻秦做准备,而是为攻赵做准备。

另一边,齐威王田因齐也正拿着赵国的求援书信征求群臣的意见。

自从梁元走后,田因齐思来想去,一时之间还是拿不定注意,似乎又等不到秦国的消息,于是他也想问问群臣的意见。

“诸位大臣,依你们之见,此次赵魏之战,我们齐国应该何去何从。”

田因齐拍了拍桌子上的赵国求援书简,轻轻的说道。

“君上,我认为,我们齐国现在正在整肃吏治,增长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和魏国大战,很容易让我们的变法功亏一篑,对我们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更何况,魏王攻赵之前,还特意遣使和我们齐国打了招呼,君上当时并没有表示异议,这时候我们齐国如果出兵救赵,似乎有点......”

首节 上一节 134/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终极三国,开局领悟牛叉劲功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