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977节

  这就是东南国与亲善的外国、外族之间的关系,不卑不亢,两中华华人胆气粗壮,他们充满自信,昂首阔步地领头走在世界民族之林。

  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维也纳城,当地人上上下下都在谈论着奥斯曼帝国苏丹遣使来为哈布斯堡王朝王太后玛丽亚·安娜的生日而贺,让维也纳人震惊不已: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当其时,维也纳城为中欧城市,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王都,现任国王是斐迪南三世,他还拥有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为皇帝也不错,不过这个皇帝是虚君,倒是哈布斯堡王朝是名正言顺,他统治奥地利、波西米亚、匈牙利和意大利部分公国。

  斐迪南三世也算上是有为之君,但即使是他,也被接到的讯息弄得迷惑不解,他问臣下们道:“奥斯曼使节带了多少军马前来?”

  难怪他有此说,位于欧洲东面的奥斯曼帝国号称“上帝之鞭”,专门用来鞭挞欧洲白皮,奥斯曼帝国苏丹好战成性,心情好的时候来攻打欧洲,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来攻打欧洲,维也纳城身处抗击奥斯曼人的前线,奥斯曼人杀到城下,维也维城白天关门是常事,斐迪南三世不知道多少次向上帝祈祷,求上帝降下神火,让那些可恶的异教徒下地狱去吧。

  他被奥斯曼人给整怕了,以致于听闻奥斯曼使团只有一百多人来,甚至还有点疑神疑鬼!

第1608章 狮子不吃肉

  斐迪南三世询问再三,确定奥斯曼人仅一百多人到来,百里外无奥斯曼大军的踪影,他这才开怀放心。

  随即他派了宫廷掌玺大臣希贾兹代表他去迎接奥斯曼人的到来,同时下令宫廷卫队队长克里斯托弗放下手头一切工作,率瑞士卫队充当奥斯曼人的护卫队队长,保护他们不出意外。

  希贾兹为人圆滑,办事稳妥,克里斯托弗西洋剑术高明,火枪也打得很准,身手过人,是一等一的大内侍卫,在他麾下指挥的瑞士卫队乃哈布斯堡王朝的雇佣军,他们忠于职守,攻防兼备,是一支值得依赖的部队,从中世纪开始,许多皇宫喜欢让彪悍而诚实的瑞士人把守,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

  多疑的斐迪南三世很担心奥斯曼人借故惹事,比方说使节死在维也纳城内,如此奥斯曼人就有借口来攻打他们了。

  就算奥斯曼人无意闹事,欧洲白皮与奥斯曼人相互仇杀了二百年,仇深似海,万一有些爱国分子对奥斯曼人不利,就给奥斯曼人借口了。

  奥斯曼人给白皮们的压力太大了!

  他们人多势众,由于占据地域辽阔,能够动用的部队往往是白皮们的数倍,又悍不畏死,用你有枪膛他有胸膛一命换一命的战术在野战中把白皮们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欧洲中部是山区据多,白皮们扼险而守,方才敌住了奥斯曼人的进攻。

  更可怕的是他们与时俱进,白皮们有枪有炮,他们同样是枪炮俱全。

  这样的对手可怕至极,堪称是奥斯曼人进攻的消息传来,整个欧洲都屏住了呼吸!

  ……

  在严密的保护下,奥斯曼帝国使节团穿过了维也纳城的街道,沿途无人欢迎,路过的民众见到是包头佬,就把白眼不吝送给奥斯曼人,如果眼神是一把把小刀的话,奥斯曼人早就不知道中了多少刀。

  他们抵达了霍夫堡皇宫,这座皇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自1275年开始修建,经过多年建筑、重建,现在是一座10栋楼房、10个庭院和15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宅、下宅两部分。上下两宅各有一个花园。上宅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宅作为起居住宿之用。

  这座皇宫远远望过去威仪赫赫,近看则是墙壁陈旧斑驳,连地上的铺地砖石都是破的,用一些边角石料拼镶修葺过,由于多年没作整修,宫殿的颜色基调灰黑。

  由于不在大航海时期的航线上,他们没钱,仅有的国力全部都用在了军事上,就是用来对付现在到来的包头佬。

  如果还搞大兴土木,装修宫殿,包头佬会将他们送进地狱!

  宫里唯有一些从中国来的丝织品、摆设增添了几分鲜艳,还有哈布斯堡王朝的君臣们衣冠较为体面。他们的衣着材质正是中国的绫罗绸缎。

  这些绫罗绸缎色泽鲜艳,经久不变色,质量上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人见人爱车见车载,女人们见到后挪不动脚步,mai身都想买中国丝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

  中国人曾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罗马帝国直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的:传说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国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

  也就是说西方是有丝绸编制技术的,近年来随着中国丝绸业走强与大航海海运的进一步开拓,外国的丝绸业一蹶不振,现在是中国丝绸垄断了市面。

  在等待奥斯曼使节到来的时候,斐迪南三世在宝座前端坐,眼神有点飘突,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两旁的大臣与将军们形态各异,但淡定者不多。

  天知道这些包头佬上门会有什么事,说是给王太后玛丽亚·安娜拜寿,别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吧!

  大臣与将军们敢打包票,如果不小心的话,该死的包头佬连这里的王太后都敢绑走,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奥斯曼使臣进殿!

  听到通传,奥地利人精神一振,一齐往向门口。

  在宫廷掌玺大臣希贾兹的陪同下,奥斯曼三个使臣昂然而入。

  为首一人,让奥地利人都感觉一楞,竟然也是个白皮!

  确实是个白皮,金色头发碧眼睛,此人身材高瘦,穿着希腊的民族服装,胸前挂着十字架,此人是个东正教信徒!

  他后面二个家伙则是包头佬,腰带挂着弯刀。

  奥斯曼帝国派往奥地利的正使康士坦丁帕夏,副使阿齐兹贝伊与阿塔伊贝伊,向斐迪南三世鞠躬问好,并代奥斯曼帝国苏丹陛下向斐迪南三世致敬!

  听到对他们的介绍,帕夏与贝伊都是官名,帕夏是高级军官名称,贝伊是次于帕夏的一个贵族级别。

  让奥地利人心中嘀咕,奥斯曼人搞什么鬼,居然以一个异教徒为正使,还是帕夏的高官。

  话说回来,奥斯曼帝国占据了庞大的土地,征服的种族众多,奥斯曼人懒得将他们全部转变成为同教者,允许他们保留他们的宗教,只需要多交税即可。

  不要以为康士坦丁帕夏出身东正教就会对同信小耶的奥地利天主教手下留情,在宗教史上,东正教与天主教狗咬狗得厉害无比,东正教宁可相信绿教,死都不相信天主教!

  而且康士坦丁成为帕夏,他的成长不知道有多少外族死在他的手下,肯定少不得白皮,在奥斯曼帝国,非军功者不得封帕夏,虽说这里面有水分,但异教徒想成为帕夏是难上加难。

  每年,奥斯曼人都会到欧洲希腊、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地挑选白皮男童参军,信什么宗教都无所谓,只要他们进入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熔炉里,嘿嘿,他们必须交足够的投名状才可以晋升,才能够过上好生活,例如站在宫殿里的康士坦丁帕夏。

  但不管如何,这次奥斯曼帝国派了个白皮帕夏来,让王宫中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如果是一个纯粹的包头佬上场,会让大伙儿的血压升高的。

  康士坦丁帕夏说明来意,是为友好而来,是为了庆贺王太后玛丽亚·安娜拜寿而来,希望与奥地利人缔结一个十年期的和平条约,谁都不打谁!

  什么?

  奥地利人诧异了,听到奥斯曼人的希望,有种听说狮子不吃肉的感觉!

第1609章 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

  然而确切无误,这位康士坦丁帕夏直接用拉丁语开说,拉丁语源远流长,是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随着罗马军团的征服而传播了帝国全全境,即使古罗马帝国灭亡,从中世纪起,拉丁语依旧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之间交流的媒介语,相当于是“欧洲通用语言”,还是研究科学、哲学与神学的必修语言。

  在场的奥地利贵族有许多人的水平较高,不用翻译,都能听得懂拉丁语。

  有点不能置信,然而奥斯曼副使阿齐兹贝伊用土耳其语说话,翻译过来,也是这个意思!

  阿齐兹贝伊说至尊的苏丹陛下见两国兵戎相见,生灵涂炭,死伤惨重,他在祈祷中突有感悟,决定为和平奉献一分力量,他愿意与斐迪南三世签署和平条约,以十年为期,若是大家都愿意,还可以续签。

  在和平的十年内,双方罢战,握手言和,岂不美哉!

  该位贝伊大人的口才很好,然而他的话却连鬼都不信,奥地利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奥斯曼人在玩什么花样?”

  奥斯曼帝国虎狼之性,历任苏丹都是疯子或者狂人,现任苏丹的年龄不大却同样是个坏胚,前阵子说什么他们奥斯曼帝国搞战略收缩,结果是个圈套,好多白皮死在了设伏的奥斯曼人手中,奥地利军队要不是统兵大将是个老头,经验丰富,步步为营,几乎也被奥斯曼军队毁灭掉!

  难不成奥地利人见不好骗了,干脆上门来骗?!

  场面难堪!

  奥曼斯人的话没有得到多大的反应,奥地利人以一副不能置信的目光看着他们,仿佛他们的头顶有字,即“我是骗子!”

  见状后的斐迪南三世打起精神,也来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首先他感谢了奥斯曼使节的好意思,也请他们回去问候他们的苏丹,相信两国友谊必能开展,长享太平!

  说了一堆废话后,斐迪南三世请宫廷掌玺大臣希贾兹陪三位奥斯曼使节到宾馆休息,他则与群臣商量对策!

  枢机大臣斯可特冷笑道:“奥斯曼人说他们送和平上门,只怕是特洛伊木马进城吧!”

  希腊神话特洛伊木马即木马屠城对于奥地利贵族并不陌生,希腊人把军队装在巨大的木马中,被特洛伊人给运进城中,夜半木马里的希腊武士出动,与城外的希腊人里应外合,把特洛伊城来了个彻底的三光,特洛伊城就此毁灭。

  听到他的话,贵族们一致点头!

  没有一个相信奥曼斯人的话,因为奥曼斯人好战成性,堪称是人类中的平头哥,要不是在战争,要不是在战争的路上,还关键在于他们不是小小的平头哥,偏偏他们还是个大号的平头哥,相当于雄狮版的平头哥,你说可怕不可怕?

  平头哥奥斯曼看淡人生,不服就肝,别看他们的使节现在口口声声说要和平,但他们的大军必在战争的路上,只待奥地利人一个放松,就以雷霆万钧之势攻来,好拿下维也纳!

  斯可特的话无人异议,大家认为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本**队做好备战,何至于他们怕他们包头佬,其实奥地利人是很怕很怕,但嘴硬的说怕怕?不怕!

  斐迪南三世让大家散了,留下几个重臣一起进内廷等待,就不呆在宽大冷清的正殿上了。

  内廷里有个小间,斐迪南三世在小间里面走来走去,门外的枢机大臣郭元、大将内森、等都弯腰躬身侍立,恪于礼议,他们不能抬头东张西望或去看斐迪南三世,只能看到破损砖地上的黑色人影在晃动,那影子的手一会儿背着、一会儿又在前面搓。

  可怜的国王,正在患得患失哩。

  斐迪南三世此刻忽然有点后悔,他惋惜在先前奥斯曼人战略收缩的机会下,没有全力对付当时动荡的奥斯曼帝国,也许那时也不一定能成,但起码争取过……今天他才真正认识到,在弱肉强食的世道,自保的唯一出路是让敌人灭亡。人便是如此,无论别人讲多少道理、讲一百遍,自己没有领悟都是白搭。

  以前他不想进取,是因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动力,尤其是在各路白皮进入奥斯曼帝国的占领区被杀个片甲不留时还暗暗庆幸不已。

  如今看来自己是个大傻瓜,当时应该狠狠地进攻,与奥斯曼帝国打着打着,不至于现在被奥斯曼人占据主动,上门羞辱!

  在奥斯曼帝国里女性地位低下,奥地利人却说来为奥地利王太后玛丽亚·安娜拜寿,简直不可思议!

  不搭理奥斯曼人,主动进攻他们,现在斐迪南三世则没有这个勇气,也不会得到群臣们的支持。

  等啊等,时间漫长得仿佛凝固不动了,总算等来了掌玺大臣希贾兹,他负责陪同奥斯曼使节,肩扛打探敌情的重任,也不负使命,成功地探听到一些消息。

  在当时资讯落后,当面交流极有必要,希贾兹做得清贵的掌玺大臣,一方面是他为人圆滑,能说会道,另一方面他不用做什么实务,就是吃喝玩乐,以此拉近与诸路人士的关系,无往而不利。

  “奥斯曼人的话是可信的,他们确实想与我们议和!”希贾兹劈口就道,让焦急的君臣们半信半疑!

  于是希贾兹将他知晓的消息说出来,原来是奥斯曼人迎来了一个凶恶的对手,这个对手就是中国人,他夺取了埃及与苏丹,还有叙利亚,,斩断了横跨三大洲奥斯曼帝国与非洲的联系。

  中国人兵锋甚利,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拿下重镇阿勒颇城,既向奥斯曼帝国腹地的小亚细亚推进,在德尔帝约尔城与奥斯曼人展开一场大战,奥斯曼人损失惨重,几乎落败,要不是天降大雪,只怕是兵败如山倒!

  在这样的情况下,奥斯曼人不想两线作战,派出使节来谈和,达成和平协议,好把更多的驻欧洲军队撤退到亚洲去对付中国人。

  听完希贾兹的话,殿上众人们面面相觑。

  他们也知道一些中国人进攻奥斯曼人的情报,但没想到中国人这么生猛!

  大臣们活跃起来,纷纷发表意见,一边倒地说不与奥斯曼人达成协议,要与中国人夹击奥斯曼人,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雪前耻,夺回失地!

  倒是枢机大臣斯可特说道:“一定要与奥斯曼人签定和平协议,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大力援助奥斯曼人,让他们与中国人去打。”

首节 上一节 977/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