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662节

  看似要大战了,开罗城民众十分恐慌,他们心不在焉地加固城防,担心得要命,然而!

  第六天清晨,在尼罗河畔的那座阿卜杜拉家族豪宅,年轻人加萨尼匆忙来到祖父阿卜杜拉费萨尔的屋子里,兴冲冲地道:“祖父大人,卡塔泊帕夏还有一干人等,都过河从城西出城,逃跑了!”

  在华人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卡塔泊帕夏不得不弃城而逃。

  “我知道!”阿卜杜拉费萨尔轻描淡写地道。

  “怎么?”加萨尼吃惊地道。

  “他通过我,与华人达成了协议,开罗和平归降,否则就玉石俱焚,大家同归于尽,所以华人放他一马,让开道路给他逃跑!”阿卜杜拉费萨尔说道。

  “原来如此!”加萨尼吃惊地道,难怪他祖父敢这么淡定地在家,也不怕总督拿他是问!

  “准备欢迎华人进城!”阿卜杜拉费萨尔站起来道。

  ……

  在一片的欢呼声中,开罗城门大开,华军进城!

  去迎接华军的,自然是阿卜杜拉费萨尔组织的人手,城内其他人等那是忐忑不安。

  一队接一队人马,井然有序地进城。

  华军进城后,秋毫无犯,他们贴出安民告示,宣称开罗是座和平城市,华人对此表示尊重。

  第一表明尊重宗教,首先要求华军尊敬信教者,无故不得入寺!

  同时约法三章:杀人者抵命,伤人者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再就是宽恕开罗城的官吏,运用其原来的行政组织,成立了以阿卜杜拉费萨尔为首的傀儡政权,即市政委员会,负责开罗市政,他们成立了警察,日常由警察负责安保,华军尽量不参与,不拢民。

  如此在顺利地继承统治方面获得成功,也使得开罗城内民众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开罗城内市面平静,暂时安好。

  “不打一仗真是有点可惜啊!”郝摇旗说道,他正与李来亨利用一点空闲时间,参观金字塔。

  “不可惜,一点都不可惜!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上大吉!”李来亨笑道:“往后的战斗有的是,你还怕没仗打!”

  “这金字塔和狮面人身像就是一堆石头,根本无甚好看!”对于金字塔,郝摇旗不以为然地道。

  “这是历史,就象我们的长城一样,都是历史!”李来亨挥手道:“金字塔是过去的历史,新的历史,由我们来书写!”

  他们望向开罗城,那里有大队民众出城,去帮助华人修建一座新城,开罗新城!

第1058章 开罗新城(一)

  建设开罗新城是一个预定好的计划,新城的城址位于开罗城的北面,处于尼罗河三角洲与沙漠的交界处,这样,既可以利用尼罗河的水源,又能够向沙漠扩张城市。

  开罗旧城难以防守!

  其城市广大,要防守的面积多,城墙年久失守,也不合理,与其改建不如重新修一座城池还来得快,而且尼罗河从城中过去,更是难防。

  前埃及总督卡塔泊帕夏就是看到这一点,加上他的兵力不足,民众不堪大用,也就无心恋战,干脆让城别走。

  华人志存高远,既然卡塔泊帕夏不欲战,那就放任他自由离开,本来想在尼罗河上拦截他的财富船,也都放行。

  ……

  开罗新城!

  华人下了大本钱,从本国调动了三万华人工匠,五万靠得住的各国工匠来修开罗新城。

  这里靠得住的工匠包括了部分印度人,总有一些印度人肯干活的,比如说锡克人,虽然他们大部分人不肯干活,喜欢吹印度神牛牛皮。

  再从开罗城里雇佣人工,干一天活,达到工作要求,就给钱。

  曾经有人认为对于开罗人太宽宏大量了,直接征召他们,分文不给,不服就杀!

  军长李来亨说道:“还没到这个时候!”

  如果打下他们的伊斯坦布尔,那就不同了!

  现在嘛,还得装装样子。

  起初开罗城内有数千人参与建城,都是阿卜杜拉费萨尔的傀儡政权动员的人手,仅他的家族就派出了三千人,还有三千人是其余家族派去的。

  但是当帮工们把坚实的中华银币拿回家时,没有谁会与银币过不去,参与的人手越来越多,就象先前出动与华人打仗一样,人数过五万,为华人打工。

  开罗新城很大,按照国中筑城立寨的惯例。城寨周长达到九百步的,称为城;九百到五百步的,称为寨;而五百步以下,就仅仅是堡;至于不到两百步的,勉强算个烽火台。

  作为军城,普通的是九百步城,千步城,最大也只有一千两百步,换算成里,也就三里出头,四里不到的样子。

  北京城外宛平城在卢沟桥东,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仅为20.8万平方米。

  明代北京城城墙长度为24公里,宽24米、高为14米,城内面积差不多有36平方公里,达到了3600万平方米,世界第二。

  世界第一是南京城墙,长度为35.3公里,西安城墙周长约近14公里,而当时大城君士坦丁堡的周长约近20公里。

  在华人的工程设计图上,开罗新城的周长长度将达到了9公里,城内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不同于中国式的单层城墙,开罗新城采取了双层城墙,其防御体系极为完善!

  包括护城河、外城墙和内城墙,其中护城河宽20米,深10米,护城河边到外城墙边的距离为15米,然后到外城墙,高为8米,城台宽为10米,平铺过去,就到了内城墙,比外城墙还要高6米,城台宽达12米。

  到外城墙去的话,都要从内城墙上的门户进出,战时根据需要,一般锁上,需要增援的时候才打开。

  在内外城墙上,每隔60米还修建了一座塔楼---象塔矗立高起的建筑,交错布置,即外城墙两座塔楼间隔60米,而在它们中间30米的内城墙上也有一座塔楼,外城墙塔楼高度低于内城墙高度。

  除此之外,还有角楼,在每个l形城墙交界处放一个,至少3层。

  遍布大炮和火枪,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交叉火力投射武器系统!

  对于修筑城墙,中国工人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古代城墙是用土做的,用夯土打实、夯实筑成的,用当地黄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上去,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

  开罗新城亦是如此办理,不过外皮要进行包砖或者砌石头,成为砖石城墙。

  埃及的山上尽是花岗岩,因为埃及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不稳定,多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是最常见的侵入岩。

  所以开罗新城的外城墙采用了花岗岩打制,使用水泥进行粘合。

  花岗岩的来源是到处都有,只要勤快搜集花岗岩,交来给华军军工,那么就有报酬!

  为了得到花岗岩,人们使用了船队,到尼罗河上游搜集,通过河运运来。

  那些石场,是华商在很多年前就开始运作,屯积了大量的花岗岩。

  也有的从远远的西奈山那边运来了大块的花岗岩。

  内城墙则用大块烧制的红砖砌成,红砖又名为粘土砖,由粘土、页岩和煤矸石等为原料而制成,号称是古巴比伦人发明的,巴比伦离埃及不远,埃及有制红砖的技能,欧洲人也会用红砖,一些城堡就是红砖制成的。

  所有的民族都比不上华人擅长使用板砖,华人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制砖、用砖高手,就连神仙也都不例外,如三坛海会大神李哪吒用的一件法宝就是一块板砖---金的,其他神仙法力再高,惹上他也被他板砖撂倒。

  红砖---怎么离得开假充华商的特务呢,事实上,华商在开罗开设的砖厂是海外最大的,起初人们还以为华人这么好心眼,为埃及建设添砖加瓦,现在才醒悟过来,那一车车运来的红砖就造就了开罗新城!

  双管齐下,花岗岩的粘合剂用了水泥,而砖墙的粘合剂则是中国佬特有的糯米石灰浆!

  石灰砂浆就是石灰+砂+水组成的拌合物,将糯米汤掺入石灰砂浆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复合砂浆。

  糯米石灰浆的强度远远大于纯石灰砂浆,非常的坚固,中国明朝时期,由于生产力发达,生产青砖与红砖多,有很多的建筑用砖墙加糯米石灰浆砌成的。

  历经百年而屹立不倒,如长城以及各地的明城墙等等,有些城墙的坚硬程度甚至超过水泥钢筋建筑,即使用推土机也很难将其推倒,可想而知中国工匠的能耐!

  水泥的运输忒够麻烦,且保存不易,关键是你不能够在国外建水泥厂,以防技术外泄,对吧?

  华商则在埃及种起了糯米,找到了石灰矿、粘土矿、页岩、煤矿、花岗岩矿……所以说,大军未动,粮食先动,其实动的有很多,包括特务要动、商人要动、技术人员等等都要动,还有国内相关人员,从国王、王后、管事的夫人、大臣们、将军、各部门人员、社会各阶层……甚至还包括三锅,那些认真训练的三锅,那些在烈日下奔走,辛勤筹集物资的三锅!

  一项大事业的完成绝非侥幸,是无数人的心血。

  哪怕身为国王、领袖与大神,你可以设置开始,但一旦运转起来,甚至你都无法决定它的停止,你也将身不由已,必须把你的力量尽数贡献出来!

  为了我们的事业!

第1059章 开罗新城(二)

  无论是内外城墙,隔5米均筑建了一条粗壮的水泥钢筋桩,深深地打进了地底,作为支撑,然后再砌起砖墙或者石墙。

  除此之外,还有第二层的水泥钢筋桩,同样是间隔5米打一条,与头层距离为三米,水泥钢筋桩交错,再砌多一层砖墙。

  相当理想的筑城方式是打下水泥桩,再竖起铁网,就网筑墙,绝对坚固。

  但是,钢筋数目将会是天文数字!

  目前,东南国的钢铁生产量相当高,金山省和吕宋都有很大的钢铁厂,加上土澳大陆的钢铁厂,每年生产出巨量的钢铁,而且印度那边也有铁矿、煤也不缺,东南国新入手印度,正在筹建钢铁厂。

  支持开罗新城所用的钢筋没有问题,可是运输就有问题,铁是非常重的东西,要运的东西多极了,实在难以兼顾,时间上也有问题,要以最快的速度建好一座城,那些石料与砖头准备好,再用钢筋建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那么干吧!

  人们一锄一铲地挖土、运土、打桩、筑墙、打夯……

  他们挖起了壕沟,修建了码头、道路,一项惊人的速度出现了!

  从苏伊士城到开罗新城有130公里,华人用了仅仅十天的时候,修建了两条铁制的轨道!

  铁轨!

  还没有蒸汽机,轨道上运行的是马拖车、驴拖车,由牲畜拖动的拖车装运了各种物资到开罗新城。

首节 上一节 66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