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508节

  颜常武即王位,第一次出王令,就是给大家工资(不是养廉银)翻倍,先前的吏员工资越少的,工资提得越多!

  时人评论:“东南王有王荆公本色也!”

  王荆公即王安石,他做变法改革,头一条也是给官吏们提工资,所以很得官吏们的拥护。

  乃至于他下台后,拥护他的官吏们继续与反对他的官吏们斗来斗去,如北宋著名的大奸臣蔡京,就是王安石的门徒哦,他甚至成功地将反对新法者都打入另册,乃著名的“元佑党人碑”。

  相比之下,张居正也学人搞改革,由于他不敢触动祖宗家法,不给官吏们提工资,他下台后的第四天,就挨东林党把他的政策彻底推翻,生前荣誉剥光猪,子孙冻饿而死,简直无还手之力。

  虽然颜大少给大家这样那样的要求,但对于善财童子是人人喜欢的,传言他是妈祖娘娘座下的金童转世,东南府则将他称呼为“金铜童子”,初时南明臣民不解其意,现在明白过来了!

  官吏们想来想去,还是这样的王爷好!

  肯定有不河蟹的声音,如太子少师方逢年,上书直谏,指出颜常武封王不合制度之处:异姓封王、实封、封地过大。

  “……此国中之国,长此以往,闽省之人只知东南王不知朝廷,必国将不国!”方逢年奏道。

  他认为与制不合,明朝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形成“有明诸,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如今东南王则彻底推翻了之前制度。

  方逢年,明末浙江遂安人,字书田,号狮峦。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在朝廷举行的进士考试中,考取进士第四名,随即被选为庶吉士的官职。

  天启四年(1624年),在主持湖广地区地方乡试向考生提问时事时,发策有“巨大蠹“语,得罪朝中魏忠贤的爪牙,因而被诬陷削职回到家中。

  崇祯年间,奸党被除后,方逢年又重新被起用,在朝中担任日讲官,后又升至国子监祭酒(官名)、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后罢归。

  南明立,方逢年已垂垂老矣,被起用,担任皇子老师,加太子少师衔。

  他是东林党,颜常武打倒东林党时,因其老,又久不执政,遂给了皇家一个面子,没将他罢斥(其实颜大少放他在皇子身边,颇有不良念头),如今他终究忍不住,跳将出来。

  他的奏折经过内阁、东南王府,皆诡异地不加任何意见,直达皇宫大内。

  皇帝朱由产将他的奏折留中不发。

  然后方逢年继续作死,再上奏折,说颜大少给大家发钱,与太祖之意相背,违了祖宗家法!

  内阁、东南王府又不加任何意见,奏折直达皇宫大内。

  朱由产无奈之下,请了方逢年过宫,与他说道:“堂堂的一个太子少师,居然不解朕意,不明事理,如何做得了皇子老师,令朕失望!”

  这话非常重,方逢年脸涨得通红!

  “北京落入清人手里,若给清人成席卷之势,长江以南亦将不保,我等皆无存身之地!东南王光复北京,让汉家衣冠存亡续接,乃是天大的功劳,不封王不足以酬其功!”朱由产摇头道:“虽然把闽省封出去了,但你可曾知晓,东南王是闽南人,闽南人是如何持家的?”

  顿时方逢年呆愕了,听朱由产淡淡道:“他不在时,不照样是朱家人在管着闽省,谁敢动闽省!”

  闽南风俗,男人出海打拼,媳妇在家管家,而颜常武在大陆的正室,乃大明公主朱真真!

  朱由产疲倦地道:“你告老回乡吧,放你在在皇子们身边,会害了他们的!”

  对于颜常武的不良念头,朱由产知道得清清楚楚,因此将方逢年罢归。

  他为颜常武所立,人皆称其昏庸无能,但事实上,朱由产明哲保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全明朝,终其一世,颜常武对他尊重有加,不敢怠慢。

第815章 江滨阅兵式

  为了庆贺登上王位,颜常武来了一个阅兵式,在新建好的江滨广场进行阅兵和观舰式!

  近年来,南明大兴土木,江滨广场就是新建好的一个广场,它位于鼓楼下关地区,搭起的检阅台面向江面,有同样是新建不久的江滨大道自观礼台与长江之间,可观陆地亦可看江景。

  仪式隆重,场地铺设鲜花,请了皇帝、皇室、勋贵、文臣武职和社会贤达、父老乡亲一起参加,主观礼台有颜常武、皇帝、亲贵重臣等,以二位新晋国公李锦和宁完我等一批新贵格外醒目,尤其是那个高个子的红毛番,他身材极高,如鹤立鸡群。

  看他笑逐颜开的样子,好象中了大奖,捡到了巨额财富一般。

  老牌国公魏国公徐允爵还是可以上到主检阅台,但怀远侯常延龄、宁晋伯刘允极、项城伯常应俊等,则在左侧看台就座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前明的那些勋贵们,他们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渐斩淡出江湖。

  左右检阅台分布其他人,大家都按品大妆,打扮隆重,兴高采烈。

  一些从北方逃难来的老臣和士绅看到如此盛大场面,喜出望外,有人更是流下了高兴的眼泪。

  部队则沿江滨大道延伸分布,严阵以待,等候检阅。

  八时许,内阁阁臣署兵部尚书、阅兵总指挥堵胤锡主持阅兵式,首先轰礼炮28响,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人人精神一振!

  然后由东南王颜常武宣读阅兵的意义,主要是庆贺战胜鞑虏,光复北京,为显我军威,庆贺胜利,表扬功勋,特进行此阅兵式。

  那时没有什么大喇叭,所以颜常武语简赅,没讲多久。

  他的讲话由一个百人方阵同传,大声复述。

  最后是堵胤锡向皇帝请示阅兵式开始。

  朱由产宣布:“开始!”

  堵胤锡下了检阅台,骑一匹黑马先行出场,这也是他头一回公开亮相,主持阅兵式,他调转马头,与接着出来的骑白马的颜常武迎面相遇,请他检阅部队。

  颜常武骑白马,一马当先,沿江滨大道检阅了北伐军、忠诚营、明军的部队,所到之处,尽是欢呼。

  “将士们好!”颜常武招手道。

  “王爷好!”方阵官兵回应。

  “将士们辛苦了!”颜常武再次招呼。

  “为王爷而战!”方阵官兵们高声应道。

  颜常武与部队互动充分,战士们的呼喊声响彻云霄,远远地传到观礼台!

  颜常武检阅完他的部队,骑马折返回到主观礼台,下一步就是分列式正式开始。

  军乐队高奏得胜曲,

  首先过来的是打着大明旗帜的仪仗队,一个方阵有三百人都扛旗前进,江风猎猎,吹得战旗倒也威风。

  一个接一个的方阵过来,首先是功勋方阵,包括北伐军主力、忠诚营将士,还有归顺的正红旗部队,已经改为东南军第18师,该师经过了东南军军官和士官、老兵的充实,已经焕然一新。

  当平虏公宁完我站在主观礼台上看到旧部即新生的东南军第18师呈八路纵队走过他的面前时,不由得瞠目结舌!

  以前的正红旗部队怎么个德性,他会不知道?

  如今的18师部队,还是有许多前正红旗的二鞑子,现在则不能这么说了,而是东南府的正规部队----后来,该师被调到西亚参战,表现出色。

  为了转变他们,东南军调动了许多政工干部去给他们洗脑,软硬兼施,什么忆苦思甜、单对单帮助、声讨鞑靼人罪行大会没少来,成效显著,颜常武根本不容许不受掌控的部队存在!

  第四个功勋方阵是水兵方阵,他们属于东南府舰队,他们封锁鞑子区域海面,进入黄河,运送登陆部队上岸。

  接着受阅部队的其他方阵依次经过检阅台,他们英姿勃发,或肩火枪,或拿着长矛和盾牌,还有弓弩手方阵,但已经不成气候了,仅仅一个方阵而已,反倒是火枪兵方阵一个接一个。

  他们高呼的口号是:“为王爷而战,大明万岁!”

  好家伙,万岁,还走在了王爷之后!

  站在人群中的两个皇子朱慈和朱慈眼中冒火地望着站在皇帝侧边,只落后一点点的颜常武,要是目光是箭的话,他早被他们万箭穿心了!

  今天的风光人物无疑是颜常武,由他检阅部队,向世人表明大明帝国是谁在作主!

  两个皇子妒忌死了!

  他们还是头一回见到如此盛大的阅兵式,受阅的部队近二十个方阵,上万人马,兵强马壮,检阅他们的人,绝对是天之骄子,万众瞩目!

  可是,这样的主角不是皇帝,也不是他们,这让把明帝国视为囊中物的他们如何受得了。

  父亲是皇帝,儿子也应该是皇帝,权臣都得死!

  他们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形迹落在一些人的眼里,有的人微微摇头,有的人若有所思,有的人则是冷冷地盯着他们,脸色不善!

  接下来是骑兵方阵,两个方阵近千人,雄姿勃发,密集地经过了检阅台。

  皇帝注意到颜常武的脸上微露笑容,不由地问道:“东南王在笑什么呢?”

  “捡屎!”颜常武回答道。

  “什么?”皇帝一时没听清楚。

  颜常武就指着在跟在马队后面的一些人,他们穿着工衣,负责捡马屎!

  介种情况,貌似是阿三的国庆阅兵常用的场面,他们不仅有骑兵,还有骆驼兵,那些牲畜自然不会这么的听话说不拉屎就不拉,所以阿三部队过后,有人负责捡屎,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现代化的阅兵式早就没影了,如今颜常武见着,不由地想起了阿三……可惜,就算这种可笑的场面,只在记忆中,再不能回去了!

  最后是火炮方阵,重炮由马匹拖曳,隆隆地驶过检阅台。

  大炮属于那个时代的“国之重器”,如今颜常武一拉出来就是上百门大炮,场面威武壮观,实力强大无比。

  何止是大炮,江面上传来了轰隆的礼炮声,长江舰队出动受阅!

  不过,长江舰队只有十八条舰,他们的战舰属于六级巡航舰的变种,六级巡航舰结构分为底舱、货舱、炮甲板和露天甲板,那么在货舱那里设置棹孔,大桨伸出来划桨,当然,速度快不了。

  用来受阅再好不过,毕竟吹动风帆船的风可不听你指挥的!

  而在长江宽阔江面上的战列舰则没有出动,不过它们巍峨的身形,那是镇国利器!

  镇压大明帝国四境,镇压大明气运!

  两个皇子朱慈和朱慈,握紧了拳头,他们是多么希望这支强大的军队和舰队是属于他们啊!

第816章 阅兵后余波

  “如此强大的军队,前所未见!”马士英兴奋地对旁边的杨铖新道。

  “精神好,装备好,唉,如果东南王早日晋位,只怕京师也不至于沦陷!”马士英感慨地道。

首节 上一节 508/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