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00节

  在东南府,军队的待遇高过文官,而且文官也不能干预军务,不象明朝,一个四品的知府都敢不鸟二品的总兵,袁承焕是文官,竟然敢斩有尚方宝剑的武将毛文龙,事后还轻松过关。

  这是一种梦寐以求的生活,左良玉是绝对不会去保大明的,他与其他人一道,坐看大明凋零!

第643章 选择道路

  且说祖大寿、何可纲等辈为第二批登陆台湾的锦州军,先前锦州军大部队已经在台南登陆,入住台南近郊的大军营里。

  祖何等人的到来受到了东南府的热烈欢迎,孙承宗代表领袖欢迎他们。

  都不用领袖出面,孙承宗的资历,是他们的老上级,在那里一站,祖何等人的膝盖统统软了,当场要下跪!

  孙承宗呵呵笑道:“我东南府有新风,除非拜见领袖,否则都不行跪拜礼了!”

  他们恭敬地请领袖金安,孙承宗告诉他们道:“领袖率领舰队在海上训练未归,等他回来你们再去晋见吧。”

  “领袖还亲自训练军队啊?”锦州军诸人讶道。

  “是的,领袖从来都是勤练不缀!”孙承宗说道。

  身为领袖是不容易,他训练舰队,巡视军队与地方,批改文件,处理政务,军政两手抓,并不轻松。

  祖大寿、何可纲等辈到东南军的一个军营里暂歇,他们到得地方,但见得是宿舍是楼房,水泥建筑,刷着白灰,内里是套间,八人一间,而普通军官则是两人一间,高级军官则是一人一间,如祖大寿、何可纲两人则有“将军楼”是单幢别墅而住。

  军营里绿树成荫,训练场地众多。

  在军营食堂里,孙承宗亲自给他们接风,陪客有戴维先生、周全斌、颜典、左良玉等东南籍军官,包括了海军陆军陆战队等军官数十人,显示了对他们的重视。

  “这是周全斌,攻占巴达维亚的英雄!”孙承宗介绍道。

  “久仰!久仰!”锦州军官道。

  自然是水陆毕陈,台湾的上好菜肴一一送上餐桌上,还开了酒禁,大家尽余友谊,吃得开开心心。

  东南府人非常客气,对锦州军给予高度的评价,称他们是对付北虏的中流砥柱,功在千秋!

  孙承宗举杯,大声说道:“北虏肆虐,为祸北方,幸得诸位力挽狂澜,抵御北虏,还北方一个清净!”

  锦州军人则愧不敢受地道:“资政言重了!”

  祖大寿代表他们发言道:“我等只能保北方一隅之地,北虏绕道而过,横行于北方,我等却无能为力,实在惭愧!”

  “不然,能让北虏绕道而过,不得不走穷乡僻壤,亦是大功一件!”孙承守高叫道:“来,让我们为英雄干一杯!”

  “喝!”

  大家尽欢而散,祖大寿来到将军楼,但见得用具都按辽东之制设置,不由得大为满意。

  他的儿子祖可法(实为养子)在头一批到达台南的部队,来见他告诉他道:“东南府给我们头一批部队送来了一批马,说要组建骑兵部队,给我们进行训练,但没有对我们进行招募,没有纳入东南军的说等您回来了再说!”

  “这么说东南府还是尊重我们的!”祖大寿高兴地道。

  接下来就是军官及士兵代表被安排到东南府各处参观。

  他们见识了高雄军港里军舰满港的盛况,还有另一支舰队在海上!

  他们参观了东南府海军、陆军、海军陆战队三军,包括军营、造船厂、军队训练等。

  东南府的高造船厂,占地宏伟,船台上两条在建的“东南亚级”战列舰格外醒目。

  军队训练,他们看到了东南府的步炮合练,如同滚滚洪流,任何敌人敢直挡其锋,必招致重大损失!

  让他们震惊的是两样:

  一是东南军的陆军相当多,全程陪同他们参观的左良玉道:“我们已经扩军,由旅改成师,我已经是个师长了!”

  东南府一个师有一万人,如今锦州军到台的不足五千人,祖大寿叹息道:“我们真是越混越回去了!”

  二是在东南军的陆军队伍序列中有不少的骑兵部队!

  骑兵部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 分约有三千人左右,勉强成旅级编制,骑着矮马在操场上奔驰,他们装备有马刀、弓箭和火枪,让祖大寿吃惊的是,他们的弓箭并不差,与锦州军有得比,骑术倒是差过锦州军。

  左良玉说这是领袖以台湾原住民,那些少数民族组建的骑兵部队,他们天生就懂得使用弓箭,遂将他们征召入伍。

  东南府以火器称雄,但这支骑兵部队依旧使用弓箭。

  另一支骑兵部队则人多了,为龙骑兵师,是左良玉统率,多以北方移民为主,他们可在马上劈杀(敌不过正规的骑兵),亦可下马组建火枪阵迎敌。

  说明原理,左良玉说道:“领袖用兵对敌,没有条件亦要创造条件上,我们虽然骑兵不如北虏,但能够对付骑兵的只有骑兵,因此我们也组建了龙骑兵,至少不能让北虏把我们的速度拉得太远。”

  “真要骑兵对骑兵,不见得北虏能胜!”左良玉傲然地道。

  祖大寿颌首,心中的骄恣不由得减弱三分。

  还参观了东南枪炮总厂、糖厂、烟厂、贸易中心、行政中心、学校、大学、军校、市政、民居等等。

  各处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南府的富裕和强盛让他们不能不服,以前只是耳闻,今日是亲见,叹为观止!

  参观过后,左良玉在滨海的台南大酒店请他们喝夜茶,他这边的陪客有周全斌,请的是祖大寿、祖大弼、何可纲和赵率教的儿子赵海阳。

  两个东南府军官都军装齐整,胸前挂着的勋章闪闪发亮,他们表情严肃,这让锦州军诸人明白:“东南府要和我们摊牌了!”

  “你们的出路有两种!”周全斌开口道:“一种是加入我们东南军,但我们东南军与明军是不同的。”

  “所有的军人,都向领袖宣誓效忠,军队不为已私有,再没有明军那种家丁制,即无有私军。”周全斌声明,锦州军官们默默地点头,他们已经在参观时被有意无意地说明情况时知晓了。

  明军将领在收到军饷后,克扣军饷的同时,给出一部分给自己私兵,这些私兵得到将领赏赐的较好装备,甚至凭借功绩得以主人以父子或者爷孙相称,收入十倍于军士,他们只听将领的话,不听大明调遣,是为家丁制度。

  “另一条出路则是你们过海去大明,你们为国立了大功,我们愿意送你们一笔费用,感谢你们为国效劳!”

  周全斌淡淡地道:“请你们好好考虑吧!”

第644章 正确的选择

  诸锦州军官先是默然不语,通过大家的交流和接触,他们很清楚东南军与明军确实存在着三大差异!

  一、只效忠于领袖,不属于其他人,没有私军!

  二、坚决服从命令!

  他们去参观过东南军的参谋部驻地,在那里看到字样大大的“十杀令”。

  “遇敌不前者,杀!

  临阵脱逃者,杀!

  见死不救者,杀!

  贪生怕死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违抗军令者,杀!

  泄露军机者,杀!

  谎报军情者,杀!

  动摇军心者,杀!”

  触目惊心,其实明军也有类似的训令,东南军的命令是动真格的,不象明军经常存在不服从命令或者乱来一气,有诸如“临阵逃脱卖队友”、“遇敌不前”“互不服气、互相拆台”等这些陋习。

  譬如浑河之战,当时明军集结大军进攻北虏的沈阳,参战的除了四川白杆兵、浙军,还有巡抚袁应泰指挥的部队、包括总兵朱万良、姜弼、李秉诚等,但遇敌都怂了,而川军与浙军同样不和,这样的态势打得赢才怪!

  关外如此,关内亦是同样-----“长腿将军”贺人龙,崇祯十三年,杨嗣昌围剿张献忠、罗汝才之时,他从开县“噪归”陕西,以致张献忠突破重围,从容进入四川,一发不可收拾。在项城战役和襄城战役中,他两次抛弃主帅逃跑,导致战事失败,两位督师被杀。

  又有在襄城战役中,汪乔年率领的陕西兵解救湖广兵,没想到湖广兵解围后不配合作战,这个不义之举导致陕西兵溃逃,结果是汪乔年战死。

  在明朝,虽然文官压武将一头,但随着战事紧急,反倒是文官经常挨杀、遭贬谪,武将哪怕打败仗,不听命令,常常无事。

  要是杀武将,要不武将造反,兵贼一家;要不就没人去对付贼寇了!

  但在东南府不同,因为领袖有军校!

  军校是专门培训军官、士官和士兵的地方,军官在军校四年,出来后都象点样子了,然后从基层做起,步步提升,不断扩张的部队规模给了他们发挥的天地,东南府的军官后备力量充足,源源不断。

  领袖不怕杀、敢杀不听命令的军官,违令者军法从事!

  所以说,东南府的军官是没法混日子的。

  三、东南军的福利好收入高,但也等于把命卖给了领袖,休想赚领袖的便宜。

  周全斌的话已经说明,道路选择摆在了锦州军的面前!

  在台南大酒店说起这件事,等于非正式的吹风,以免万一说僵了,双方尴尬。

  左良玉则说道:“我以前也是宁远军的,现在东南军,我觉得,东南军是军人的用武之地,专心打仗,不用考虑其他东西。”

  他环顾四周,提醒大家道:“要加入东南军就赶快,过多几年,就是别人来求着加入东南军了!而且,过多几年,世间就只有我东南军了!”

  他的意思是说大明药丸!

  搁在以前,大家会说他妖言惑众,可是随着大明最后一支重兵集团在关外被围,关内杨嗣昌亡故,

  何可纲头一个发言道:“我在参观的时候,听到东南军的同行说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觉得非常对,我们要求部下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要办到。”

  “所以,我愿意加入东南军,一切按东南军的制度办事!”何可纲在锦州军、宁远军里属于反清的死硬派,为了对清作战,听从命令算什么事!

  而赵海阳则说道:“家父与北虏作战中战死,我身为人子,岂对不为父报仇,而能够达成这个意愿的,唯有加入东南府!”

首节 上一节 400/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