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12节

  “放心,我有分寸的!”颜常武倒不怎么担心,他向来把军权抓得极牢固,无人能够挑战他的权力。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就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次李英阵亡,给我们敲响警钟,许多人都在私底下找我,说了他们的担心,他们……希望督军不可过于冒险!”陈衷纪说道。

  家天下有大好处,但弊病也大,那就是成败系于老大一身,老大英明神武,自然是皆大欢喜,可老大要是中途挂掉,大家的事业可能就毁于一旦。

  目前颜常武的统治让绝大多数人满意,谁都不想他出意外。

  当初李英阵亡时,甘辉就想进谏,结果颜常武让他打住,如今回东南府,最有资格的陈衷纪来劝说了。

  颜常武脸上微露笑意,对陈衷纪说起了故事:“英吉利有个将军,他奉王命围攻一座敌人的大城堡,打了三年,很艰苦,快要打下了,他就向他的国王发信,请国王亲临前线,将军要让国王得到攻下城堡的荣誉,以免自己功高震主,军队拥戴他为国王!”

  “我们有没有这样会想的将军呢?”

  “如果下一场大战打起来,相隔一个月的海途,我能够象那个国王般赶来吗?”颜常武连问陈衷纪两个问题,陈衷纪无法确定回答。

  如果颜常武跟去却不上前线,那对他的名声是个重大损害!

  毕竟,他还没有建国,没有成为皇帝,还在打江山的时候,“跟我上”和“给我冲”的区别,陈衷纪也明白。

  他若避战,其他人为什么不能逃避呢!

  怕死是人之常情,颜常武在战列舰上一站,哪个舰长都不敢后退一步!

  “我必须参战,我对部队有士气加成的作用,只要我在,我们准赢!”颜常武强调道。

  “你是定海神针!”陈衷纪无奈地道。

  “他们在努力,为的是高官厚爵,我也得拼搏,为的是万世之基,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逃避不了。”颜常武面朝大海,淡定地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每一场战斗前努力作好备战,然后祈求妈祖娘娘的保佑,上阵坚决面对敌人!”

  “你是神子,妈祖娘娘必定保佑你,我们必定成功!”陈衷纪话题一转,正容道:“今年请督军大婚,生下继承人,你爱到哪里打仗,我都不会多嘴!”

第338章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

  陈衷纪的想法非常清楚,只要东南府有继承人,臣民们就有效忠的对象,这是建立一个王朝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既然颜常武还得上前线,那就在后方有继承人,陈衷纪以他的忠心,力保他颜家天下!

  这对颜常武有好处,他当然同意,于是陈衷纪回去后就运作起来。

  至于颜常武,回去后先找戴维先生谈谈,果不其然,戴维先生觉得很是无奈!

  他这人,算得上是后世的“佛系青年”,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想舒服过日,但难逃辛苦!

  西方逃避了,东方怎么还是不得安宁,唉!

  “谁都有谁的无奈,谁都有谁的麻烦,现在我遇到了麻烦,你作为我的好朋友,怎么能不帮助我呢?”颜常武知道来软的才行,戴维先生算得上是大才,得去求他。

  “唉!”戴维先生叹了一口气,颜常武给他高高在上的地位,他却认为是苦差。

  奈不住颜常武的软磨,戴维先生答应下来,颜常武高兴地道:“吾得戴维先生,如汉高祖得张子房(张良)也!”

  戴维先生居然懂得中国文化,他接上来道:“将来你得封我个‘留侯’(张良的封爵)来当当!”

  “留侯?我这个海贼比那个混混(刘邦)要大方,给你一个国公!”

  “君无戏言,就先谢陛下的恩典了!”戴维先生呵呵笑道,脸上并无多大的喜色!

  他心忖往后得忙碌,都没空去游猎了。

  颜常武首先在上层统一思想,找相干人士谈话,主要是李德、斯托姆、甘辉、戴维先生,让他们先清楚情况,达成共识,诸人都表示坚决拥护督军指示,无异议。然后召开高级军政会议,正式宣布人事变动,这次李德跟进一位,成为了第一副提督,名义上的军方第二人(督军管军政,提督只管东南舰队)、不过有斯托姆副提督对他掣肘。

  李德,颜常武的叔父辈,李德是其逃亡倭国的化名,实为陈德,1624年7月29日(天启四年),颜思齐与杨天生、洪升、陈勋、张弘、陈德、林福、李英、庄桂、杨经、陈衷纪、林翼、李俊臣、黄碧、张辉、王平、黄昭、郑一官、何锦、高贯、余祖、方胜、许妈、黄瑞郎、唐公、张寅、傅春、刘宗等28人结为盟兄弟。众推思齐为盟主,决定参与日本人民反对德川幕府的斗争。

  因状况安全,地位稳固,李德又改名回陈德。

  斯托姆,归化的红毛番,为东南舰队成军建树甚多,堪称是荷兰版的“白求恩”,他在军队里的威望不低-----大家都佩服他的业务能力。

  而甘辉为副参谋长,以前有斯托姆与他作伴,现在斯托姆走开,戴维先生上位,尽管平时戴维先生不显山显水,但甘辉知道戴维先生的军事水平犹在他之上!

  人家的涵养、素质摆在那里,且与督军关系非常好,甘辉不敢摆谱,会上表态将与戴维先生精诚团结,

  各大员分工如下:

  陈德主管政战局、后勤保障、审计、军事动员、军校等事务,以他为主。

  斯托姆管人事军纪、对外合作、装备局等,他的权力不小,主要在于人事军纪和装备局,相较于陈德,他更加清楚军官的水平,尽人而用,并且对于装备,目前东南府不外乎是枪炮和船只,他是专家。

  甘辉主管办公厅、作战局、军事情况局和训练局等,以他为主。

  戴维先生协管作战局和训练局,他不喜理琐事,只潜心钻研作战,之所以管理训练局的事务,训练得为作战服务,让他有权管到

  目前东南军府的组织架构与大陆那边大不一样,甚至有点混乱,大陆是六部与各司,而颜常武则是战争部辖下的东南舰队有副提督,分管战争部里的政战局、后勤局。

  至于参谋部,不受战争部管辖,直接对督军负责,籍此加强军权,作为来自天朝大国的红小兵,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知识面是与生俱来的。

  会议成功召开,所有高级官员表示坚持拥护督军指示,再传达到军队里,由于两个归化红毛番平时建树良多,且为人礼貌,懂得做人,大家看在眼里,知道他们有水平,对他们并不反感。

  而且有督军为他们撑腰,颜常武言之有理:“我中华有容乃大,历朝历代归化番将为中华效力不计其数,仅唐朝来说,就有有史大奈、契必何力、执失思力、黑齿常之、哥舒翰、高仙芝等,都是归化番将,为大唐立下重大功业,今我东南府同样有不少番将,大家也知道他们是怎么一回事,本督相信,他们会为我东南府大业尽心尽力,将来成为一段佳话!”

  于是两个归化番将正式登台亮相,彻底地融入了东南军体系里。

  他们各司其职,处理公务,督促军训,对月月水火木金金训练抓得很紧。

  比起其他人,洋人更不好糊弄,他们为人梗直,关键是他们业务相当熟悉。

  戴维先生和斯托姆都是那种指挥船只横渡三大洋的主儿,航海、炮术和船政管理是精通无比,他们检阅部队,检查训练,一丝不苟给出了指点,无保留地送出他们的宝贵经验,东南舰队的作训水平有了更多的提高!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1632年(明崇祯五年)的三月初,一条北方来的快船送来一项消息,让颜常武霍然起立,拍案叫好!

  驻守登州的东南军将张守云(张伯之子),枪杀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李九成!

  携登州巡抚孙元化、登州火炮营等来华助战洋人,乃制炮专家和炮手一批人员及红夷大炮实物、完善的制**、胜利回归东南府!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本应是后金的大功臣,三人被后金封为“三顺王”,他们除了充当后金侵明的马前卒,还给后金带去了梦寐以求的制炮术和舰队,让后金如虎插翅,后金得以彻底拨除皮岛之患,以大炮毁灭大明坚城,最终成就霸业!

  张守云却改变了历史,此乃不世之功也!

第339章 孔有德反明

  “反他丫的!”

  “朝廷既然对我们不公,他既不仁,我也不义!”

  “为毛帅报仇雪恨!”

  “那些人,不值得我们为他们卖命!”

  ……

  军帐内,群情汹涌,尽诉衷肠,众口一词,吐尽了心中的委曲、心酸、不平和悲痛!

  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帐篷顶都给震得动荡。

  直到帅案上的将军怒喝道:“够了!”

  大家的声音才消停下来,一齐看着这位将军。

  将军国字脸,相貌堂堂,年龄不大(三十岁出头),但两已见风霜,正是孔有德!

  字瑞图,乃辽东盖州卫人,后金占领辽沈后,孔有德和其兄孔有性投奔明将毛文龙,参与了镇江大捷破后金,后随毛文龙转进皮岛,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后,孔有德认为毛文龙“无罪横受屠酷”,感到非常寒心,无法在皮岛呆下去,就投奔了孙元化,随孙元化去了登茉。

  登莱巡抚孙元化待毛文龙不薄,他认为辽人可用,收拢辽人成军,重用了一批辽将,其中毛文龙拥有骑兵千人。(骑兵是古代的贵族兵种,统兵统领绝对是得到信任的)

  去年孙承宗着祖大寿建大凌河城,后金军兵围大凌河,又来围点打援,不料东南府步兵参与宁远军解围之战,狙杀后金大酋岳托,影响巨大,后金震动!

  为凝聚人心,鼓励士气,后金酋首黄台吉重施故伎,率军十万绕过明朝戒备深严的大凌河、宁远锦前线,再从龙井关、大安口和洪山口入寇!

  那些地方虽然经过重建,可是军队相当不得力,根本不敢出战,大城死守,小城镇挨破,如敌酋阿济格因先前的大凌河城作战不力被罚羊马,却给他在明国境内大肆掠夺,所得丰厚,不仅损失收回,所获绰绰有余。

  消息传来,帝都大恐,白天关闭城门,崇祯皇帝下诏勤王,各地响应,其中孙元化派出军队前往京师。

  孔有德奉了孙元化的将令,着他率本部兵马(一千骑兵)沿陆路驰援京师,其余军队在后面跟进,孔有德还是听话的,立即领军出动。

  然而,他发现一桩可怕的事实,天大地大肚子最大,肚子饿惨过与后金军的白刃战!

  他自登州出发,沿途乃是山东地界,登州辽东兵与山东人素不和,沿途闭门罢市,不肯支应补给,辽东骑兵没有粮草供应,饿得人晕马嘶,苦不堪言!

  之所以辽东军与山东民众不和,乃辽东军的军纪败坏,抢掠民间,民众愤怒,以脚投票。

  所以,为将帅者,须当走一步算三步!

  孙元化固然有才,可是以文臣行武事,岂是这么好做的,辽东军纪败坏,他却不加以整顿,又知辽东军与山东民众不和,却又不派出文官加以劝说、引导民间支持……对比之下,东南府颜常武知军、管军,他身为地方大员,依旧做着一条战列舰的舰长,自此至终独立管理,因此他的航海、炮术和船务非常熟练,能够解决问题。

  治国如烹小鲜,而军队乃凶器也,一个不慎,就会伤到自己。

  登州辽东骑兵行至沧州吴桥地段,恰逢天落大雪,人找不到吃的,马也找不到草吃,十分悲惨。

  他们进入吴桥,到处寻吃的,吴桥是个小地方,而且北方多灾,实在难以支持军队食宿。

  无论如何都要填饱肚子,士兵挨家挨户,就象强盗一般闯进民户,强索食物。

  当然,他们也只是敢去小民家里,那些象样的大户人家,他们还是不敢去的。

  然而一切都有意外,他们闯进一个民家,抢了一只鸡,不给钱,扬长而去!

  这个民家并不是豪门大户,可是他是吴桥大户王象春的家仆,想不开,就向主家投诉。

  主家自然帮着自家人,王象春派儿子找到了孔有德控诉,要他注意一下影响。这王象春乃是有名大族,亲友都是当官的,据说家族有十几个举人,孔有德不过是个团级干部(管一千人),哪能得罪得起他。

  他试图整顿军纪,对违纪士兵施以贯耳游营之刑,此乃仅次于斩首之刑,在他看来,惩罚了士兵,对王象春有个交代。

首节 上一节 21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