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673节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印度人一辆车上能下多少人!”颜常武告诫道。

  以前颜常武也检阅过印度部队方阵,但没有象这次能够云集了阿三诸部、锡克人与莫卧儿人,如今他检阅印度人可是诸多阿三云集,没有多少人缺席,毕竟所有的印度贵酋都要去南华帝国驻印度总督府里换取一份承认他们统治权利的金册。

  是的,“白马之盟”规定所有的印度王公、土邦主必须得到南华帝国的承认才算是确定统治权,如果没有这份金册,就是假的,南华帝国以此实现了对印度的间接统治。

  接下来的是南华帝国的军队所组成的方阵,包括这次打败莫卧儿帝国的第六、八、九、十共四个主力军,还有水兵方阵,而皇协军部队已经走过了。

  中华部队步步坚定有力,声声震寰宇,这样的前进之路,唯有昂首挺胸,方能不辱使命。

  与颜常武一起的中国人自然是拍烂了手掌,为自家的威武之师而自豪。

  可是诸印度人则不以为然!

  对于喜欢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度人来说,中**人太过刚直,过于杀气腾腾,何必呢!

  他们并不喜欢,唯有那些印度人阅兵时就象杂耍一样,笑料百出,各种滑稽的表演,这才是印度的阅兵。

  换言之,中国人与印度人的脑回路不重合。

  印度的阅兵,除了人之外,还有众多的动物,包括马、驴、骡、狗、骆驼,哦,还有大象,甚至有眼镜蛇、老鹰等,悉数上阵,让人搞不清楚这是马戏团表演还是阅兵典礼。

  嗯,眼镜蛇是怎么一回事呢?

  是一辆由马匹拉着的平板车上,坐了六个阿三,每个阿三前都放有一个筐,里面各有一条眼镜蛇,随着阿三吹奏的笛声,眼镜蛇在翩翩起舞,还蛮有节奏感嘀。

  啊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阿三做不到的。

  他们士兵的衣服五颜六色,装束是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他们展示的不是武器,不是军人的精神风貌,而是骑自行车的特效,走路的怪异姿势,动物们是否听话等等,看得颜常武实在忍不住了,全程都在哈哈大笑。

  伴驾的官员们一再克制,终于还是忍不住了都笑了!

  过后中国人私底下嘲笑印度人,但戴维先生摇头道:“其实这是印度人的智慧,在战斗的时候,不需要动用任何武力,凭着出场的架势,就能把敌人笑死,不战而胜,此乃用兵的最高境界啊,高,实在高!”

  ……

  清晨时光,伴随着阵阵的寺庙的钟声、晨祷声响成一片,惊醒了正在梦中的她。

  “呼!”闭了闭眼又睁开,室内不算明亮。

  她揉了下太阳穴,下了床,一下子拉开几步外的双层窗帘,看到的是窗户与纱网,外面的雾气和光线沁入。

  空气不错,没有臭味,让她精神一振。

  听到了窗外传来了车辆经过的畜马的叫声,声音有点喧闹,让她明白了她这里是印度德里城,离国八千里之遥的异域。

  不过她还是安心的,毕竟她所住的是“绿区”,表明这是一个由中国人控制的区域,安全有保证。

  吴吟吟今年芳龄二十一,祖籍山东,是国立南华大学艺术类舞蹈系四年级生,今年要毕业了,要准备毕业论文,结果她选择了与部分老师与同学到印度德里采风,完成她的毕业论文。

  初到德里,她还真的是被吓了一跳。

  可真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德里街头景观,其其街道之狭窄,交通之混乱简直让人崩溃,人满为患,还有大大小小的车辆和牲畜,印度神牛昂首阔步,不可一世!

  街边的店铺差不多都是一间间的小门脸儿。这家卖家禽的门脸儿紧挨着一家卖中国陶瓷的商店。

  这是一家买活鸡的,一股子臭味儿恨不能熏出半条街,污水屎尿和鸡毛满世界都是。

  街道上,印度人集中在一家摊子前,油炸的香味四溢,印度人特别喜爱各种油炸食品,尤其是近年来南华的廉价棕榈油大量涌入印度后,印度人的油脂摄入量大增,德里城的胖子多得是。

  高糖---印度产糖,中国资本家在印度各地大量种植甘蔗,产糖量高,价格便宜,然后是渗入大量糖分的阿萨姆奶茶大行其道,印度人喝得不亦乐乎。

  还有高盐分,印度人产的盐是苦的,中国人制造的盐就是盐,雪一样白,且价格不高,用在油炸食物上十分适宜。

  如今的印度人,正迅速地向着高油脂、高糖分和高盐分食品靠拢,让吴吟吟震惊不已。

  在油炸摊子的摊档是卖鱼的,中国人爱吃活鱼,在印度只有死鱼可买。

  卖鱼旁边是卖水果的摊档,满地的果皮、蔗渣垃圾。

  吴吟吟与同学们在那个摊档走过,看到阿三档主抓起浑身是泥的甘蔗去削皮,然后放在一部人工榨汁机里榨汁,汁水流进一个肮脏的玻璃杯中,给买主喝掉后,档主将玻璃杯放在盆子里过过水,然后拿起来继续用,他还不洗手地收钱!

  千万不要轻易尝试这种街边小档,一个外国人在印度没有闹过肚子,简直就是神人了。

  唯有在绿区干净的餐厅里用餐,只要坚持喝开水,才不用担心自己的肠胃。

  起初吴吟吟认为印度是个恐怖的地方,但当她见识到婆罗门神舞时,她才明白到自己的肤浅。

  印度舞蹈是起源于印度宗教意义、庆典的舞种,印度神多,为了取悦于神,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祭祀礼仪,天长日久,祭祀活动逐渐定型,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生出舞蹈。

  女舞者的节奏明快,眉心点红点,眼睛传神,手姿变化丰富,身穿绚丽夺目的服装,脚上系铃,加上悦耳的音乐,其优美的舞姿,丰富的表情,完全征服了吴吟吟。

  她深入学习,撰写论文《论婆罗门神舞在印度的传承历史》,不消说,她的论文被导师们一致通过,获得了学位。

  毕业后,她就驻留印度,深入研究印度文明,包括了舞蹈、音乐乃至于建筑,向中国人介绍印度文明,成果累累。

  不过,她每次出外,总是带着四名锡克人,两男两女的带刀侍卫,从不疏忽!

  毕竟,这可是个奇葩的印度!

  <第十卷 完,请看第十一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臣服!”>

第2806章 宇宙大帝思密达

  颜常武打垮莫卧儿帝国,征服了印度地区,与印度人订“白马之盟”,确立了中国人在印度的统治地位的消息通过信鸽传书传回两中华,让全体中国人感到了深深的振奋,为自己的皇帝(南华)、王爷(大明)与自已的国家、军队以自豪!

  厉害了,我的国!

  通过看地图与看战报,大家了解到莫卧儿帝国可不是什么善茬子,乃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面积广大,军力雄厚,吊打诸阿三,属于不折不扣的强盛帝国。

  其皇帝奥朗则布颇为勇武,力压印度地区诸族。

  奈何他的运气不好,遇到了如日中天的皇帝颜常武,结果兵败被杀。

  正面击倒一个大帝国!

  颜常武身为帝国的皇帝,却是帝国杀手,继搞定了奥斯曼帝国之后,又干掉了莫卧儿帝国,创立不世之业,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比不上他。

  难能可贵的是颜常武对外不断开战,看似穷兵黩武,实际上两中华的经济在不断地前进,貌似是越打越有钱,国土在增加,经济在发展,百姓生活水平在提高,仅这一手,胜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皇帝。

  比如汉武大帝,北击匈奴,封狼且胥,却打得国破民穷,晚年不得不上罪已诏。

  又有隋炀帝,执政后三伐高句丽,结果搞得民怨沸腾,最终死于叛臣之手。

  高句丽要不要打呢?要打,因为高句丽已经威胁到中央王朝的边境安全,打归打,不应该把自己的国家给搞没了。

  而颜常武不停地打仗,扬国威于海外,国家建设一点都没耽搁下来,两中华的财政充足,百姓家有余钱,虽有牺牲者,但社会总人口高速增长---对外战争肯定死人,颜常武很聪明地加强了国家的医疗水平,出生人口多,老人长寿,还执行“剩女税”逼迫女子生育,结果出生人口大大多于死亡人口,严重地迷惑了臣民们,认为战争对国家人口无损。

  无论在南华还是在大明,拍马屁上表要给他上尊号的大臣们不计其数,端的是谄词如潮,绞尽脑汁,争着为他上尊号。

  所谓尊号是指尊崇皇帝的称号,乃封建时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号,始于秦代。

  据《史记·秦始皇纪》有“臣(王绾、李斯)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之语。

  《汉书·高帝纪下》有云:“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上)尊号(的话),(臣民)皆疑不信。(因此)臣等以死守之。”

  上尊号是给皇帝面上贴金,如唐玄宗开元以后,宰相率百官上尊号,以为常制。

  玄宗一代先后曾加六次,先天二年(713年)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742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七年(748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八年(749)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十二年(753年)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由最初四字加至十四字。

  因此两中华的大臣们仿照前朝,拟定的尊号一个比一个夸张,如大明内阁学士,常熟人翁与之绞尽脑汁,写道:“……外臣诚惶诚恐,敬拟陛下尊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弘德彰文、宽温仁圣、钦明孝慈、昭定隆道、神圣武皇帝’……”

  合计长达三十三字,其余大臣们也好不了多少,仿佛字数不长不足以表明忠心。

  明帝朱和坪着以信鸽传书,将明廷内的大臣的表奏大意送到旭日城。

  信鸽传书是颜常武所传授的,中国人训练信鸽在两地进行通讯,先是城与城之间,接着拉远距离,最终实现了两中华长距离信鸽传书。

  要说到中国人的高科技真是令人瞠目结舌,信鸽爪子上绑了信管,信管内置帛书,以蜡封之。

  这帛书实在是轻又薄,如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覆盖人全身,重量仅为49克,折叠起来仅为火柴盒大小,而两中华的帛书科技水平并不逊色于素纱单衣,很薄很轻,一张帛书上能写很多的字!

  看过大明来书,南华帝国的大臣们不甘落后,纷纷上表,言“陛下战功彪炳,伟业皆赖皇上一人功德所致”,所以“应加皇上尊号,以彰功德”。

  官员们开始跟上队形,称颂颜常武超过历代圣君,“功德巍巍,自古圣君所不逮,理宜恭上尊号”。

  于是,南华官场进入了中国人熟悉的“表忠心竞赛”,开始是比表态的先后速度,然后是比表态的肉麻程度,最后发展到极致——谁表态不积极,甚至没有表出新意就是“不忠诚”。

  旭日城内皇宫的当家娘娘杨莺儿则以快船,将两朝廷的大臣们之意转发至印度行营。

  行营总管大臣戴维先生代看奏折,然后报告颜常武道:“陛下,您快成为宇宙大帝了,宇宙大帝思密达!”

  颜常武以前与戴维先生谈笑,说起某大韩冥国硬充门面,夸耀自己,声称自己创造了宇宙,如锉子穿大衣,为天下人笑也。

  现在这事情落在自己的头上,颜常武一看奏折也不禁笑开了,他对戴维先生道:“诸臣或有忠心者,然亦有今天在喊‘皇上圣明’,称赞你英明神武,打败了‘外国大酋’;但如果失败了,兵临城下,把你扭送给外酋领赏的也是他们,甚至可能催你‘赶紧啦,煤山歪脖树就在出神武门右拐五百米处’!”

  “君不见崇祯皇帝之事在前!”戴维先生赞同道。

  闯逆围城,崇祯皇帝击钟召大臣们勤王,然来者寥寥无几,可见大臣们的忠心。

  当然,颜常武的南华帝国是新生国家,朝气蓬勃,断不至此。

  但如果象崇祯皇帝这样不断败阵的话,只怕也好不了多少。

  颜常武着戴维先生执笔,代回书一封道:“天威赫赫的恺撒,死后化为泥土,伟业尚未大成,不敢言功!”

  书信中写明了不上尊号的原因一来伟业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是上天眷佑,祖宗福庇,将士用命,百姓支持,上下一心的结果。如果贪天功为己功,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是可耻的行为。

  二是长期的战争让国内不得安定,虽有微功,远不是所谓的太平盛世,且国外战事尚未平复,此时上尊号是自欺欺人,“朕断不受此虚名也!”

  杨莺儿得书后以之示群臣,大家都为皇帝的虚怀若谷而钦佩不已。

  即然皇帝不肯给自己上尊号,那只有共贺陛下武运长久,帝国繁荣昌盛了。

  南华帝国资政陈衷纪回家后与宠妾说起来,认为陛下不忘初心,国外战事尚未平复,还有反复,如帝国舰队在地中海的海战中不利,陆军则长期未能突破欧罗巴的奥地利战线,不上尊号是对的!

首节 上一节 1673/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