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622节

  理学发展成为用儒学中的伦理来管理国家,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的理论,所讲的不是发展,而是禁欲,声称维持原始的农业自然经济就可以了,这样才符合简朴的道德风范。

  其结果是在王朝后期,导致粮食供应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此时理学家们完全僵化,沦为朝廷统治阶层工具的东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而八股文的出现,使得知识分子阶层整体被僵化,从而使得科学文明发展停步。

  搞笑的是,在前明后期,东林党顾宪成、高攀龙批判理学末流谈空说玄、引儒入禅的学风,欲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去入世治学理事,奈何他们的阶级性让他们越帮越成帮倒忙,最终被东南王黜落他们。

  新明了,由于社会的惯性,理学卷土重来,清淡又将浮起。

  新明前三个首辅孙承宗、姚明恭与马士英本质上都是前明的封建仕大夫,受理学的影响很大,而堵胤锡是崇祯十年的进士,负担没这么重,且他的战略目光深远,知道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他说道:“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我要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因此堵胤锡奏请朱和坪,固本清源,首先在思想上把国家、民众来个发展与改革,那就是以德为先,以法治国!

  必须讲道德,用法律来治国,推行两中华的核心价值观:“忠君、爱国、勤奋、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公正、法治!”

  “忠君、爱国、勤奋、敬业、诚信、友善”,是官吏百姓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子民个人价值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子民个人价值观的正确领导。

  “富强、文明、和谐”,是两中华的国家建设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们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状态。

  “自由、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两中华自上而下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也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两中华核心价值观,维护朝廷,维护帝国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不动摇。

  “强推!”

  在社会各阶层都推行两中华的核心价值观,吃公家饭的人要天天学,月月学,在所有的学校都推行,从小抓起。

  如此理学退潮,中华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把它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与卫生习惯,坚决全民行动,朝廷、官吏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做起。

  这套价值树立起来之后,对于帝国的思想统一、长治久安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之前三任首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堵胤锡则来了个了结。

  他大展拳脚,发展道路建设,首先是四纵四横,接着是八纵八横,再就是十六纵十六横。

  即在帝国内建立更多更好的国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道路贯通各个城市。

  这道路建设除了水泥大道、三合土大道和石头路之外,还有轨道。

  即两条铁轨,在上面运行由马或牛拖拉的轨道车。

  堵胤锡的轨道修得规格高,铁轨非常粗,轨距大,还是双轨!

  有人就弹劾他,说他浪费资源,但朱和坪一概留中不发。

  当南京通往西安的道路贯通后,朱和坪亲自前往剪彩!

第2719章 皇帝想加入印度教成为阿三

  斯里兰卡,科伦坡。

  沿海都是山地和丘陵,放眼望去,山上长着绿色茂密的菩提树,整一片绿色的海洋,丘陵间的沟缝中长满了野生的夹竹桃,开满了粉红色的花,但也有不少平坦的土地,种着水稻。

  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但斯里兰卡的民众却不慌不忙,甚至任由水稻长多一天,晚一天去收割掉它们的生命。

  这里的人信佛,都是佛祖虔诚的信徒,微风吹过,梵唱阵阵,檀香扑鼻。

  位于海边有南华帝国皇家行宫,外围戒备森严,因为皇帝颜常武龙驾在此!

  行宫里也请有一些斯里兰卡人帮忙,如负责佛前供奉香料的阿卡,年轻的他很荣幸地得到了这个位置。

  这个位置非常不易得,首先要政审过关,阿卡与斯里兰卡王室沾了一点关系,加上他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而且会熟练的中文,才得以入职。

  他看到了皇帝,对皇帝的尊崇之心油然而生。

  这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自从他麾下的中国人到来后,斯里兰卡的金佛寺修建得更多,佛祖上的金身更多了。

  中国人与斯里兰卡友善,一起拜佛!

  他看到这几天,皇帝大做佛事,请来了斯里兰卡各地的高僧前来讲学,皇帝认真听讲,向高僧们合什敬礼,这可是皇帝,佛祖转世!

  因为印度人认为颜常武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的一个化身即审判法官卡尔金转世,在世界毁灭前夕,卡尔金手持利剑,身跨白马而来,重建宇宙秩序。

  卡尔金是毗湿奴的化身之一,而毗湿奴的另一个化身正是乔达摩·悉达多,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这是印度人说的哦,结果斯里兰卡人也信了,包括阿卡在内。

  所以颜常武在斯里兰卡的地位极为尊崇,当他到康提城参拜了供奉佛牙的佛牙寺时,佛牙寺特为他而开香堂,这种礼遇连国王也享受不到的。

  康提是一个山城,群山环抱,是斯里兰卡第二大城市。

  这里有最著名的建筑佛牙寺,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留下四颗佛牙,一颗献给了上天,一颗献给了大海。两颗留在了人间,现其中一颗在中国,另外一颗就在斯里兰卡的佛牙寺。

  对一个佛教国家来说,佛牙的地位不言而喻,是斯里兰卡的镇国之宝,只有每年7月底或8月初的月圆日埃萨拉游行上,才能一睹佛牙“风采”。

  而皇帝到来,佛牙寺就为他破了例!

  阿卡也跟随而去,深感荣幸。

  他随驾回到了科伦坡后,发现行宫有不少的阿三前来进谒,包括了来自各地的婆罗门、王公、土邦主和刹帝利等,可谓是往来皆上等种姓,没有一个贱民。

  阿卡微觉气闷,因为皇帝在行宫大殿上会见阿三,同时召集他的文臣武将,开筵经日讲,研讨阿三的《奥义书》。

  阿三的《奥义书》还有什么好学习的!

  济济一堂,计有阿三七百人,中国人一百人,皇帝言称是八百罗汉!

  皇帝对阿三真的是好,他对阿三们发表演讲,引用了《奥义书》中的诗句:“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阿三们一起唱颂神曲,悠悠的唱诵与中国皇帝吟诵《奥义书》诗篇的声音叠加在一起,仿佛让人见到了印度经典穿透时空的神奇力量!

  不可一世的宇宙天娇、世界霸主、人间雄主颜常武,向印度教致以深深的敬意!

  印度都是印度文化的主色调,印度教没有严格的宗教礼仪,更多体现为一种生活方式,每个家庭都设有一个神龛,早上出门和睡觉之前,家人都习惯祈祷一下,向诸天神佛求佑。

  印度教神庙遍布城镇乡村,这些庙宇支撑起印度的精神天空,又把它固定得密不透风。

  几千年以来,印度人就生活在这宗教的天盖下,造就了印度人的自负与执着,具有2000年历史的纱丽依然穿在妇女身上,男人的衣衫与佛陀时代完全一样,这些传统衣饰包裹着更古老的灵魂,灵魂里是《奥义书》和《吠陀》描述的深远天空。

  “三大圣典奠定了印度文化的基石!”年长的婆罗门提维迪上师对颜常武道,翻译赶快把他的话给讲述出来。

  “印度”这个地区名称来自皇帝的称谓,他说那里是印度,那里的宗教是印度教,他说是就是了,所有的印度阿三都承认他的话,可想而知皇帝对阿三们的影响力胜过任何一个人。

  “请讲!”颜常武抬手道。

  “印度的文化是建立在《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史诗,以及《奥义书》和《吠陀》和《薄伽梵歌》三大圣典系列维系着印度人的精神!”提维迪上师介绍道。

  他滔滔不绝地讲起来,骄傲地说起《吠陀》是印度教最古老的圣典,《奥义书》则标志着吠陀时代的结束,所以《奥义书》被称为“吠檀多”,也就是吠陀的终结。

  《奥义书》在梵文中有“近坐传授”的意思,使人想见到当时师父徒弟口传心领的场景。

  颜常武所引诗句中的“我们”原意为“我俩”,指的就是师徒两人。

  据提维迪上师所言《奥义书》共有一百多部,最主要的有《广义奥义》等13种,他把它们都献给皇帝观阅。

  皇帝说他将组织人手,将他们翻译成为汉语!

  接着提维迪上师讲述《奥义书》的精神,乃是“梵我全一”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所有不断变化着的物质形式背后,是不变的“梵”。

  “梵是永恒的,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提维迪上师朗声道。

  “不错,就象我们中国的‘道’!”归化的红毛番戴维先生被皇帝指示出来与提维迪上师论道,所以戴维先生滔滔不绝地道:“‘道’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大道无痕!此乃变化之本,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

  在翻译中,直接把中国的“道”翻译成为了印度教中的“梵”!

  颜常武欣然道:“道与梵,我中华与印度,思想文明是殊途同归啊,朕都想加入印度教了!”

  中国人则个个道貌岸然,认真聆听,当中的内阁副总理大臣陈子龙则脸色古怪,心忖皇帝为了笼络阿三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居然装出一副向阿三学习的样子,骗骗阿三与一般的中国人可以,想骗如戴维先生和陈子龙这些近侍大臣是不可能的,他们早就看透了皇帝的真面目,那是一个坚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拥护者,佛道两家的敬奉者,会去信印度教?!

  下辈子吧!

第2720章 盛大的、成功的大会

  大殿通透,可以见到碧蓝的大海,凉风吹袭,正是论道的好时间。

  提维迪上师说起为了达到“梵我合一”,教徒们想出了众多修行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苦行与瑜伽,那些瑜珈大师在刻苦涂抹着象征再生的炭灰,割断**和一切,把自己折磨成“空”,也有一些修行者散尽家财,四处云游,他们身披黄色袈裟,前额涂上自己信仰的大神标志,以乞讨为生,希望通过这种修行方式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红毛番戴维先生面露微笑,说话掷地有声:“我中华之道,盛世封山修行,乱世下山救人!”

  “这是中华之道,也是我为人之道,我信道!”戴维先生承认道。

  戴维先生引经据典,与对方就彼此之道进行了友好的交流,探讨梵与道的关系。

  “经典影响印度人的观念,引领印度人的生活,为人处世!”提维迪上师也不多说什么,只拿出一个“不杀生”的观念来进行讨论,如《奥义书》的轮回理论认为,人生一直处于轮回状态,人在来世进入梵界、人界或兽界取决于“业”,也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意念。

  “所以按照这种理论,人一造业必有果报,有了果报便有轮回,一个人可能投胎为牲畜或者虫鱼,对于另一个人来说,这些动物有可能是自己前世亲人,一切众生在轮回的过程中,便函彼此有了密切关联……”提维迪上师宝相庄严,面带微笑地道。

  “对于‘不杀生’,我倒是这么认为,一个恶人造业后被贬为一只羊,如果我们吃掉它,让它早入轮回,早死早解脱,我们是在帮他,我们造了善业……”戴维先生在那里大放厥词。

  戴维先生是在为中国人的口舌之福辩护呢,地球人都知道中国人好吃,中国人一年吃掉的野生动物、牲畜与家禽,还有鱼虾贝类等,吓,据有无聊的家伙统计一下,两中华的中国人吃掉的肉食总量相当于全世界其他人的总和,正所谓是世上只有一个中国,另外一个国家就是外国!

  中国人的词典里,对于事物的区分为“可吃”与“不可吃”两种,而印度教则认为万物皆有灵,必须加以呵护。

  听戴维先生的理论真是机变百转,如他引用了粤人的理论:“我们中国人是高等生物,正如贵教的上等人婆罗门、刹帝利一样高高在上,而其它生物都象你们印度教的其他种姓一样,那些生物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属于‘背脊朝天人所食’,我们吃掉它们,不沾因果,不造业!”

  诸阿三一楞一楞的,他们虽然善吹牛皮,也还是头一回见识到这样的道理,以已之矛攻已之盾,以他们的高种姓低种姓为由,中国人是高等人,有权乱吃东西,吃掉低等的生物。

  “大人此话,我不同意!”提维迪上师不客气地道,他对于中国人还是有所了解,知道中**队在陆地与大海上明火执仗地干活,到处乱吃东西,就以“不杀生”委婉地进行劝谏。

  “杀生与不杀生,我们中国有除小恶而造大善业,不可不杀生,不杀生而让人!”戴维先生指出道。

首节 上一节 162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