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匪 第351节
从长远来看,正义是一定会胜利的,就像乌云不可能永远遮住太阳。
八路军的动作很快,他们很快就收拾好了战场,而且打扫的非常干净,不仅仅是枪支武器,就连落在地上的子弹壳,甚至是手榴弹的弹片,他们都用绑着吸铁石工具尽可能地回收了。
陈旅长表示,八路军基本上是依靠根据地的人民来支持的。
但是根据地的人民本身就很穷,八路军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可能地节俭一点,不能给根据地的人民带来太重的负担。
战士们打扫完了战场之后,便开始转移,我们也跟着一起离开。
在路上,卡帕说起他从来没有想到,伏击的地点居然不在山谷中,而是从山谷中出来之后的无遮无拦的山脊上。
“查理,你肯定也想不到。我也没想到。但我觉得这正是这次伏击成功地原因。你想,日本人已经被八路军伏击过好几次了,肯定会有所警觉。
峡谷这种地方又是天然适合打伏击的地方,他们在这种地方一定会提高警惕的。
相反,等他们从山谷中出来了之后,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摆脱了危险,然后就会不自觉的放松。
而且谁能想到,会在最不可能遭到伏击的地方遭到这样的伏击呢?我觉得这一战完全可以拿到西点军校里面去,作为伏击战的经典来供学生们学习。
陈旅长,您是怎么想到这一招的呢?”陈旅长却谦虚了起来:“其实也没什么,无非是考虑到日本人已经有些疑神疑鬼了,一般的埋伏,不容易坑到他们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战士沉着勇敢,他们埋伏在日本人的脚底下,能够沉得住气,能够不被日本人发现,这样的纪律性,才是我们获胜的真正最关键的因素。没有这样的战士,我们也用不出这样的战术。”
第四百四十六章 宣传
卓别林的信件除了在洛杉矶时报刊登之外,还将其中文版授权给了上海大学的出版社。然后呢,然后李谦真是个坏人,居然把这个中文版的刊载权分享给了中央日报。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官方报纸,卓别林他们是来支持中国抗日的,而且他们的报道也是支持中国抗日的,而且卓别林他们还是与世界影响的洋大人,他们的称赞中国政府抗日的文章 当然需要刊载了。
而且一开始刊载的效果也还不错,无论是对日本人的轰炸的报道,还是对于江阴要塞的报道都让国民政府很满意,尤其是对江阴击沉日本海军巡洋舰的报道,更是让委员长非常满意。
然而最近卓别林的这些文章就麻烦了,全是夸奖人民党的,把人民党夸得像一朵花儿一样,你说这样的文章 到底要不要刊登呢?
这个系列的文章一直在连载,评价也一直很好,对于鼓舞士气也很有作用。而且还是真正的有影响力的外国友人写的,如果突然断了,怎么向外国友人交代嘛。万一外国友人因此对民国政府有了误会,那就麻烦了不是?而且要中断,也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不是?总不能直接说,卓别林通匪,为赤匪做宣传,良心大大的坏了吧?如今可是两党合作抗日呢,怎么就不能给人民党说好话了?而且你管得了中国人,你还管得了洋大人?你以为你是后代的印度婆罗门,键盘一敲,就可以让全世界对中国禁运?
只是虽说如今人民党和国民党已经再次合作了,但这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有数,要是没了日本,要是日本退出了中国,国民党和人民党肯定是还要兵戎相见的了。到那时候,国民党自然依旧叫人民党叫乱党,人民党自然依旧叫国民党为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反动派。所以,如今在官方的报纸上夸将来肯定是敌人,而且可能是比日本人更危险的敌人的人民党,这合适吗?
而且到了那个时候,国民党是不是又要到处抓乱党了?抓到乱党是不是又能升官发财了?如果中央日报的编辑刊登了这样的文章 那到了那个时候,会不会有人觉得这就是他和乱党分子沆瀣一气,甚至于他就是乱党分子的证据?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会不会对你说“老编,借你的人头去领个军功”?
所以虽然这个时候突然断掉,会有各种麻烦,但是这仅仅只是麻烦;但是不断掉,那就不是麻烦了,而是能不能保住脑袋的问题,甚至可能是能不能保住全家脑袋的问题。所以该如何选择,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于是中央日报立刻就停止了继续刊载卓别林的信件,理由嘛,当然不能说是因为卓别林通匪,于是就说是报纸的翻译人员病了,无法及时翻译卓别林的信件。反正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的。
当然,虽然把卓别林信件的中文版给停了,但是该给的稿费还是要给的。毕竟他们只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把这些内容停了的,并不是不发的。
然而,麻烦的是,李谦这家伙并伙不是只把这东西的授权分享给了中央日报,他还将这些信件的授权分享给了人民党的新华日报。
此前卓别林的信件,包括日军对南京和其他城市的野蛮轰炸,也包括此后在江阴击沉日军巡洋舰的报道,新华日报可是都报道出来了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现在主持新华日报的是王明,主张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王明自然不会有国民党将来肯定是敌人,所以不能宣传他们的做法;即使如今主持新华日报的还是蔡泽寰,也不会不刊登这样的文章——人民党可没有这样的小家子气。
如今中央日报把这个专栏给停了,但是新华日报可不会停,即使主持新华日报的是如今主张为了统一战线要无条件的团结国民党的王明,也没有不宣传报道自家的战果的道理。所以卓别林的信件的中文版还是在新华日报中不断刊出。
而偏偏最近卓别林的那些信件,实在是有点太五毛了,哪些内容真是——什么人民党从上到下清正廉洁,什么人民党全心全意为边区人民服务,什么人民党官兵平等作风民主,到了最近这一期,不但称赞八路军骁勇善战,在艰苦的环境下,机智勇敢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还对八路军的军纪和人道主义精神大加赞颂,甚至还将八路军称之为人类文明的典范,“圣八路军”。
老实说,就算是新华日报自己报道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这样的话,毕竟在中国,人们从传统上就不喜欢自卖自夸的王婆。新华日报要想这样表扬一下自己,自己的心理上都不太过得去。
所以,为了避免人家说自己是在编造文字夸自己,新华日报还特别在报纸上出了附上战场上的照片之外,还附上了卓别林的信件的照片。
而李谦的上海大学报可是没有这些顾忌的,他们也刊出了一样的文章 这也证明了卓别林对他们的称赞,并不是新华日报自己编出来的。而且不久之后,英文版的文章也在洛杉矶时报上刊出了,也证明了这文章还真不是新华日报自己编出来夸自己的。
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尤其是一些认得字的中国人,其实是相当的缺乏自信心的,尤其是对中国的军队,以及抗战的前途,更是缺乏自信。包括国民党高层,其实很多人都怀疑抗战的前途。这个时候,有个外国人出来夸奖一下中国军队,认为它骁勇善战、机智勇敢,甚至足以被载入世界军事史。这样的评论,再加上陈赓的本身就足以被载入历史的经典的伏击战,一下子就让青年的知识分子们对人民党、八路军充满了向往。
除了对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描述让这些知识青年们感动之外,卓别林的另一些描述,尤其是对于陕甘宁边区的一些描述,也让这些青年们感到无比的向往。
对于见惯了贪官污吏欺压盘剥百姓的青年学生们来说,居然有一个政府,他们的官员居然不但不致力于盘剥人民,反过来甚至还要为人民服务,他们的官员不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反而是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这样的话,若是从一般人那里听来,大家多半是要当笑话听的,但是这是从外国人那里听来的,而且是从非常出名的外国人那里听来的,这些消息便无端的多了许多可信度。很多人虽然不全信,但也忍不住有些半信半疑了。于是不少的青年,便打起了要去延安看一看的心思了。
第四百四十七章 办法
当然,国民党的相关部门也不会啥事不干就干看着,别的办法没有,想办法给新华日报捣乱的办法也还是有的。比如说派流氓去砸新华日报的报社;比如说到街上去威胁那些卖报的小行家,殴打他们,抢走他们的报纸;比如说派人去给新华日报印刷报纸的印刷厂检查,甚至给他们强行断电。
这些上不得台面的花样,短时间还真有点效果,比如说,如今在南京的街面上,新华日报居然都有黑市了。
“报童,有新华日报吗?”一个穿长衫的学生模样的人拦住一个报童问道。
那个报童并不回答,只是先抬头认真地打量了一下那个人,看看那个人瘦瘦的,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鼻子上面还戴着一个满是圈圈的圆眼镜,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于是报童便朝着四面望望,然后压低声音道:“只有昨天的,今天的还没印出来呢。”
“昨天的?昨天的也行,多少钱?”那个学生问道。
“十个铜板。”报童说。
“不对呀,怎么这么贵?新华日报不是四个铜板的吗,更何况这还是昨天的呢!”
“哎呀先生,要是以往,新华日报确实是只要四个铜板,要是您再搭着买一份中央日报,七个铜板就够了。但是……”说到这里,报童不自觉的缩了缩脖子,又往四面望了望,“现在您也知道,如今不买贵一点,谁还愿意冒这个风险卖这个呀。昨天我一个小兄弟,被人家抓到卖新华日报,人被打了一顿不说,报纸还被人抢走了——那可远不止十个铜板。先生,这可真不是我们黑心……”
“那行吧,这是十个铜板,赶紧给我一份!”
“好,您等等。” 报童接过钱,却从自己衣服里面摸出一份新华日报来递了过去……
为了解决目前遭遇的困难,伍豪便又找到了李谦。
李谦这个时候也才刚刚从西安回来不久,正在忙于处理中央研究院整体搬迁到重庆去的工作。徐州方向上如今压力巨大,虽然八路军在敌后发起的破袭战的确给日军的后勤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山东失守之后,大量的港口路排入日本人的手中。而韩复渠在慌乱溃退的过程中也顾不上破坏港口,所以日军的更多的补给则是通过海路抵达山东的各处港口,而八路军115师刚刚进入山东,山东的根据地都还没建设起来,没有根据地的人民作为依托,115师的作战能力也受到了相当的限制。因此林彪虽然也很努力,也不能说没有战果,但是对日军后勤产生的压力还不足以阻止日军继续在徐州方向上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