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匪 第119节
“也就是说,李涉川这在赌一把了。这个东西是英国人搞出来的,英国人觉得没有什么前途,所以把这些技术低价卖给了李涉川校长;李涉川呢,偏偏觉得这东西大有前途,而且以上海大学现在的科研力量就可以搞出来。要是能搞出来,那也是中国的科学对世界做出的一大贡献呀。证明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只要有好的条件,我们也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情。嗯,李强同志,李校长那里对这发霉的东西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没有?”
“没有,不过最好样本要来自不同的地方,这样样本之间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就要更大一点。”李强回答道,“李校长已经采取了最符合数学规律的筛选办法,但是要说青霉菌种的筛选这东西,现在因为变异的原理在科学上还没有很好的解释,自然也就无法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所以如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现代炼金术,很多时候就靠碰运气。”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就每个县弄一点过来。”朱玉阶说,“就是不知道这东西怎么保存……”
苏区做事情的风格一向是雷厉风行的,一旦做出决定,立刻就高效的开始推行。当天下午,红军就抽出一批有一点文化知识的指战员,进行针对血吸虫病的传播的专门学习,李强带来的油印机立刻就派上了大用场,到下午开会学习的时候,每位前来学习的战士都拿到了一份关于血吸虫的防治的,叫做“血吸虫病一百问”的资料,这份资料说起来还是梁漱溟和上海大学医学院一起搞出来的,当年也刊登在《求索》的科普栏目里面了。梁先生还又自费印了不少,好让学生们拿着向农民们宣讲,结果呢,还是什么用的没有。倒是在苏区,派上大用场了。
经过一下午的紧张的突击学习,到了晚上,这些指战员便带着资料,连夜出发,赶往苏区的各个县,各个乡,进行防御血吸虫病的宣传,并且和各县各乡地方上的同志一起研究如何进行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
当然,这些同志也还要顺便执行另一个任务,从自己所在的县和乡,找一些长了青霉的东西送过来。
要说苏区就是效率高,第二天上午,瑞金县的几个乡就已经陆陆续续地送了青霉过来了,四天之后,整个苏区各个县的样本就都已经齐全了。
这四天里,李强也没有闲着。虽然他不是学医药出身的,但是他毕竟是学理工的,这些科学方面的东西他总比一般人熟悉,所以,他也忙着到处搞宣传。
到了第五天一早,东西都都准备好了,苏区就派了两个年轻的同志,和李强一起准备离开苏区,前往上海。
他们的任务第一是要把李强,以及他们给李谦准备的礼物带回去;其次就是和在上海大学医学院学习的同志取得联系,让他们做好参与苏区的血吸虫病的防治的准备。
三个人便一起先往东边去,那边是武夷山脉的一段,地形复杂,国民党虽然也在这里有所谓的封锁线,但是封锁的效果却很一般。只是这边道路难行,数量大点的物资也无法出入,所以国民党也不是特别的在意。
等李强回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1930年的2月4日了,春节已经在路上过了,现在正是大年初五。上海大学自然是在放假。
李强因为担心自己带来的菌种时间长了死了,所以一到上海就先打往上海大学跑。一边跑,一边还很担心会不会找不着人。谁知道一到大学门口,门房留守的保安就朝着他喊:“嘿,李工程师,你也这么早就来了,我说你们过年都不老老实实在家呆几天呀?”
“还有谁已经来上班了?李校长在吗?”李强心中一喜,赶紧问道。
“李校长回乡下祭祖去了,哪里有这么早就回来的,怎么着也要过了十五再回来吧?”保安说道,“不过童村他们,也就三十晚上休息了一晚上,年初一就跑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李校长给他们发了多少钱呢。”
李谦给他们发的工资的确不低,至少以中国标准来看不低。虽然德布罗意在听说一个研究院的工资数量后,曾经吐槽李谦是黑心老板。但让童村他们这样的拼命的原因却并不只是李谦给出的按中国标准算是很不错的工资。
除了给了不错的工资之外,李谦还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渠道。他给他们提供了其他的中国学者想都不敢想的实验条件,还不断地给他们指出了能出大成果的方向。一旦出了大成果,他又能帮着将论文推荐到最有影响的杂志上。而且,在研究大方向是他指出的,实验条件是他提供的,论文是他推荐的的条件下,他还能将第一作者的位置让给那些学生。这……按德布罗意的说法是:“你如果在法国这样搞,会被大家指责坏了规矩的。好在这里是中国——在如今中国的科学界,你就是规矩。”
有不错的工资,有发展的前途,此外,还有理想主义的激励。加入到上海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大多都是原本就有一些理想主义的火花的。到了这里,这些火花聚集在了一起,然后在李谦这个大鼓风机的鼓动下,熊熊地燃烧了起来。在这里的每个人,每天都看到所有的人,都在为着理想而努力。他们在农村,在工厂,看到了人民的困苦;然后在实验室里,不断地获得应该能够改变这些人,乃至改变整个中国的命运的进步。他们不仅仅是梦想着,甚至是亲身的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将一点点地拯救整个中国。这才是真正能鼓舞他们的东西,就效力而言,远超过工资和名声。
当然,他们越是努力,解决的问题越多,他们反过来也就会越发地感觉到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压抑,就会越是清楚地意识到,真正挡住了中国前进的道路的是什么。到最后,在一系列的事情上撞得头破血流的学生们终于得出了一个共识:“仅仅是研究科学,救不了中国!”
不过这个时候,包括童村在内的学生们还没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如今正处在不干活浑身不爽的状态,原本大家说好了到大年初六之后再来工作的,但是没想到的是,熬过了年初一,童村同学就开始浑身难受了。
童村是沈阳人,因为舍不得实验室,加上家里太远,所以过年也不回老家,只在定居在苏州的叔叔过年,好不容易熬到了年初一晚上,躺在床上,童村同学满脑子都是各种关于实验的想法,睡到后半夜才总算睡着了,结果还没过多久,就做了个梦,梦见有人从老家带了一块青霉过来,一测试,产量是现有品种的五千倍。然后在睡梦中的童村就咯咯咯的笑起来,直到笑得醒了过来。
醒来之后,童村惆怅久之,然后就再也待不住了。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年初二便向叔叔告辞,要回上海做实验。弄得他叔叔还有点担心是不是自己干了啥,让侄儿误会了呢?
而当童村回到实验室,才发现,居然有人年初一就忍不住回来了的。
所以如今李强找过来的时候,实验室里面是真的有人的,而且人还不少,甚至于,除了李谦之外,大部分的人都在。
李强便来到实验室,这时候也已经快中午了,他便直接去餐厅等着——进入真正的实验室有一系列的消毒,这些过程不但麻烦,而且还要花钱。李强并不擅长这类事情,所以便直接在实验室人员必到之地来等大家了。
一进门,李强就听到有人朝他喊道:“老李,你也回来了?”
李强一看,却看到童村正戴着一顶厨师帽朝着他笑呢。
因为烧饭的师傅还没有回来上班,所以同学们每天抽签,决定让几个人在餐厅里负责给大家煮面条——这个最简单,大家都会。童村今天运气不好,抽到了这个签,所以这时候他已经从实验室里出来了,正在点炉子烧水呢。
“嘿,童村,快过来,我给你带了好东西来了——好多新菌种!”
第一百四十三章 广播台
“新菌种?”一听到这个,童村就把手里的勺子丢到一边去了,大有“你要是说这个,我就不下面给你吃了”的架势。
“从哪里来的,有多少?”童村问道。
“从浙西那边带来的。”李强说,“那边是山区,和外面相对隔绝,我想那边的菌种可能和上海的存在一些区别,不过在这个时节,找到这些东西,还真是花了一点时间。”
“没被你养死了吧?这个时节,没有恒温恒湿,很容易吧菌种养死了的。我们也别啰嗦了,一起进实验室,先把菌种处理好。”童村说。
“在这里。”李强把手提箱拍了一下,“你进去处理它们,我在这里帮你煮面条,总不能让大家都没东西吃呀。”
“好吧,不过我估计,我这一进去,能按时出来吃饭的人就不会多了。”童村说。
“李校长不在,你们也不能不讲规矩呀。”李强道,“把东西放好就带着大家按时出来,要不然我可是要找李校长告状的。”
“那我们尽可能快点出来。”童村说,“不过我们一出来,立刻就要吃的,吃完了,立刻要进去的。你的动作可要快一点。那些面条下一半就够了。”
说完,童村便提起李强给他的那个箱子,就往实验室去了。李强便接过童村的事情,开始烧水,下面条。
看起来在这些日子里,童村靠着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在年轻人当中也建立起了一定的威望,至少,他的确做到了,按时把那帮子年轻人都带出来了。
大家像打仗一下的几口就把自己的面吃了个精光,然后便纷纷跑到后面去洗了碗,对李强喊了声多谢,就又跑进去了。
他们这一进去,到天黑了才陆陆续续的有人出来。李强又等了一阵子,才见童村出来。李强便问道:“情况怎么样?”
“你带回来的菌种,基本上还都是活的,现在都上培养基了。”童村说,“至于那些菌种有没有用,现在还不知道,还要培养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
这是自然的事情,科学实验的事情,也是需要时间的。
李谦一直陪着老爹在乡下待到了正月十六。正月十五的时候,农村里面有玩龙和耍花灯的,倒是比后世热闹不少,套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年味倒是要足很多,不过李谦知道,这个年味重也仅仅只是限于像他们家这样的有钱人家而已,普通人家,能够扯上三尺红头绳就已经算是一个很有年味的大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