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929节
“而你的司空之位,是你应得的。”
“高士廉不通兵略,所以才将你兼任了右仆射之位。”
“至于李秋之事,朕自有安排。”
“像他这种年轻人,还是多些敲打和磨炼的比较好。”
“不然你看他,还不到而立之年,就已经有如此军功和威望在身。”
“从长远看,此时让他多受些打击,也未必是坏事。”
“还有,朕记得,克明的长子杜构,如今是在李秋那边做刺史吧?”
“不知道他做的如何?”
“可否受朝廷的重用?”
听到此,房玄龄认真思索了一下,随之说道:“回禀陛下。”
“杜构如今却是在李秋的封地之内,任沧州刺史。”
“论能力,他在这些大臣的子弟中,乃是绝对的翘楚。”
“也最有他父亲的遗风。”
“在他上任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就立下了几件可以称颂的政绩。”
“其一,是他带领军队,船只,多次在沧州、莱州等海域剿匪。”
“颇有战功。”
“其二,就是还带着海边的百姓,渔民,捕捉针梁鱼,然后通过芙蓉酒楼的渠道进行贩卖。”
“百姓们的收益颇丰,也直接将沧州变成了较为富庶的州府。”
“其三,也是较为重要的。”
“他在李秋的吩咐下,一直在兴建船坞,打造能够出海航行的巨船。”
“听唐俭平日里议论,这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较为突出的。”
“所以,这杜构,是绝对可以为朝廷所重用的。”
“只不过,他那边的事情距离完成怕是还有数年的时间,李秋他未必就肯放人。”
听到此,李世民不由得无奈的皱了皱眉。
“要说这李秋的其他优点,朕倒是觉得一般。”
“唯独在抢夺人才这方面,这小子倒是眼尖手快。”
“唉,在我大唐,像这样的人才还是少啊。”
“听你这么一说,朕还真想将杜构调回到身边来。”
“兴许在他的身上,朕还能经常看一看克明的影子。”
第988章 火绳枪的量产与组装
在找李世民商谈未果之后,房玄龄却是越发的犯愁起来。
在政事堂之内,他不知同唐俭叹息,自责了多少遍。
“唉,小唐啊。”
“你说如今这事,怎就会到了如此地步?”
“当初,陛下是屡次因我而动怒。”
“日积月累之下,才引得如此严惩。”
“可是到了最后,竟然是害的李秋丢了官职。”
“这叫我又如何,如何心安?”
“这段时日,我连柴绍等人的面都不敢见。”
“简直是羞于见人!”
对于房玄龄,唐俭也是太了解不过。
见他如此,也是急忙的劝慰。
“唉,我的房大人。”
“您看您这就多虑了不是?”
“我跟你说,自打被免了右仆射这职位之后,李秋那小子甭提是多惬意和开心了。”
“正巧今天也没太多的事,您就跟我到他的芙蓉园中看一看他那快乐的模样。”
“有时候,就是我都有些羡慕他。”
“恨不得也跟着他一起在家养闲哩!”
其实,唐俭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在辞官了右仆射之后,李秋却是舒心的不得了。
这年纪轻轻的就要每天凌晨起床,跑去上早朝,简直就是虐待。
不过,在闲下来之后,李秋却是变得比以前更忙了。
经过这一年来的不断艰苦研究,以及李秋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火器技术的作弊。
以李淳风,张鸦九,公输羊,公输墨等大师级工匠为首的技术团队。
终于将火绳枪和红衣大炮研制了出来。
达到了可以量产的工业级水准。
在这之后,李秋也没有闲着。
便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忙碌。
一边,是李淳风、张鸦九等人技术完善技术工艺。
然后带着众工匠,开始试着批量生产这些火器。
而另一边,李秋也将高侃和薛仁贵等绝对的心腹将领调回到芙蓉园。
暗中的秘密开始筛选,试训火枪队。
既然有了火器,但没人会用也是不行的。
以李秋的打算。
他初步要训练出一支一千人规模的火枪队才行。
这样才能初步发挥出火绳枪的威力来。
而现如今在芙蓉园之中,聚集着两千多名精锐士卒。
想要从中筛选出最优秀,最信得过的兵士,还是太简单不过。
当然,练兵这件事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这火药的引爆和火绳枪的动静,着实是不小。
也就仗着芙蓉园在城外,以及巨大、宽敞的地下室,才能勉强的掩人耳目。
但这种条件,仅仅能满足三五十个人同时进行训练。
至于红衣大炮的试验,那就想都不用想了。
在芙蓉园中绝对满足不了这个条件。
这件事,李秋还要另想办法才行。
……
而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
距离年节,也只剩下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时候,来自四面八方的官员,士族豪绅,都带着丰厚的礼物前来拜见。
丝毫不因李秋的辞官而有任何的冷淡。
现如今,整个大唐,都再没有人觉得李秋身份低贱,粗鄙。
相反,是觉得芙蓉园尊贵,豪气。
北平王李秋,更是他们高攀不上的存在。
当然,在来拜望的这些人中,也是有着其各自不同的目的。
像里面的很多官员,一方面是答谢今年水灾,李秋和芙蓉园的搭救之情。
另一方面,也是提前过来烧香拜佛。
希望明年春天的耕种,芙蓉园这边能行个方便。
虽然现如今李秋已经不是了朝廷的右仆射。
但谁又不知道,这春耕之事,还是牢牢抓在李秋和幽州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