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642节
傍晚,长安城,北平王府内。
李秋一脸疲惫的回到府中。
这时候,罗可心和武珝两个,早早的就迎了出来。
面带微笑,非常温柔的替李秋换下外衣。
“夫君,今天朝中的政务多不多?”
听到此,李秋哀叹了一口气。
“唉,别提了。”
“这一天,自下了早朝之后,我几乎是未休息过。”
“从早到晚,一直忙碌到现在。”
“乱七八糟,各种各样的事情,变着花的往出蹦。”
“我就是当初和突厥打仗之时,都没这样疲惫过。”
“以前总听人说,宰相如何的好。”
“现在一看,这东西简直不是人做的!”
听到他的话,罗可心和武珝两个不由得轻笑。
“夫君从未接触过这些,定然是有些不适应。”
“再者说,宰相,那可都是日理万机的。”
“想要做一代名相,自然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晚上吃完饭,李秋又逗了一会孩子后。
就被武珝悄悄的拉去了她自己的房间。
在临走时,还不忘对罗可心眨了眨眼。
等他们两个进屋后,这里已经准备好了洗澡水。
房间之中也是氤氲一片。
家里的丫鬟也早已经离开。
这时候,武珝无比温柔,妩媚的轻轻环住了李秋的身子。
“夫君,人家服侍你一番可好?”
见武珝如此,李秋自然也是乐不得的点头。
任由武珝服侍着,将冬季繁重的衣服褪去。
然后看着温腻似锦的她,慢慢的向下移动,缓缓蹲在了自己的身前。
……(此处省略一万个字)
等鸳鸯戏水,一番大战过后。
武珝小鸟依人一般,依偎在李秋的怀中。
“夫君,过些阵子,父亲、母亲就要回来了。”
李秋一边享受着手中的饱满,一边点点头说道:“嗯,眼看着又是一年年节。”
“你不是早就盼着能同父亲、母亲,以及两位兄长相见呢吗?”
这时候,武珝趴在李秋的胸口之上,幽幽的叹了口气。
“武珝是一直盼着能见到父亲和母亲。”
“可是这眼看着小文治一天天长大,但我这里却还是没有丝毫的变化。”
“等到父亲和母亲问起,唉,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都找过孙思邈好多次了,让他给我开几副汤药喝。”
“可是均没有见什么效果。”
李秋这时候笑着拍了拍她的头。
“这东西顺其自然就好,是药三分毒,你可不要乱喝。”
“再说了,你才多大年纪,身子还未发育到最成熟。”
“生孩子急什么。”
“其实理论上讲,二十三四岁年龄时才是最好的。”
听了他的话,武珝脸上满是惊骇。
当即嘟起了嘴。
“要是等到那么晚才能生孩子,那我一定要被人笑死,没脸见人了。”
第718章 来自宰相萧瑀的宿怨
另一边,在皇宫立政殿内。
长孙皇后为正在看书的李世民把烛光挑亮。
然后温柔的问道:“二郎,秋儿他在尚书省做右仆射,不知道情况如何?”
“没有给你惹祸吧?”
一提到此事,李世民也把手中的书卷放下。
摇摇头,笑了笑。
“李秋这小子,行事、做事,向来不守规矩。”
“尤其是他以前从未接触过政务这些东西。”
“毕竟他的年纪还小,朕也没指望他能把这右仆射做好。”
“当然,李秋也是有他自己的优点的。”
“那就是他能真正的做到心无旁骛。”
“正如他所说的,对于这些功名利禄,他全都不在乎。”
“而且他那家中,算上孩子无非也就四五个人。”
“又不涉及什么家族上的利益。”
“所以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他犯了犟劲,连朕都敢顶撞。”
“但也只有这样的官员,才能一心一意的为大唐的百姓们做事,为这大唐做事。”
“在前些年,李秋对幽州百姓,对几十万流民所做的那些事情,朕都看在眼里。”
“这也是朕最终同意他来做这右仆射的考虑之一。”
“其实有些时候,处在右仆射这个位置,哪怕他对政务不通。”
“但只要他真的一心为百姓谋事,也能做出很大一番功绩来,实事来。”
“至于闯祸?”
“孩子嘛,又哪里有不闯祸的。”
“谁叫咱们是他的亲生父母呢,不是吗?”
“记得有一次,朕同太上皇说起李秋闯祸一事。”
“太上皇就说,当年在朕小时候,闯下的祸可不比李秋少。”
“但哪一次都是太上皇护着朕,没有什么责处。”
“如今再看一看李秋,看来也只有这样的敢闯祸,能闯祸的孩子,才能做出一番大成就来。”
听着李世民的话,长孙皇后也是点点头说道:“要说这闯祸的本事,怕是承乾、青雀、李治这些所有的孩子加在一起,也比不过秋儿。”
“但也同样,秋儿如此年纪就立下的这赫赫军功,也远不是他们能比的。”
“我这里就是担心,秋儿毕竟年幼,资历尚浅。”
“况且朝中官员,尤其是那些士族,同他素有仇怨。”
“如今秋儿做了右仆射,怕是会有很多人不服他,为难他。”
“我就总担心他被欺负,受委屈……”
听着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险些一口茶水给呛到。
“咳咳……”
“唉,观音婢啊。”
“你自己生的是什么样的儿子你不知道?”
“要说谁受委屈,被欺负,那也绝对不能是这混小子。”
“那天,他刚上任,就因为尚书右丞卢德不听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