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87节

不管战局发生什么变化,只要没有上峰命令,天堡城守军都不得擅自离开防御阵地。

天堡城前面的第一道营垒呢?这片营盘的守军已经全部冲了出去,即便还有些人在,估计兵力也相当有限。

韩恢明白了过来,既然天堡城守军不会主动出击,那么敢死队只要抄袭第一道营垒,就可以让缉私营腹背受敌。

“好主意!林先生真不愧是革命伟人,敢死队的兄弟们全都听你的!”

“时间有限,我们必须立刻行动。”林淮唐把大衣披上,很冷静地说,“留下几个人看守俘虏和缴获的军械枪支,其余同志,全部沿山脊反斜面潜伏前进,不要和漫山遍野追击浙军同志的缉私营交手,我们的目标是直插进第一道营垒。”

在这么近距离的战场上,要采取如此大胆的穿插作战,作战部队无疑必须具备极高的训练和组织程度,还要拥有进行过专门学习的潜伏行军能力。

敢死队并不符合这种超高的战斗素养,但清军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追击浙军支队上面,完全缺乏应有的警惕,紫金山的山路破碎,又给了穿插一方相当隐蔽的潜行空间。

“行动虽然困难,条件虽然并不充分,但穿插敌营的作战并非完全不可能。”

敢死队包括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为镇军中颇具勇气的志愿者,相当部分可称得上是镇军中的精锐,另一部分则是孙宁指挥的华野卫队营战士,多系梅州时期即参与先锋队活动的老革命,受训练和组织的程度,还在镇军精锐之上。

有这样一支勇敢、无畏且称得上算精锐的部队就在一边,林淮唐实在无法坐视浙军的溃败。

同样,也正因为有着这么一支英勇善战的敢死队在这里,林淮唐才相信,即便他们未曾受过迂回穿插作战的专门训练,以此刻清军缉私营的张狂无备,革命军也完全有可能造成成功的袭击结果。

“总队长,让我来指挥穿插吧。”

孙宁主动站了出来,他身为华野卫队营的营长,也是先锋队的老队员了,司令部交给他的任务,就是保护好林淮唐的人身安全。

目下形势危急,穿插作战的风险更难以想象。

孙宁压低声音说:“总队长!同志们都知道你和我们是不同的,革命需要你,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将来都还需要你。穿插作战,危险太大,由我来带队行动吧!”

林淮唐看了看周围部队的人数,还有武器装备的状况和体力留存情况。他并不擅长做战斗级别的具体指挥,特别是穿插敌营这种细活,可能确实需要更专业的人来负责。

“韩恢同志。”林淮唐盯住他用很慢的语气说,“韩恢同志,我知道你信任先锋队的革命政策。那么——我是说,仅仅在这一次战斗中,韩恢同志能否授权孙宁同志履行战斗指挥的责任?”

从之前的奇袭战斗来看,韩恢算是镇军里相当合格的一位骨干军官。但他跟孙宁这样的华野精锐军官比起来,稍微还有些差距。

主要是韩恢受的清军新军传统军事教育里,基本上完全沿袭德国和日本的步兵操典,对于具体细微的营连级穿插作战,缺乏经验和相关的概念。

韩恢脸上很明显地有些不快之色,这也是自然的事情,他身为联军敢死队的队长,又自认为能力在镇军中算得上出众,但是林淮唐现在这句话,就是摆明了不信任韩恢的指挥能力,不相信他的指挥能力比孙宁更出色。

林淮唐带着歉意说:“对不住韩恢同志……但是这事关敢死队全体同志的性命,也关系着浙军支队的生死存亡——韩恢同志,在组织营连穿插作战的问题上,我认为孙宁同志的经验更加丰富。他在广东和福建的时候,都干过类似的活。

这是我对你的请求,由孙宁同志担负前敌指挥的责任。”

孙宁站在一旁沉默不语,他那跟女孩子般秀气的五官,确实不容易让人联想到悍将的身份,但能从华野上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卫队长的孙宁,绝非易于之辈。

韩恢看着眼前两人,他对孙宁没有什么了解,但对林淮唐却非常崇敬,可是同样的,韩恢也对自己的战斗指挥能力相当自信。

在自己和林淮唐两者之间,他该选择相信谁?

“不用多说了。”韩恢首先打破了沉默,“就按林先生说的来,汉公,陈翼龙和沙淦都说您是咱们国家最伟大的革命军之一,我相信他们,也相信您!敢死队弟兄们的性命,还有我自己这条命,便一并交给华野这位兄弟啦!”

林淮唐看向孙宁,孙宁立刻站直了身体,对着韩恢敬起军礼:“绝不辱命!”

第二十五章 四组一队

晚点今天还有一更,请大家把推荐票和月票给宇文吧=v

时间正在一刻不停地流逝,沙漏倒转之间,浙军同志的命运就愈向败亡接近一步,更多热血的青年人就会无意义地倒在紫金山脚下。

林淮唐知道时间的紧急,韩恢果然将组织和指挥战斗的责任托付给华野卫队长孙宁以后,敢死队剩余的队员也便将目光都聚集到孙宁和林淮唐两人的身上。

“先锋队队员全部出列。”

林淮唐发出召唤以后,二十多名战士话都没有多说一句,就昂首阔步地站了出来。任谁都知道,这种时候出列,必然是要担负起最艰苦的任务来,但对先锋队队员们来说,得到总队长林淮唐的亲自召唤,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荣耀。

出列的二十余人,没有一人的脸上带着紧张和恐慌,所有人的脸上只闪烁着满满的荣誉感和令人心驰神往的激动感。

林淮唐说:“先锋队为什么叫先锋队?我们是中国革命的先锋组织,是由普罗大众中最具备高度的阶级战斗性和最高的觉悟这样的一群人,在信奉统一的、将使中国和中国国民都步入富强繁荣的革命纲领之下,由着严密的组织网罗、框定到一起。

先锋队奉行民众集中制的原则,什么叫民主集中制?集中不仅仅是组织上的集中,而且是经验的集中、知识的集中和对实际革命斗争的总结的集中,先锋队的诸位同志,就是由民主的程序自然推举出来的,在经验、知识、斗争能力上高度集中的这么一群人。

你们是工友、贫农、青年学生、店员、长工、水客和知识分子里的杰出代表,是汇集了中国国民里这些优秀群体的斗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受到现实军事斗争考验的合格战士。

现在——就在现在,诸君同志,请向山脚下看去,我们的浙军同袍正受到清军最狂妄跋扈的追击,我们能够坐视不理,放任同袍友军的溃亡吗?

请你们告诉我,先锋队能够允许吗?”

林淮唐站在一块略高出地面半尺的山岩上,他张开双臂,发言中又自然地将拳头握紧,最后蜷缩在自己的胸前。那种湍急猛烈的语气,讲述出来的却是带有理论性质的话语,说到一半,林淮唐的声音转为沉静,几乎是漠然地向众人问出这个问题。

“绝不允许!”

“很好。”林淮唐满意地点头,“具体的战斗组织由孙宁同志负责,但先锋队所有队员——包括我在内——都应当主动站出来,承担最艰巨的攻坚任务。”

除了林淮唐以外,先锋队的队员都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但是林淮唐希望他们能够做到,做到超越了特殊材料的地步,因为历史的损益表常常证明,特殊材料做成的一个天才,其威能绝不能超过千千万万合格的普通革命者。

孙宁手上抓着手枪,用着极快的语速接连说道:

“敢死队所有战士,应当分成四个编组。

一号组为火力组,配属我们之中全部最优良的火器,负责火力的支援任务;二号组编为爆破组,集中使用全部炸弹,发扬革命党人一贯利用炸弹攻破清军敌胆的精神,要迅速清除障碍、开辟道路;三号组为突击组,集中敢死队的全部精锐,由……总队长领导,必须迅速打开突破口。

最后,其余同志为支援组,担任扩张战果或在行动失败时接应主力撤退的任务。”

孙宁的战术编组安排井井有条,瞬间就折服了韩恢。韩恢自认为是镇军中最有能力的骨干军官之一,但和孙宁如此凌厉的战斗组织安排相比,他自己都知道是绝不能比过对方的。

所有敢死队队员都沉默地开始进行战斗前最后的准备,气氛虽然森严,但由于林淮唐的存在,所有人心目中都好像正有一团热烈的火焰在燃烧着,大家都希望能在大名鼎鼎的林淮唐身边战斗

不仅是战斗,而且要战斗出辉煌的光彩来。

“四组一队”的战斗编组,属于营连级别的步兵战术,在组织的难易度上,就比更细微的班排级“三三制”战术,更易于组织起来。

敢死队由镇军精锐和华野卫队营的一部混编而成,本来就属于联军中最精华的一个部分,战士多是具备部分文化基础的青年学兵和工友出身,对这套战术的接受速度非常快。

由于南北两麓革命军同时发起的轰然炮击,紫金山上正蔓延起一股雪雾,淡白色的雾气弥漫在山谷中间,回旋飘荡中,闪烁的冰晶映照着枯木凋敝的色彩。

大地如洗,白茫茫的薄雪,也为敢死队的穿插突击提供了绝佳的掩护色。

行动吧。

林淮唐在心中这样默默说着,他被孙宁委任为了突击组组长,承担着几乎可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突击组的战士都将军装反穿,白色的里衬形成迷惑敌人的盔甲。众人低伏着身体,紧贴着山脊的反斜面,一言不发地迅速前进,无数双布鞋踏在雪地之中,冰凉的触感深入足心,湿滑的地面有时更让人有稍稍不慎就会摔倒的预感。

可这一切,都不能阻碍着突击组的飞快突击。

林淮唐的口鼻中间,已经被冻成红彤彤的颜色。为了御寒,林淮唐和其他战士一样,都撕掉了绑腿的一部分,缠绕在手掌上,充当是简易的手套。

步枪、手枪金属制成的部分,也被冻得生冷,手指稍微触及,就能嗅到一种近似于甜味的、冻结的金属气息。

如果朱元璋和洪秀全在天之灵,尚能看到石头城外的这场激战,那么他们的视野自九重天上向下鸟瞰,就会清楚看到如此壮绝的一幕场景

在紫金山山脊的一侧,穿着号衣的缉私营清兵,正狂奔在山道上乘胜追击,脑后的猪尾巴正为之疯狂甩动,更显出跋扈跳梁的张狂;而在反斜面的另一侧,裹着白色军装的敢死队队员,已经清楚分成了四组人马,各担重任,沿着山风刺骨的脊背,蜷缩身体、默默逆行。

两支人马,一支军队人数明显占据优势,一支军队却有着更强的内聚力。双方各像一道水流,前者是狂奔的洪泛,后者是急坠的飞瀑,逆着方向,各自迸发。

被孙宁委任为火力组组长的韩恢,已经控制了距离天堡城第一道营垒最近的数处山头高地。反穿军服的革命军战士,在白色的雪峰上身影模糊,为了隐蔽好位置,韩恢还带头脱去了内衬的白色短裳,用来充当火器的枪衣。

“火力一定要集中……”韩恢在心中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孙宁和林淮唐的要求,“所有人不许擅自开火,等候命令……必须记住,火力一定要集中,大家要尽量同时开火,打敌一点!”

火力组必须和突击组完成默契的配合,集中开火必须在突击组向敌冲锋前的最后一刻展开。

韩恢咬住牙关,他闯过多少龙潭虎穴?第九镇秣陵关起义时,他带着敢死队从江宁城里突围而出,都没有现在这么紧张!

“时候到了吗?”

“战机到了吗?”

等候战机的最后时刻,是如此沉重而漫长,一股股山风如刀削般席卷着紫金山的脊背一侧,刺骨至林淮唐的胸膛,连他那样强健的体魄,都忍不住一阵哆嗦,遑论其他人呢?

“时候到了。”

林淮唐说。

“爆破组——攻坚!”

第二十六章 攻坚夺垒

炸弹开路,是民党的传统艺能。但革命军的炸弹,绝大部分都来自私人手工制作,而非兵工厂的生产,可靠性非常成问题,与后来的手榴弹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爆破组的战士们手扛炸弹,其实就和后世举着炸药包强行攻坚的敢死队没有多大差别。孙宁将爆破组的队伍组成零散开阔的队列,趁着清军无备之机,先匍匐前进到敌人营垒的近处,再一跃而起,十余人同时分散成一条开阔的战线,往前猛冲。

“投弹!投弹!快投弹!”

爆破组使用的炸弹,稳定性极差,冲在最前头的战士,林淮唐对他尚有印象,之前攀崖奇袭时,这个年轻人就兴奋地跟在自己身后。

但此时炸弹还没来得及丢出去,轰隆一声,便在战士的手中爆开,橘色的烈焰连着无数硝烟,立刻吞噬了林淮唐面熟的这名镇军青年。

“不要停!快、快,投弹!”

在革命党暗杀清朝封疆大吏的历史上,炸弹总是使用次数最多的武器。但就和此时炸弹尚未投出便殉爆的情况一样,在民党历史上,因为炸弹意外提前爆炸,导致的牺牲,简直数不胜数。

最出名的一次,应该就是武昌起义的前一天,十月九日孙武在汉口机关检验炸药失慎爆炸,使得清军当场捕去刘公胞弟刘同等多人,党人的名册、旗帜、印信等也均为清方所获。

湖广总督瑞澄得报以后,即下令全城戒严,按名册展开捕杀,结果反而激发了武昌革命党人的自救和怒火,造成了十月十日的大举。

爆破组手里的那些炸弹,到底有几颗靠谱?干过民党炸弹队队长一职的韩恢,以为只要有半数炸弹能够成功爆破,就算是非常好的成绩。

所有参加爆破组的革命战士,毫无疑问,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首节 上一节 87/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