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81节

毕竟陈其美并非李平书那种阔老板出身,他答应李平书下令取缔制工会,也只不过是为了争取商团支持自己罢了。

在宋教仁和李平书两个人中间,陈其美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谁的声威更大,谁对自己更有用处,陈其美想得那是明明白白。

“那就这样,渔父,我会驳回李民政长要求取缔制工会的要求——林淮唐那里,今天也发了一个声援制造工人同盟会的演说,渔父听过没有?

这华野从广东远道而来,主要任务是北伐,又不是来打抱不平的。您看看是不是什么时候该催促一下他们?

秣陵关起义失败以后,张人骏和张勋加强了江宁的戒备,革命军不立刻行动起来,时间拖得越久,就越难以拿下南京啊!”

宋教仁看着报上关于林淮唐的种种溢美之词,他把林淮唐当成自己和黄兴提拔起来的晚辈,有一种目睹学生成材的喜悦感,脸上满满都是笑容。

“好!我立即去华野的北伐司令部那里,催一催他们。现在毕竟是非常时期,北伐军人虽然远道而来,需要休整,可军情实在是不等人啊!

东南这边必须立刻行动起来,打出声威,将北廷的兵力都吸引过来,否则不止武昌危险,南方其他各省没有长江的屏障,也未必能保住近段时间来的革命成果。”

江宁还聚集着成千上万战斗力可观的清军,也难怪陈其美时时忧心沪军都督府的生存问题。他希望北伐军尽快出兵,多少也是希望林淮唐能够挽救秣陵关起义失败后陷入溃亡危机的第九镇残兵。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北伐之战势必旷日持久,仅靠华野自身携带的械弹,肯定是无法满足长期作战需求的。

拥有江南制造局的上海,作为北伐军的总兵站,陈其美自然产生了将北伐军据为己有的想法。

“林淮唐……哼!希望你打的漂亮些,不要白费了我们对你的期待。”

第十四章 沙淦

林淮唐一路将沙淦带回到姚宅,等候在司令部的众多军官们,还在围着林时爽和姚雨平讨论攻打江宁的战役计划。

沙淦的突然到来,是令林时爽喜出望外。

成城学校的老同学异地重逢,林时爽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宝琛!咱们太久没见面了!”

方君璧优先给林淮唐倒好了茶水,不过林淮唐还是推脱一番,将这杯茶递给了沙淦。小姑娘藏不住心情,脸上难掩的失望,让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连方声洞都哈哈哈嘲笑起来,被他哥哥方声涛揪住衣袖,才收敛几分。

“宝琛兄不相信咱们先锋队的革命决心,认为咱们还是太软弱嘞!阿文,来,你给他介绍介绍,就谈谈潮汕那边的情况。”

先锋队从成立至今,多数时候是被同盟会内的革命元老们视为激进,这被人家说软弱、说保守,的确还是第一回。

林时爽哭笑不得,将潮梅总农会、潮梅总工会的一系列革命政策和社会改革成果,全部介绍给沙淦听了以后。

他们这位东京成城学校的老同学,方才惭愧起来:“是我误会君汉和时爽,太对不住你们!在公共场合,我还那样大声讲话,实在太不够朋友。”

“这……?哈哈,这有什么?我们正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来讨论先锋队的革命纲领,你这样闹一次大新闻,对先锋队来说,反而是好事。”

林时爽还想邀请沙淦加入先锋队或者参加北伐军,不过林淮唐却以为不可:“北伐军刚到上海,这叫初来乍到,不方便挖陈其美的墙角。而且宝琛兄留在沪军都督府做参谋,跟华野互通声息,对我们帮助更大。”

沙淦闻言是欲言又止,他好像明白了什么,察觉到沪军都督府和华野北伐军之间,并不像外间传扬的那么团结和睦。

林淮唐拉住沙淦的手,问道:“宝琛兄,你想直接参加北伐军吗?我个人是认为你留在沪军都督府帮助我们,作用更大,但具体怎么样,还是应该看你的个人意愿。”

“嗯……我是想参加北伐军,就算死在江宁城下也不后悔。但之前在朱家花园那样说话,实在愧对君汉,我总要做一件够朋友的事情吧?你们就让我留在都督府吧,这样等北伐军开拔以后,上海这边有什么新消息,也方便通知你们。”

沙淦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又说:

“对!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华野北伐军开拔以后,是要去镇江吗?”

第九镇的镇司令部和第十七协驻扎在江宁,但是第十八协是驻扎在镇江。就在第九镇秣陵关起义被张勋镇压的同时,第十八协的五营新军却在镇江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第九镇主力溃散后,据说残兵败将也是在向镇江方向撤退,林淮唐估计溃退过程中第九镇的主力损失会非常大,但应该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骨干兵员顺利抵达镇江。

“镇江是现在革命党人在江宁城附近唯一一个可靠的大本营,华野要光复江宁,当然要去镇江。”

沙淦直言:“陈都督已经分电江苏都督程德全和浙江都督汤寿潜,提议组织江浙各处联军,会攻南京,还准备推举第九镇的统制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在镇江设立联军的总司令部。”

陈其美牵头组织江浙联军这件事情,没有超出华野的预测,但陈其美私下许诺徐绍桢做联军总司令,这件事情华野就完全不清楚了。

不止性格暴烈的方声洞不满意,就连温和的林时爽、陈更新,还有老同盟会出身的姚雨平都皱起眉头。

徐绍桢领导秣陵关起义完全失败,第九镇的残存兵力,肯定远远低于华野。如果徐绍桢做了江浙联军总司令,那么华野难道要听从他的指挥吗?

众人都看向林淮唐,林淮唐不紧不慢道:

“如果这是革命党人一致的民主推选,我肯定是支持的。我们是革命党,不是军阀,不能以兵力的强弱来决定谁来领导谁,否则与绿林土匪何异?

甚至即便绿林,还讲究一个江湖地位、道义名声,绝不会纯以兵力强弱决定谁来坐第几把交椅。”

沙淦却说:“我有一个好朋友韩恢,他也是倾向无政府共产主义的革命思想,同时还是第九镇的将士,原来是赵声的旧部,目前正在镇军内做敢死队长。韩恢很主张激进政策,镇江光复以后,我和韩恢有些来往,我可以帮君汉联络到韩恢,对你们去镇江一定有帮助。”

林时爽从旁插了一嘴说:

“镇江那边,据我所知,林之夏也在那里,我和他同样是旧识。”

林之夏是福州人,和林时爽关系很深,他从福建武备学堂毕业后就到第九镇做了军官,据说镇江光复,林之夏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林淮唐、林时爽、林觉民、林之夏……还有现在镇江那个镇军都督林述庆,也是福建人吧?林姓果然是八闽大姓。”

林述庆也是赵声的旧部,原任第九镇三十六标一营管带,徐绍桢作为一镇统制,领导秣陵关起义却完全失败,反而是林述庆这个管带在镇江大获全胜,才使第九镇溃败后不至于完全灭亡。

“君汉尚不知道吧?最近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林淮唐、林时爽、林述庆三个人,是福建三林,又叫革命三林。”

林淮唐大笑:“哈哈!这是模仿武昌那边,蒋翊武、孙武、张振武首义三武的说法吧?”

“不过以君汉眼下的声望,我和林述庆是远远不如望你的项背了。”

同盟会内的军事权威,其实人物不少,只是其中多数都像赵声那样死在了辛亥革命的前夜,又或者像林之夏那样,辛亥革命以后没有继续从事军政工作,而是直接功成身退,回家经商办学去。

否则也轮不到振武学校的野鸡学生出头。

镇江起义以后,林述庆组织的镇军掌握了约一协的兵力,大概相当于华野一个混成旅三分之二的力量。

按沙淦的说法,镇江现在已有的兵力,包括林述庆的镇军,还有徐绍桢带去的第九镇残部,总共加起来是三千人左右。

从兵力来说,这和华野北伐军一万六千人左右的总兵力,自然相差很大,也无怪乎在场的众人,对陈其美私相授受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一事,都有愤愤不平之感。

姚雨平已经是华野里立场最倾向同盟会的人了,但哪怕是他,都认为陈其美的安排很不公道。

“君汉,华南野战军的总兵力将近二万人之多,即便是现在已到上海的先头部队,兵力都在镇军之上,让徐绍桢做总司令,战士们肯定会有不忿之感。

这只能白白激化北伐军和同盟会间的矛盾……唉!到时候影响了光复江宁的大局,就很麻烦了。”

“这件事,阿文你现在是北伐军的总司令,你以为如何?”

“我看江浙联军、江浙联军,华野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又不在江浙范围内,我们就不必去参加这个江浙联军吧?只用派一个代表到联军司令部去,做做联络工作就可以。”

林淮唐叹道:“可惜宝琛兄在沪军都督府还有要职,若能联系上那位倾向激进革命的韩恢同志,我们倒是可以让他负责联络的任务。”

韩恢在同盟会内资望不低,其实他也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只是起义失败时,韩恢跟随黄兴一起撤去了香港,所以林淮唐对他没有多少印象。

在另一个时空,韩恢作为同盟会中的社会革命激进派,最后反而是加入了朱志尧创立的工党。这个工党,在历史上原本是一个奉行类似工业党主张的那种实业家俱乐部而已,但是后来韩恢等一批真正推行社会革命的激进党人加入工党后,就把工党真的搞成了一个具有革命性质的工运党派。

也是因此,当韩恢这批激进党人支持工人的罢工斗争,到了影响到朱志尧这些工业党企业家的切身利益时,双方也就分道扬镳了。

朱志尧是希望推动工业化,做大蛋糕的,但是真要到分蛋糕、谈分配的时候,大家也就不能再合作下去了。

陈翼龙、沙淦、韩恢这些人,都和李大钊、陈独秀两位先生有私交,只是当时的时势决定了,弱小的激进党人们,如果要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推行社会革命,就只有一个下场,就是被袁世凯直接肉体消灭。

陈翼龙、沙淦、韩恢,都是这样死去。但受陈翼龙影响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又借着新文化运动的机会,先从纸笔的斗争开始,反而又为激进社会革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属于另外一番故事。

林淮唐敲着桌面,好像一副深思熟虑的表情,他的思绪飞得很远,又关心着刘师复去联系制造工人同盟会的事情,还想着庄文统留在上海组织上海总工会的事。

中国精华荟萃的大上海,果然在这里遇到的人物,远比广东和福建多,像陈翼龙、沙淦、韩恢这般激进的革命者,即便放在二十年后,也是可以承担起社会改造革命重任的革命家。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

第十五章 镇江

光复后的镇江秩序井然,街道上有许多镇军士兵站岗,除了刚刚光复的那几天还有少数歹徒作乱外,以后的时间里,镇军都将城市中的纪律维持得非常好。

前段时间日本的军舰如月号,到镇江威胁革命军,镇军都督林述庆也进行了有礼有节的对抗,没给日本人提供什么借以插手干涉的口实。

林述庆是福州人,出身农民家庭,也做过兵勇,徐绍桢带着第九镇在秣陵关起义都失败了,林述庆区区一个营长,反而在镇江挽救了第九镇的余部,也给革命军在江宁附近留下了一块巩固的出发基地,这是绝大部分人想不到的事情。

林时爽的好朋友林之夏此时就在镇军军中,福建人姓林的非常多,林之夏也是福州人,从前还算得上是林述庆的上级。

但武昌起义爆发不久前,林之夏就因为在第九镇军中宣传革命过于活跃,遭到了官府的通缉,不得不放弃军职逃亡藏匿起来,失去了领导军队起义的机会。

林之夏也穿着镇军的黄呢子军装,目前在林述庆的身边做一个虚职顾问,他和沙淦的好友、镇军敢死队队长韩恢走在一起,两个人都听说华野北伐军即将开来镇江的消息,脸上难掩兴奋的喜色。

“沙宝琛信中说华野先锋部队即将开抵镇江,凉公,林淮唐果真是一位大公无私的奇男子,据说华野这次过来,还要给咱们接济大批的械弹饷粮!”

镇军虽然光复了镇江,但镇江城市规模不大,更没有兵工厂一类设施,镇军的军需很成问题,急需外部的接济。

也是因为军需接济的问题,所以徐绍桢和林述庆才会对陈其美言听计从,任凭沪军都督府的安排,毕竟谁都知道江南制造局现在在沪军的手上,这座兵工厂可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兵工工厂之一啊。

林之夏也从林时爽那里获得了相关的消息,他和韩恢一样,都对华野的到来极为乐观,认为这对促进北伐进展有巨大的好处。

林之夏是同盟会元老前辈,年龄比姚雨平还大些,他在镇军里虽然只是个虚职,但因着博大的胸襟,处处照样为林述庆等人考虑:“我已经回信给时爽,将镇军的兵力、编制和武器饷弹的缺口,全都通知给了华野司令部,希望可以尽快获得接济。”

接着林之夏又叹了一口气:“唉……陈英士敝帚自珍,处处都想着优先供应他那批青帮兄弟,能成什么大事?靠刘福彪能打下来南京城嘛!”

韩恢对陈其美倚重会党的做法也很不满,他一直跟徐绍桢和陈其美勾勾搭搭的事情非常有意见。

此前第九镇在秣陵关起义,韩恢是冒着生命风险,在南京城内组织敢死队做内应,攻下模范监狱释放了大批政治犯,准备和第九镇里应外合光复南京。

结果徐绍桢和陈其美勾勾搭搭,一直犹豫不决,以至于错失战机,使得堂堂南洋新军的骄傲第九镇被张勋一群防营打垮,要不是韩恢骁勇善战还不怕死,硬生生带着几十名敢死队队员从南京城里一路突围杀到镇江,他早就交代在张勋手上了。

林之夏戴着一副眼镜,外表文质彬彬,韩恢则穿着一件薄衬衫,身上的肌肉都好像将要爆衣而出,也难怪当年黄兴在黄花岗一见他,就指名要韩恢做自己的警卫。

首节 上一节 81/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