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739节

罗斯师长凭感觉猜测南军在战场左翼的力量确实在减弱,这段时间敌人在杰斐逊市方向取得一定突破以后,看来是想尽量往杰斐逊市堆积兵力,争取扩大突破口,结果就是导致了左翼的一部分南军兵力被调往杰斐逊方向,给红军旅和蓝溪师的南下行动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战机。

“行动是完全可能的。”莫里斯·罗斯说道,“我们将效仿马歇尔在底特律的做法,把战火推进到敌人的后方去!”

马歇尔组织的底特律皆未战十分成功,这一经典战例也给罗斯师长提供了强大的行动信心,既然马歇尔能打出去,那么西南集团军当然也能尝试打出去。

第八十八章 不惜任何代价

底特律——

城市的街道两旁满是坍塌的高楼废墟,银行大厦和卖热狗的小商店堆叠在了一起,分不清楚彼此,戴着军帽、叼着“徐州”牌香烟的美军年轻士兵,双手捧着一把吉他,就坐在废墟和废墟之间唱着悠扬、忧郁的布鲁斯音乐排遣着战后幽怨哀愁的情绪。

人们都在歌颂马歇尔将军在底特律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可是只有那些亲身在底特律为这座城市奋战过的人,才最清楚底特律人民这好几个月以来经历了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

克拉克·肯特在夺回休伦港的战事中表现出色,已经被提拔为了一个步兵营的政委——才几个月的时间!克拉克就从一介刚刚入伍的新兵,被火速提拔为了营级别的正职政工主官,可见大陆红军是多么需要优质的人力资源,也可见大陆红军在底特律战役中的军官损失是多么严重。

在底特律集团军对多伦多的攻势陷入僵局以后,克拉克因为负伤又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底特律,马歇尔将军把新的集团军司令部放在了休伦运河岸边,就在大红一师所属一个步兵团的防地上。

克拉克作为前线受伤指战员的代表,刚刚回到底特律参加一场授勋活动,他看了看马歇尔将军那宽敞的、用许多木头撑着的司令部土室,室不无钦佩说笑道:“司令同志,您造掩蔽所没有按规格办事,造得有点像元帅府。”

司令部里只有简单的几样桌椅,当克拉克走进司令部掩蔽所的时候,马歇尔将军还忙着他的业务工作,在掩蔽所里还能听到许多汉语和法语的声音,应该是来自国际的军事顾问。

这儿的工兵作业正在紧张地进行,挖掘司令部各部门之间的交通壕,挖掘联系政工人员、业务人员和炮兵的大小地道。

马歇尔对克拉克这位火速晋升起来的年轻政工人员有些印象,他将桌上一枚非常简单的红星勋章挂在克拉克的胸前,说道:“好样的小伙子!很好!接下来我们集团军又要围绕休伦湖发动一场新的战役,说不定休伦港也要成为战争前线了。”

在克拉克的印象里,很少有人像马歇尔将军那样认真对待土木作业。底特律围城战的经验,揭示了一个道理:能不能见到下一个天亮,活到下一顿午饭,主要取决于掩蔽所盖板的厚度、交通壕的深度、厕所的远近以及在空中是否能看到掩蔽所等等因素。

这场激烈的围城战,已经让新生的大陆红军初步掌握了城市防守作战的要领,马歇尔尤其精熟这一作战方式,只是在进攻方面,大陆红军的表现就依然显得十分生疏,即便是由马歇尔将军亲自指挥的多伦多攻势也进展不大。

大陆红军一度占领了美加边境上的重镇哈密尔顿市,进攻部队的矛头最朝北向前突破时已经打到了多伦多的郊区,然而麦克阿瑟派遣了一支规模相当大的部队,穿行经过了由新英格兰游击队控制的纽约州西北部地区,同样绕行尼亚加拉瀑布给了底特律集团军一个巨大的惊喜。

联邦军在大陆红军进攻矛头的侧翼突然出现,使整个战局为之改变,马歇尔将军不得不改变用兵策略,停止了对多伦多市区的攻势,大陆红军再度由进攻转为防守,开始在休伦港至哈密尔顿一线的美加边境地区转入防守,并开始抓紧时间挖掘壕沟、修建工事。

尼亚加拉瀑布就是美加两国交界的跨国瀑布,这里地势险峻,密布高山、丘陵、激荡的河流、人工沟渠和众多桥梁,狄更斯和夏多布里昂都曾被这片壮观的瀑布深深震撼,在十万激流和满布藤梯的险峻高崖外,这里也同样是美加边境上的军事要地,1812年的美加战争时,两军就曾在这里激烈交战,直到双方签订《根特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战火方才停歇。

尼亚加拉在当地的印第安人语言中是“雷神之水”的意思,古代印第安人把瀑布的轰鸣形容成雷神说话的声音。

现在当真如此,麦克阿瑟的军队正如潮水般涌过美加边境,联邦军队是美国内战各方势力中装备最精良、训练程度也最高的一支军队,他们占据了美国东海岸绝大多数的工业城市和优良港口,拥有十分便利的条件接受外部援助。

以加拿大英王政府为首的旧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国为首的帝国公约组织,都在给麦克阿瑟军政府的联邦军输血,英法两国虽然阻止了德国直接通过英吉利海峡向麦克阿瑟输送装备,可是却无法阻止德国人绕远路,经由地中海航线进入大西洋。

大量德械武器配合上联邦军最完善的职业军官团梯队,联邦军在美国内战爆发初期就取得了一系列的惊人胜利,接连夺取纽约、华盛顿、费城这些美国东部的中心城市不说,在此后向西进军的过程当中,除了一些像特拉华峡谷这样极为险要并且大陆红军集中了优势兵力防守的筑垒地域以外,在其他战场,麦克阿瑟也都取得了大量胜利。

特别是在新英格兰地区。

新英格兰诸州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当地州长们组成的诸州联合中立政府应当说是也具备一定实力,在内战爆发之初起码也掌握着几个州的国民警卫队,可是在加拿大军队和联邦军的南北夹击下,诸州联合中立政府竟然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全线溃败,很快就从内战中的一方参与势力沦为了游击队级别的势力。

目前新英格兰军队虽然还控制着纽约州北部和新罕布什尔州西部的数个较大城镇,部队还能勉强基本的补给水平,但想要打出去扩张实力就千难万难了。

甚至严格来说,现在新英格兰军的实力可能都还比不上林肯红军旅、自由黑军、迪林杰军团和摩门教这类的小型军事集团。

如此战绩,麦克阿瑟当然是志得意满。

负责尼亚加拉瀑布战线的联邦军将领就是巴顿,他和副手布莱德雷一起在前线的野战指挥所里看地图,作战参谋俯下身,在弹药箱上的军用地图里画了一条垂直的、粗粗的蓝线,穿过大陆红军一方防区的红色虚线,直到休伦湖的位置。

“你要不惜任何代价突破赤匪的防线,我会给你后备兵力。”巴顿向他的手下们勒令道。

“是,不惜任何代价。”

其他军官都大声回应,他们都很清楚巴顿口中的“不惜任何代价”意味着什么,巴顿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指挥官,他的攻势向来迅猛异常,但对部下也是非常严苛的。

担任副职的布莱德雷又看了看地图,他指着地图上弯弯曲曲的河岸问道:“就在这一带吗?侧翼。马歇尔竟然这么不谨慎。”

布莱德雷也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所以他同样算是麦大帅的天子门生,但同时布莱德雷还曾经获准进入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一年,着重学习“运动战”战术和陆军武器的使用。毕业之后布莱德雷在夏威夷的第27步兵团任营长,后调国民警卫队夏威夷卫戍区任职,然后他又奉命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课程结束以后布莱德雷就被调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担任战术系教官。

就是在本宁堡,布莱德雷结识了马歇尔。

第八十九章 防共反赤化

当时马歇尔负责主持本宁堡步兵学校的教学改革,布莱德雷一到学校就被马歇尔任命为兵器系主任,成为马歇尔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助手之一,所以他既是麦大帅的天子门生,又是对面赤匪底特律集团军司令员马歇尔的老部下。

布莱德雷戴着一副学究气很重的圆框眼镜,他和马歇尔有很多相同点,比如说两个人都是书生、教授式的将领,比起军事家,两个人身上的学者气质也都更加浓厚。

这和一副绿林好汉、铁甲猛将模样的巴顿,完全是相反的类型。

“马歇尔老了,他徒有大名,却忽略自己军队侧翼的保护,完全忽视了联邦军队可能越过游击地带进行的突袭,这真是犯下了军校生也不至于犯下的愚蠢错误。”

巴顿将军多少有点卖弄自己的“指挥水平”,他一开口,指挥所里那种沉闷的气氛就消失了,瓦砾场和荒草沟里的战争跟铬钢、阴极灯和无线电设备息息相关的感觉也都消失了,好像战争就变成一种热血又光亮的竞技游戏,就像是橄榄球一样。

联邦军穿过尼亚加拉瀑布地带以后,整整三个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底特律集团军的侧翼完全展开,按照麦大帅和巴顿将军的估算:一个联邦军的正规步兵师足以对付一个半大陆红军步兵师,如果是大陆红军刚刚组建的、以新兵为主的动员步兵师,那甚至能够对付两个半了。

巴顿麾下这三个师先头部队,又是从联邦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部队,他们都是以战前的美国陆军常备师为底子扩建出来的,大部分军官也都是来自西点军校和本宁堡步兵学校的职业军官,军事素养可不是“赤匪”可比的。

而且这些部队都装备了许多新式的德械武器,有的是麦克阿瑟下令东海岸各大城市的兵工厂紧急仿制的,还有相当数量则是帝国条约组织直接通过地中海和南大西洋航线运输过来的援助物资。

在西班牙的战争爆发以后,德国对“遏制战略”的投资又一次大幅度增加,现在德国已经愿意拿出他们在军备重整计划里更换掉的大量旧式武器装备,去支援全世界任何一个愿意反共的势力。

只要有意愿反共,你就能得到柏林送来的武器。

首节 上一节 739/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