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72节

宋教仁左右看了看,虽然有国民军战士拉开封锁线,但因为林淮唐的到来,围观群众的人数反而越聚越多,他只能无言默然以对。

林淮唐张开双手,做出送客的姿势:

“请吧,遁初先生,咱们还有再见的机会!”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角师

全国的所有媒体,除了同盟会的那几份机关报外,不分保皇、立宪和革命的立场,全都在说先锋队的条件实在宽大至过分地步。

先锋队这个组织的名字,也头一回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响彻起来。

现在全天下的人,都认为林淮唐受着同盟会的迫害,犹且做出共同下野的巨大让步,即便是最仇视革命党的守旧顽固派人物,也不能不从封建旧道德的观念上出发,对林淮唐投以极大的同情。

对革命和开明的新青年来说,善恶好坏的分野,那就更为清晰。

一边是争权夺利、恋栈不去的胡汉民,一边是天下为公、礼让为国的林淮唐,还有什么可说?

胡汉民最终被宋教仁带去了上海租界,留在一家洋行中受人照料,潮梅安抚使的职务,则由林淮唐推荐了何子渊担任,广东都督,自然由代理都督廖仲恺正式转正。

此事以后,陈炯明心灰意冷,同样宣布退出政界,但他的通电,没有多少人关心。

因为当时全国报纸的头版头条,差不多都被林淮唐的《告全国国民下野书》所霸占。

林淮唐宣布他将辞去国民军总司令和闽南安抚使的职务,就此退出军政两界,但他不会停止革命的步伐,而将以一种更纯粹、更光明磊落的方式参与到革命的进程里来。

这种方式是什么呢?

“淮唐将以最光荣之一普通革命士兵的身份,参加北伐军,继续革命事业!”

林淮唐在这封被全世界关注的自白信上,公开表示,他会以普通一兵的身份报名参加北伐军,并且还表示,如果舆论不相信,大可以派记者来跟拍监督。

这条消息一经传出,特别是林淮唐那张换上普通士兵军服的照片传出以后,他的名字,便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火了一把。

更有无数将林淮唐奉为中国伟人、革命偶像的热血青年,纷纷报名参加北伐军;还有同等数量的怀春少女,也到处打听着参加北伐军的方式和见到林淮唐本人的渠道。

原定为一万六千人名额的北伐军,据说在《告全国国民下野书》发布的当天,就收到了两千多封报名信。

按照北伐军的规划,林淮唐为北伐军编制问题,和执委会、顾问团的众人,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当时中国陆军,全部是模仿德国和日本的步兵师编制,一师采取二二制方块师的模式,辖有两个二团制的步兵旅,同时配属团级别的骑兵、炮兵单位。

这种大型师是目前北洋军的主流模式,火力强悍,在沿着铁路线进军时,攻击力量十分雄厚。可若脱离铁路线,这种大型步兵师,就会暴露出其呆板、笨重的一面。

也是因此,后来威震天下的北洋军追剿河南的白朗起义军时,竟然束手无策,任土匪流窜毫无办法。

再到后来北洋军阀之间互相混战时,也是逐渐以混成旅作为主力,渐渐取代了这种德日流行的重型步兵师形式。

林淮唐认为,三角师比方块师更适合中国目前的技术兵器规模和具体作战情况——三角师就是不设旅一级单位,由师部直辖三个团。

方块师由于师部直接掌握的只有两个步兵旅单位,所以作战时只能采取简单的纵队战术(师内两个旅作为前后两个梯队投入)和横队战术(旅内两个团水平展开),非常不灵活。

而三角师,师部直辖三个步兵团单位,简化了指挥机关,提高了指挥效率。这种方案也使得师指挥官能够更灵活地控制下属部队(比如两个团在前,一个团留作预备队;比如两个团正面进攻,一个团侧翼穿插),实现方块师指挥方式上难以实行的灵活机动战术。

林淮唐在后世听过这样一句话:低级军迷看装备,中级军迷看战术,高级军迷看编制。

编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然还有比编制更重要的政治组织,那就不属于军事迷的研究范畴,而应属于政治研究的范畴。

仅以军事角度而言,林淮唐当然认为三角师更适合中国。

但姚雨平对此却有反对意见:

“君汉所言切入实理……然而,目下国民军军官阶层,所受之战术教育,无不是沿袭了德国、日本的教材操典,突然将德日步兵师编制改变,恐怕一般军官缺乏足够的战术素养来理解。”

姚雨平的反对,很有道理。

现在国民军军官数量本来就不多,而且多是仅仅受过速成军事教育的初级军官,连照着教材操典搞老一套都未必能搞好,遑论让他们掌握全新的三角师战术呢?

考虑到这种情况,林淮唐也只能选择在姚雨平的建议下,稍稍折中一步,选择混成旅为北伐军的基本作战单位。

但是为了培养军官们对三角师战术的掌握,林淮唐还是决定,即便是混成旅,也要采取三团制的混成旅模式,即在两个步兵团以外,增添一个补充团。

北伐军的整体编制,就是以两个三团制的混成旅为主力,并配置军直属的炮兵、机枪、辎重、工程、卫队、教导各一营,学生地雷队、宪兵队、卫生队、女子北伐队、炸弹队等附属单位各一队,总兵力为将近一万六千人。

北伐军的经费问题,主要由广东省、福建省及海外华侨捐款共同解决

广东省方面自然是为了尽快解决海珠亭事变的后续影响,也是廖仲恺为了承担事变以来的一系列后果,拿出了总共八十万元的经费支持;福建省方面,即便郑祖荫一直有上当受骗之感,但他出于顾全大局的考虑,也不能不坚持福建都督府要对北伐军提供大力支持,许崇智等闽军军人,同样也急着花些钱,将林淮唐请出福建省去,最后总共拿出了六十万元军费。

至于华侨方面,陈嘉庚先生对国民军一直很支持,南洋、北美各埠的侨商,也通过国外的新闻媒体了解到了林淮唐的事迹。

大家都对中国人能出这么一个大英雄,特别是对这个大英雄备受洋人的追捧推崇,觉得非常兴奋。

侨商团体的献金捐款,竟然还超过了广东省方面提供的军费援助。

武器装备方面,仅仅广东省府,在廖仲恺批准后,就提供了最新式的德国造管退炮十八门,炮弹一万余发,机枪弹五十余万发,步枪弹三百余万发等军械;福建方面的械弹支持,虽然较广东少,但也没有少太多。

这些条件,都是之前林淮唐和宋教仁谈判决定的事情,也是国民军释放胡汉民、陈炯明二人的前提之一。

也难怪汪精卫如此儒雅潇洒之人,都会爆出粗口:“林淮唐牺牲大?我牺你****!”

兵员方面,国民军提供了北伐军百分之六十的兵员——国民军战士数量,当然不止这些,其余国民军部队,则全部取消了国民军名义,以退役的方式充当常备自卫军,配置到闽粤各地的农会和工会组织中。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一部分由志愿报名参加北伐军的青年学生、店员、工人、水手、渔民……此充实,另一部分大头,则是由广东和福建两省的省府,直接派员参加。

自然,按照林淮唐之前在媒体上说的那样,省府派来的人,都只能和林淮唐一样,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加入北伐军。

什么叫白嫖啊?

饷粮白嫖,军械白嫖,连有经验的军官士兵都可以白嫖!

林淮唐辞去全部军政要职以后,只保留了先锋队总队长的党内职务,国民军的总司令——现在该叫北伐军了,或者更准确一些,应该用林淮唐选择的正式名称“华南野战军”——这个总司令的头衔,改由林时爽出任,闽南安抚使一职,林淮唐则推荐了黄展云出任。

其实潮梅安抚使和闽南安抚使两个职务,并不重要。

只要各地农会和工会的组织,还在先锋队的坚实掌握下,仅仅两个空头职衔,林淮唐并不在乎。

华南野战军这个名字,本来宋教仁和姚雨平都建议北伐军的名字就叫广东北伐军,但是这个称呼福建方面完全不能接受,北伐军里可是有一半福建人呢。

林时爽就干脆建议改名叫闽粤北伐军或华南北伐军,林淮唐一听华南北伐军,就直接下定主意,好,那就叫华南野战军嘛,简称华野吧!

华南野战军的总司令是林时爽,参谋长是姚雨平,但大家都清楚,哪怕林淮唐仅是华野的普通一兵,目下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动摇他的领导权威。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时代

暮秋的汕头,天气却不像长江流域那样已到凉爽甚至寒冷的程度,反而让季方觉得很闷热。

他还背着刚离开保定军校时携带的行囊,在码头上走来走去,好像是在等着谁。

汕头这座小城市,如今到处都是外省来的青年学生,那些穿着白色裙子转来转去的漂亮女孩子,头发剪到齐耳,银铃般清亮的笑声,和她们甜美的容貌一样,都让季方觉得非常紧张。

一个穿着白色衬衣的高个男生,在一条汽轮上向着季方连连招手。

“季正成!正成兄!是我啊!我叶灏,叶倬然,居然在汕头遇见你,真是他乡遇故知。”

季方愣了一下,很快认出来船上招手的青年是他的江苏老乡叶灏,自从他考上保定军校后,就很长时间没见过叶灏了,没想到他居然也来了汕头?

真是让人吃惊。

叶灏飞奔着下了船,汕头的革命氛围真是强烈,到处都有张贴先锋队和北伐军的宣传单,还有不少年轻学生在街上做新戏剧的表演,跟江苏情况差距真大,叶灏简直等不及快点去北伐军的征兵司令处报名啦!

季方和叶灏拥抱在一起,能在岭南撞见江苏来的同乡,还是老朋友,这份运气真不错——难道全国的青年革命者们,都正往汕头来吗?

那可要抓紧机会呀。

在季方的身后,他在保定军校的同学何贯中,正跟另一位模样非常英俊、穿着国民军制服的军官站在一块,好有三五个长相秀气的女学生围着他们。

“正成!”

“这位是……?”季方疑惑问道。

何贯中是潮梅安抚使何子渊的六弟,两个人年龄差的真多,都快赶上人家父子了。他是保定军校的高材生,武昌起义的当晚,何贯中就拉上他上铺的李济深逃出校门,把黄河铁路桥给炸断了。

他和李济深先去了上海,准备绕道去武昌参加革命,结果在上海听说了林淮唐的事迹以后,就干脆不去武昌,决定回广东老家去报名参加华南野战军!

何贯中拉着那位英俊的军官,介绍说:“这是沧白兄,他是潮梅总农会的卫队长叶剑英,是我哥派来的,他很熟汕头的情况,是我哥求他来带我转转的。正成你身边这位呢?”

“哦,这是倬然兄……”

叶灏抢着自我介绍道:“在下叶灏!宜兴人,已经弃文从戎,专程来汕头报名北伐军的!”

季方尴尬地笑道:“嗯呐,倬然是我的老同学。”

叶剑英穿着漂亮笔挺的国民军制服,他本来就很英俊,这下就显得更好看了,难怪那么多女孩子围着人家转。

叶剑英主动和季方、叶灏两人握手,倒是那几个女孩子,好像不高兴起来,说什么“沧白哥哥,晚上总农会要办一个篝火晚会,我们有表演一个新剧目,蔡会长也会来,沧白哥哥肯定回来看吧?”。

叶剑英低头看了女孩子们一眼,抿着嘴微笑说:“好,我一定去,但我现在有事,我们晚上再聊,好不好?”

那些女孩子还是不依不饶,但叶剑英的嘴巴真厉害,让何贯中、季方、叶灏三人都佩服的不得了,几句话就将她们通通摆平。

何贯中目瞪口呆:“沧白啊,你可太会讨姑娘的欢心。”

叶剑英笑笑:“这么一个大时代,咱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不是吗?”

“对!”叶灏说,“我们有幸和林总队长生在同一个时代,生在这样一个激荡的大时代里,就要快抓紧时间呢!我要去参军,正成快和我同去吧,万一赶不上我得后悔八辈子。”

季方看了看自己身上那套还没缓过的北洋新军制服,却摇头说:“我就不去报名了。”

“什么?正成你一个保定军校的高材生,生逢大时代,不去参加北伐军有什么意思?”

“现在确实是大时代,但不仅是军人的大时代,也是工人和农民的大时代。我看了先锋队发的传单,很有意思,革命不光依靠军人,也依靠工人农民,我想到工人中间去,也想到农民中间去,教育民众、启发民众是我们这一代学生的使命,我要去报名参加先锋队。”

何贯中和叶灏都被季方的话惊住,叶剑英却哈哈大笑起来:“你这话,我前天才听人讲过呢!那人是湖北来的,你们说怪不怪,湖北人不去武昌参加革命军,却大老远来汕头说要参加先锋队。”

首节 上一节 72/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