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求生 第718节
抵达秦皇岛的部队,很快还会通过铁路机动,继续装车运送到哈尔滨和海参崴,列入北方战区的指挥序列之中。
目前已经到达秦皇岛的装甲先锋,主要就是红军第一坦克旅和红军第一、第二轻装师三支部队。
红军第一坦克旅的旅长寻淮州才只有二十六岁,他穿着一件普通的坦克兵黑色夹克,头上还戴着一顶最新式的红军坦克帽——坦克帽由帽体、衬里、3条保护带、护额、耳机、喉头送话器组成,,可以防车内碰撞,还具备相当优秀的隔音性能,毕竟坦克车内的噪声级别非常高。
寻淮州脚底下则是踩着一双坦克兵专用的硬质马靴,走起路来,嘎嘎直响,显得十分威风。
红军坦克兵使用的马靴多选用上好的牛皮制成,质地较硬,防碰撞的功能较强。坦克车内比较狭窄,磕磕碰碰的事是免不了的,蹬上马靴,便不怕磕着碰着。再说,坦克炮发射时,推出的炮弹壳滚烫发热,如果不穿马靴,很容易砸伤烫伤,所以这类军服也谈不上是资本主义遗毒,而是确有其实际用处。
另外还有两支已经被运至秦皇岛的部队,就是红军的第一轻装师和第二轻装师,师长分别是彭雪枫,还有参加过孟加拉解放战争的王尔琢。
轻装师的编制,要比经过黄慕松压缩过坦克部队编制以后的红军坦克师、坦克旅还要更为简陋一些。
轻装师的装甲营就只有一个而已,主力是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下辖有一个机械化步兵营和一个摩托化步兵营,整体战斗力和正规的装甲师没有任何可比性,更多是属于介于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之间的产物。
王尔琢也对轻装师的编制有些怨言,他到秦皇岛以后就向同样在这里等候调动命令的寻淮州抱怨说:“轻装师的装甲编制太弱了,真正意义上的坦克营才只有一个而已,真要到战场上发挥作用,怎么也要再补充一个或者两个坦克营吧!”
王尔琢的想法属于理想过头了,寻淮州还比较现实一些:“坦克旅名义上应该有两个二营制的装甲团,实际上编制根本不完整,仅有的坦克部队也多数用轻型坦克充数。理论上来说二营制装甲团每个连下辖22辆坦克,再加上营部的6辆坦克,可达到每个营72辆坦克,全团可达到152辆坦克,实际上却非常不足,而且坦克师的编制就更糟了……”
“坦克师的编制为了充数,编入了两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摩托化炮兵团,一个师的人数能跑到一万五千多人去,这也未免太过于臃肿,直接就会导致部队的机动性大幅度下降。”
林淮唐非常重视装甲部队的发展,可是林淮唐也不可能在红军装甲部队建军计划的任何细节问题上都进行具体而微的指导。真正落实到基层时,主要是还是要依靠红军这些年来培养出来的中层军官,整个装甲部队改革计划,都是得靠这批人去推行,他们的能力、见识和素质直接决定了红军装甲部队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水平。
林淮唐至多是能够提出一些宽泛的指导性意见而已。
现在红军编制的一个坦克师,全师真正的装甲兵仅有2700人,剩下的都是步兵和辅助兵种,为此又不得不在部队内部编入更多的轮式车辆,而半履带车辆的数量又会受影响导致严重不足,这就导致红军坦克师在实战中的越野能力大幅度下降,各装甲师更加依赖公路进行机动,而且坦克经常和步兵脱节,整个装甲师的战斗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寻淮州为此已经给红军训练总监部写过一份说明情况的报告书,他自己对红军这一轮的装甲力量改革效力并不太满意,只是限于中国当前的汽车工业产能,很多问题又确实是暂时难以解决的。
说到这里,寻淮州对法国的同行们便不无艳羡:“我军缺乏像法国大量装备的B1坦克那种重型钢铁巨兽,在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方面,我军相应坦克型号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是很不差,可是装备数量却又不像法军的S-35坦克那么完备……”
在一战后期,法国人就已经先后拿出了施耐德CA1、圣莎蒙突击坦克,以及著名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并投入到实战战场,技术积累当然要远远超过中国。
公社革命以后,法国的民族复仇主义多年来都十分高昂,全法国民众都支持国民自卫军向德国复仇的进攻计划,所以对坦克之类进攻武器的研发一直非常上心,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款典型装备就是寻淮州所说的S-35骑兵坦克。
法国人把坦克分为步兵坦克、骑兵坦克、重型坦克三种类型,骑兵坦克注重机动性、对敌方防线渗透突破的能力,S-35骑兵坦克就在此类,这种中型坦克是施耐德电气公司下属的子公司:索玛公司的作品,火力上,S-35拥有一门47毫米SA-35型坦克炮,备弹118发,装甲方面,得益于自己的铸造车体,车体正面装甲厚度在47毫米左右,侧面则是20毫米,基本可以抵抗欧洲主流37毫米坦克炮的攻击。
最重要的就是行驶性能,S-35的公路行驶速度是40公里每小时,越野速度则是32公里每小时,机动性能和通行性比中国装甲部队里最重要的一款坦克三四式“军犬”坦克还要出色,也难怪寻淮州会如此羡慕。
考虑到坦克要进行长距离的机动作战,S-35装备有两个并排的自封式油箱,容量分别为100和410升,并用防火隔墙和战斗室分离。有了额外油箱的加成,S-35可以通过公路连续机动230公里,这足以完成一波从凡尔登战线一路突击到莱茵河畔的大纵深攻击。
第五十九章 法国开战
为了保证产能,法国甚至一度把全国过半的汽车工业和拖拉机工业产能用于生产S-35骑兵坦克,光是1937年一年法军就列装了将近六百辆S-35坦克。
至于寻淮州另外提到的B1重型坦克,性能就更强了,B1重型坦克车体前装甲厚度达到了60毫米以上,差不多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全世界装甲、火力水平最为强大的一款坦克,并且由于法国公安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以及法国非常发达的汽车工业产能,一线法军列装的B1重型坦克数量也比较多,完全可以应用于实战。
只是在寻淮州羡慕法军坦克部队装备如此强大的同时,其实他在巴黎的那些同行,也同样对中国红军的坦克部队怀有另外一种羡慕。
差不多同一时间点,正在巴黎的法国国民自卫军两位重要将领——法军装甲部队的首倡者柯尼希将军,以及目前法军装甲部队的主要指挥官德莱斯特兰将军——就在第三国际中央委员会主席熊雄面前,袒露了法军同志们对于中国军队的向往之情。
“其实法军的装甲师可能编制过大,我们当初构想之时有些太希望装甲部队能够包打一切,以至于犯下这个错误,导致装甲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不强。”
在公社革命以前,法国军方差不多不就是法国国内右翼政治势力的大本营,主要的将领、军官几乎都和右翼政治团体有染,所以像贝当、戴高乐这些军方将领,几乎都在革命以后流亡到了北非。
所以在今天的法国军队里面,大多数将领都显得非常年轻,这一点倒和中国红军的情况类似,或者应该说只要是经历过社会主义大革命的国家,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法军主要将领在一战时大多只是基层军官,比如玛丽·皮埃尔·柯尼希将军在上次大战临近结束时还只是法军少尉而已,要不然就干脆是公社时代由革命政府自己培养出来的一代新人。
他们不受法军旧的、保守的落后军事理念影响,在思想上异常开明、进步,也能客观学习和吸收中国红军的种种经验,不会因为中国红军是亚洲军队都抱有什么歧视心理。
德莱斯特兰将军是一战时期的老兵,战后由于支持工人运动,在军队内部就连一个尉官都没有当上,直到1919年的公社革命以后才获得了在圣西尔军校学习的机会,此后在公社政府统治的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他也以杰出的能力迅速被提升为了法军的高级将领。
德莱斯特兰将军同样向在座的几位中国同志,坦言道:“法军装甲师缺乏跟进掩护的机动步兵,侧翼很容易暴露,这说不定也会是一个重大问题,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我军装甲师配属的步兵部队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在快速推进中,这些为前锋坦克部队提供掩护的摩托化步兵,也可能经常会面临对手的装甲反突击,至少需要37毫米以上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才能有效击穿德军坦克。”
熊雄和曹菊如对视一眼,他们都知道法国人的这些话或许属实,在隐藏在这些言论背后的真正目的还是希望中国可以向法国提供更多援助。
曹菊如不大会讲法语,所以是他一边说话,一边由熊雄翻译给法军的两位高级将领听:“……中国当前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防危机,我国政府可能很难向法国直接援助诸如反坦克武器这样的装备,只能在铁矿石、橡胶、铜、锡、镍、铝材以及其他稀有金属方面提供援助。”
法军的装甲部队建军思路,就是集中全国、全军的资源,全力打造一批强有力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将法军的进攻能力强化到极致。
这让人有些想起一战前法国流行的“攻势邪教”,只是这一回,法军对于“进攻”的信仰是建立在了相当扎实的物质和战术基础上,而非为了形而上的“荣耀”去进攻。
但这种思路,中国显然模仿不来。
法军可以确定他们的主要战场就在德法边境上,主要的敌人就是德国军队,所以能够集中国力针对性去建设军队。中国却很难确定红军最主要的战场在哪里,最主要的敌人又是谁,是美国战场、乌拉尔战场还是印度洋或太平洋战场?是德军、是美军,还是白俄军队?
红军需要建立起一支能够担负多面手任务的军队,既要有能力在太平洋上乘风破浪、夺岛跃进,又要有能力在南洋丛林里越野蛰伏、鏖战突击,还要有能力在西伯利亚的冰原旷野上进行大纵深突破,甚至是在美国高度发达的路网上进行人类历史空前绝后的机械化战争……
如此多的作战需求,就让红军没办法把所有资源都用在发展装甲部队上,这也是为什么有林淮唐指导的红军装甲部队,依然在不少方面落后于法军的原因。
虽说如此,但柯尼希将军和德莱斯特兰将军其实都对红军的装甲部队编制更加欣赏。
德莱斯特兰将军又说道:“那真是遗憾!请您放心,法国不会向中国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虽然普鲁士人的军靴时刻都可能威胁到巴黎,但我们不会因此要求外国的其他共产主义者们为我们做出什么牺牲,国际主义的道义和情感都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柯尼希将军则说:“我很欣赏红军坦克师的编制,一个装甲师以1个装甲团、2个摩托化步兵团、1个摩托化炮兵团为核心的标准组合,再根据各师装备的不同型号坦克的性能不同,有2营制和3营制的装甲团,使得各师的战斗力更为均衡……这样精简后的装甲师坦克数量有所下降,但搭配更加合理,指挥、协调的效率都得到提高,战斗力很可能比我军坦克师更强。”
熊雄让身边的武官记录下柯尼希将军提的这些建议,他自己对军事问题不大了解,但以熊雄和柯尼希、德莱斯特兰两人的实际交往,以及熊雄从第三国际其他军事专家口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两位将军的军事素养肯定都非常优秀。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