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704节

美军在西太平洋上的残余力量,只在威克岛进行了稍稍有力一些的抵抗。

说来也巧,美国人首次发现威克岛的时间就在1840年,当美国海军准将查尔斯·威尔克斯和博物学家提香·皮尔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登上威克岛时,清王朝封闭的国门也被英国人使用武力粗暴打开,历史的漩涡把中国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的时候,威克岛也开始出现在历史当中。

比起关岛,威克岛的优势是当地作为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上的一个中转基地,拥有更大规模的机场,菲律宾战事爆发的时候,威克岛上的守军数量也比关岛多不少,拥有一个满编的海军陆战队防卫营,另外此前奥尔森许诺给菲律宾方面的许多轰炸机编队和战斗机编队,也暂时停留在了威克岛较为完善的机场上。

在炮火方面,守岛美军的三个炮群拥有6门口径127毫米大炮,另外还有12门口径76毫米的高射炮以及机关枪若干,在马尼拉美军全军覆没以后,还拥有了不少从夏威夷飞来的战机增援,实力并不算弱,可是与红海军进攻威克岛的部队比起来,美军欠缺持续性的增援,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红海军对威克岛的攻势,是以航母的空袭率先展开,36架舰载轰炸机从威克岛以南1100公里的罗伊岛海域起飞,分成三个波次向威克岛发动攻击,红空军的战机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天气变化,在厚厚的暴风雨云层下巧妙逼近目标,完全躲开了美军高射炮的阻击,很轻松就炸毁了威克岛的机场,还把美军寄予厚望的许多飞机直接炸毁在了机场的跑道上。

紧接着,第二波和第三波机群对岛上的军事设施、高炮阵地和宿舍营房进行轰炸扫,25000加仑的航空汽油被击中,引发的大火导致小岛上空浓烟滚滚,红空军仅损失一架飞机,就基本上摧毁了威克岛美军的防空力量。

最后就是步兵的登陆行动了,美军在威克岛上拥有至少上千名正规军的防守力量,所以抵抗烈度要比关岛强得多,守军坚持的时间也比关岛长的多。

关岛仅仅一个半小时时间,就被三百名红军陆战队员占领,威克岛上的美军则还是勉强组织起了一番可圈可点的防守作战,起码在红海军舰队掩护登陆部队上岸的时候,炮台里的127毫米岸防炮还是努力开火试图压制住红军的陆战官兵,但红海军舰队的火力支援非常出色,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精准摧毁了美军的岸防炮台,不间断地对登陆和地面战斗提供空中支援。

威克岛上的美军只要阵地一暴露出来,就会马上遭到红空军战机的扎堆猛攻,当时负责防守威克岛的美军中校坎宁安被红军俘虏以后,就曾经很不服气的说过:“中国人都是懦夫,你们的士兵有本事就不要呼叫空中支援,面对面来和美军步兵交手,看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在红空军得力的空中支援下,陆战队员们大概花费了一个白天的时间击溃美军,等到深夜时,威克岛的美军便基本投降,他们的表现比关岛好不少,坚持了大概十五个小时,此役美军阵亡二百七十余人,红军的海军、空军和陆军部队,全部加在一起,总共阵亡了八十九人,战事确实比关岛激烈,,但也仅仅如此。

方声洞对红海军占领关岛、威克岛的表现都很满意:“目前世界上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欧洲是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对峙一触即发,北方是俄罗斯眼看就可能发生第二次内战,北美的内战则早已爆发……新的世界大战这回很可能不会仅仅局限在欧洲和西亚地区,而是会遍及整个地球,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关岛、威克岛、拉包尔……对南洋战区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控制这几个岛屿才能保障东共联干涉北美内战的运输线安全,你们都表现过人,不愧为新一代的红军军人,也不愧为红旗下受书记长教诲长大的一代人,但对拉包尔的战事,今后还是要做一番认真的检讨和准备。”

在欧战之前,拉包尔本来是德国人的殖民地,德国人取得欧战胜利以后,本来准备大举进军太平洋海域,扩大自己的殖民势力,却在马六甲海峡遭到了东共联的强力阻击,被迫放弃了原先制订的太平洋政策。

等到协约国国家陆续爆发红色革命以后,德国在南印度洋、南太平洋地区,又开始主动缓和与旧协约国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这当中德国重点拉拢的就是澳大拉西亚联邦,为此德国还把本属于自己管辖的拉包尔也委托给澳大拉西亚联邦驻守,争取把澳洲人拉进一起对付中国人的阵营里面。

从结果来看,德国的南太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功,澳大拉西亚联邦不仅主动接纳了从马尼拉湾逃走的美军驻菲舰队,而且还开始在拉包尔、莫尔比兹港等地部署重兵,摆出了一副主动和中国为敌的态势。

澳军在拉包尔部署了一个满编的步兵师,岛上的两个机场也停满了从澳洲大陆本土赶来的飞机,其中还包括德国人从锡兰岛派来的所谓“志愿军”,另外,荷兰人也派出一个营步兵和二十多架飞机增援拉包尔,德、荷、澳三国在东南亚结成的反华联盟完全浮出水面,这确实给红军增添了更多麻烦,使拉包尔变得要比关岛和威克岛都棘手许多。

东共联现在还没有和德国、荷兰、澳大拉西亚正式开战,红海军、红空军部队数次逼近拉包尔展开威吓和侦察行动,澳洲人则表现出相当强横的态度,主动派出海空军部队抵近侦察红海军舰队,双方虽然没有爆发正式的空战,可是几十上百架飞机在南太平洋的天空上擦肩而过,还是免不了发生各种意外事件,单单中国这边就已经有两架飞机由于意外事故坠毁了。

第三十八章 极权主义宪章

方声洞双手攀在航母舰岛的栏杆上,望着远处波涛起起伏伏的大海,很有一些顾盼自雄的样子:

“你们要做好和德、荷、澳同盟开战的准备,欧洲局势早就是堆在火药桶上面,一触即发,只要一点火星就可能点燃起不下于二十年前那种规模的战火。也许就在今年年内,或者稍晚一些,至迟到明年,我估计第二次欧战一定就会爆发,到那时候就是我们把达伽马和麦哲伦以来四百余年殖民体系彻底摧毁的最好时机。”

伍中豪说:“不仅是在法德、法比边境,意大利的冲突也愈演愈烈,在波河流域还有罗马等地,听说也已经爆发了好几起师级部队的冲突事件。”

意大利长期以来都一直是不太被中国人所关注的一个欧陆角落,从欧战末期的内乱、动荡以及接踵而至的分裂开始,亚平宁半岛的土地先是分裂成了几十个持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小政权,他们中那些获得境外势力支援的较强者,在二十年代初开始兼并其他更为弱势的小政权,最后才形成了北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意大利联邦共和国和两西西里王国三个较大的政权,以及撒丁尼亚和罗马教皇国两个较小的政权。

这之中北意大利的红色政权,幕后当然是得到了法兰西公社和第三国际的大力支援,控制着伦巴第地区和威尼斯地区的意大利联邦共和国则是奥匈帝国的国卫星国,南方的两西西里王国又获得了德国的支持。

德国人在意大利的政策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们当然强烈反对法国势力的扩大,另一方面德国人又很忌惮奥匈帝国在意大利地区的扩张——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曾经长期控制北意大利的许多富庶城市,奥匈帝国虽然是德国最重要的盟友,可是德国始终希望奥匈帝国保持一个二等列强的国力,乖乖做德国的小弟,而不是复兴为一个可以和德国平起平坐的强国。

所以德国人不仅干预奥匈帝国的内政,为二元帝国内的匈牙利人撑腰,一再阻止了卡尔二世希望改革奥匈帝国政体的努力,同时又在意大利地区给奥匈帝国添堵,支持两西西里王国扰乱局势,遏制威尼斯的意大利联邦扩大地盘……

这些行动无疑大大恶化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邦交关系,不过,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的欧洲还是以德国为绝对中心的欧洲,哈布斯堡王朝新晋的年轻皇帝卡尔二世不管对德国人抱有多大怨言,也只能忍耐威廉陛下的指手画脚。

直到德国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以后,形势才有所变化。

德国人如今自顾不暇,忙于稳定经济、修建齐格飞防线和重整军备,根本就顾不上再继续干预奥匈帝国重组政体的改革了,也很难再继续平衡意大利地区的局势,所以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两个热点地带,现在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首当其冲就是意大利。

意大利的罗马教皇国政权无足轻重,撒丁尼亚小政权则是旧协约国的成员,实际上只是北非法国国民政府的一个前哨基地,如果没有北非法国的支持,撒丁尼亚小政权仅靠自己根本没法维持下去。

最重要的还是北意工团、威尼斯的联邦共和国和那不勒斯的两西西里王国,这三方势力都有重新统一意大利的野心,背后又都有域外势力的强力支持。

目前,三方势力中两西西里王国和意大利联邦共和国在明面上还是盟友,双方签订有共同防御性质的军事同盟条约,但实际上也是面和心不和,尤其是在德国因为经济大危机自顾不暇以后,原来在同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两西西里王国丧失外援,获得奥匈帝国支持的意大利联邦共和国便产生了主导意大利民族主义统一运动的想法,这两个盟友间的关系也便慢慢开始恶化起来。

至于说北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

墨索里尼同志大为活跃的这个北意政权,本身也是一个相当“微妙”的国家。北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崛起于旧意大利王国覆灭的前夕,最早是都灵工人起义建立了一个类似法式公社政体的都灵公社,不过很快,由产业工人们直接执政的都灵公社选择了和意大利社会党人控制的热那亚革命军政权合并。

意大利社会党和都灵工会的政策、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墨索里尼当初就极力主张使用武力解散都灵工会,然后重建一个由意大利社会党人直接控制的新工会,为此双方曾爆发过非常激烈的冲突,事情甚至一度发酵到了共和国控制区内罢工频频,革命军和工人自卫队在街头互相开火的地步。

最终第三国际和法国公社政府不得不直接介入调和,墨索里尼被调往第三国际任职,意大利社会党内的极权派受到暂时的打压,都灵工会则宣布接受革命军政权的领导,共和国的内战危机才宣告化解。

这以后,随着北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控制了意大利北部除了伦巴第、威尼斯两个大区以外的全部地区,它的政权内部结构又变得更为复杂,直到今天,北意国家有了三个较为稳定的政治派别,分别是执政的意大利社会党,以及另外两个参政的政党基督教社会主义党和意大利人民党。

意大利的天主教教会势力十分强大且雄厚,所以即便是获得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性成功的红色北意,政坛上还是会有像基督教社会主义党这一类的政治派别。

基督教社会主义党提倡“解放神学”的主张,那些被罗马开除了教籍的主教们把耶稣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共产主义者”,试图把基督教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的革命思想“缝合”到一起,或至少实现某种程度的融合。

这多少能够帮助红色北意缓解宗教矛盾,也可以成为红色北意渗透另外两个意大利政权的统战武器。

而意大利人民党则是一个带有强烈左翼民族主义性质的进步政党,代表着红色北意国内的小资产阶级和小农阶层。

这是因为意大利王国末期为了挽救战争失败的重大危机,已经开始在国内实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造就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小农阶层,红色北意继承这一土改成果的同时,也同样需要继承国内土壤非常深厚的左翼民族主义思潮。

然后……在这之上,就是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掀起的极权主义风暴。

所谓极权主义,就是墨索里尼一直在宣传的某种他所认为的“变种社会主义思想”——一种强力干涉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革命政权。

极权主义相信无产者更有美德,墨索里尼引用了法兰西公社革命先驱索雷尔的话,称之为“贫穷的法则”,太多的物质享受会令人腐化,贫困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道德品质,穷人将在极权社会主义的号召下,建立一种高度群聚,拥挤但保证基本舒适性的,距离兵营社会主义只差几步路的理想社会。

首节 上一节 704/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