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651节

古代中国海商用铜珠、青白花碗、小花印布、铁块之类的东西,交易当地产物诸如黄蜡、木绵、花布等等物资。

但在二十世纪,巴丹群岛确实已经变成了一个无人在意的遥远角落。

只是当中美在南海的对峙变得紧张以后,美国驻菲舰队的司令哈特上将才下令在巴丹群岛修建了一处归属海军指挥的小型前沿机场。

美军在这里部署了十几架L-4“蚱蜢”蜢观察机,这款侦察机其实就是把三十年代初美国国内最流行的民用飞机J-3“幼狐”进行简单的军用化改装,设计上不算出众,但凭借美国深厚的工业基础,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良好的全视野侦察性能。

按照哈特上将的指示,每天在巴丹群岛的机场上,都会有六架L-4侦察机升空做例行性的巡逻工作。中国人不久前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向美国国内的各个政府、菲律宾的美国驻军以及美国在华的外交机构,都提交了一份红海军即将应里德总统邀请进驻马尼拉港向菲律宾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外交照会,哈特上将不相信中国人真敢强行开入菲律宾群岛,所以他还指示巴丹群岛的海航飞行员们如果看到中国船只,只要通报一下消息即可,千万不要做任何过激举动。

侦察机上的飞行员罗伯特·约翰逊老家在美国中南部的俄克拉荷马州,那里现在已经处在南方联盟军的统治之下,所以他完全没心思流连在菲律宾的热带小岛上,满心只想快点回到美国,最好是能立刻回到俄克拉荷马州的老家才好。

目力所及的南海上,波光粼粼的海水呈现出羡艳的碧蓝色,远远看着就显得十分美丽,西太平洋的风光景色曾给约翰逊留下了很棒的回忆——就像马尼拉那些身段妖娆的廉价妓女一样。

“报告,今天还是没有发现任何中国舰艇的踪迹,请求回航……”

约翰逊百无聊赖,侦察任务远没有马尼拉的生活带劲儿,更别提巴丹群岛上除了一座机场和几个原始部落以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里没有酒吧,没有赌场,也没有可供美国人享受亚洲文化乐趣的廉价妓女,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密布毒蛇和蚊虫,再待下去说不定就要染上什么可怕的热带病,万一交代在这儿,就真的太不换算咯。

“那是什么?”

约翰逊正准备回航的时候,他突然透过防风镜的玻璃板注意到海平线上闪烁起连片的光斑,看起来好像是金属物体的反光似地。再继续仔细观察,又会发现巴丹群岛北方的海面渐渐产生一阵又一阵的涟漪,白色的浪花轨迹在蔚蓝色的海面上绘画出一道道美妙的弧线,最终,一座座钢铁堡垒从大海的另一面冉冉升起,在约翰逊的视野里汇聚成一支规模空前的海军舰队。

“是……是中国人!”

约翰逊在对讲机里发出一声抖动着的吼声,其余的侦察机飞行员也都迅速发现了红海军菲律宾特遣舰队的存在。很快,他们就又注意到这支舰队的规模是如此庞大,在数十艘作战舰艇的身后,还跟着一支规模同样不小的运输船队。

所有的舰艇上都随风摆动着东共联的联盟旗帜、中国红海军和日本人民赤海军的海军军旗,不等约翰逊做出更多反应,滨海号航空母舰上搭载的舰载版空五C战斗机已在航母跑道上助跑、滑翔升空。和美军由民用飞机改装过来的L-4“蚱蜢”观察机相比,舰载版的空五C速度更快、机动能力更加灵活,更何况现在红军方面就连数量都更多。

这场战斗毫无悬念可言,完全是一场单方面碾压的空中屠杀。

但对宁静的太平洋而言,空五C发出的嘶吼,却意味着战火终于要从美国本土蔓延到它广袤的海上领地,二十世纪重新崛起的东方巨人中国也将正式宣布下场踏足介入于美国内战之中。

“红一陆战师做好战斗准备,我们要先占领吕宋岛以北的巴丹群岛。”

南洋战区一兵团的司令员叶挺亲自给即将准备登陆巴丹群岛的红军官兵们做战前动员,红军向来不吝啬告诉基层官兵他们身上肩负的作战任务代表了哪些战略意义,今天也是一样,叶挺很简明讲出了巴丹群岛的重要性。

“红空军要利用巴丹群岛上的机场做中转战,这样来自台湾的陆航部队就可以直接夺取北吕宋的制空权,确保美军没有一架飞机能上升到菲律宾北部的天上!”

东亚海运的鲁运114运输船上装载着红一陆战师的一个营登陆部队,紧随其后的蟹工丸运输船上装载着另一个营登陆部队,总计一千五百人,他们将在海航和战列舰舰炮火力的掩护下登陆巴丹群岛。

美国海军手里拥有好几艘装甲巡洋舰和大量驱逐舰,但现在它们都听从托马斯·哈特和阿尔蒙德的命令,还停留在马尼拉港口内,不会对红军的登陆行动造成任何干扰。

而且,就凭美国驻菲舰队的这点力量,也不足以和菲律宾特遣舰队叫板。如果算上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那些无畏舰和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确实会很麻烦,可就凭哈特上将手里的货还不够让伍中豪感到棘手。

美军驻菲舰队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仅仅是麾下那29艘潜艇,它们中有12艘是新型的,可以发射磁雷管引爆鱼雷。这种鱼雷威力极大,如果两条命中就可以摧毁一艘大型战舰,不过哈特上将坚持认为潜艇是“近海防御”的最好打击力量,从来没考虑过把潜艇派到远离海岸线的地方作战。

美国人在太平洋上的空军力量还算比较充足,前一段时间奥尔森命令夏威夷和洛杉矶的一部分太平洋舰队驰援菲律宾以后,也有一些新型飞机准备从美国本土飞向菲律宾支援当地美军作战。

但为了避开中国人在太平洋几座岛屿上出动的巡逻侦察机,即使那些长腿的重型轰炸机也要辗转经夏威夷、中途岛、威克岛、关岛等好几个机场才能来到菲律宾。

不过在这些新式飞机真正飞抵菲律宾的克拉克和甲米地机场并形成战斗力以前,哈特上将和阿尔蒙德司令能够依赖的空中作战力量,也就只有35架B-17轰炸机和107架P-36战斗机,此外美军在菲律宾还有68架较老的战斗机和39架旧式轰炸机,这些性能不佳的老飞机大都被阿尔蒙德交给菲律宾人组成的殖民地军队使用。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洋统帅

饶是如此,驻菲美军却还是对他们认为“万一”才可能爆发的中美空战抱有极大的乐观心态。

马尼拉的美国人都认为亚洲空军的水平根本不值一提,就连托马斯哈特和阿尔蒙德这两名高级将领也都有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心理,阿尔蒙德曾说过:“中国飞行员的飞行事故频发率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国和日本加起来每年培养飞行员的人数,陆海军一共都不会超过两千人,建设大空军对于他们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即便到了今天,驻菲美军还是相信中国在航空技术的领域上并非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者,而只是一味模仿,水平远不及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即使获得了英国和法国的技术转让,也不能完全发挥其性能。

阿尔蒙德和哈特上将都毫不犹豫地断定,中国军队配备的军用飞机只能是老掉牙的货色,甚至连旧式都谈不上。

美军这些人里,只有阿尔蒙德的助手、美军远东航空队司令布里尔顿比较谨慎一些。他是一名航空工业领域的专家,所以比其他人更了解地球上飞机技术的发展潮流,深深明白中国人早在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拥有了足以引领全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高超技术,并不是一个可以小觑的对手。

布里尔里顿在得到奥尔森政府的部分援助以后,就立即着手动员部队、修建机场及辅助设施,准备接纳从国内增派来的大批飞机。当时菲律宾能够起降B-17的机场只有两个,一个是位于马尼拉西北80公里处的克拉克机场,另一个是远在棉兰老岛的德尔蒙特机场。

德尔蒙特机场是一个刚建成不久的临时机场,只能供B-17紧急起降使用。

另外一个规模很大的克拉克机场位于台湾红空军轰炸机的攻击范围之内,且用以保卫机场的防空武器很少,所以布里尔顿在获知红海军准备开向马尼拉港的时候,就一直力劝阿尔蒙德和托马斯哈特一定要把停在那里的35架B-17转移到南方的德拉蒙特机场。

台湾的红空军轰炸航程够不到德尔蒙特机场,只有动用红海军的航母主力才能炸到那里。

但这一建议在执行过程中被打了折扣,陆军总司令阿尔蒙德考虑到马上会有48架B-17分四个批次从国内派来,而德尔蒙特机场又是个刚刚修建完毕的简易机场,无法安置更多的B-17战机。因此阿尔蒙德还是选择在克拉克机场给即将到来的新飞机留下一些位置,只把一半也就是17架飞机转移到了棉兰老岛。

不过其实阿尔蒙德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不便于公开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德尔蒙特机场配套设施及生活条件较差,没有任何娱乐设施,也没有妓院,那些习惯了舒适生活条件的飞行员大都不愿意到那个偏僻的鬼地方去。

没有全部转移还有一个原因,既然红空军够得到克拉克机场,那么从克拉克机场起飞的美军轰炸机也肯定能够打击到中国人在台湾的机场。

布里尔顿认为“万一”中美真的开战,那时候奥尔森政府派来增援的重型轰炸机应该已经全部到位,他的空军势必率先对中国人发起进攻,那些战机放在北部的克拉克机场更为有利。都放到棉兰老岛挪来挪去纯属瞎耽误工夫,还要浪费不少燃油。

但包括布里尔顿在内,没有一位美军将领认为有必要加强巴丹群岛上的防务。

按照叶挺和蒋先云事先的估计,美军在巴丹群岛上布置的地面部队兵力肯定十分有限,预测不会发生太大的战斗,接下来更重要的任务还是在于来自台湾的陆航机群和菲律宾特遣舰队航母派出的海航机群,能不能按照兵棋推演计划设定的目标,最大程度上将美军在菲律宾的重型轰炸机和战斗机直接消灭在地面上。

南海的天气多变,热带暴风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海雾更是稀松平常。即便事前红军已经召集了许多气象学家和在南海海域具有丰富航行经验的船长、水手、渔民,一起研究预测南海的天气变化,但在袭击真正开始以前,伍中豪也还是有些担心天气会给红空军出一道很大的难题。

事实上也是如此,虽然空袭开始的时候,菲律宾这边的天气条件十分良好,可是在台湾方面情况就完全不同,为了配合特遣舰队的行动,台湾方面的轰炸机群必须在早上七八点钟时就提前起飞,结果好巧不巧,明明按照气象学家们的预测,今天应该是无雾天气,然而1937年的气象学预测水平有限,当高雄机场的红空军轰炸机群准备升空时,一阵厚厚的海雾就弥漫在了红空军部队的航线上。

首节 上一节 651/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