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646节

公路一边是阳光如瀑的太平洋平金色海岸,一边是巍峨陡峭的落基山脉,景色那样美丽,更衬托出马路上的难民潮是如此动荡与混乱。

出逃者们口口相传,几乎要把美国中部的几个州说成是世外桃源,据说在那里没有共产党、没有3K党、没有银衫军,也没有横暴跋扈的军人,只有自给自足的一块块农场,和持枪捍卫家园的牛仔。

在新大陆“昭昭天命”蜜糖罐里沉浸了两百年的美国人,可能还不知道完全丧失社会秩序的无政府地带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吧。

“中国人在旧金山登陆了!”

“红海军炮击了洛杉矶!”

“我叔叔在圣迭戈亲眼看见了中国军队,而且还有墨西哥人,我敢说他们是跟着中国红军一起入侵美国,要抢回加州和新墨西哥州……”

中途岛事件不仅在亚洲引发了剧烈的舆论风暴,即在奥尔森太平洋政府所统治的主要地带——加州——同样也引发了当地民众极为激烈的恐慌情绪。

前几天,洛杉矶的一处兵工厂由于军工生产工人罢工的原因,部分厂房无人看守和管理,发生了炸药殉爆的意外事件。大概有好几百公斤的炸药爆炸,轰鸣声一直传到市区,很多洛杉矶人都看到了从海岸线方向腾腾冒起的黑烟,人们震怖之下,七嘴八舌,就把这起意外事件谣传成了红海军对洛杉矶的炮击。

许多从华盛顿逃来加州的议员们,也在萨克拉门托的“临时国会大厦”指责奥尔森总统不过脑子竟然就胆敢扣押中国船只的愚行,这更加剧了加州人民的恐慌情绪。

再加上自民初以来,北美的华人移民就在中国社会党的引导下,大量聚集到西海岸讨生活,东共联成立以后,日裔移民、朝鲜裔移民、越南裔移民,也都跟随着华人移民前辈的步伐,开始频繁向加州和华盛顿州等地迁居。

所以在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想看到亚洲人的面孔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可能几名中国餐馆老板去商店买些食品,就被当成了红军已经登陆加州,极端的情绪引导之下,难民潮随之爆发。

奥尔森本人,对目前种种的突发情况也是异常头疼。他本来想干脆发一个把亚裔居民全部关到集中营的总统令,可是看如今形势的发展,这样的总统令发出之日,很可能就是加州全境陷入无休止暴乱之日。

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移民到加州的亚裔移民,始终在西海岸的农业生产领域中具有特殊地位。西海岸的几十万东亚移民里面,约有一半左右的人口都投身农业生产领域,这个比例近几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占据相当惊人的一个比例。

最早期的时候,亚裔居民在加州的农业领域发展,主要是受到中国社会党的影响。当时还担任中国社会党北美党部书记的庄文统,为了解决北美华人的失业问题,曾经组织华裔捐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中央谷地一带租下了许多农场,总面积达到了一万多英亩,用于给华侨和华人移民耕种生活之需。

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头两个十年,正是美国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全面高涨时期,其特征为规模大、人数多、城市化迁移呈波浪式推进。美国农业人口迁移到城市以后,就在农村地区留下大片的空白地带,在加州这一情况尤为明显,东亚裔移民自然而然就开始填补上这个空白带。

本来,东亚裔移民就比美国本土居民更加吃苦耐劳,又比来自其他地区的外来移民拥有更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很快便在加州的农业生产领域逐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到20年代时,东亚裔移民在加州已经拥有了4万英亩农田,并且还租种了26万亩农田。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接踵而至的风害、蝗灾和经济大危机,给加州的东亚裔农民和白人农民造成了一样沉重的打击,农场主们都要面临破产的威胁,普通农业生产工人更是必须忍饥挨饿。

在如此不利的情形下,白人农民开始纷纷退出加利福尼亚州的农业生产领域,然而东亚裔移民不仅没有退出,反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加州农业领域的特殊地位,并造成了今天让奥尔森都感到十分棘手的情况。

在20年代初,为应付天灾人祸以及竞争的冲击,加州的东亚裔移民就在庄文统等中国社会党北美党部人员的努力下,开始效仿当时中国国内正在实行的超大规模农业改革,组织起自己的合作性组织。

在美国的政治环境下,这些合作性组织当然达不到合作社的高度,但他们的目的也并非盈利,而是致力于关注在美东亚裔农业劳动力的福利,维护其地位和权利。在统一管理下,这些合作性农场组织的成员实行集体食宿、拥有共同仓库,成员间也实施相互协作。

管理人员不仅要为组织内的成员寻找工作,也要处理与雇主的所有协议,统一收取工资以后再按照个人来发放。

对农民来说,合作性组织使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和雇主商议工资,对同样是东亚裔出身的雇主来说,也不用再记录繁琐的薄记,只需按合同规定的工资总数发放工资给劳动代理就可以,同时此举又保障了农忙时节劳动力的充分供应,与其他族裔的闲散农业劳动力相比,就连加州的白人大农场主也更愿意雇佣来自东亚的农民。

当东亚裔移民大多有了自己的积蓄租种或直接购买土地以后,这些合作性组织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衡定有利于东亚裔移民的租金金额;帮助租户获取生产工具与材料,以及农作物的运输与市场贩卖;妥善解决土地主人同租户之间的矛盾;通过印制小册子传播有关加州地中海气候下农业与园艺相关的科学知识……

第一百三十八章 美国的东亚带

如此种种,不计其数,在加州的白人居民以及白人主导的州政府看来,与温顺的墨西哥、意大利移民相比,东亚裔移民的桀骜不驯显得是如此刺眼。

因此,哪怕东亚裔移民群体通过社会党的关系,获得了产联在政治上的强力支持,加州的州政府还是屡屡通过了许多项旨在限制东亚裔移民发展的歧视性法案。

但华人们对于所受的歧视并没有默默忍受,他们中的许多人本来就不是因为在老家没有立足之地才来美国,而是受组织上的说服工作才选择移民到美国生活。华人们一方面通过辛勤劳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华人移民对于白人政府所加诸的法律歧视争取以合法的方式取得有利于自己的改变,如若短时间内很难取得重大改变,也要在美国法律框架内做某些变动以维持自己的生计与地位。

例如为了对抗1920年的《外侨土地法》修正案,北加州的华人就在中国社会党北美党部的帮助下,很快聚集起来,集资两万多美元成立了一个土地诉讼委员会,专门来打相关的官司。

后来为避开《外侨土地法》的限制,移民们又通过三种方式来取得土地的合法租赁与经营权:最常用的一种是以自己未成年但已取得公民权的子女的名义购买或租赁土地,然后自己作为法律上的监护人成为事实上的土地使用者;第二种是“租用”成年美国公民获取土地权益,而这些美国公民中有白人,但更多的是第二代东亚裔美国人;第三种就是成立“傀儡”公司,找两三个美国公民组民成公司的大股东,土地划在公司名下,实际上却由移民自己操作。

正因为华人移民的灵活变通,《外侨土地去》并未奏效,而1920年的修正案正是为了消除其中存在的漏洞。该修正案不仅禁止非美国公民购买及租赁农业用地,而且否认了他们利用土地公司买卖股票的权利,以及取消对土地有兴趣者的监护权。为了进一步惩罚违反者,该修正案甚至制定了相应的惩处措施。

修正案的通过无疑威胁到了东亚裔移民的经济地位,为减小其影响,南、北加州的华侨农业合作组织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土地诉讼委员会,按照美国司法程序对多宗涉及侨民土地问题的案件进行诉讼。为赢得更大的成功把握,两个委员会在1920年11月又组建了一个合办的委员会,全力争取诉讼的胜利。斗争的结果虽然并不令人满意,胜少败多,但东亚裔移民们并不气馁,又创造性地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以降低该修正案的影响。

相对于19世纪末美国普遍的机械化大规模农业生产来说,东亚裔移民的生产模式比较传统,不论是农场主还是农业工人,其土地耕作的规模都比较小。例如1924年,华人移民经营土地的平均值为45英亩,其中经营的四分之三土地小于50英亩;而同期其他白人农场主拥有的土地人均超过了200英亩。

其原因在于:东亚裔移民在来美国之前已经习惯了在小块土地上的精耕细作,即使在农业机械化潮流中也仍然保持着自己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州排外情绪所指向的主要是东亚裔移民对于土地的占用,为了避免这一指责,减轻排华的压力,华人移民不得不购买或租赁小块的土地;另外,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与积累,而第一代华人移民即便获得背后华人农业合作协会的帮助,资金还是相对缺乏,难以购买更多土地进行机械化的大生产。

华人移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但并不代表其生产效率低下。受东亚传统耕作模式的影响,东亚裔移民通过精细化耕作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这种细耕农业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华人移民生产出来的水果、蔬菜竟然可以同大型果蔬种植商相抗衡,成为加州农业生产领域的生力军。

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更使得东亚裔移民与加州的许多利益团体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关系,那就是东亚裔移民中租地者众、拥地者少。

由于加州的排华情绪影响,移民们较少直接购买土地,而受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东亚裔移民也比较反感购买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式的经营者,这就使他们同加州本地的白人农场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白人农场主乐于把自己经营不善的农田租给善于种地的东亚裔移民,发展到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很多白人农场主更是开始和自己雇佣的农业工人们签署分成合同,西部很多银行也非常喜欢给还款能力稳定的东亚裔农民借贷,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就使得加州的东亚裔农民到1937年时,已经在中央谷地形成了一片幅员辽阔的“东亚农场带”。

此起彼伏的华人农场连成了一大片,农民们持枪自卫,又能靠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果自给自足,一座小农场稍加改造就能变成乡下的一座小要塞,他们还签订攻守同盟的协议,在乱世之中,远比生活在城市里的华人劳工更加难以对付。

奥尔森不是没想过派出军队清缴加州中央谷地的大片华人农场,可这势必要消耗掉他手中本就不多的西部国民警卫队兵力。

北方的华盛顿州已经被“叛逆女士”伊丽莎白·弗林染红,在西雅图的感召下,生活在加州大城市的很多左翼知识分子和劳工都北上投奔“西海岸的青岛”去了,太平洋政府的北部军事压力非常大,加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的国民警卫队,以及当地几支原来用于戒备墨西哥人的边防骑兵部队,也都被奥尔森调到了北方和西雅图革命政府毗邻的战场去了。

偌大的加利福尼亚州,竟然已无可用之兵。

“我们必须要争取到美国在亚洲的驻军。”

奥尔森喃喃自语:“西部的人口太少了,只靠西海岸几个州自己的兵力,自保都难,我们必须控制住菲律宾、关岛和夏威夷的美军。”

要说奥尔森这群建制派余孽手里的筹码,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最起码他们抓住了美国海军舰队中很大的一部分力量。

原本属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美利坚合众国号装甲巡洋舰、华盛顿号战列巡洋舰、西弗吉尼亚号战列巡洋舰、爱达荷号战列巡洋舰、新墨西哥号战列巡洋舰、田纳西号战列巡洋舰、依阿华号无畏舰、马萨诸塞号无畏舰、腓特烈号巡洋舰、普韦布洛号巡洋舰、圣迭戈号巡洋舰、奥马哈级护航巡洋舰、康科德号护航巡洋舰、马布尔黑德号护航巡洋舰……

首节 上一节 646/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