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608节

庄文统指了指会议室内悬挂的一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地图,说道:“得州现在是美国社会党和美国至上党、民主党激烈争逐的头号票仓,得州又是美国石油工业的大本营,石油问题会对得州最后政治上的归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君汉,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起这个武器,来支持里德同志。”

黄少通笑了笑,他有一些和庄文统不同的意见:“庄书记,石油贸易可不光是对美国人举足轻重啊,对我国来说也是一样!一年三四百万吨的石油,我们因此要消耗的外汇、物资和其他贵金属,全都是天文数字。现在形势对中国比较有利,我们就应该争取和美国重新进进行谈判,修正协议的具体条款,争取到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该拿到的那部分好处。”

廖仲恺作为中央财经委的另一位重要领导人,也有几句话想说。他虽然是国民党党员,一般而言是不会参加书记局会议这种社会党内部会议的,不过在如今的中国,书记局扩大会议往往是和政务院部长会议同时召开,所以廖仲恺也有份列席。

廖仲恺的意思是:“中国虽然不依赖资本主义市场,所以无需特别重视塑造所谓的国际市场信用。但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美国的资本主义政府虽然没有责任,对美国人民却应该承担一部分国际道义,主席,我的建议是,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应该影响到已经签订的所有贸易协议。

再一点,西方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反过来还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和美国扩大贸易的契机。毕竟,美国手上还是有许许多多中国和东共联都急需要的东西,不管是原油、废钢铁、铁矿和其他有色金属,还是机电设备和高级的技术人员,再没有比现在更适合大规模引进的好时机了。

古话说得好,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这事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整个二十年代,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租税和生活费用的日益上升而正在减少。

1910年,每个农业工人的收入是非农业工人收入的40%,而到1930年时,已低于30%,对这时代的美国来说,农业工人和“农民”的差别并不大,并且美国农业工人的数量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占总人口的比例也都不低,因为当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停滞的二十年代,对美国人来说恰如其分。

像得克萨斯州这样的南方人口大州,同时受到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两大负面因素的影响,情况就更为严峻了。

第八十二章 油

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来就已经很低,现在又遭到“黑色星期一”的沉重打击,许多人的生活事实上已经破产,中国的贸易便成为他们眼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黄少通的观点更为功利一些:“现在,只要中国暂时拖延时间去履行那份石油协议,按照财经委掌握的数据来看,美国的石油工业将会在未来的二到三年内下跌一半产能,这可以极大削弱美国的工业实力。”

黄少通的话讲到这里,却引起了书记局中另外几位同志的不同意见,国防部长陈更新摇着头:

“美国和德国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大敌,可现阶段我们的头号敌人还是德国,削弱美国的石油产能只能加强德国的地位,从战略上来说,这对第三国际和东亚联盟都是无一利而有百害的。”

第三国际中除了中国和婆罗洲共和国以外,剩下的国家几乎都是石油能源严重稀缺的贫油国,特别是英国和法国这两大第三国际的支柱成员国,严重依赖于从东共联和南美洲进口石油。

南美洲的委内瑞拉,作为南半球第一产油大国,石油的年产量也高达三千万吨之多之,可是由于委内瑞拉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因此石油几乎全部用于出口,相当多油田被掌握在美国资本手中,英法从南美进口石油依旧颇受制约。

此外,墨西哥也是重要的产油国,石油年产量有五百万吨左右。墨西哥在二十年代的农民革命以后,上台的新政府比较偏向左翼立场,也是世界上较早承认红色法国、红色英国政权的国家之一,和第三国家的关系较为和睦,这一石油来源比较稳定可靠,但其采油、炼油设备,一样是很依赖于美国。

南美洲剩下的哥伦比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秘鲁等国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地,可是产量相对就比较少了,对世界能源战略格局影响比较小。

陈更新摇头说:“打击了美国石油,就会便宜了德国石油。”

不得不说,当今时代的德意志帝国,在石油方面确实已经做到了近乎于无懈可击的地步。与另一个时空的纳粹德国不同,现在石油早已不是制约德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了,反而成为德国在国际上攻城略地的重要武器之一。

德国的欧战胜利果实中,最重要的一大战果,就是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这条高加索石油生命线,从盟友奥斯曼帝国的口中硬生生夺了下来,从此将沙俄时期就已经发展为石油工业重地的巴库油田,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巴库油田。

巴库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面积约2200平方千米,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5世纪,18世纪成为巴库汗国的都城。1806年并入俄国,但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

但巴库所在的阿塞拜疆地区,“阿塞拜疆”这四个字,本就和石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约两千多年前,人们便在阿塞拜疆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且发现从地下源源不断地冒出火苗,永不停息。那时候,阿塞拜疆地区还处于崇拜圣火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之下,拥有许多“不灭圣火”的阿塞拜疆,也因此成为祆教圣地之一。

当地人认为自燃的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神灵的恩赐,出于对火的敬畏,他们将所在的这片土地称呼为“阿塞拜疆”,意为“火的国家”。

另一种说法,认为阿塞拜疆的国名来源于亚历山大大帝臣服的一名波斯领主阿特罗帕特斯,他是波斯祆教历史上有名的护法者,在亚历山大征服波斯时期,保护了许多祆教经典,同样和“拜火”存在很深关联。

直到1880年代,巴库的苏拉汉尼神庙还一直是印度祆教徒帕西人存放圣火的地方。

公元10世纪时,巴库油田所在的阿普歇伦半岛已经有人工开采的石油油井,12至15世纪已开始有农民利用起这里的沥青,马可波罗曾到过阿普歇伦半岛,他记载当时的阿普歇伦半岛遍布开采者,开采出来的燃料多被用于照明和医疗,直到俄国于1806年吞并巴库以前,这里的巴库汗国已经开采了超过三千吨石油,只是当时石油的主要用途还是照明、取暖、医疗和用作武器,需求量很小,适用范围也很狭窄,开采方式使用的更是极为原始的手工开采。

1847年,比比·埃巴特第一口商业性油井开始产油,标志着巴库石油工业的正式诞生。巴库油田采用新的油井开采技术后,油田深度增加,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石油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大量石油生产、冶炼和销售的企业纷纷出现,巴库油田这才初步具备了从原油中炼取煤油的炼油能力,但整个生产过程仍然以手工作业技术为主,生产效率与原始方式相比没有明显进步。

俄国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废除传统的石油专卖制度和油田包税制,对油田进行招标,长期出让油田的使用权,同时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这些措施促进了巴库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运输和销售的发展,使其出现第一次石油繁荣,当时估计巴库油田的可开采量约为5亿吨左右,钻油井的数量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飞速增长,20年内巴库油田的开采量就增长了20倍,到欧战爆发之初,巴库油田的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了九百万吨。

那可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光是一个巴库油田,就比现在第三国际阵营那么多个国家的石油总产量还要高,着实令人艳羡。

而德国人控制巴库油田以后,先是派兵血腥镇压了当地革命者自行成立的巴库公社,此后就派遣大量官员、工程师和德国工人到巴库工作,俨然将这里视为德国的殖民地看待。

经过内战的破坏,当时巴库油田的产量已经下降到了三百万吨左右,减产十分严重。不过德国很快就给巴库油田带来了许多新技术,例如在比比·海巴特港人工岛上利用旋转钻井法产量,这是全世界第一口离岸油井,其当年的石油产量就占到巴库油田产量的十分之一强。

此外,在德国资本的大力投资之下,巴库油田钻进的动力基本上由蒸汽机转变为了电动机,钻井深度也不断加深,连许多深度在两千米、三千米左右的油田,都能被德国人开采。

如果中国能够拥有德国这样强大的钻井工业,那么光是东北的大庆油田和山东的胜利油田,就足够维持东共联大部分成员国的石油需求了。

从这方面来说,德国的工业实力确实强悍,到如今,仅一处巴库油田,每年就能为德国和中央同盟提供超过两千万吨的石油。

如果再算上被德国和其军事同盟控制的罗马尼亚油田、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中东油田……中央同盟在石油方面的力量,一点都不逊色于美国,假使美国石油工业迎来大面积的破产,那最后受伤的肯定不会是德国。

陈更新主要从军事层面考虑:“书记长有一个论断很准确,那就是经济危机以后,军事摩擦就更容易升级,各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也很容易一触即发。而全球范围之内,当前局势最为剑拔弩张的地方,无过于德法之间,万一德法爆发战争,德国石油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法国的石油却需要外部支援,这个外部,相当程度上可能得指望从美国进口。”

第八十三章 五一国际劳动节

黄少通不以为然:“美国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到时候人家宣布石油禁运,你还是没辙。”

“美国国内政局变化的可能性还非常大。”

庄文统现在毫无疑问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美国问题专家,他长期在北美工作,不光是积累了大量人脉,更重要的是也形成了自己对美国政治的一套独特看法。

庄文统为书记局和政务院的与会者们,一一分析说:“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都有其特殊性,这个国家经历了在中国之前全世界最为压缩的一段工业化历史进程,经历过多个完整的产业周期,拥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等等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工人运动历史。

首节 上一节 608/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