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606节

“但今后美军还能继续保持如此吗?”

现在里德也开始深感怀疑起来,美军那位最高首脑麦克阿瑟最近频频在媒体上露面,他带着黑色墨镜的照片,甚至比好莱坞女星凯瑟琳赫本和英格丽褒曼的照片都更具知名度。

最近,麦克阿瑟又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道:“如果一个共产主义者坐在白宫的圆形办公室里,我肯定会对美国大感失望,我个人肯定不愿意向卖国者宣誓效忠的。”

美军的高级将领,历来都没有人向麦克阿瑟这样露骨的表示过什么政治立场。一般来说,像麦克阿瑟这样的行事风格,放在过去,肯定会使他失去自己的所有头衔和职务,但在如今,政府长期无所作为,社会严重分裂和对立,竟然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来钳制这位气焰嚣张的美国陆军参谋长了。

以至于麦克阿瑟能够一再大言炎炎,也未受到任何制裁。

里德身边一位担任警卫的退役老兵,就说道:“麦克阿瑟,还有那个人,军队里管他叫艾克,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他们都是一样的坏家伙。”

里德对此不置可否,他近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来关注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工人群体,得克萨斯州是美利坚至上党那些极右翼分子的大本营之一,但从去年开始,由于中国和美国之间达成了一项规模让人叹为观止的石油贸易协议,美国社会党也得以解释在得克萨斯州拥有了一定政治活动空间。

火车到圣保罗车站以后,里德又在车站附近看到了许多和得克萨斯州相似的画面,许多人排着长长的队伍在领救济品,美国这些年来的长期经济萧条,已经造成了大量工人的长久失业,也是因此,来自中国的贸易清单才会在得克萨斯州引发如此之大的反响。

发放救济食品的卡车上有好几个人,还有几大锅热汤和面包,更多等待领取食品的失业者则排起长长的队伍,足足有好几个街区那么长,就那么等着。

里德想到他看过的一个滑稽短剧,作者就是他在美国社会党中关系最亲密的同僚之一伊丽莎白·弗林,那幕短剧叫《美国轶事》。

在舞台上,演员都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在那儿呆呆地等,直到音乐响起,一个可怜的家伙会问道:“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这个人在说:“我修过铁路,我修建了那座高塔,我曾为你去战斗,我是那年轻的鼓手。为什么我现在站在这里等着领救济?我曾经创造的财富都去哪儿了?”

里德觉得,这几乎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候。

真的吗?

世界上存在一条真理,那就是往往在你觉得事情不可能再多么糟糕的时候,总还有更糟糕的时候在等待着你。

里德看到了报童正在卖力散发的报纸:《黑色星期五!世界经济危机到来!》

第七十九章 屠场

克拉克·肯特到纽约以后找了份在报社打杂的工作,他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四处搜集商业广告的消息,为报社争取一些合作机会,工作内容庞杂、强度也很高,收入还可以,但放在纽约这座城市里就绝对不算高,更何况克拉克还要把他每周周薪的三分之二,寄回给他那尚留在堪萨斯州老家农场的养父养母。

克拉克自己在纽约的生活,就更加拮据,不过他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克拉克工作的地方虽然是一家纯粹商业性质的小报,可是报社的不少编辑政治立场都比较左倾——这也十分正常,美国新闻界深受“黑幕揭发运动”的影响,即便是当年带头抨击社会积弊的《麦克卢尔氏》、《美国人杂志》和《柯利尔周刊》等报刊,早已被大企业恶意收购吞并,可是许许多多新闻界的工作,还是保留了左翼的政治底色。

克拉克工作的报纸其实是一份金融通讯类的新闻报纸,不定期发行,刊载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股票和证券,受此影响,克拉克本人也开始系统性的恶补金融学知识。

在《大众杂志》的一名记者介绍下,克拉克也参加了纽约的新闻工作者协会,克拉克也从伊利运河河岸的那一排书店里买到了许多具体介绍美国社会党、第三国际以及这时代最著名的革命巨星林淮唐的许多著作。

克拉克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厄普顿·辛克莱写的小说《屠场》,主人公约吉斯·路德库斯和妻子奥娜都是来自立陶宛的移民,他们同当时千千万万欧洲劳动者一样,把美国当成遍地有黄金的“人间天堂”,但当他们踏上美国的土地,看到的却是贫困、饥饿、欺骗和讹诈。

他们好不容易在芝加哥屠宰场找到一份工作,但那里劳动条件恶劣,屠宰过程十分危险,肉食制作极不卫生,工人们死的死,伤的伤的,生命安全毫无保证,每天只能拿到一点可怜的工钱,难以养活家小。

为了多挣钱,小说的主人公约吉斯自恃年轻力壮,拼命干活,但生活不断向这个力大如牛的汉子送来不幸:买房子时受骗上当,把辛辛苦苦积蓄起来的几百元钱白白送给了房产主,又欠了债。为了还债,约吉斯拼命干活,不慎扭伤了脚,妻子奥娜又生了孩子,一家人面临着挨饿的危险;伤愈后,原先工作的位置已被别人顶替,他只得到人骨粉弥漫、臭气冲天的屠场肥料厂去干活。

不久,奥娜遭到工头的污辱,约吉斯痛打了工头,结果被判刑而服役。出狱后妻子奥娜难产而死,儿子又被淹死,他在极度悲伤中流落到农村打短工,回到芝加哥时极度衰弱,找不到工作,只得流落街头行乞。一个生龙活虎的壮汉被社会折磨得奄奄一息,这正是千百万苦难的移民劳动者“美国梦”的终极结局。

这本小说和另外一本从中国翻译来的小说《骆驼祥子》十分类似,都狠狠批判了所谓的个人奋斗精神,揭示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在一个腐败、反动和充满剥削的社会中,不论个人付出多少的奋斗和努力,结果也只会被黑暗社会的磨坊磨成一片血肉模糊的肥料而已。

《屠场》的结局中,作者让主人公通过痛苦的磨难之后成了一名社会党拥护者,在现实中,在1935年的纽约,克拉克·肯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也越来越成为美国社会党以及约翰·里德、伊丽莎白·弗林等人的拥趸。

克拉克早已认识清楚了美国社会积重难返的真实情况,即便纽约因为中美之间达成的巨额贸易协议陷入“中国热”狂欢的时候,克拉克也和不少社会党人一样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从去年庄文统率领的中国贸易代表团与美国各大财团,特别是同洛克菲勒财团旗下的美孚石油公司,签署了一系列涉及到数百万吨原油的贸易清单开始,美国在整个二十年代中寂静已久的金融投机市场,就又重现爆发出一股回光返照似的生机。

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宣布,将向股市中大规模增加资金来刺激经济发展,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就像秃鹫般闻风而来,耶鲁大学最有名的大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美国经济已经完全复苏,即将回到本世纪初那种超高速发展的状态,股票价格将进入持久的上涨状态。”

从1934年的冬天开始,短短三个月的时间,美国各大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市场都陷入了久违的投机繁荣之中,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道琼斯金融》又把“中国热”和德国金融市场长期的“非洲热”繁荣结合在一起,宣称:“在美国上市的非洲热股票,还有五倍的上涨空间,中国热股票则有十倍的上涨空间,按照市场规律,经济景气的时间一定要比此前经济萧条的时间久得多。”

那种狂热至极的投机风潮,因为中国正向美国大举购入原油的缘故,得克萨斯州的地产价格开始出现不理性的疯狂上涨,到1935年春天的时候,距离休斯顿几十公里以外的土地都能涨到上万美元,和石油有关的股票也全都在疯涨,1933年《纽约时报》曾对25种工业股票计算出一个平均指数,当时约为100点左右,短短一年以后的1934年12月31日时,这一指数竟然已经升高到了181点,在1935年的2月时更涨破了200点。

这一切足够令人眼花缭乱的状况,也几乎迷惑住了美国社会党,不过还是有些人发出不同声音,例如说克拉克的雇主,他所在报社的老板罗杰·巴布森就认为:“早晚有一天,暴跌会到来,那将是灾难性的。”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克拉克的这位雇主说出预言的一个半月以后,德国报纸就开始刊登起了关于德属中央非洲财政数据大规模造假的新闻,各种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即便德国政府迅速动作起来,派出军警连续关闭了十几家报社,逮捕了上百名编辑和记者,也没能再把负面消息按住。

要知道,由于德国在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以及战后诸多国家受社会主义革命冲击而崩溃,持有德国政府公债事实上成了唯一公认可靠的资产保值手段。全球投资者意识到传统的避险货币都不再可靠,就连英格兰银行的英镑都因英国革命成了高风险资产,在经济学家的“零风险”鼓吹下,20年代德国公债的价格持续飞涨,就连美国的华尔街,据说都有三分之一的资产投入在了德国公债上面。

然而在1930年代初期,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神奇不再,这其实并不奇怪,德国在二十年代中惊人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因为德国有效整合了德意志第二帝国那套不伦不类的邦联行政体系,也不是因为德国彻底消除了普鲁士与南德诸邦之间的隔阂,而是依靠剥削东欧和非洲的廉价劳动力、工业原材料及市场。

这种依靠血泪压迫促成的经济发展,根基极为不牢固,效率也极其底下,德国遍布全球的投资与领地其实绝大多数的盈利率都不尽人意,德国公债的价值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高。

更何况,自从进入三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新加坡会议和法比边境的军事对峙以后,德国重新启动了大规模的扩军计划,为筹措军费,德国政府不断增发国债,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和债券市场的饱和。

第八十章 闭门会议

至此,维系德国经济,乃至于是维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德国公债,其实已经站在了一个即将崩塌的悬崖之上,只差随便一个人再轻轻推一把了。

德国的经济就像一栋破房子,只要朝着大门踹上一脚,它便会土崩瓦解。

崩溃时刻,来临了。

星期五,伴随着德属中央非洲财政造假案消息越传越广,柏林的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市场里,都开始出现了大规模抛售德国公债的人群,这些债券的价值随之下跌。

德国政府蠢到家的应对措施更使加剧了市场的歇斯底里——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形势的岌岌可危,威廉二世还认为可以通过控制舆论来限制中央非洲弊案的影响,内阁和德意志帝国银行则认为可以通过向债券市场大量注入资金来力挽狂澜,挽回颓势。

然而这做法只是火上浇油,即便德国军队亲自出动关闭了大批报社,可是那些在德国政府和军队内部拥有许多消息渠道的上层人士,早已明白手中的债券价值即将暴跌,因此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抛售,个体的抛售潮汇聚成聚一股洪流,星期五当天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许多普通民众也开始进行恐慌性的抛售,威廉二世不得不强令政府以财政公款大量购入股票。

首节 上一节 606/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