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546节

林时爽把暹罗六世王一系和五世王一系的矛盾告知贝特曼,他没有说明政变是由暹罗人民党发动,只是强调这次政变是暹罗内部王室争权夺利的结果,德国历史上也经历过神圣罗马帝国诸侯混战、王朝战争的历史,所以贝特曼很容易就能够明白清楚现在的状况。

林时爽冷静道:“代表阁下,暹罗政变不会影响到曼谷会议,我国政府已经下令驻扎在哥打巴哈鲁的陆海军军队都保持克制,不做任何危险举动,现在该轮到德国了,只要德国军队也保持冷静,曼谷会议就不会受任何影响。”

贝特曼勉勉强强点头:“我会迅速向柏林通报情况……我本人也不愿看到此时爆发不必要的冲突。”

德国当然也没有做好和东亚联盟开战的准备,只有德国海军急切希望获得新加坡这种极为重要的军事港口,但是在失去奥匈帝国的无条件支持以后,德国海军方面也不是不能接受把新加坡作为一个自由港。

剩下的问题在于马来半岛的土地,德国海军是不可能再把他们已经占领的巴生港和吉隆坡交出去,中立化或国际共管也不可能,否则德国人拿什么来做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庇护者呢?威廉二世已经下达命令,德国国会也通过了相关的预算案,德军即将在巴生港建立一个永久的军事基地,如果现在拿不到新加坡,就先用巴生港和吉隆坡代替。

德国外交团剩下要争取的条件,也不过是在新加坡外交和经济方面的话语权而已,不过结果已经十有八九确定,林时爽此前在曼谷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成立使馆城市的建议,使馆城市在行政方面由新加坡人自治,外交和关税方面则由缔约各国派员组成一个托管委员会,每个缔约方都享有投票的权力。

托管委员会进行的任何动作都需要由一个代表提出且必须得到大多数代表们的赞成,代表弃权时将不会计入任何一方,除非两方占比相同打成平手,平手时弃权将以额外的一票的形式计入否决一方。

缔约各国为中国、日本、越南、暹罗、德国、荷兰、奥匈帝国、美国,共八个国家,其中暹罗为中立国,东亚联盟占有三票,德国及其盟友也占有三票,贝特曼相信在新加坡问题上德国可以和美国合作,所以他很愿意接受林时爽提出的这个计划,只要德美合作,那德国就能设法控制住托管委员会。

想到这个结果,贝特曼终于点头:“德国政府希望列强国家在暹罗政变问题上保持一致的立场。”

林时爽哑然失笑,德国人已经把中国视为新的列强了吗?这可以但没有必要,所幸能够稳住德国,那么局势就会变得对中国更为有利。

湄南河上的激战还在进行之中,只是局势正朝着政变军队一方继续倾斜,更多起义工人涌入寺庙,帮助政变军队冲开了僧兵的防线,陈家乐也在大皇宫宣布了成立摄政内阁,并自任为摄政内阁总理,直到王后生产之前,暹罗全国都将进入紧急状态,由摄政内阁临时掌握政权。

第二百四十章 财政联盟

同时,陈家乐又公布了他自己起草的“政变纲领”,这部分内容就不在拉玛六世的计划之中,纲领提出“国家最高之权力为人民所有”,国家由“国王、人民议会、人民议会之议员、法庭”执行政权,国王是国家最高的领导,人民议会有权制订一切法律,经国王颁行后即生效力。如国王不承认,则议会审查后认为应颁布者,也成为有效力之法律。

这就使暹罗成为事实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至于人民议会的议员,纲领也规定第一期人民议会议员是由摄政内阁推举70名临时代表,等待局势稳定以后,六个月后再将一半的指定代表改为通过人民选举产生。

纲领中最致命的一条,则是陈家乐宣布今后王室成员不得担任人民议会议员,而在摄政内阁指定的70名代表中,包括了非王族的军官和文官,此外还有律师、教育家、新闻记者、农业、工商业者等各界人民代表占有不少席位。

看来,陈家乐还是多少挺进了一些中国方面的建议,决定先行成立一个基础比较广泛的联合政府,以对抗王室的反扑。

通过政变军队占领的广播电台,暹罗人民党迅速把这份革命纲领宣言传遍全国,陆军部方面的抵抗也在纲领宣布以后逐步瓦解,大部分中下层军官都选择站到了暹罗人民党一方,总参谋长扎克拉彭亲王孤立无援,被自己的警卫逮捕以后送交新政府,那些躲在寺庙里的王室和僧兵,也很快被起义工人一个个揪了出来投入监狱。

政变的过程之顺利,就连陈家乐自己都感到吃惊。

但这其实毫不奇怪,军队、政府官吏和曼谷市民,并不在乎到底是由五世王一系还是六世王一系继承王位,人民在乎的是改变、是革新!

从中国辛亥革命开始,这股先共和而后倒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风暴,就已经席卷亚洲,任何亚洲的君主制国家都难以逃脱辛亥革命的影响,来自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家进步青年也纷纷奔向中国求取真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暹罗国内其实早就已经聚集了一批对旧体制极端不满的革命分子。

欧战造成的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则是直接的导火索,暹罗脆弱的国民经济高度依赖对海外的稻米出口,可是随着中国实行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改造以来,中国农业是连年丰收,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年年下降,这也在另一层面造成国际稻米价格的连连下跌,后面又有另一个稻米生产和消费大国日本也在农业上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稻米产量因此连年增加,再次挤占了暹罗的稻米出口,最后全球经济大萧条就给了暹罗农业致命一击。

依赖对外出口的湄南河农村迎来普遍破产,短短几年间国际粮价下滑达到百分之八十之多,暹罗原有的一些小生产的轻工业也在东亚联盟工业品的冲击下陷入绝境,国家危难关头,却克里王室成员却依旧保持奢华的生活,还占据着国家上层大部分的重要职位,这就使得不仅是暹罗底层百姓对旧体制不满,就连中上层的许多社会精英也把仇恨集中到了却克里王室身上。

政变中扎克拉彭亲王一度赶到广场上,想要呼吁曼谷市民保卫王室,结果却只收获来了暴动工人的一阵枪击,自朱拉隆功大帝以来却克里王室所建立的威望已经跌到谷底,因而暹罗人民党的政变才能如此顺利。

似乎世上真存在天人感应一般,就在政变大约顺利成功的同时,曼谷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也渐渐停息,天空中密布的乌云逐渐散开,太阳约莫露出白色的半角,摄政内阁派出的外交官也赶到德国代表团的驻地,将暹罗成立新政府的消息通报给各国。

陈家乐自任摄政内阁总理,御林军的指挥官披耶帕凤接替被捕的扎克拉彭亲王出任陆军总参谋长,政变落下帷幕,大局底定,位于暹罗东北和南部边境的外地军队也在新政府发表了革命纲领宣言以后,纷纷致电曼谷表示效忠之意。

陈家乐又亲自给北京发去一份电报,向林淮唐详细介绍了暹罗人民党从接受拉玛六世任命开始,直到今天顺利接管暹罗政权的整个过程,考虑到人民党的真实实力还比较弱,暂时不足以真正控制暹罗全国,因此人民党决定暂同民族资产阶级分享政权,并会宣布暹罗为中立国家。

林淮唐还在青岛,他和朝鲜、越南、日本几国的领导人开会谈话以后,大家都认为现在就使暹罗加入东亚联盟实在为时尚早,各方面的条件均不算成熟,因此也赞成陈家乐提出的中立原则。

“希望这多少可以稳住德国。”梁启超感叹道,“人民党政府亲华,即便它对外宣称是中立国家,毕竟也和我国我党关系更近一些,对中国对东亚联盟都是很有好处的。”

不过这次政变对林淮唐最大的影响,还是使他感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亚洲各社会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这一次运气好暹罗政变一路顺风、大获成功,可事前政变计划既没有和东共联商讨,也没有走第三国际的渠道知会其他兄弟党派,以至于政变初期中国颇为被动,今后是不该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了。

林淮唐强调:“不说外部国家,至少东共联内部应该加强互信和沟通机制,我再提几个建议,一是这次在青岛成立的东共联国家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如就从临时性机构转为一个永久的常备机构,二是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外,我提议再成立一个东共联国家情报委员会,使我们各国之间的消息互通有无,避免在东亚联盟内部也闹出像暹罗人民党这次的突发状况。”

东亚联盟现在有统一的关税市场和统一的边境政策,但是货币、财政、军事国防、特种情报等方面,各国之间还是各行其是,远远没有达到林淮唐希望的那种一体化程度,所以一有机会,林淮唐就要继续推进联盟的一体化。

“东共联国家情报委员会的经费问题,今后也应该统一规划,我们几个国家之间每年的财政预算决算,也应当互通有无,要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协调机制,不然就谈不上有准备的合作。”

联盟一体化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统一的财政政策。

如果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各国在财政预算上各行其是,一体化便无从谈起。目前中国的人民元是可以在东共联国家大规模使用的,但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均拥有自己的主权货币,也拥有自己的货币政策,林淮唐从不急于在东共联内现在就设立某种统一货币,就是他很清楚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那么即便拥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也只会使像日本这样具备相对优势的国家搭便车。

后世欧盟的历史已经给了林淮唐足够的经验教训,要用联盟形式统一东亚,最重要的关键就在于财政,另一个时空苏联之所以分裂,第一步也在于戈尔巴乔夫将制订财政预算的权力下放到了各加盟国的苏维埃。

北一辉皱起眉头,他显然是有些反对林淮唐的建议,东共联大部分国家,除了越南对暹罗、缅甸等国的情报活动比较频繁以外,像朝鲜和日本都不太需要这个东共联国家情报委员会,那让朝日两国一起给情报委员会出钱、留预算空间,就很吃亏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联盟军

东亚联盟内的各成员国,对于联盟的未来各怀心思,虽然林淮唐作为联盟的建立者,在全联盟内部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崇高威望和政治地位,甚至被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均誉为亚洲最伟大的革命导师和一切被压迫民族的领袖,甚至于被北一辉送上“解放之父”的桂冠,可是真要落实到具体的联盟政策上,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林淮唐的主张。

在中国,这几年来也涌现出一些联盟问题上的激进主义者,他们倡导要把联盟建立成一个真正的联邦制国家,而非邦联,更不是今天这种更为松散的经济军事联盟,这些大联邦主义者提出的计划就是连名义上的国家也不能保留,要求各国都以省级自治区的形式加入联邦,并且对于自治权的限制也极为严格。

不过大联邦主义者就算在中国都属于极少数,他们的主张如此激进、极端且很不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存在,只要一提出来就肯定会收获海量的反对。

比大联邦主义者温和一些的,就是联盟主义者,这也是中国国内对东亚联盟最为主流的一种看法。

联盟主义者只希望将东亚联盟停留在国家联盟的形式上,他们主张联盟统一关税市场和货币政策,但也仅限于此,之后像更进一层的统一立法原则、统一军事指挥权、统一财政政策和统一的外交政策,都遭到联盟主义者的反对。

联盟主义者在日本等国市场也很不小,北一辉就属于联盟主义者,只是他在联盟主义者的立场上又后退一步,仅支持统一的关税市场,连统一货币都不大支持。

不过总体而言,不论是大联邦主义者还是联盟主义者,至少都不反对东亚联盟现阶段的存在,他们都算得上是联盟的支持者,总要比各国国内同样数量不少的民族主义者强得多。

首节 上一节 546/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