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527节

只是丘吉尔的机关算尽,在伦敦也不过是进一步透支及毁灭着英国人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神话的信仰而已。

为了强行通过紧急法令,丘吉尔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张伯伦反对颁布紧急法令,丘吉尔就联合了政府中的绝大多数阁僚出走,使得伦敦政府在革命高潮的关键时刻完全停摆,张伯伦不得已只能妥协,下议院中如有人反对紧急法令,丘吉尔便通过各种街头政治的手段对其进行人身威胁,这样一番操作下来,伦敦鸡飞狗跳之下,即便是不少具备相当资产的“绅士”,也不得不开始怀疑起来伦敦政府继续长期存在下去的可能性了。

在更南方的朴茨茅斯港,水兵们接着占领了南安普顿、温切斯特、布莱顿等等许多个城市,并在每一个城市都联合当地的起义工人、哗变士兵,建立起了工兵自治的城市公社。

他们比起格拉斯哥和伯明翰的起义军更受法国的影响,从起义成功的第二天开始,法兰西公社的种种援助就跨过了那道狭窄的英吉利海峡,送到港口,不断支持着朴茨茅斯起义者继续前进的步伐。

除了大量食品、武器、弹药、药品以外,还有大批国际志愿者途径法国抵达朴茨茅斯。这些国际志愿者里不少人都是当年在中国参加过国际纵队的老兵,也有许多人是来自比利时、意大利以及奥匈帝国中捷克部分的欧战老兵。

他们全都富有军事斗争经验,而且很多人都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意大利和捷克,海量的产业工人和底层劳工,本来都是出于将来可能移民美国的考虑才去学英语,没想到竟然会在援助英国革命的战场派上用场。

成千上万来自南欧和东欧的劳动者,他们把自己准备用来买美国船票的钱拿来买了前往英国的船票,整个人生随之发生转变,而世界的历史也响应着每一位劳动者做出决定同样发生变化。

高鲁在朴茨茅斯军港对面的法国港口瑟堡,也于海峡之畔见到了自中国远道而来的国际志愿旅官兵们,他和魏道明一起帮助黄公略处理了许多问题,尽快帮助志愿旅人员熟悉法国的环境,并为他们争取到了更好的物资条件和武器装备。

不过法国公社政府也对国际志愿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志愿旅将跟随法兰西公社派遣的首批法国志愿军一同前往英国,成为第一批到英国参战的外国正规军。

第二百一十二章 援法救英

黄公略等人经过苏伊士运河在马赛上岸抵达法国本土后,就遇到了许多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还有很多在雷诺及雪铁龙工厂工作的中国籍工人。

国际志愿旅乘坐法国的列车自马赛出发,中间在法国中部的曼恩卢瓦尔省稍作停歇,当地有一所索米尔工业学校比较有名,有许多中国学生在这里学习大代数、微积分、机械制造原理、电机学、动力学等课程,学生若未被认为具同等学历,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只是法国公社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学考试要求较法国学生为宽,但其后每学期的考试则一视同仁,上课时中国学生也是与法国学生混班教学。

而且,黄公略在这里还遇到一位曾有一面之缘的熟人,就是当时正在索米尔工业学校执教的青年教师陈乔年,他是宣传部长陈独秀的儿子,几年前到巴黎留学,后来因为学业成绩出色,加之法国急需要工业方面的教师人才,在公社政府方面的要求之下,经国内批准,就干脆留在法国工作。

陈乔年带着当地不少中国留学生,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志愿战士们举办了一场气氛特别热烈的欢迎仪式,当时正好到了1925年的春节,国际志愿旅的革命官兵们便得以在奔赴战场以前最后享受了一次节日的欢快气氛。

这几年来中法经济合作十分密切,贸易和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不仅是巴黎,法国本土各个省区都能见到中国留学和中国援建劳工的身影。

中国学生留法由来已久,早在 1902 年,曾任军机处官报局局长的孙宝琦出任驻法大使,孙宝琦家与大学士李鸿藻家本是邻居,李鸿藻既是孙宝琦的顶头上司又与其父户部侍郎孙诒经是好友,在李鸿藻的推荐下,其子李石曾遂与张静张江、夏循垍等三人以驻法大使随员的身份到了法国。

李石曾先花了半年时间学习法语,1903 年入蒙达尼城农业实验学校,于 1906 年 8 月毕业。就是在这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李石曾接触到了自法国启蒙运动以来诸多的先进思想,在这些思想中,他尤其对拉马克的进化观、孔德的社会历史观以及蒲鲁东的社会主义颇为钟情。毕业后,他又受到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等的影响。

1906年,李石曾等人在法国巴黎市区庐街25号发起成立了刊物世界社,该社的目的在于以出版、研究、教育、社会事业,力求达到发扬学术与普遍文化、改进社会的理想。在教育方面分别设立学校和介绍留学两方面。1908年至1913年,李石曾招收四批工人,共计68名。到巴黎后,一部分人进入豆腐工厂,另一部分进入地浃泊、菲斯沟司、瓦尔斯等地的工厂做工。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和工艺水平,李石曾在他的豆腐工厂办了一所以工兼学的夜校,让工人白天上班,晚间上课,学习国文、法文、数理化和修身等课程。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曾亲自编写教材和授课。

这些以工兼学的工人响应李石曾“勤以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的主张,成为中国最早的勤工俭学者。

李石曾算得上是中国学生留法事业的开创者和先驱人物,不过他的个人命运嘛……从1912年开始,李石曾就和国民党的吴稚晖一起办法文预备学校,在政治上也深受吴稚晖的影响,就此成为国民党中右翼派系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民党与北洋政府合流以后,李石曾就跟着吴稚晖一同策划了不少对社会党人的迫害乃至于是屠杀行动。

解放战争末期,北洋军不断溃败以后,李石曾见局势不妙准备逃入天津租界,但在这之前就遭到红军逮捕,经过公开的审判以后,被判处了十四年徒刑,中间因为表现良好受过几次减刑,估计这两年就快放出来了?

李石曾和吴稚晖,在辛亥革命前后都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像普鲁东的学说、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等等,有带有安那其色彩的思想学说也都是由他们翻译引进中国的。但到解放战争的时候,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群体发生了一次决定性的分裂,他们或者选择支持袁世凯,或者受林淮唐的影响走向马克思主义,不少过去的同志、老友不得不在战场上正面对垒,鲜血埋葬了短暂跳动的安那其之心。

晚清新政时的进步者,辛亥革命时的进步者……其实很大一部分人都没办法像梁启超那样,抓住时代的脉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智识和立场,跟随历史的潮流一起进步。

更多人是像李石曾这样,曾经对中国人民做过一些称得上功绩的事情,但最终却走向了一个十分可耻的结局。

革命,自有其逻辑和动力,不为尧存、不因桀亡,也不等待任何功臣和英雄。

在巴黎十三区的意大利广场附近,现在还建有一所中法友谊大学。这本来是欧战期间,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拉拢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搞的事情,当时法国以“退还庚子赔款”的名义,把这笔钱拿来在巴黎和里昂各建了一所“中法大学”,只是结果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政府的决策。

林淮唐也看得很清楚,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博取中国人民的好感,骗取中国人民去为法国人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当炮灰,在口头上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是嘴上“惠惠”而已,口惠而实不至,说什么要把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可是实际上却成立了一个“庚子赔款退还委员会”,规定退款的一切用途都必须经过这个几乎都由法国人组成的委员会批准才行。

那两所中法合作大学,一切管理权也都把持在委员会控制之下,从大学建立直到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逃亡北非,期间总共也不过招收了四百名中国学生而已。

直到法国1919年革命以后,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这才把中法大学改为中法友谊大学,并且专门向中国政府提出由中国委派专业人员担任巴黎中法友谊大学的校长和教务长,等于是把这所大学主要的管理权也交给中国人。

中法友谊大学现任的教务长,就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

中国同志在法国工作者,还有许多人,例如曾做过湖南人民大学校长的徐特立,就在巴黎担任第三国际教育、科学及文化委员会的主任,还有像徐悲鸿,成为了巴黎国立美术学校的第一名外籍教授,还有一个叫曾琦的年轻人和法国国内的许多索雷尔派国家工团主义者混得很熟,据说在巴黎名气不小,频频在国家工团主义的报刊上发文章。

其他在诸如施耐德、雪铁龙、雷诺、标致等工业企业工作的中国同志,数量就更多了,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因为法国战后劳力不足,所以作为劳务人员赴法工作的,拿的工资与法国公民相同,并且还能多拿一份驻外工作的津贴,这些人主要是以钢铁、船舶、汽车制造等行业为主的产业工人。

然后就是留学生,除此以外也有不少工程师在法国接受培训,最后就是教科文方面的人员,巴黎在今天依然还是欧洲文化和艺术的中心,所以中国的新生代艺术家,都很向往到巴黎学习和工作,把这视为一种相当高的追求。

等到国际志愿旅在瑟堡准备登船出发,前往英国参战的时候,驻法大使高鲁还告诉黄公略,时至今日根据大使馆掌握的情况,中国在法求学、工作的人员,总计已经超过了三十万人之多。

第二百一十三章 病人罗斯福

全英战云密布,远在万里之外,美国华盛顿中一言九鼎的政界、财界大人物们,也在为英国局势忧心忡忡。英国人和美国人讲着同一种语言,即便两国由于大战期间的债务问题龃龉不断,可谁都不能否认英美两国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特别是两国人民的往来也远较美国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往来更为密切,英国所爆发的革命,其余波也很肯能影响到美国。

面对从伦敦传来的报告,在1924年刚刚赢得总统大选的民主党籍新任总统威廉·吉布斯·麦卡杜已经连着几天睡不安稳了。

麦卡杜早年在田纳西当律师,后来在纽约经商,曾创立过两家建筑公司,还参与了开凿哈德逊河河底隧道的宏伟工程,在1910年新泽西州长竞选和1912年美国总统竞选中,他都支持伍德罗·威尔逊,任财政部长时,深得威尔逊总统的信任,1914年与威尔逊总统的女儿结婚,在白宫举行婚礼,可以算得上是威尔逊政治理想的继承人。

在大战期间,麦卡杜也跟随威尔逊的主张,创立了联邦储备委员会,为协约国发起了一系列筹款活动,直到法国崩溃以前,麦卡杜总共为协约国筹集了近一百亿美元的资金。

这笔债务绝大部分血本无归,也令麦卡杜同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关系极度恶劣,不过也使麦卡杜与英国政府关系非常良好。

在英国革命爆发之前,张伯伦、丘吉尔就都多次联系过麦卡杜,还向他暗示了英国政府将采取武力镇压罢工的措施,只是在当时麦卡杜自己也没意识到英国政府的这种做法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因而不仅默许了丘吉尔提出的镇压计划,而且还给伦敦发去一封电报,表示“美国政府站在道义角度支持英国政府的做法”。

如果革命军解放了伦敦,缴获这封电报,麦卡杜可以想见他将面临一场多么被动的政治风暴。

“富兰克林·罗斯福要到白宫担任财政部长一职了吗?”

罗斯福是麦卡杜总统极为看重的美国民主党后起之秀,只是这几年来罗斯福因为身患脊髓灰质炎症,被小儿麻痹的症状不断折磨,在政治上没有太大起色。

麦卡杜一直希望能由能力出众且极具个人魅力的罗斯福担任财政部长的要职,所以他不顾罗斯福的身体状况极其糟糕,几次三番派说客到罗斯福疗养治病的佐治亚温泉劝说他回华盛顿工作。

首节 上一节 527/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